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大循环发展背景下江苏省消费水平提升研究

2023-02-24

江苏商论 2023年3期
关键词:消费水平江苏省权重

张 炫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扬州 225127)

当前全球市场面临经济低迷、市场萎缩、保护主义上升,逆全球化趋势越来越严峻。过去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受益于经济全球化,主要依赖于投资和出口,而在目前外部经济政治环境下消费对经济运行的“压舱石”的作用越发明显。因此,应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拉动转变,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开拓的内需消费市场,释放巨大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

一、“双循环”背景下江苏省消费水平研究的必要性

(一)消费是江苏省内循环的核心动力来源

近些年来中国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经济结构,由粗放式增长变为高质量发展,由投资驱动发展变为投资消费共同发展,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模式重要性变得越来越突出。首先,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比越来越高。其次,消费驱动型发展模式能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摒弃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低、无法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生产,转变生产高技术含量、高溢价、高质量的产品,带动消费升级。最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形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已不能再满足于做一个仿造者、低端制造者,面对美国的贸易战争、技术封锁和霸权主义等,我国要不断创新、破除封锁,这个过程需要消费拉动内循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收入的增加是促进消费至关重要的因素。江苏省中等收入群体规模进一步扩大,整体购买力越来越强,市场内需越来越旺盛。中国脱贫攻坚战胜利完成,贫困人口全面脱贫,农村地区人群收入快速增长。脱贫攻坚结束后中央又迅速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围绕乡村发展,将快速推动农村居民收入高速增长,以满足农村居民更强烈消费意愿,从而带动江苏经济的发展。

(二)通过消费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江苏省2021年前10个月社会消费零售总额达到35410亿元,占全国消费零售总额的9.9%,位居第二位。江苏省巨大的消费规模意味着巨大的消费市场,它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足够大的消费市场才会吸引很多企业进入市场,进而带来市场竞争。竞争能促使企业不断技术创新、产品升级,保证产品品质和竞争力以占领市场。追求市场领导者的地位势必不断进行产业升级,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或提升产品质量,在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完成。这意味着人民对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得到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民的消费需求将体现高质量消费及多元化的需求。

(三)“双循环”新形势下江苏省作为经济强省的使命与担当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源于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下逆全球化趋势背景。加入WTO以来中国是全球化浪潮下的受益者,2020年中国贸易额达32.16万亿,是全球外贸第一大国,也是拥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但是在逆全球化和中美长期冲突矛盾下,势必对我国外贸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不断扩大内需,充分满足14亿人民需求,实现国内巨大市场内循环的作用不言而喻。江苏省作为国内第二经济强省,位于东部沿海,紧邻上海、浙江和山东,是长三角经济带重要成员,而长三角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此外,江苏省还具有先发优势,人均GDP全国第一,人均收入居于全国前茅,消费潜力巨大。同时江苏省“十三五”规划发展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对应了人们消费的不断升级趋势。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江苏主动承担使命和责任,积极推动“双循环”战略,探索实现战略路径。

二、江苏省消费概况

江苏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强省,多项经济指标名列前茅,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02719亿元,成为继广东之后,全国第二个GDP超过10万亿元的省份,经济规模与加拿大、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大致相当;预计人均GDP达到12.5万元,自2009年起连续12年稳居全国各省(区)之首。为全面展现江苏省的消费状况,依托江苏省统计局统计年鉴收集数据,数据截至2019年,表1为江苏省2016—2019年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

表1 江苏省GDP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情况

江苏GDP始终保持高速增长,但在国际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方针,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中高速常态化发展。因此在2018、2019年GDP增速放缓,同时江苏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基本与GDP保持同频振动。根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两条曲线斜率可以看出,江苏居民消费倾向在逐渐降低,2016—2019年消费倾向分别为0.690、0.670、0.656、0.645,说明江苏居民消费意愿在降低,而消费潜力在增加。

通过近两年居民各项消费支出比例能大概了解江苏省居民消费结构,其中居住消费占比最高,且还在升高,2019年达到27.1%。其次是食品烟酒消费,居住消费和食品烟酒消费加起来超过50%。消费支出中,居住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比重有增加,医疗保健消费比例持平,其他消费比重下降。增加明显的是居住和教育文化娱乐消费,反映了江苏的高房价和房屋租赁市场,以及江苏教育的激烈竞争现象(表2)。

