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湖四海

2023-02-18阿鲁中华章治萍杨秀武赵羲文杨航帆李之平田耘

壹读 2023年12期

◆阿鲁·中华 章治萍 杨秀武 赵羲文 杨航帆 李之平 田耘

生命·怀念

◆阿鲁·中华

妈妈

绿萼是不是摇篮

轻轻托护着花瓣

红花是不是开得鲜妍

缤纷绚烂过谁的眼

一路成长

您的情感

喂饱了我的时光

妈妈

我想对您讲

您在的地方叫做故乡

故乡的月亮

一直照在我心上

口弦是不是语言

轻轻诉说着忧伤

成长是不是远离陪伴

思念揪红了谁的眼

一生相望

梦太遥远

冰冷了我的睡眠

妈妈

我想对您讲

您在的地方叫做天堂

天上的月光

总是弄疼我胸膛

离歌

谷雨时节

没有等来希望的季节

这一夜,一个人

不想说什么

不想问为什么

静静地唱一首歌

唱一首生日快乐的歌

点燃一支水桶烟

吞吐世事无常

想念有时候短暂

有时候也会在漫涨

你不论在身边

不论在山那边

就让我再好好感受爱的光芒

人间四月

没有融化反常的春雪

有点热,有点冷

不需要再问

那确切是什么

人生有太多的悲欢离合

点一首哭泣无声的歌

悲痛塞满了心间

不想被他人发现

再见有时候很远

有时候也会是明天

你或许跌入深渊

难免有些灰暗

就让我来为你点亮生活的烛光

伤春

冬天飘雪的时候

阿姆,您睡在原野

问一句

您冷吗

曾经在襁褓里

我是您幸福小孩

在艰难的日子里

您说我是您最期待的未来

是您活着的勇气

是您坚强的动力

春暖花开的时候

我是一抹青绿的草

一棵坚挺的树

阿姆,您却枯萎了

枯萎在谷雨时节

许多话说不出来

许多爱说不明白

只是心中有首歌

想唱给阿姆听

歌声回荡山谷中

看大山那么空

听眉头那么重

大山、石头、草木、空气

我和谁相拥

我和我

我和我

是夫妻

冷战,濡润

我和我

是朋友

争端,和解

我和我

是弟兄

不需要文字说明

我和我

是陌生人

对白无声

我和我

是物象

是影子

偶尔在黑夜里消失

但在阳光下随行

我和我约定

不允许我一个人

孤枕难眠

我和我约定

冬眠的时候

可以接近死亡

也可以假装死亡

就是不可以大声宣告

春天已经不远了

七月火把

火把节临近了

汽车火车的嘶鸣还很远

皲裂呵护的洋芋花

还残留有几朵暗香

烟岚云岫的山岗

雨滴刚好飘过

淋湿了原野

淋湿了村庄的不安

七月

阿达阿姆点燃火把

照亮城市与农村的距离

在回家的路上

我看见一些语言正在归来

这南归

大概应该一定可以

安慰火塘边的寂寞

最好也可以温暖森林边的冷清

很多脚掌进来

很多手指进来

很多嘴皮进来

很多脸面进来

负责把门的手

没有随风

也没有随和

那是多么幸运

昼夜的温差

促生诸多漂浮不定

在世俗的漩涡里

应该用什么抗拒随波逐流

我们遇见过

房门心门大门小门后门

冷门热门阴门阳门命门

面向不同的关口

我们一起环顾左右臂膀

然后用黑白棋子突围黑白之门

父亲节

父亲,是一个温暖的名字

父亲,是一个不想触碰的话题

您走之后

阿丹这声呼喊

迷失了应答的方向

六月天,父亲节这个日子

我不需要华丽的文字

我需要一场雷电交加的雨水

是山头是心头

是白天是黑夜

都需要痛快淋漓

石灵

遥想那些奔走山中的岁月

总有一些跌倒肿伤的印记

母亲习惯在跌倒处

把小石头捡拾

权当儿女灵魂的依附体

时间久了

漠然的铁石

也在靠近心脏的地儿

拥有生命的灵气

仿佛在静默之中活了过来

岁月之中

很多人喜欢戴手链

紫檀沉香花梨

虎骨象牙鹿茸……

大山的子民

硬是钟情于石头手链

他们缄默质朴纯粹

那铁骨铮铮的魂魄

掷地有声

鸟影交响曲(组诗)

