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国际交流机制发展趋势探索
——以浙江大学亚洲校园项目为例

2023-02-23王李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亚洲校园

王李文

(浙江大学 国际设计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30)

2016年,浙江大学与清华大学、日本千叶大学、韩国延世大学共同申请的“植物与环境创新项目”入选亚洲校园增选项目。该项目整合了四所学校的优势,旨在培养城市农业与环境整体设计相关的人才,并为参与学生提供双学位(DD)、主次双学位(MMDD)及可转换的学位(TD)等多种不同的学位制度。

一、浙江大学亚洲校园项目的成立

(一)主要承办单位及其各自的职责

1.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建筑学院之一,拥有独特的个性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在专业训练、学术研究、理论发展、设计实践和国际交流合作方面均有突出特色,在本项目中承担可食用植物景观设计。

2.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致力于创新设计的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浙江大学创新设计国际合作平台,也是设计学博士点建设承担单位,在本项目中承担小型植物工厂在城市应用中的服务设计。

3.日本千叶大学园艺学院、工程学院。千叶大学园艺学院是全日本唯一开设园艺学的学院,并且长期从事景观与都市农业相关研究,尤其是植物工厂的研究;工程学院在设计领域持续扮演着领头羊角色,在本项目中承担产品设计和植物培育技术研发。

4.韩国延世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部。延世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部在教育与研究方面享有盛誉,尤其是开设的“融合艺术与设计”“技术与商务”创意课程在培养引领文化风尚和未来生活模式的领军人才方面独树一帜,在本项目中承担城市中的生态服务设计。

(二)组织实施

浙江大学高度重视亚洲校园项目,将其纳入学校的国际化战略,建立了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国际教育学院、国际设计研究院三方联动的支撑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负责指导亚洲校园项目的实施工作,国际教育学院负责来访学生的服务和支持工作,国际设计研究院负责教学教务、工作坊组织和学生日常服务工作。

合作方千叶大学和延世大学也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三方大学定时通过邮件、电话和人员互访形式进行沟通,充分确定合作细节,跟进合作内容,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从而保障项目的实施。

(三)学术与交流成果

1.双学位项目。为了把亚洲校园做大做强,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同日本千叶大学工学研究生院在2018年签订了工业设计双学位培养协议。为能同时满足合作院校的毕业要求并保证顺利毕业,根据浙江大学和日本千叶大学硕士双学位协议,双学位学生在合作院校的学习时间为1年,可以从原所在院校选择10个学分进行转换,再到交换大学修读10个学分,然后提出毕业申请进行答辩,答辩合格即可最终获得学位。目前,合作协议实施顺利,浙江大学已派遣3名学生赴千叶大学攻读硕士双学位项目。

2.学期交换生项目。在学期交换方面,浙江大学、千叶大学和延世大学之间分别进行了3个月以上的学期交换交流活动(具体情况见表1),使学生能够深度汲取合作院校不同的教育理念,扩展国际视野,快速提升专业学术水平。

表1 2017—2020年浙江大学、千叶大学和延世大学互派3个月以上交换生情况

3.短期交流项目。在短期交流方面,自项目成立以来,浙江大学、千叶大学和延世大学分别在各国举办了13次创新设计工作坊(具体情况见表2),参与学生人数共584人(包括意大利、新加坡的学生),其中浙江大学参与学生218人。三校举办的工作坊联合当地企业与企业设计师参与,从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产出成果直接面向企业,服务于企业生产,增强了校企合作关系。同时,学生能够零距离与三国企业设计师进行交流、碰撞,吸收来自不同领域的设计文化和思想。

表2 2017—2021年浙江大学、千叶大学和延世大学共同举办的创新设计工作坊详情表

二、亚洲校园项目的发展

2021年11月5日,浙江大学正式入选教育部新一轮亚洲校园项目。新一轮项目的主题为亚洲社会性设计项目(SDIA:Social Design Initiative in Asia),新增加了四所交流院校,即日本的芝浦工业大学和东盟国家的泰国玛希隆大学、国王理工大学及马来西亚理工大学。

