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加强新闻调查研究之“五求”

2023-02-26○邬

新闻世界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工作者研究

○邬 刚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新闻工作的本质就是调查研究。在全媒体时代浪潮中,变的是妙手,不变的是铁肩。

习近平总书记在《把握好新闻工作的基点》一文中强调:“调查研究是新闻工作者的基本功,是新闻工作者成才的根本途径,只有坚持调查研究,才能把自己锻炼成思想端正、作风扎实、业务过硬的新闻工作者。”

全媒体时代,唯有植根于调查研究,求是、求真、求正,求实、求新,才能完成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新闻作品。

一、求是:坚持党性原则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闻事业,党性原则始终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

在新闻工作中落实党性原则,要求新闻工作始终要服务党的工作大局。一是善于传播党的政策主张;二是努力表达思想观点;三是精心设置议题。很多获得良好传播效果的全媒体报道,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用小切口反映大主题。

《马钢交材新型绿色环保车轮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全球首次在B 型地铁车辆上应用》,这篇消息刊发于2022年10月15日的《马鞍山日报》,正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前一天。虽然只是短短800 字的消息,却讲述了一个“中国制造”打破国外技术垄断的故事。

调查研究主张研究情况、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这给我们做好新闻报道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如果说采访的过程是调查,提炼的过程更加侧重于研究。新型绿色环保车轮是全球首次在B型地铁车辆上应用,也是国内第一例在地铁列车上应用的成功案例。记者没有聚焦于车辆载客试运行、车轮发布使用等时间节点,而是别出心裁选取车辆安全载客运行的里程数作为新闻由头。采访中,记者从高校到企业,从实验室到车间,获取很多第一手资料,将车轮的“前世今生”浓缩在短短的消息里,理性文字中饱含激情与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个小故事是落实二十大精神,从小切口诠释我国多个领域打破封锁、走向世界的大时代。

挖掘有深度、有新闻价值的问题,光凭理论还缺乏信服力,需要大量有说服力的素材支撑。

新闻工作者的调查研究应该分步骤,第一步通过前期调查,将资料进行汇总、归纳和整理,根据资料提炼内容,再通过采访挖掘资料中没有提及的问题。

林业碳汇作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在实现碳中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安徽省林业碳汇交易第一单在宣城市签约,迈出了探索林业碳汇交易的第一步。接下来就是深入基层采访,这也是调查实质性推进的一步。

安徽广播电视台广播作品《老唐卖“碳”记》以直接经办该项工作的宣城市林业局工作人员老唐为切入点,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将全省林业碳汇第一单的新闻事件呈现出来。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老唐从自己的岗位和身份角度进行思考,碰撞出新观点。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采访调查,就是多向群众学习,多和群众交朋友,倾听群众呼声。

作深层次剖析,必须基于新闻事实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做好深度报道既要反映新闻事实,也要剖析其内在实质。新闻事实从哪里来?只能从调查中获得!

二、求真:坚持准确务实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移动互联网的特性,产生大量碎片化信息。无数的碎片化信息中,重要的不是获取信息的数量,而是运用信息的能力,判断、把握有价值的新闻,靠的就是调查研究。

新闻战线大兴调查研究需要既能直面问题,又能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扬。

2020 年,安徽多地遭遇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2182名歙县高考考生是一个特殊的受灾群体。暴雨洪灾导致高考延迟,这一新闻事件备受关注、牵动人心。如何把灾害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当地相关部门快速反应、审慎研判、密切组织,全方位保障延期高考的平稳有序。

当重大事件发生时,自媒体从业者可以迅速采集和发布信息,实现“刷爆朋友圈”“疯传全网”的效果。“高考延迟”这个选题非常敏感,少数自媒体发出褒贬不一的声音,文字里含有强烈的情绪。这个时候,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调查研究主动设置议题,引导舆论方向。

安徽广播电视台推出报道《新闻特写:延期的高考,不延期的梦想》。该报道在立意时,不是去质疑、纠结于决策本身,而是关注如何最大限度保障考生的利益。这个时候,研究、思考、确定新闻报道的采写思路,异想天开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该报道在具体采访过程中,因为考试本身是封闭进行的,记者无法进入考场观察考场布置、场地卫生、学生的临考状态等,只能在考场外对家长、考生进行采访,了解他们从家里到考场往返路程路况、耗时如何,考场内降温、防虫、药品保障等情况。

这篇报道以细节生动的现场、清晰的事实、深刻有力的述评,以及场景化推进式报道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调查研究是调查和研究的统一。在获取第一手材料的同时,新闻工作者还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力求在追求真相的基础上揭示真理。

三、求正:坚持正确舆论导向

全媒体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如何做到既能直面问题,又能让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扬?

要带着问题意识选点、选题、选方向,否则,会让新闻报道的调查走马观花,研究稀里糊涂。

新闻工作者到了基层,做足采访前的功课是第一步。2021年5月22日,甘肃白银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赛发生重大事故,21名选手遇难、8名选手受伤。中国青年报社甘肃记者站两名记者获得消息后,连夜出发赶往现场。在途中,记者分工搜集各类网上信息,加入各种社交平台的跑友圈,寻找线索;与有关部门联络,尽可能多掌握当地地形气候、赛事组织等各种资料,联系赛事组织者及参赛人员。

到达事发地后,两位记者想方设法徒步深入比赛现场,实地查看情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一名选手获得了“牧羊人连救6人”的独家信息。

