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以“保健与营养”课程为例

2023-02-23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3期
关键词:视域保健营养

张 华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体育健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90)

职业院校开展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保健与营养”课程作为一门体育健康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思政视域下其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保健与营养”课程改革不仅要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要深化育人功能,提炼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深度融入课程,因此,分别从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方法、评价等方面进一步改进[1],提高课程教育亲和力,体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信念坚定、勇于担当的德技双修现代高技能人才。

一、课程思政视域下“保健与营养”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课程思政建设认知不足

目前,各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寓德于课,将专业知识与德育深度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和行动。但是,当前部分教师对于课程思政建设还停留在模糊的认知上,部分教师不愿讲、不会讲,缺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动力和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梳理。教师的课程思政教育能力有待提高,是影响专业课程思政改革的主要因素。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无法有机结合

部分课程思政建设方案、标准尚在摸索阶段,未充分地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思政元素,力度掌握不够,有的顾此失彼,有的过犹不及,融入的内容比较松散与生硬,内容体系构建不全、深度不足。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灵活,育人功效低

“保健与营养”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不灵活,集中体现在教学手段未能与时俱进,教授方法仍以讲授法为主,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生搬硬套、简单粗暴,未能结合专业特点,从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国民营养计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中挖掘思政元素,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未能自然融入“健康第一”的观念、国民体质健康的社会责任感、家国情怀、法治意识、职业价值观、感恩教育等[2-3],致使课程思政育人功效较低,未能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心理期待,教学方法有待创新。

(四)教学评价方式、标准单一

“保健与营养”课程的教学评价方式单一,没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评价标准单一,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现有教学评价只注重结果,忽视过程,侧重考查教师的教学行为,忽略学生的学习行为,评价效果欠佳,难以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缺乏完善的课程思政考核和评价体系,有待向双重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多维度评价等转变。

二、课程思政视域下“保健与营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一)明确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教学目标

立足于“保健与营养”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课程思政具体要求,满足社会对复合型高技能体育人才的多样化需求,系统整合课程理论知识与技能、教与学的过程和方法、师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涉及保健与营养认知、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行为习惯等多元课程思政目标[4-5]。

1.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加强健康中国战略的认知,培养学生心系公众健康的社会责任感、担当意识和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了解体育健康事业的发展,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2.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引领作用,为学生营造诚信友善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案例和运动健儿榜样的力量,弘扬爱国情怀,振奋民族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扬永不服输、奉献、进取、务实、创新的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情操修养、价值准则,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团队精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学生的基本遵循,不断提高运动质量,增加运动营养,为提高国民健康贡献力量。

3.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传统的中国保健养生文化和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引导学生掌握合理的膳食结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振兴民族精神,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和我国健康事业的发展,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深入开展法治教育。培养学生要从良知出发,守住科学底线,坚守道德底线,杜绝有害保健品流通,不利用运动营养师名义错误引导民众。

5.深化职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奋斗有我的信念,以及真心、热心助人的职业素养;使学生具备团结协作、积极主动、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发学生提升全民族身体素质的责任感;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尊重客观的劳动态度。

(二)优化教学设计,促进有效教学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保健与营养”课程教学设计中,由教学团队根据该课程思政教学目标和课程对象的特点,回归初心,重新审视课程定位和内容,通过调研、研讨,遴选知识点,深入梳理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结合不同的思维方式,深度挖掘和充分利用思政元素与资源,找出思政元素在知识点的有效切入位置和形式,有意识、有计划和有目的地做好课程单元教学内容设计,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

在教学过程的不同环节,科学合理地拓展教学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温度,在各知识点的教学中,增加知识点的知识性和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适时引入典型人物事迹、学生关注的事情和热点问题等,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和引子,以间接内隐的方式将价值观念、政治理念等巧妙地融入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实现以人为本、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优化理实一体教学,通过项目任务的分析、设计等环节,促进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职业能力,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在做上教、在做上学,拓展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全程参与的思想政治育人路径。