近年来,贫富差距悬殊、人口减少和社会老龄化、气候危机等是很多国家正面临的社会性难题,也是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应对的重要挑战。这些挑战涉及要素多、要素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且处于持续变化状态,是典型的棘手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均衡考虑文化、社会、经济、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设计思维、系统性思维等方法,提供系统性、宏观性和可持续性的产品、系统或服务级的整体解决方案,即社会性设计(Social Design)。

亚洲社会性设计项目主要针对设计学,以及城市规划、景观设计等近设计学科,由相关设计学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共同参与。此项目旨在培养能够通过设计思考解决现代社会存在的棘手问题,且具有敏锐洞察力和国际行动力的社会性设计创新人才;为学生提供从第三方视角俯瞰问题的机会,帮助学生比较不同社会的特征,正确把握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提出解决方法;普及解决社会棘手课题的新型设计教育系统,并将这一系统在世界范围内推广。

三、亚洲校园项目的特色

亚洲校园项目具有如下特色:(1)根据接收学校政策,为学生提供学位、学分转换和辅修专业;(2)以设计思维为导向,同一课题至少在2处以上的地域或地点实施;(3)尽量多地吸收亚洲相关大学参与项目合作;(4)通过与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开展实践型学习;(5)构建能够解决现代社会棘手问题的社会性设计创新人才库并构建SDI线上学习平台。

从宏观来看,以往传统的国际交流通常是两个国家两所院校之间进行的比较简单或者单一的交流,而亚洲校园项目参与的国家扩展到三国及更多,参与的学校数量从两校扩展到四校以上。参与项目的学校包括高等教育日益发展并完善的我国高校,也有来自经济和教育发达的日本高校。新一轮的亚洲校园项目还加入了东盟国家的高校,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吻合。

此外,亚洲校园项目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项目,它从传统学校之间的交流发展为学校与企业及地方政府共同参与,项目研究的问题来自企业和政府,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企业和地区,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这一教育的最终目标,并为企业和政府解决实际问题。

发达的现代网络为交流带来了便利。亚洲校园项目近几年从未间断,交流方式从线下拓展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四、亚洲校园项目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1]。《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指出,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提升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加快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优化出国留学工作布局,做强“留学中国”品牌,深化教育国际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升级版,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2]。

当今世界是一个地球村,世界各国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合作与交流越来越频繁和深入,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此契机下,亚洲校园项目应运而生,契合时代的需求。亚洲校园项目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加强文化认同和相互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条件的学生通过此平台可以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互相包容不同的文化,加强文化互信,增进相互理解,对促进世界和平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2.有利于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共享。经济文化教育发达国家的大学带动其他国家大学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最终实现共赢。日本是经济发达国家,其教育走在世界前列,有诸如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等世界名校及多名诺贝尔奖得主,同时,日本千叶大学和芝浦工业大学有着日本有名的设计专业,其高校的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值得我们学习。通过多元化的国际合作,有利于各国高校取长补短,促进自身的教育和科研进一步发展。

3.有利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由于这是一个多国多校参与的项目,与点对点的两校交流相比,其覆盖面更广,影响更大,受益人群更多,显现了教育的全球化特性,而且其中有来自教育水平较高国家的高校,更有利于高校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4.有利于发挥中国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不断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改革开放前期,国内高校纷纷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在国际交流中多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及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国际交流已逐步转变为对等的交流与合作发展[3]。近年来,前往国外深造的很多高端人才纷纷回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正迅速发展和壮大。在多元化国际合作的舞台上,我国高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正发挥着不同以往的中国力量。

结语

亚洲校园项目是一项对促进亚洲地区高等教育合作与交流、深化亚洲地区各国间的互利共赢合作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交流计划,为开展多边合作的国际化教育交流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高校国际交流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学生交流、国际会议和论坛、合作办学、教学科研人员合作等,这些交流形式也可以借鉴亚洲校园多元化模式,以获得更有成效的合作成果。

教育和经济的发展水平往往能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必须放眼全球,寻求多边合作,更加频繁与密切地与世界各国高校开展合作与交流,从而带动社会的进步乃至世界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浙江大学亚洲校园项目的现状、特色、意义及发展趋势,以期引起有关高教管理研究人员对该项计划的关注,为我国高校联盟制度建设提供新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探索和开拓我国高校与其他国家高校间形式多样而又内涵丰富的交流机制,逐步建立高度国际化的高等教育交流环境。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亚洲校园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