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口黑鲈大规格苗种温室培育及商品鱼养殖技术

2023-02-19胡先锋吴丽贞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大苗大口鱼苗

胡先锋 江 河 吴丽贞

(1青阳县水产业发展中心,安徽青阳 242800;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41;3青阳县皖江特种养殖有限公司,安徽青阳 242807)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也称加州鲈,属鲈形目太阳鱼科鲈鱼属,原产于北美洲[1]。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具有适应性强、生长快、易起捕、养殖周期短和效益高的优点,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重要品种[2]。青阳县皖江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自2009年起从广东引进大口黑鲈苗种养殖,目前养殖面积346 hm²,年产量5 000 t左右,年产值1.5 亿元以上,分别占青阳县养殖水产品总产量、总产值的25.0%和40.0%以上。

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成鱼在1~36 ℃水温内均能成活,其最适水温为15~30 ℃,最佳生长水温为20~25 ℃[3]。大口黑鲈在本地生长的适应期为250 d左右,最适生长期160~170 d,春繁苗种当年养成商品规格的比例达25.0%~30.0%。由于大口黑鲈经过秋冬季节较低水温、短日照刺激后,即开始生殖发育[4],同时传统外塘育苗放养后不久便经历高温期,幼苗摄食较弱,不利于其快速生长,使得越冬前大部分个体达不到上市规格,且积温过高,加速其性腺发育成熟[5]。据生产实践观察和比较,未达到商品规格的雌性个体在第2年3—6月份主要营生殖生长,养成与冬前同规格商品鱼的饲料消耗量增加30.0%左右。

为提高当年春繁苗种的商品率,降低饲料系数,满足中秋、国庆和春节市场供应,笔者于2020—2022 年从广东引进大口黑鲈早繁苗开展温室培育大规格苗种(以下简称:早大苗)商品鱼生产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现将2022 年大口黑鲈温室培育“早大苗”方法和商品鱼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设施条件

1.1 育苗温室

育苗温室为钢架板房结构,采用角钢焊接方式搭建墙体和棚顶框架。棚顶为人字形结构,坡面角约20°,檐高2.5 m,长、宽分别为40.0 m、11.0 m。采用石棉充填的镀锌铝质面板材料铺设四周墙体和棚顶,厚度约5.0 cm。

1.2 育苗设施

包括调温池、育苗池、增氧机械配套等。

1.2.1调温池预制砖砌建、水泥砂浆抹面,规格为3.0 m×2.5 m×11.0 m;采取下进上出方式分别在调温池两端铺设进出水管道,其中冷、热水进水管道在进水端底部分开设立,出水管道安装在另一端约1.5 m高的位置。各管道均配套进出水量调节阀门。

1.2.2育苗池育苗池共6个。为镀锌钢板围建而成的圆桶,直径9.0 m,高1.8 m。底锥部为混凝土结构,在中心位置安装孔径10.0 cm 的排水(污)管。每个育苗池面积约63.5 m2,总面积约380.0 m2。

1.2.3育苗池进出水管道从调温池接出管径10.0 cm总进水管至各育苗池,再采用管径3.0 cm的管道分接到育苗池,育苗池进水管沿池四周1.0 m左右的高度环状布置,每间隔0.3 m左右安装1个与池壁水平夹角约45°、略向下倾斜的鸭嘴状出水口。

1.2.4增氧设施在温室外简易棚内配置7.5 kW的罗茨鼓风机1 台,通过送气管分配至各养殖池。在每个养殖池底部均匀布置20个曝气砂头。

1.2.5增温设施室外配套容量2 m3的燃煤(柴、木屑等生物质燃料)生活锅炉1台,室内安装功率为40 kW的电暖风机1台。

1.3 养殖水源配套

1.3.1水源池配置利用温室边的空闲塘分割成二级净水池,面积分别为0.53、0.17 hm2;池埂坡面采用高密度防晒网护坡处理,避免降雨冲刷埂坡的泥浆径流污染池水。一、二级净水池隔埂之间建设3.0 m的陶砾过滤坝。

