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
——构建基于循证理论的认知行为疗法

2023-02-23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朋辈循证辅导

吴 静

(西南石油大学 学生工作部〔团委〕心理健康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循证研究现状

循证最早在医学领域提出,被称为循证医学,随后逐渐引起全世界的关注[1]。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基于教育者个人的职业经验及教科书或专家提到的意见,因此,教育者从业年限、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素质,往往直接决定了教育效果的高低。循证实践试图淡化个人经验的作用,要求所有教育者遵循已有严谨证据证明为“最有效”的方法进行行动[2],确保所有受教育者均能获得最佳的服务。在医学和犯罪学领域,国内外很多学者已经开始使用循证研究,但是在教育和咨询领域的循证方法还很少;现有的研究基本都属于定性分析,科学性和有效性难以考证。通过分析过去的论文数据,得知认知行为是较为有效的咨询手段[3],因此,欲构建以认知行为疗法为基础的循证研究,探讨针对大学生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有效治疗方法,让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技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4]。

认知行为治疗是以目标导向与系统化的程序,解决丧失功能的情绪、行为与认知问题[3]。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认知行为治疗项目能够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特别是在焦虑和抑郁的有效性上,该项目实施后的因子显著水平降低了14.8%,有效性排在所有项目之首[4]。

鉴于循证研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特别是研究对象数据模型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实践,国内已有研究者从循证实践角度对心理健康服务进行了探究,但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借助新手段,推动心理健康的循证实践并促进心理健康的快速发展,是亟须解决的问题[5]。本文仅以循证理念中的核心部分,即注重研究对象具体特征或症状进行实证研究,以咨询实践为切入点,以我校90名焦虑或抑郁症状较为明显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咨询和治疗领域的认知行为疗法为研究范围,结合目前我校已经开展一年有余的朋辈实证研究,探讨如何将循证理念更好地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相结合,开展一系列较为有效的心理领域咨询,期望能够以点带面,为后期循证研究工作做铺垫。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循证研究是归纳、开放、包容的过程,是连续、不断进化的过程,也是动态的过程[6]。同时,循证研究基于证据的实践,将个人经验、最佳证据、专业判断及决策过程进行有机结合[7]。第一步是制定科学的心理咨询和治疗项目,含有详细的操作步骤,以保证每个咨询师按照步骤实施;第二步是选择两组差异较小的学生,一组用该项目矫正,另一组做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结束后对比两组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抑郁等指数的变化;第三步是筛选出有效的咨询和治疗项目放入数据库,将项目的使用范围、有效性、详细操作过程录入数据库,方便检索;第四步是后期检索使用,根据来访者的特征,在数据库筛选有效的项目为来访者进行咨询或治疗,再把来访者的治疗结果形成证据输入数据库。

(一)样本的选取

通过量表筛查(SCL-90、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辅导员追踪了解、与项目成员进行结构性面谈等方式,甄选出有较强自我改变意愿和动机、焦虑或抑郁指标偏高的学生90人;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人,其中一组为实验组,进入朋辈认知行为辅导组,另一组为传统心理教育组。

(二)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中选取朋辈团体辅导和传统心理教育两种方式。朋辈辅导员和成员年龄相仿、经历相似,在团体辅导过程中有更好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在充满信任的良好氛围中,通过示范、模仿、训练等方法,对改善团体成员焦虑、抑郁情绪体验有更好的效果。在研究中,以认识情绪、接纳情绪、掌控情绪为主要目标制定活动方案,包括建设团体(缘来一家人)、情绪再认识(情绪五线谱)、情绪管理(管理小魔丸)、问题解决(我有我力量)、社会支持(幸福你我他)、结束团体(勇敢向未来)等环节。辅导团体共3个,每个团体15人,每周辅导1次,每次1.5小时,连续进行6周。在开展朋辈团体辅导的过程中,要对朋辈辅导员进行培训,充分讲解设置好的团体活动方案;由心理健康教师带领朋辈辅导员先进行体验式培训,每个单元的活动完成后,朋辈辅导员和团体内成员将进行活动感受的评估调查。

传统的心理教育主要包括相关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相关书籍读物、影视作品的学习与反思。在本次研究中,传统心理教育是通过心理教师课堂讲解情绪相关知识、课下布置阅读或观看任务,并要求学生写出心得体会开展的。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相关书籍的筛选,因此,需要有经验的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前期的调查和筛选,结合个人经验,为辅导对象提供合适的心理健康教育并最终确定辅导方案[8]。

