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碳”目标下推进居民低碳消费的实施策略研究

2023-02-24李希凡

江苏商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双碳居民消费服装

李希凡

(湖北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8)

一、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步骤加快,已经成为世界温室气体排放量较多的国家之。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做出了郑重承诺,中国将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量峰值,并将努力做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愿景。在2021年,李克强总理将“碳达峰、碳中和”任务列为重点任务之一。

长期以来,由于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已经成为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最集中的领域,因此关于减少碳排放的相关政策一直围绕工业领域展开,然而“双碳”目标的能否实现,不能单纯依靠生产端的贡献,还需要居民消费端的贡献。近年来,居民消费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已成为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全球超过一半的二氧化碳是居民能源消费所产生的,因此限制碳排放量和消费端能耗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居民生活消费环节中所产生的各种碳排放可分为直接型碳排放和间接型碳排放,直接型碳排放通常是指居民在社会生活环境中直接消费而产生的能源消耗,比如居民吃饭、交通出行所产生的能耗;而间接型碳排放则是指居民在购买相关产品或服务过程中不直接产生碳排放,而是在生产这些非能源商品及服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因此学者庄贵阳将低碳消费分为低碳生活消费和低碳生产消费,消费者应该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去进行低碳消费。由于目前我国对生产型低碳政策相对完善,而居民生活类低碳消费约束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着眼于居民的低碳生活消费,分析居民生活消费现状,并提出合理的低碳消费的实施策略。

二、以湖北为例低碳消费

(一)内涵及意义

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低碳消费这一概念也随之产生。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一词也变得热门起来。然而,对于低碳消费的定义,目前国内外学者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刘华容(2010)认为,低碳消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现了人们的价值观与行为观,代表了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汪玲萍等(2013)将低碳消费与绿色消费、可持续性消费、生态消费做出了明确的划分,她认为低碳消费不仅关注产品层面,也考虑整个消费活动中的行为模式与形成过程,对消费具有更强的约束作用。刘长松(2015)从生活方式的改变方面提出低碳消费与高质量的生活品质并行不悖,低碳消费的目标不是以牺牲居民生活质量或降低我国居民总体消费能力为代价,而是通过促进我国居民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来实现文明消费、合理消费。结合以上学者的研究,本文认为,低碳消费的内涵:首先,低碳消费引领人们在追求生活便利、舒适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与节约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消费。其次,消费内容上低碳消费代表居民生活消费的低碳化,包括低碳出行、低碳衣着、低碳饮食和使用低碳产品的行为。最后,低碳目标上低碳消费是一个相对概念及渐进式过程,实行低碳消费并不意味着降低居民的生活方式,相反,低碳消费引导消费结构向着合理健康的方向调整,并最大化地减少高碳消费,使之逐渐进入低碳消费模式,最终实现人类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与世界碳排放大幅下降的双赢现象。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极大提升,但同时伴随着高额的碳排放,消费领域对环境的影响日益突出。总体看来,我国居民目前的消费方式仍然与低碳消费存在巨大差异,不适当的消费行为造成的巨大浪费以及产品本身的不环保造成的环境污染和高度碳排放仍然存在,这有违“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的理念。推行绿色消费、低碳消费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时代的要求,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居民消费现状分析

根据《湖北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可以发现2012—2020年湖北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情况(见图1和图2)。可以发现,在不同年份食品的消费占据榜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越来越高,近年来在城镇居民中,食品类消费占比有所下降,农村居民的食品类消费也有同样趋势。衣着是仅次于食品类的消费,且在2014—2019年增长幅度持续增加,虽然近一年来的增幅有所下降,但仍然是居民碳排放主要来源。家庭设备及用品类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近年来呈现下降趋势,在农村居民消费中没有明显下降,家庭设备及服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占比较少,所产生的碳排放占比也较少。交通通信消费在城镇居民消费中的占比有下降趋势;但交通通信消费在农村居民消费中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幅度,这也从侧面反应出我国农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了解决出行问题,拥有私家车的农村家庭数量逐年增多。教育文化娱乐和医疗保健消费在2019年前持续增长,到2020年略有下降,这与我国居民越来越重视教育和健康生活的理念有关。最后是其他商品和服务消费,是居民消费中占比最低的一项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也最少。