(三)优化教学内容,有机融合思政元素

“保健与营养”课程教学团队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利用集体备课的“课程思政面对面”方法,相互沟通,统一认识,聚焦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比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各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可结合锻炼健康体魄以保家卫国进行讲授,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可结合人民健康、竞赛风貌、人文精神运动保健等开展多主题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五大核心思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文件精神[6],聚焦国家战略的案例开展课程思政,通过解读全球卫生政策,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提升健康素养等真实自然的课程思政素材,在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头脑风暴与课堂讨论。

课程组教师经过深度挖掘,请教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教师,凝练课程思政元素,使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相匹配,注重在“融会”上发力,在“贯通”上增效,通过学生喜欢并具有成效的课程教学模式,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扎根”于学生内心,真正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内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外化为学生的生活和工作的行为习惯[7]。

(四)丰富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能

“保健与营养”课程基于原有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优质资源(125个微课、课件等资源,题库共302道试题),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学生累计参与线上线下活动28 279次,发帖总数2633个,真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个性化、时时处处可学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设计如图1所示)。课程教学开课班级10个,选课人数达326人,该课程将传统教与学和信息化的教与学优势结合,实现了混合式教学,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育人为主要导向”的教学模式,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启发到监控整个教学过程),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图1 教学环境设计

与此同时,教学团队掀起“课堂革命”,变学科课堂为育人课堂,改变传统的课堂结构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并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为新时代的课堂教学赋能,不断地提高课程教学的应用性、趣味性和有效性,对学生起到教育、陶冶、感染、影响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循序渐进地以保健与营养问题牵引课程思政内容,巧妙结合时政案例、体育健康事业发展中的先进人物、学生身边的运动比赛典型事件等,通过任务驱动、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引起学生共鸣,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将知识点内化为能力,认真学习体育保健技能,真正提升教学效能。

(五)健全评价体系,提升人才培养效果

在课程思政视域下的“保健与营养”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考核评价与反馈机制,探索多维评价体系[8]。在强化过程性评价的同时,不断改进结果性评价的方式,确保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课程总体评价的科学性,从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健康行为的养成等方面制定多元课程思政评价标准,重视学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同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使专业课教师通过评价反馈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1.加强双重评价有机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为了更好地把握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后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的各阶段要不断强化过程评价,比如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师生互动完成度、团队意识、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增加学生日常表现、综合测评等方面的持续性跟踪评价,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状况,有效改进课程思政的课程设计,提升育人效果。同时,改进终结性评价,不局限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增加保健与营养的案例分析任务,要求学生凭借个人综合能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完成任务,教师针对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相应评价,最终给出终结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真正实现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统一,提升课程思政融入后的育人效果。

2.有效把握评价维度:知识维度、实践维度和素质维度。知识维度可以通过头脑风暴、讨论、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实践维度可以通过学生实操作业、对应1+X证书等方面进行考核;素质维度可以通过日常管理、综合素质分及综合测评等方面,利用跟踪调查、走访等手段整合数据,评价课程思政的有效性。

教学评价能够较好地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效果与学生知识内化、行为外化的情况,是促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有效手段。教师有效把握不同维度不同视角的学生学习需求,有助于教师改进课程思政视域下的课程设计,因此,多维评价体系对于提高教学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依靠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独特创新的思维方式、精细的顶层设计、优秀的教师团队、一步步的教学实践等共同推进,把立德树人融入育人全过程。除了精心设计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细化数字化时代下的教学手段外,教学改革的关键还在于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主体作用[9],多组织集体备课,围绕课程思政目标进行集体攻坚,群力群策,同向发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引领的统一,回归教书育人职责,带动、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最终提升新时代立德树人成效。

猜你喜欢

视域保健营养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2(一)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三)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二)
《中老年保健》健康知识问答2021(一)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