表2 江苏居民消费支出情况 (单位:元)

江苏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分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二者之间存在较大差距,2016年城镇是农村的2.28倍,2019年城镇是农村的2.25倍,始终保持较大差距。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来看,到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329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716元,城镇是农村的1.77倍。城镇居民有较高收入和消费能力,但满足日常生活消费后呈现消费倾向边际递减。而农村居民有较高消费意愿,但面临收入较低和消费能力不足的困境。

三、江苏省各城市消费水平对比分析

(一)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以往研究有关消费评价时包含的方面很多,如消费发展水平测度、消费高质量发展评价及消费水平差异性研究等。但研究的方法大同小异,一般采用构建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统计年鉴等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如高莉莉、赵岳峻(2015)研究我国文化消费水平时,构建了五个一级指标。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总队课题组(2013)研究居民消费需求与消费水平时,构建了一套由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现实消费能力、潜在消费能力、消费保障能力。二级指标包括消费规模、消费结构、消费质量、收入分配、家庭资产、城镇化水平、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消费环境角。王艳华(2018)在江苏消费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研究中选择消费水平高质量、消费结构高质量、消费供给高质量、消费能力高质量与消费环境高质量等五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钟诗梦、李平(2021)在对我国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水平测度研究时,构建了消费规模、消费潜力、消费便利性三个一级指标。以消费规模、零售业从业人员、商贸企业数量及电商消费规模四个二级指标反映消费规模,以当地人口数量、经济和城市化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反映消费潜力,以中心城市地铁开通里程数和数字支付方式的普及程度两个二级指标反映消费便利性。本研究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自身的研究目标,建立本课题的测度指标体系,包括消费能力、消费潜力和消费保障三个一级指标,以及13个二级指标,具体如表3所示。本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共3个,整体反映江苏省各城市消费水平的发展状况。二级指标13个,反映消费能力的指标4个,反映消费潜力的指标5个,反映消费保障的指标4个。

表3 江苏省消费水平测度指标体系

(二)测度指标权重的确定

1.权重确定方法。主要方法有二种:主观赋权法理论对评价指标赋予权重的方法,在实际运用时简单易操作,但是容易受主观判断干扰,客观性较低。客观赋权法是通过计算一些评价指标(平均值、方差或标准差等)的值来反映客观信息确定权重的一种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等。这几个主成分要彼此不相关,并且尽量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熵值法是通过突出局部差异来确定指标权重,它是一个相对的数值,熵值法适用于多指标的相对评价,较为客观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研究将采用熵值法来确定指标权重,熵值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各指标的熵值:

其中,k=1/ln(n)>0,

计算各项指标的权值:

2.指标权重的确定。本研究指标数据获取均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通过熵值法的计算步骤可以分别计算出指标标准化数值、各指标的熵值和指标的权值,具体如表4。

表4显示,通过熵值法计算的13个二级指标权重分别为消费规模(0.13)、居民消费(0.06)、商业水平(0.10)、恩格尔系数(0.03)、人口规模(0.05)、城镇化水平(0.05)、经济规模(0.09)、经济增长潜力(0.05)、居 民 收 入(0.06)、居 民 就 业(0.08)、公共服务(0.12)、社会基本保障(0.11)、城市交通水平(0.07)。一级指标权重则由二级指标之和得出,因此消费能力权重为0.32、消费潜力权重为0.30、消费保障权重为0.38。指标权重也间接反映指标对城市消费的贡献度,除了我们熟知的GDP、收入等经济指标对消费有重要影响外,消费保障类居民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和城市交通等指标也对城市消费有重要影响。

表4 各指标的熵值和权重

(三)结果分析

在得到各指标权重后,即可获得江苏省各城市的消费水平,采用熵值法公式再经过百分制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各城市消费评价得分

表5中X1指消费能力、X2指消费潜力、X3指消费保障、X指总评价得分。其中,苏州得分最高达到22.5分,消费能力、消费潜力和消费保障三项得分也是最高;其次是南京,而宿迁得分最低只有1.7分。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得分是一个相对概念,不能代表苏州消费水平就是宿迁的十几二十倍,熵值法放大了比较的差距。综合来看江苏省消费水平由高到低排序为: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徐州、盐城、扬州、泰州、淮安、镇江、连云港、宿迁。