图2 2012—2020湖北农村居民消费情况

从图1、2可以发现,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的各种消费类别的支出在2019年前仍然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而在2020年,整体呈现了下降趋势,这进一步说明居民在不影响自己生活水平的前提下,已经开始向低碳化的生活方式转变。然而,为了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还要进一步提出策略针对居民低碳消费的具体实施。

图1 2012—2020湖北城镇居民消费情况

三、居民低碳消费实施策略

居民消费产生碳排放,从消费端控制碳排放则应该从日常生活做起,根据《湖北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本文将从居民的衣食住行以及消费习惯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低碳消费策略。

(一)低碳食品消费

从图1、2可以看出,食品消费始终是居民消费最主要的环节,所形成的碳排放量占比最高。为了正确引导居民进行低碳食品消费,需要不断加强居民的食品低碳化意识。首先,政府应该做好低碳食品消费的重要性宣传。我国居民在进行食品消费过程中,往往考虑的是食品是否美味或者经济是否实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低碳食物消费的正确理解与认识,这也就导致居民缺乏食物消费与碳排放之间的关联认识,因此就无法实现合理的低碳食品消费。为了提高居民对食品低碳化的认识程度,政府相关部门和食品有关行业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并完善政策细节,做到有效落实。其次,从居民自身做法出发,应该拒绝浪费,践行光盘行动,并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高碳饮食的频率。关于饮食荤素搭配,多选择素食餐饮,素食比例越高则越低碳。在烹饪方式上,多选择蒸煮、炖炒等方式,减少烧烤、油炸类烹饪方式。有研究表明,吃一千克牛肉相当于产生碳排放36.5千克,而吃同等重量的果蔬,碳排放仅为它的九分之一。因此践行低碳饮食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还有助于身心健康。

(二)低碳居住消费

除了食品消费外,居住消费也是居民消费占比较大的一类。一般来说,低碳居住消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住宅的施工建造过程中,采用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二是在居住过程中居民使用节能家电,并选用环保的装饰材料来减少碳排放。具体来说,推动低碳居住消费,可以从以下方面实施:首先,进行住房节能设计,墙体多使用保温材料,墙体保温、安装双层玻璃设计越多则越低碳。其次,简化住房装饰,装饰风格越简洁则越低碳。最后,在家电的选择上,多使用节能环保家电,越多选择节能家电则越低碳。

(三)低碳服装消费

低碳服装消费是指消费者在消费服装的过程中选择产生碳排放总量更低的消费行为,居民可以从服装的购买数量、服装利用率、服装面料以及限制服装处置方法等方面实现低碳服装消费。首先,居民可以控制服装的购买数量,实行买精不买多原则,购买数量越低则碳排放越低。其次,提高服装的利用率,利用率越高则越低碳。第三,在面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植物性面料,避免选择化纤类面料的服装。第四,对于闲置服装的处理,尽可能做到循环利用,例如不穿的衣物可以做抹布等生活用品,避免直接丢弃产生大量的碳排放。

(四)低碳交通消费

居民的交通消费行为主要包括两方面的交通工具的选择:一是城市内部交通,二是城市间的长途交通。减少交通消费产生的碳排放,可以从市内交通方式的选择、私家车排量和城际交通方式的选择等方面实行低碳化。首先,在市内交通方式的选择上,选择合理的交通工具,距离较短,选择绿色步行;里程较长,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减少使用私家车的频率,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既有益健康又兼顾效率。其次,对于私家车排量问题,汽车排量越小则越低碳,在私家车的选择上,注重小排量节能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新能源汽车。最后,在城际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轨道交通所产生的碳排放要小于长途客车和飞机,因此,应尽可能地选择火车、高铁等方式出行。

(五)低碳消费习惯

低碳消费习惯是每位居民都应该培养起来的良好品质,低碳消费习惯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降低碳排放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培养节约资源的生活习惯。低碳消费习惯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生活节能习惯、循环节能习惯以及其他习惯。首先,居民们应该做到随手关灯、随手关闭电器电源,增加关闭水龙头的频率,节约生活资源。其次,在外出购物时,随身携带购物袋,减少使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的频率,做到循环利用;最后,在商品的选择上,不选择过度包装的商品。

猜你喜欢

双碳居民消费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2018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5%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
2017年居民消费统计数据资料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