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欣两优2172 高产优质制种技术

2023-02-19张道升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13期
关键词:秧田父本母本

张道升

(六安市金安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安徽六安 237000)

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以不育系新强01S为母本、恢复系R2172 为父本配组而成的两系籼型杂交水稻欣两优2172,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该品种全生育期136 d 左右,2016 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稻迟熟组区域试验,产量9 664.80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7.72%,2017 年续试,产量9 635.2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6.28%;2017年生产试验,产量9 578.25 kg/hm2,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5.95%。经安徽、江西、江苏、浙江等地区多点试验,与对照丰两优四号相比,欣两优2172的产量表现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108),2020 年10 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品种权号:CNA20183953.7)。为加快欣两优2172品种的推广,满足市场对该良种的需求,笔者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点及欣两优2172品种亲本特征特性,总结其在该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1 亲本特征特性

1.1 恢复系R2172

R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品系1329 作为母本、泰丰占作为父本杂交的F1,其后代经过10 代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恢复系。1329是农香16与扬稻6号杂交的F1经过4代选育而成的F4。R2172 植株较矮(株高112.0 cm 左右),株型较紧凑,叶片上举挺拔,剑叶短(30.3 cm)、宽(2.1 cm)、厚。该恢复系在合肥地区或皖西地区于4月下旬播种,8月中旬始穗,播始历期105~111 d,主茎叶片数18~19叶。R2172基本营养生长期、播始历期相对稳定,有利于制种时父、母本花期安排。该恢复系营养生长期长、生长量大,抽穗开花期长、花粉饱满肥大[1]、花粉量充足,加上其特殊株型、叶姿、短剑叶,用作父本制种时可栽插单行、适当密植、适当扩大与母本行比,有利于增加母本基本苗,提高有效穗和制种产量。R2172恢复系对“九二〇”较敏感,在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的情况下,根据母本对“九二〇”的需求特点,对母本喷施的同时适时适量对父本进行喷施,即可塑造良好的授粉态势。

1.2 不育系新强01S

新强01S是合肥新强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广占63S 为母本、3011(粤泰B×澳青占后代F4)为父本杂交,其后代经过5 年8 代选育而成的光温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在安徽合肥地区或者皖西地区于5月中旬播种、8月上中旬始穗,播始历期76~80 d,主茎叶片数13~15 叶,随着播种期推迟播始历期缩短、主茎叶数减少。该不育系株高90.0 cm,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剑叶厚而挺直,叶鞘、颖尖紫色,有短芒,柱头黑色。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100%,属基本无花粉型,育性转换温度为23 ℃左右。

2 高产制种技术

2.1 制种基地及隔离措施

欣两优2172 组合开花期的日最高气温在32~35 ℃,母本幼穗分化4~6 期日平均气温不能连续3 d低于24 ℃[2]。该组合适宜在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制种基地制种。制种基地要求:土壤肥力中等偏上、阳光充足,交通运输、排溉、机械化操作等条件良好,有天然屏障作隔离带的最好。制种一般采用时间、空间、屏障隔离等隔离措施,确保制种纯度,具体如下:①时间隔离。父、母本的始穗期与周围种植的(除父本外)其他水稻始穗期应错开20~30 d 以上。②屏障隔离。利用地形、地物(如山坡、树林、房屋等)或在制种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种植玉米、高粱、麻类等高秆作物(要求高度2.0 m 以上)。要求上述高秆作物提前播种20 d以上,以保证制种田花期到来时有足够的高度;高秆作物隔离带要有一定的宽度(带宽100.0 m 以上)。③空间隔离。在规定空间隔离区内采用种植非水稻的旱地作物(带宽200.0 m以上)或者恢复系R2172(带宽100.0 m以上)的办法,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制种,确保制种成功。

2.2 播期安排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天气大多出现在每年的6 月中、下旬与7 月上、中旬,8、9 月份是高温天气。根据杂交水稻制种对抽穗扬花天气的理想要求,通过对制种当年天气情况的预测,再结合历年制种实践,长江中下游地区理想花期应安排在7 月底、8 月初为宜。根据欣两优2172 父母本特征特性以及在该地区试制种和近几年理想花期实践,制定制种方案。欣两优2172组合父母本播种期、播差期按照方案安排如下:Ⅰ期父本4月25日左右播种,Ⅱ期父本5 月2 日左右播种,播差为7 d。如果采用父本作隔离带,那么隔离带父本与Ⅰ期父本同时播种[3],全生育期内肥水管理一致;根据方案,Ⅰ期父本与母本的叶差为8.0 叶、时差35 d,确定母本5 月30 日左右播种,父母本大约在8 月中旬始穗。在播期安排原则上力求始穗期相同,盛花期相遇,最大限度提高父母本花期重合时间宽度、提高母本异花授粉率。

