APP下载

报媒的尚存优势及融转进路再审思

2023-02-26刘永漫

新闻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舆论内容

○刘永漫

最近几年,报媒“停刊潮”一波接着一波,纸媒迎来了历史性的寒冬。究其原因,一是信息传播介质发生了变化,信息可以脱离纸张载体以电子形式传播。二是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电子出版快速挤占程序和环节繁杂的纸质出版,移动互联网将正在发生的新闻零时差地呈现给读者,不用像从前一样等待昨日新闻[1]。三是呈现形式和受众阅读习惯发生变化。电脑、手机屏幕让新闻变得有声有色,能动能玩能参与,再加上我国移动互联网网民的爆炸式增长,阅读习惯已经转移至手机屏幕,报纸阅读吸引力大大下降,这对于报媒经营来说,是巨大的打击。

报媒的迅速式微,对新闻舆论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报媒一直以来是党的喉舌,是新闻舆论主阵地。而随着报媒的消减,正考验着新闻舆论的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它给新闻舆论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信息泛滥,负面信息喧嚣于网络,非常不利于正面新闻舆论的传播。另一方面,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人人都可发表言论,各类自媒体也蜂拥而至蹭热点,不断消减着传统报媒的话语权威性。这对于新闻舆论尤其是突发舆情的正确引导构成了重大难题。

基于这样的境遇,报媒要涅槃重生,必须快速整合报媒尚存的稀缺优势资源,努力学习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加快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积极思考创新性融转进路,全面提升自身的引导力、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以及运营能力,不但要让自身健康发展起来,还要让主流舆论场逐渐壮大起来,发出时代最强音。

一、整合报媒尚存的稀缺优势资源

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喧嚣中,一些传统媒体的优势资源愈发变得稀缺,在新媒体的映衬下变得越来越闪耀,甚至成为一些新媒体可望而不可及的优势资源,报媒如果能充分整合这些稀缺资源,其必将成为报媒在融转进路上的重要推进因素。

(一)党和政府的支持和信任是报媒发展壮大的后盾力量

长期以来,报媒作为党的喉舌,和党和政府有着良好的关系,党和政府部门一以贯之地支持和信任报媒,为报媒提供诸多便利和政策支持;报媒也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广泛宣传给群众。这就让报媒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它可以获得新媒体很难获得的一手的、独家的、权威的新闻信息资源,并承担着关于舆情热点和突发事件的权威发布职能,这为报媒注入了强大的支撑力,这是新媒体和自媒体不能做到的。比如《人民日报》开设的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将信息集纳于一体,打造信息航母,构筑起权威信息发布中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2]。党和政府的高度支持和信任是报媒发展壮大的坚强后盾力量,同时政府对互联网新媒体的新闻行为加强管控,整顿违规问题,从另一方面也巩固了报媒在舆论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二)优越的地域性与本土文化是报媒深耕细作的肥沃土地

报媒尤其是地方报,从一开始就诞生于某一地域,并将根深深地扎进本地进行建设和发展,然后成长起来的,这就让其对本地的风土人情、民意社情以及民俗文化了如指掌,对本地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规划都有统筹纵览,更有长期以来深得认同和信赖的受众基础。报媒应着力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地域化报媒品牌,这必然会赢得广大读者的文化认同感,与读者建立起紧密的情感依赖,这也是一条非常好的融转进路。如《羊城晚报》《楚天都市报》等地域性报纸都非常有特色。

(三)权威的采编队伍和采编权限是报媒融转的强大动力

目前能够取得新闻采集权限和新闻记者证的网站和新媒体少之又少,而且国家对于互联网新闻信息管理也很严苛,不少商业性网站也因涉及违规采编而被叫停。而报媒拥有非常专业的采编队伍和非常稀缺的采编权限,在这方面无论是新媒体还是自媒体都只能望洋兴叹。报媒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强势推进新旧媒体融转进路,彰显出优越的新媒体竞争力。目前,仍有一大批既有良好新闻职业道德素养又有高远新闻志向的采编人员坚守着报媒阵地,每当遇到突发事件,还需要他们运用熟悉的采访流程、职业的采编能力去完成报道,发出理性而又权威的声音,规避舆情风险,让报媒掌握舆论主导权,占领舆论制高点。