1.3.2水源池处理与生态准备10月中旬成鱼捕捞结束后,池底清淤并曝晒1个月;11月底,经60目过滤网向池内注水30.0~35.0 cm,使用生石灰750 kg/hm2改底、消毒,3 d 后按株行距1.0 m×8.0 m 移植伊乐藻。伊乐藻移栽后,对照产品说明推荐的用法和用量使用1次水草专用肥,3月初连续使用2次水草专用控长素控高促壮。

1.3.3生产用水储备与循环利用养殖用水来源为童埠圩内河自然蓄积的雨水。2 月中旬开始,根据伊乐藻的长势,经60目过滤笼袋逐渐向池内注水至1.0 m左右。育苗阶段的养殖尾水经80目过滤笼袋滤去粪便和残饵后排入一级净水池,经过生物净化和陶砾坝过滤,再抽取到育苗温室循环使用。

2 育苗材料与方法

2.1 生产材料

2.1.1鱼苗来源与运输从广东购进经过驯食人工饲料的大口黑鲈幼苗,平均体重为0.27 g/尾,全长1.8~2.0 cm。选择日均气温12 ℃以上的晴暖天气,用活鱼运输车桶装运回。

2.1.2育苗饲料选用浙江某公司生产的大口黑鲈苗种开口料(开口乐1#、2#、3#)和1 号料。开口料和1 号料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粗蛋白≥48.0%,粗脂肪≥5.0%,赖氨酸分别不低于2.4%、2.2%。

2.1.3动保产品主要有渔用多维、肝肠健(中草药)、EM菌,另预备适量的车轮虫防治药物备用。

2.2 养殖方法

2.2.1放苗前准备放苗前10 d左右,向锅炉、调温池、育苗池注水浸泡5~7 d,再刷洗池壁,并使用5 mg/L漂白粉消毒。同时使用有机酸1 500 mL/hm2对水源池水体进行解毒。鱼苗运回前,先向育苗池直接注水至0.6~0.8 m;鱼苗运回当天,选择中午时间测量水源池表层水温,以此为准调节育苗池水温至15 ℃,并将调温池水温升至30 ℃左右备用。

2.2.2鱼苗放养3 月16 日,从广东凌晨起运鱼苗,当天傍晚运达育苗地点;总数约20 万尾。鱼苗运回后,将调温池热水分2 次泵入运苗桶调节水温至15 ℃左右,并用1 mg/L 的高锰酸钾和1%的食盐浸泡10 min[2]。先放入3个育苗池养殖,放养密度约为1 000 尾/m2。

2.2.3日常饲喂

2.2.3.1 饲料选择鱼苗体长2.5 cm 前,投喂开口乐1#(粉料+破碎)料,体长2.5~3.0 cm,投喂开口乐1 #(破碎)+开口乐2#料;体长3.0~3.5 cm 投喂开口乐2 #料;体长3.5~4.0 cm,投喂开口乐3#号料;体长4.0~4.5 cm,投喂开口乐3#号+1号料,体长4.5~5.0 cm,投喂1号料[6]。

2.2.3.2 投喂方法放苗后1 h,即可进行第1次驯食投喂。先少量多次向鱼苗集群处撒放饲料,吃完再喂;每次驯喂时间2 h左右,隔4 h后再喂。逐步养成集群抢食的摄食习惯后,采取“少、多、少”和“慢、快、慢”方法投喂,每天6、12、18、24时各喂1次。采取饱食法喂养,一般日投饲量为鱼苗体重的8.0%~10.0%。

2.2.4分级疏养

2.2.4.1 第1次分级疏养鱼苗入池培养10~12 d,体长一般可达(3.2±0.3)cm,使用7.5朝鱼筛分成二级疏养。其中,2.8~3.0 cm疏放到到2个育苗池,3.0 cm以上鱼苗分养到4个育苗池,放养密度460~500 尾/m2。