2.3 种子处理

父母本种子用咪鲜胺+云薹素浸种,预防恶苗病;浸种催芽后再用噻虫·咯·霜灵粉剂拌种,预防死根烂秧、虫害、鼠害、鸟害及绵腐病、立枯病等。如果未采用噻虫·咯·霜灵拌种,在父母本秧苗1~2叶期喷施精甲噁霉灵+“送嫁肥”,防治绵腐病、立枯病等,防止死根烂秧。

2.4 育秧管理

父本R2172 采用旱育、水育相结合的两段育秧方式拱棚育秧。选用背风向阳、疏松菜园地等做苗床,用种量60.00 kg/ hm2左右。齐苗后,揭膜通风炼苗,待秧苗1.5叶后带土摆寄于合式秧田。采用Ⅱ期父本:Ⅰ期单本寄栽,Ⅱ期双本寄栽,规格13.5 cm×13.5 cm。制种田按照寄栽27 000 穴/hm2父本来计算本年度制种所需的父本总穴数,再根据父本寄栽株行距确定所需秧田面积。

母本新强01S同样采用合式秧田湿润育秧。秧田与本田面积比1∶8,秧田用种量180.00 kg/hm2左右,稀播匀播,播后塌谷。

父、母本秧田应重施底肥,在移栽于合式秧田前2 d施腐熟农家肥+45%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525.00 kg/hm2,再耖田整平播种。当秧龄2 叶1 心时,用多效唑900.00 kg/hm2均匀喷施,达到增蘖壮秧的目的;3~4 叶时,追施45.00 kg/hm2氯化钾+90.00 kg/hm2尿素作攻蘖肥。父、母本秧田均采用湿润移栽、湿润生根、薄水分蘖。

2.5 适时移栽

父本秧龄30 d左右(7.0叶左右),母本秧龄20 d左右(约5.2 叶)。移栽前,施入45%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450.00 kg/hm2作底肥,旋耕耖平,再分好厢,按厢宽2.0 m 留厢,厢与厢之间留约45.0 cm 间距,父本栽插在其间,株距20.0 cm,行向东西走向,Ⅰ期、Ⅱ期父本两两相间栽插。父本行阳面、阴面分别留20.0、25.0 cm宽操作行走行;移栽7~10 d 后条施45%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45.00 kg/hm2、尿素75.00 kg/hm2作分蘖肥。父、母本行比1∶12,母本株行距14.0 cm×16.5 cm。母本移栽后7~8 d施45%三元复合肥(氮-磷-钾=15-15-15)75.00 kg/hm2、尿素75.00 kg/hm2作分蘖肥,同时推荐用带安全剂的丁草胺+吡嘧磺隆封闭除草1 次,方法是将除草剂混合在分蘖肥里撒施于制种田。由于母本株型紧凑、分蘖力相对较弱、播始期较短、茎秆较细等特点,母本重栽不重发,力求一次性栽足基本苗。

2.6 制种田管理

2.6.1肥料运筹制种田原则上以氮、磷、钾肥为主,同时注意硅、锌肥等微肥的使用。母本移栽时以基肥为主,力求氮、磷肥一次性施到位;进入幼穗分化3~4 期结合烤田酌情增施钾肥225.00 kg/hm2作穗肥;幼穗分化5~6 期,视苗情不追或追一次保花肥,施用复合肥、钾肥各45.00~60.00 kg/ hm2,以延长功能叶寿命,增加粒重。分蘖肥之后,非万不得已禁止偏施、重施氮肥;穗肥、粒肥以甲肥为主,氮肥、钾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施用。

2.6.2水浆管理父、母本均采用湿润移栽湿润生根,1 d 后浅水护苗,之后采用“浅、湿、干”灌溉法管理[3]。母本茎蘖苗达到有效穗的80%~90%时晒田,根据苗势情况酌情重烤田,促进根系生长,防止母本疯长,抑制无效分蘖产生。扬花期深水养花授粉,后期干湿交替壮籽。收割前7 d左右断水,便于机械收割。

2.6.3花期预测与调节根据“及早预测,适时调整,确保盛花相遇”方针,按照技术方案全程跟踪,进行动态管理。父、母本要均衡管理,平衡生长。从旱育秧到合式秧田(即水育秧)再到本田,要派专人定点、定株、定时观察记录。苗期,用往年花期相遇较理想的父母本组合的叶龄记录数据及有效积温值,来比对当年同期父母本组合的叶龄数及有效积温值,预测谁快谁漫,采用相应的调节方法,达到“快控慢促”的目的,使父母本花期不至于偏差过大;后期做好预期观察,即父母本叶龄余数对应分析、倒三叶识别,用幼穗剥查法判定父母本幼穗分化所处时期进行对应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必要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花期调整力求早、准、严,一般应在幼穗分化二期末完成[4]。母本不提倡用偏施氮素肥料来调节花期。