通过表5可以将江苏省消费水平大致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苏州、南京和无锡,得分都在10分以上;第二梯队为南通、常州、徐州和盐城,得分在5分以上;第三梯队为扬州、泰州、淮安、镇江、连云港和宿迁。要提升江苏省整体消费水平,必然要拉动第三梯队消费水平,第三梯队将近占了半个江苏地级市,首先要提升它们现实消费的能力。而对于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要更加注重提升居民消费意愿,通过供给侧改革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加强消费保障,促进人们进行消费。

四、江苏省消费水平提升策略分析

(一)缩小江苏省消费水平差距,提高整体消费水平

根据上文实证分析结果可以将江苏省消费水平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将第三梯队远远甩开,尤其是第一名苏州和最后一名宿迁对比,能看出宿迁全方位的严重落后。虽然放眼全国,江苏被戏谑为“散装江苏”,认为各个市经济都很强,全省经济集中度低,但这是从城市视角而言,如果从区域看,江苏的集中度不低,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城市。要提高江苏省整体消费水平,应缩小长江以北地区和长江以南地区的消费差距。长江以北地区整体经济实力、人均收入都大幅落后长江以南地区,因此要适当扶持其发展。避免因区域集中度进一步提而抑制消费,避免富裕的人消费倾向低而贫困的人消费能力弱的倾向。

(二)促进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消费需求

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发展战略格局中,主体是国内大循环,扩大内需是发展战略的根本。在社会经济与技术的推动下人们消费由原来基本生存型消费转变为发展性、享受型、体验型的消费需求,追求个性化、多元化、智能化是新消费的特点。中国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经济长期高速发展,造就了很多富裕家庭,也出现了很多中国人跑到境外消费、大力购买国外品牌产品的现象,甚至跑到日本买马桶盖。2015年党和国家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究其原因其中之一即为国内产品质量不足、品牌价值低,无法满足多样性的消费需求。因此,只有不断加强消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更多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产品,才能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

(三)加强消费保障,扩大居民高质量就业

上文通过熵值法确定的指标权重发现,消费保障的权重最大,达到38%。意味着并非有钱就能尽情消费,而完善的社会保障能促进人们消费,因此要加强江苏省的消费保障,包含居民就业、公共服务、城市交通、社会基本保障等。具体而言包含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教育、社会保险、就业及新老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保障了人们生活底线,也促进了人们消费意愿,提高了居民消费可获得性和便捷性。江苏省经济位列全国第二,是一个有经济活力的经济强省,吸引大量外来省份居民就业,就业市场巨大,但是高质量就业还不足。大学毕业生更多优先选择的是北上广深和杭州等城市,江苏排名靠前的更多是纺织业和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质量不高,意味着居民收入有限,缺乏更广大的经济活力和消费空间。现今世界科技不断创新,中国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5G、高铁等领域已领先世界。江苏省应深化技术革命、加强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

(四)借助“互联网+”促进新兴消费模式

在“互联网+”创新理念下,很多行业迎来发展第二春,在互联网的推动下能实现优质商品与服务下沉市场,能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能推动社会服务均等化。直播电商、在线办公、线上教育、现代物流体系等多元化“互联网+”场景得到发展,在这两年新冠疫情背景下帮助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偏远乡村销售农产品、脱贫致富,帮助人们居家购物、工作和学习等。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消费行为、消费习惯发生巨大改变,催生了全新消费模式。人们消费不再是单纯物质消费,正逐渐向服务消费转变。依托数字经济和新技术、新模式的创新应用,释放了购物、教育、娱乐、医疗、养老、文化和旅游等方面的巨大的消费潜。江苏省要引导企业、资本、消费者等各类市场要素有序进入,共同推进各类新兴消费。

猜你喜欢

消费水平江苏省权重
预计到2050年中国城乡消费水平将无明显差距
江苏省交通图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中国人均消费世界排名与增长预测研究
——基于指数增长模型
江苏省南就市鼓楼区第一中心小学
江苏省交通图
江苏省政区图
我国人均消费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民消费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