2.2.4.2 第2次分级疏养经过15~20 d的养殖,鱼苗体长普遍可达(5.0±0.5)cm,筛选5.5 cm以上的大苗转入外塘放养,其余鱼苗在温室内继续培养7~10 d后转入外塘养殖。

2.2.5日常管理

2.2.5.1 水温调节放苗后即开始逐步提升育苗水温,每天升温2 ℃左右,逐步将水温提升到21~22 ℃。养殖期间,视室外温度情况,将温水池预热至23~25 ℃后注入育苗池;并使用电热风机将室内气温调至25 ℃左右,平衡室外气泵充气的降温效应。4 月中下旬外界水温达18 ℃以上时,逐步停止锅炉增温进水。

2.2.5.2 水质调节养殖期间连续充气增氧。每天换水4~6次,每次换水量以充分排净锥底粪便等污物为准。养殖期间,每天监测1 次育苗池水体的氨氮含量,通过调节换水量将氨氮控制在0.15 mg/L以内。水温15 ℃以上,每7 d向净水池泼洒一次EM菌,每3 d 监测1 次净水池pH 值、氨氮、亚硝酸盐含量。

2.2.5.3 防治病害养殖期间饲料中添加渔用多维和肝肠保健中草药。

3 成鱼养殖

3.1 池塘条件

共使用6口标准化池塘放养“早大苗”养殖商品鱼,池塘养殖水深250.0 cm 左右,总面积4.07 hm2。每口池塘配套2 台3 kW 叶轮式增氧机。鱼种放养前清除淤泥层至15.0~20.0 cm,并充分曝晒;放苗前15 d注入10.0~15.0 cm深的池水,然后用生石灰750~1 125 t/hm2化水全池泼洒[7],放苗前7 d加注池水至1.2 m水深。

3.2 鱼种放养

于4月18日和4月26日分2批放养,第1批筛选(5.6±0.1)cm鱼种57 400尾放入2口池塘,第2批将(5.7±0.2)cm 鱼种114 700 尾分放到4 口池塘;放养密度分别约43 060、42 000尾/hm2。另搭配适量鲢、鳙、鲫作为服务性品种,滤(摄)食浮游生物、饲料残渣和底栖生物。各品种放养前均用3.0%~4.0%NaCl浸泡10~15 min[7]。

3.3 驯食与投喂

选用堵塞管口的塑料软管围成固定食场,全程使用大口黑鲈专用膨化饲料喂养。大口黑鲈转入外塘后先要进行7 d 左右的驯食,即从每天3 次、每次驯食2 h左右开始,养成定时、定点、抢食习惯后,按少—多—少饱食法“四看”投喂。一般4—7 月每天投喂2~3次,8—10月每天投喂2次,11月每天或隔天投喂1 次。并养塘口在第2 年的3 月初重新驯食并恢复正常投喂。

3.4 日常管理

综合应用加注新水、使用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和生石灰等调节水质,保持水体透明度25.0~30.0 cm。按照晴天中午开、阴(雨)天夜里开、雾天全天开的原则,使用增氧机增氧、改底、改水;晴热高温天气阶段,宜在傍晚至清晨相对低温时段开机增氧。坚持早晚巡塘,一经发现池鱼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判明原因并进行处置。

3.5 病害防治

青阳近年发生的危害性较大的鱼病害主要有车轮虫病、溃疡综合症和诺卡氏病等,特别是后2种病害治愈难度大,必须立足于防。除落实好上述日常养殖、管理措施外,定期检查并杀灭寄生虫,每15 d交替泼洒1次25 mg/kg生石灰水或50%的过硫酸氢钾改底、改水,3 d后补施枯草芽孢杆菌、光合细菌抑藻、降氨,并经常在饲料中添加肝肠保健中草药和维生素C制剂。轮捕前停食1 d,拉网取捕后及时泼洒聚维酮碘,防止继发性感染。各类动保产品用法、用量均参照产品说明书使用。