2.6.4合理、及时喷施“九二〇”父、母本对“九二〇”都很敏感,当母本抽穗整齐时对父、母本可同喷“九二〇”,不需要单独喷施;对父母本后期长势过旺,剑叶过长田块,母本现穗达5%~10%时,适度割去父母本上部叶片,保留剑叶长20.0 cm 左右,当天对父母本同时喷施少量“九二〇”[5](具体多少根据苗色、苗势决定),增加田间通风透光,降低授粉障碍,增强植株抗病、抗虫、抗倒性能。

“九二〇”喷施没有固定的方法、用量模式,因土壤肥力、田间苗架和气温等不同而异。但其目的是相同的,即创造良好的田间授粉态势、降低母本包茎率、增强母本柱头活力、增加母本柱头外露率、延长父本花期,最终提高母本异交结实率,提高制种产量。

经过近几年的制种实践,总结出“九二〇”喷施经验:一是父母本花期相差-2~2 d(即父母本花期相遇)、母本抽穗整齐时同喷,第1 次,母本现穗5%~10%时,喷施“九二〇”75.00~90.00 g/hm2+调花宝60.00 g/hm2(调花宝具有调节花时的作用);第2次,母本见穗30%时,同喷“九二〇”225.00~240.00 g/hm2,1 d 分2 次喷完;第三次,母本见穗50%时,同喷120.00~135.00 g/hm2。“九二〇”施用总量控制在450.00 g/hm2以内。二是父本早2 d以上的或父本迟2 d以上的,用小剂量“九二〇”调节迟的一方,同时酌情推迟早的一方喷施时间,即早等迟,达喷施标准时再同喷,同喷的同时适当加大迟的一方“九二〇”的用量。以后按上述花期相遇喷法喷施。同时应重视塑造父本供粉态势。遇到阴雨天应及时补施1次。

2.6.5人工辅助授粉抓住始花后、盛花中、终花前这段时期,在母本大量开颖、父本散粉高峰期,及时赶粉,提高母本受精率。如遇特殊天气(如阴雨天)或重露早晨,抢阴雨间隙或重露早晨提前赶去父母本植株上的露水珠,见父本大量开花、母本大量开颖后即可赶粉。

2.6.6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防治的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打保险药。病虫一经发现及早防治。要抓好“三病三虫”的防治,三病即纹枯病、稻瘟病、稻粒黑粉病,三虫即螟虫、稻蓟马、稻飞虱。螟虫是指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可以在晒田复水后,用药防治第1次;第2次可以与稻曲病、穗颈瘟、稻粒黑粉病一起在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相距3.0~5.0 cm时,即抽穗前5~7 d防治,这个时期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用药又叫破口药;稻曲病、穗颈瘟、稻粒黑粉病第2 次防治是在母本现穗5%时(即抽穗后7~10 d)与第1 次“九二〇”喷施同时进行。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建议用高含量阿维菌素+氟铃脲+高效氯氟菊脂+高渗透助剂喷雾,保持田水3.0~5.0 cm,对准水稻上、中、下喷雾;防治稻曲病、穗颈瘟、稻粒黑粉病,建议用吡唑醚菌酯+三环唑+稻瘟灵或35%咪鲜胺乙蒜素+多菌灵喷雾。根据天气预报,确定未来几天无雨的情况下,进行喷雾操作。

2.6.7防杂保纯采用安排父本作隔离带、制种组合的抽穗扬花期错开制种基地周边种植非父本水稻的抽穗扬花期以及空间、屏障隔离等措施,是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制种的重要措施,是防杂保纯的前提条件。

去杂要及时,去杂工作必须贯穿于父母本的整个生育期。①播种至分蘖末期:父母本种子要做好标记,做到单浸、单播;秧苗分期分插;根据父母本生长形态及标志性农艺性状作为鉴定依据,去除与父母本不同颜色、不同株型、过高过矮的杂株、变异株、劣株。②始穗期:去杂的关键时期是喷施第一次“九二〇”前后的连续3~4 d[6],即始穗期,整蔸拔除母本群体中的杂交一代、保持系、常规稻等植株,在它们传粉之前拔除(特别是保持系),避免对制种造成影响。此时母本与保持系最易鉴别。

严格收贮,母本稻粒90%成熟时,抓住晴好天气,及时收割、晾晒或烘干扬净,做到单收、单晒、单贮,不仅保证有好的外观及高的发芽率,而且还能保证整个过程机械混杂。

猜你喜欢

秧田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除草型麻地膜在水稻秧田的应用及对水稻的影响
感怀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水稻机插秧育秧须选好秧田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
杂交水稻母本抛栽高产制种技术应用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