二、探索报媒创新性融转进路

报媒的融转之路既是优胜劣汰的生态过程,也是蜕变革新的进化过程。关键就看能否利用好先进媒介、技术和生产力,紧紧把握住机遇,积极探索报媒的各条创新性融转进路。

(一)让报媒内容在手机屏幕上出彩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报媒开启了更多的媒介窗户,让媒体在内容呈现上有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报媒应当开放思想,积极拓展,抓住机遇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微信、微博、公众号、APP、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将报媒所拥有的有深度、有厚度、有权威、有文化内涵和思想品位的优质内容搬到新平台来,搬到手机屏幕上来,摆脱纸张介质的束缚,独立于纸而传播。

在互联网新媒体崛起时,本来属于报媒的权威优质原创内容宝藏,却被网络抢转一空,报媒无法保护版权、也无法获得正当收益,落得为他人作嫁衣的境况。相反,报媒如果做好自己的新媒体融合平台,一可以将原本附着在纸张上却少人问津的宝贵内容呈现到受众喜欢的手机屏幕上来,让内容重新焕发光彩。二可以最大程度上实现内容版权保护,并自主开展内容分发业务,实现自主经营并带来收益,让其真正服务于报媒自身的发展。最后,报媒一直是主流内容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报媒应联合起来共同入驻新媒体平台,大力推进融合发展,重构全新的权威性主流舆论场,形成巨大的主流媒体影响力。

(二)让报媒的融创表现形式新颖别致

报媒的融转进程不仅仅是与内容上网简单地画等号,更需要真正地融入互联网和新媒体,这就需要在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上推陈出新[3]。一方面,新媒体生态已经形成,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已改变,手机用户需要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中搜寻到手机屏幕上感兴趣的信息,而传统纸媒的信息表现形式早已抓不住如今用户眼球了,这就为报媒的融转传播提出了高要求,要求报媒能够摒弃程式化传播方式,而采用可看的、生动的、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增强新闻宣传能力。例如《大道之行》就是新华社着力推出的经典微视频,获得了数十亿的点击量。

另一方面,报媒在融转进程中务必要用好新技术,不断创新新闻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将内容更好地呈现给广大用户,不但让用户能够感受到“很好看”,还能吸引用户主动参与,觉得“很好玩”,然后自发性地转发和传播,从而不断提升报媒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比如《人民日报》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创的“军装照”就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和广泛传播。

(三)用独特的创意策划让报媒花开多枝

先举两个案例,例一,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在2017年的报刊订阅量不降反升,同比增长了16%之多,而其中的主力订阅者居然是18-34 岁的年轻群体。例二,2009年创刊的《快乐老人报》发行量年年增长,目前已突破二百万份。举这两个例子并不是想说报媒已经回春,而是在于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报媒仍拥有一些特殊的刚需读者,这也是报媒未来需要着眼开发的新区域。而如何能够网罗住诸如此类的特殊读者,就需要报人具有非常独特的创意和策划。就比如《快乐老人报》的成功源于其精准的定位,为我国的中老年读者打造国内首份精准定位“快乐老人生活”的现代都市纸媒。总之,报媒类似的创意点还有很多,关键在于有没有敏锐的发现眼光和富有创意的策划,而一旦发现,报人就应积极行动起来创意办报、精准定位内容、策划创新栏目,紧紧围绕读者群打造创新型报纸,开辟各种全新的主战场,让报媒以新形式遍地开花,结出丰富多彩的果实。

注释:

[1]位威,贾楚楚.《朝日新闻》基于产业增长模式的数字化转型研究[J].出版广角,2019(15):42-44.

[2]朱鸿军.颠覆性创新:大型传统媒体的融媒转型[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08):1-6.

[3]孟繁芸.地方主流报媒困境突围的关键路径[J].青年记者,2018(32):39-40.

猜你喜欢

舆论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新闻报道在舆论引导中的作用
主要内容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