3.6 轮捕与并塘

大口黑鲈个体长成400 g以上即达到商品规格。本项生产分别于国庆、春节前后挑选达标个体轮捕上市。第1 次轮捕时将不达标个体继续留塘养殖,第2 次取捕时将不达标个体并入一口塘养殖翌年4 月底上市。轮捕前预先充分增氧,拉网越过增氧机位后迅速将增氧机拉回原位固定并开机增氧,收网时分段搭箱挑选,快挑快放。

4 养殖成效

4.1 鱼苗培育效果

4 月18 日和4 月26 日,分别筛选5.5 cm 以上的大苗约57 400、114 700 尾转入外塘养殖,合计培育大规格苗种17.2万尾,成活率86.0%。经抽样测算,第1 批和第2 批出苗平均尾重分别约2.68、2.76 g,总质量苗约470.4 kg。

4.2 成鱼养殖效果

经温室培养的“早大苗”经过5 个多月的养殖,于国庆和春节前后拉网取捕2 批次尾重400 g 以上的商品鱼上市。第1次拉网取捕时将未达商品规格的个体放回原塘养殖;第2 次取捕时将未达商品规格的个体并入到1 口面积0.7 hm2的池塘集中养殖,于第2年5月上旬全部取捕上市。

经称重统计和取样测算,第1 批、第2 批取捕时的存塘群体商品率分别约27.7%、68.6%,当年商品规格达标率78.8%。并塘养殖的第3 批鱼于第2 年的5 月上旬全部取捕上市。共收获商品鱼155 297 尾、82 572 kg,折合单产20 288 kg/hm2,总成活率90.2%。

5 结论与讨论

(1)曾经尝试过在3 月份引进大口黑鲈受精卵和“水花”进行温室孵化和育苗生产,但受倒春寒天气影响的概率较大,很难获得大口黑鲈幼苗培育阶段需要的“活饵”,养殖效果和成本核算均不理想。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比较和验证,从南方引进经过驯食人工饵料的大口黑鲈早繁苗,采用增温温室、人工饵料等培育大规格鱼种,方法简便可行,性价比较好,效果可靠。

(2)青阳县4月中旬至7月上旬、9月中旬至11月上旬2个时段的池塘水温最适宜大口黑鲈生长。温室培育大口黑鲈“早大苗”养殖,较外塘育苗可提早40 d 以上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有利于抓住最适生长季节实施健康养殖,当年近80.0%的个体可达400 g以上的商品规格,较外塘育苗养殖的商品率提高约50百分点。

(3)温室育苗养殖的池塘,当年未达商品的个体经过早开食、强喂养管理,第2 年的4 月初即可取捕上市,温室培育“早大苗”养殖的池塘综合利用率可提高40.0%以上。

(4)利用空闲塘进行清淤、护坡改造作为养殖水源池,并移栽伊乐藻作为育苗尾水循环利用的生物净水措施,可有效吸收(附)固定水体悬浮物、氨氮等污染物,养殖全过程水质清澈,氨氮监测指标均低于0.1 mg/L。育亩结束后即可割除伊乐藻用于养殖生产,基本上不占用池塘资源。

(5)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青阳县大口黑鲈商品鱼养殖技术已基本模式化,养殖过程中不确定风险主要来自溃疡综合症、诺卡氏病等高危性病害的发生。本项目从改良水质环境、及时杀灭寄生虫、减轻高温胁迫反应、改善营养条件、避免继发性感染等方面落实综合预防措施,成活率达到90.2%,基本达到了预防目的。在施药方面要注意,大口黑鲈对敌百虫敏感,应慎重使用[7]。

猜你喜欢

大苗大口鱼苗
更正
鸡内金打粉 让孩子大口大口地吃饭
母亲“送礼”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大口小口话水果
早辣椒大苗避雨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与应用总结
大口黑鲈饲料营养需求研究现状
热带北缘地区风铃木火焰木引种试验及大苗移栽技术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大口小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