只有把深入细致的采访调查和抽丝剥茧、直抵本质的分析研究游刃有余地融于一体,新闻工作者才能写出有高度深度、反映时代精神、击中时代之弦的优秀新闻作品。随后,记者又迅速赶到医院、火车站等地,和得到救助以及撤离的参赛选手交流,对此前电话获得的独家信息再次核实,同时拿到了当时牧羊人与获救选手的现场照片。采访牧羊人后,记者在现场把采访到的文字及视频素材分段传回报社,经后方编辑整理,在第一时间还原了事件经过。

这是一篇时效性、新闻性强的独家稿件,是记者深入突发事件现场,用脚跑出来、用眼用耳用心捕捉到的线索,凭借提前占有的大量资料,在纷杂的事件现场快速甄别快速采访,用朴实的文字真实还原事件的好新闻,既及时初步呈现了重大突发事件的成因,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又在其中弘扬了最朴素的人性之美。

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切实高扬主旋律。

四、求实:坚持走群众路线

调查研究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既体现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又体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根本上是向新闻本质和源头的回归,是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新闻战线的具体体现。

“6口大缸,是两辈人赖以生存的希望,‘山民’羊小平全给砸了。”这是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脱贫攻坚)记者手记:羊小平砸缸》的开篇。

这篇稿件从发现素材到成稿历经近半年时间。记者是在采访甘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走进羊小平家里。

“是不是你打工什么时间出去、什么时间回来其实都是你家的水缸说了算?”这样的新闻素材带着泥土的芳香。整篇报道不足2000 字,但有人物、有细节、有深度、有高度,思想性、新闻性、故事性齐备。

全媒体时代,互联网作为工具,在给新闻采访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考验。一些记者习惯了复制粘贴、搜索下载,似乎忘却了“脚板底下出新闻”,新闻报道,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稿件《杨叔的脱贫日记》为例。在一次跟随扶贫人员走访脱贫户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宝鸡市硖石镇车辙村的杨思笃老人家里,有14本日记。这些日记记录了这个农民家庭几十年的变迁,特别是他和帮扶干部共同努力,战胜贫困的过程。

在快节奏的全媒体时代,潜心打磨一篇稿件不是一件易事。这篇报道采写历时半年,九易其稿,精益求精。这些细节可以作为生动的注脚:记者曾经先后六次驱车到杨叔家采访,每次的车程都近五小时。

在大兴调查研究的当下,新闻工作者更应该坚持党性原则,在“走转改”的生动实践中,去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乃至激烈的讨论,掌握真实情况、第一手材料,改掉“从会议中来,到会议中去”的采访习气,形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好作风。

五、求新:坚持改革创新

全媒体时代,流量是传播力影响力的体现。面对传播技术蝶变,舆论格局巨变,受众习惯改变,新闻报道的调查研究需要全面改革新闻生产和传播机制。在生产端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调查研究进行改造,优化传播内容,大幅提高新闻产品的精准化生产、可视化呈现能力,满足年轻受众的阅读需求,在传播端发挥渠道优势,增强智能推送,互动传播水平,把内容优势转为传播优势。

我们要以调查研究为武器,找到创新新闻报道的“钥匙”。

2022年8月1日,马鞍山日报社记者在采访中得知马钢即将为机器人员工赋予正式工号的新闻线索,敏锐意识到从“机器换人”到“机器成人”所蕴含的新闻价值,多次深入科研机构和企业进行相关采访,获取第一手背景资料,完成稿件《“新中国首件车轮诞生地”马钢交材车轮轧制二线炉前智慧物流系统即将正式启用——机器人员工“宝罗”要上岗啦!》。2022年8月31日,马钢举行首批“宝罗”员工上岗仪式,记者第一时间刊发相关报道。文章以一线职工上台与“宝罗”员工代表签署“师带徒”协议这生动细节为开头,让人和机器的和谐交融场景见诸报端。

文章中,马钢原创、行业首创的宝罗“RaaS”(Robot as a Service 的缩写,机器人即服务)服务模式是专业词语,但是记者通过采访专业人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进行解读,收到良好的效果。该稿件也获得2022年度安徽新闻奖一等奖。

调查研究对于采编人员的突破能力有很高要求。全媒体时代的调查报道,不仅要找到点,还要说清楚。全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中,通过调查研究要以专业性、通俗化的新闻语言,把复杂问题说清楚,把高深道理讲明白,更好引导舆论、推动发展;以鲜活生动的群众语言为基础,把讲道理与说故事结合起来,把有意义与有意思结合起来。

2023 年以来,马鞍山日报社陆续在新媒体平台推出《对标一流,马鞍山这个区开局拼劲十足!》《“采石会客厅”请来了“自己人”》等报道,遵循新媒体规律,以调查研究为手段,不断对政经类新闻报道从标题、内容和编排上创新,从而更适合受众阅读习惯和兴趣。值得一提的是,2023 年3 月28 日起,马鞍山日报社推出“望天门”微信公众号。在这里,新闻工作者围绕中心工作,坚持正确方向导向,分析决策部署,触摸发展脉搏;在这里,新闻工作者不做简单的信息搬运工,紧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热点和焦点,不只追求速度,更追求态度和观点。

从运行一段时间的实际效果来看,“望天门”微信公众号围绕中心工作,运用大数据等新技术手段,探索运用海报、图表等直观表达,微视频、动漫、Vlog 等交互话语体系,生动鲜活展现调研发现的事例、故事,做到大主题、小切口,深立意、轻表达。

变化是表,不变是里。在所有的变化里,却总有一些东西会天荒地老,历久弥新。

全媒体时代,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而要做出高质量的新闻报道,则离不开调查研究。

全媒体发展浪潮中,我们要坚守调查研究提升“四力”,推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取得新突破。

风好正是扬帆时。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工作者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关爱工作者之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