最终,形成朋辈团体辅导单元任务书: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与有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朋辈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9]。结合实验组成员特点和干预目标,设置朋辈团体辅导的时间、频率和项目实施方案;形成传统心理教育的资料编排、自学方式及总结反馈,从视频选取、文章阅读、记录心得、反馈及总结等方面完善并编辑成册。

(三)统计方法

通过实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对比两种认知疗法在干预大学生焦虑抑郁情绪中作用的差别。

三、相关数据分析和结论

(一)样本的人口学特征

在抽取的90名样本中,男性47人,女性43人,均为大三在校生,年龄跨度为18~22岁。

(二)实验的设计和检验方式

通过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检验项目R1和R2的差异是否显著;通过分析O1与O2的差异性及03与04的差异性分别检验项目R1、R2是否有效,具体分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分组情况

(三)SCL-90数据的分析

通过t检验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SCL-90测试中的前后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得分情况的差异来分析项目的有效性。

1.分组的有效性。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样本的SCL-90前测数据输入SPSS19.0,对比两组数据在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这三项心理指标上的差异(见表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SCL-90 前测中的三个心理维度上,平均值和标准差差距都很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表3。

表2 组统计量

表3中均无显著性数据,说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前测上差异不显著,两组样本具有一致性,分组有效。

表3 独立样本检验

2.朋辈实验组心理干预前后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4)。实验组前后测数据t检验:实验组在人际关系、抑郁因子、焦虑因子三个维度上,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说明朋辈心理辅导能提升人际关系,降低抑郁和焦虑,作用显著。

表4 独立样本检验

3.一般对照组心理干预前后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5)。对照组前后测数据配对样本t检验:对照组在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维度上,前后测试有显著差异,说明自行阅读生命意义教材能降低抑郁和焦虑,作用显著;但对人际关系影响不显著。

表5 独立样本检验

4.朋辈实验组和一般对照组在心理干预后的因子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见表6)。在经过不同方式心理干预后,两组成员在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三个维度均值上的数据,对比表2可以得出:(1)在抑郁、焦虑维度上,朋辈实验组和一般对照组数据有所降低,但朋辈实验组降低更多;(2)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有所改善。因此,无论是朋辈组认知行为的心理团体辅导方法,还是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都有所帮助,能够降低抑郁和焦虑因子。今后需要进一步进行显著性检验,确认两种心理干预方式是否真能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以及朋辈实验组在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和降低焦虑、抑郁因子方面是否更为明显。

表6 组统计量

本研究中F检验的显著性人际关系维度=0.000<0.05,方差不齐,其余2个维度方差均为齐性,因此,人际关系维度取方差不齐的结果,抑郁和焦虑维度取方差齐性的结果。从表7 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在抑郁维度上,双侧t检验概率=0.000 <0.05,可认为两组间在抑郁维度上有明显差别,即朋辈的认知行为项目在针对抑郁维度上相比于一般对照组,可以更有效缓解抑郁心理;(2)在焦虑维度上,双侧t检验概率=0.000<0.05,可认为两组间在焦虑维度上有明显差别,即朋辈的认知行为项目在针对焦虑维度上更有效;(3)在人际关系维度上,双侧t检验概率=0.000<0.05,可认为两组间在人际关系维度上有明显差别,即朋辈的认知行为项目在针对心理健康维度上更有效。

表7 独立样本检验

四、循证理念指导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一)研究总结

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无论是朋辈组的认知行为心理团体辅导方法还是一般的心理健康教学,对降低大学生的焦虑和抑郁水平均有帮助,但朋辈组的认知行为心理团体辅导方法效果更好;在改善人际关系方面,一般的心理健康教学效果不明显,朋辈组的认知行为心理团体辅导方法效果显著,可将相关的处理步骤方法记录成册,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丰富手册内容。

(二)研究不足及展望

1.循证研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于时间、样本数量等资源的限制,试验的时间跨度和样本的代表性有待检验。研究虽在心理指标的选择上做了很多工作,但仍缺少可信度较高的证据支撑,需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完善。

2.朋辈辅导员本身的能力制约。朋辈辅导员并不一定是心理学专业,其本身的团体活动的经验和能力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加之实验组样本来源于不同年级专业,其本身课程的安排和面临的压力不同等因素对团体活动的开展时间有影响。今后将在工作中进一步完善,推进对朋辈辅导员团体的选择及其领导能力的培养和考核。

3.一般心理教育素材的选择。一般心理教育主要依托各种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和资料的学习,因此,选取资料的趣味性、可读性都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本身的理解力也会对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4.鉴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次研究仅选取了两种认知行为疗法,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将认知行为疗法取向的个体心理咨询效果加入研究对比中。

猜你喜欢

朋辈循证辅导
《循证护理》稿约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