◆章治萍

鸟影,或者注视的目光

在最初的春光里,鸟影剥落了冰雪

削瘦了因冬眠而长胖的词汇。在注视中

他却依然平静,没有使用过多的装饰

自然显得平静,没有因私欲而变得贪婪

过多的候等,仅仅是浅浮的引子。更多的

那些可称作斑斓的记载总会对风吟唱,就像

春光扫过冬寒,春风拂过萧瑟,春花

吸引着目光。就这么简单——

她离开枝头的刹那间,我的心头抖了一下

为莫须有的伤感,在莫须有的平台之上

叫苦不迭。就像目光失去了一年的怀念

鸟影,或者除夕之月

故事来得突然。在初亏阶段

就被揪住主题,莫明的四周

风起云涌,清丽的梦在桥上聚扰

又在桥下散开。疑似之间

聚拢的是一条河的冷暖,而散开的

是一座城的悲欢。唠絮的月亮

总算穿过那道青檐,留下

圆圆的黄鹂,带走长长的白鹭

我在幸福之下,用感激秤起时间

既秤起圆的光辉,也秤起

缺的味道,那种易懂的故事

鸟影,或者醉态百媚

一刹那天空变得混沌,不能确信

鸟翅上的光芒是否被寒雪消融

熟悉的枝叶是否依然煽情,总会

在迷乱之间演绎出清晰的哀戚

或者醉态而吟。诸如轻快后的解放

是如此生媚,至少沉重前的淤积

压不住腾空而起。这才是致命的关键

诱惑不够胆大,酒气不够熏天

逃离时仍旧感到疼痛,不论多媚

没鸟在乎,没人在乎

鸟影,或者夤夜的出击

站在夤夜的站台,明知道

班车不会来,或者说班车来的时候

我基本不会再守在站台,如同

守着穿月而去的鸟能够穿月而回

这多么异想天开。虽然逐渐残缺

或者逐渐圆满,但是月亮

只能还是那个月亮,除非天崩地裂

所有的质子都分开了连接,所有的

光芒都失去了灵动,那怕仍是那只鸟

也应是那鸟的子孙,而不会

在洞穿姓氏的倔强后,他还记得

他的劫难;当他平复到正常的轨道

他也不会记起最初的哭啼,虽然

与此时的出击相近,时间拉长距离

都不知何时回到原点,有一个坑

需要慢慢地填满。不是在此时

就是在彼时,这是必然的事情

鸟影,或者待时而起

影子一个个而起,离去。我看到他们的包里

装着匆忙的命。这与我无关,一切的命

都与我无关,甚至,包括自己的命

即使如此,各自的目的地都是一样的

那是一个巢,或许并不温暖,甚至贫寒

都是命门所在,在影子闪忽的关口

鸟影,或者一个人面朝大海

这一点也不过分——在阴沉的夜晚

渔船都已归港,大大小小的鸟

站成合唱团——这一点也不过分,只是

面朝大海,空荡的秋千并不来回反复

他浸湿在一个远方,总是希望

从一个灿烂的门里进去,再从一个

撕裂的闪电中出来,这并不过分

虽然大海此时在咆哮,歌却不止

我于是看到跃升的翅膀,从阴风里

感受春天,那鱼儿欢快的季节

唐崖

◆杨秀武

1

眼前的石马

背靠玄武山,面对唐崖河

奔弛停了下来,可时间

像闪电一样

石马身边的石人

不知道它在思考什么

脑壳都想掉了

我把自己的头请下

看到那消失的

如何就成为了烟霭,远邈

愈来愈莫测

我跨上石马像覃鼎出征

被风扫白的头发

飘过烟黑色的泥土,草寮

以及残存的兴衰

遥远的回音把一块块乌黑的光亮

敲得撕心裂肺

我警告自己,不要再频频回望

推向天际的云烟

石马,打着响鼻

从第39 届《世界遗产名录》

回到唐崖

2

在土司兵寨凝视天空

一匹流云,让时间慢下来

一匹石头上,是谁把历史的天空

刻成四个红色的马蹄印

一群鸟的翅膀在空中扇动

把一块青砖吹开一个洞

像马的眼睛盯着我

学历史的矮个子说

私人笔记

我把苦难捡起来

面对眼前的高人

像捧着一个哲思,一个情怀

无论是一棵树,一根草

还是一粒尘埃

就像我笔尖碰到纸上的石头

即兴地保存

在三面绝壁顶起的一座孤山

徒步,像在马背上行走

每一次战栗的呼吸

都是对生命的祝福

心中生出,一棵悬崖上的树

遒劲,孤独

但绝不是悬崖勒马

如果把宾馆修在马背上

如果宾馆做出土司屯兵文化

如果把玻璃阳台伸出悬崖

人生之路才刚刚开始

或走到中途或接近终点

一切的持续,稳固

纷纭和旷阔都会流连

所有的现实创造,未来的诞生

都是从如果开始的

如果起一个名副其实的名字

咸丰悬崖宾馆

这一匹马腾起的云,就会在这里排布

挥霍地铺展

你会像皇帝一样

3

唐崖河大拐弯,像一匹马

飞奔时的前爪

定格的那一刻是悲壮的

宇宙开启时,最初的那声嘶鸣

我仿佛听见

海浪变成群山的惨烈之声

唐崖土司,最初的创世之光

我始终看见马的雄风

天地间,大气腾流

世事变得纷繁,但没有对错

我看见,这匹马

在造山运动白热化的时候

没有扰乱它的果断

没有挡住它的霸气,灵气

义气和底气

它是一匹桀骜不驯的马

高出所有的山峰

从拐弯处,再扬前腿

它是长江的儿子,要奔向母亲

没有选择,没有捷径

一路向西逆行

三千八百里的逆行啊

孝子的孝道

感动了上帝,给唐崖河

恩赐了马背山脊

马腹悬崖,马眼溶洞

鬓毛狂草,蹄印天坑

以及骏马骨骼的河床

4

眼前这两棵杉树,在玄武山上

像从白色迷雾中闪现的两个塔尖

塔尖的黑

挺力在干净的空气中

我在白与黑,高与低的朦胧里

想看清楚一些不知道的事物

一阵风吹来,又一阵风吹来

忽然一切变矮,距离变近

除了塔身像凝固的喷泉

全是寻常景物

吹走的白,落在塔下的马鞍山上

被一双双手捧着

忙碌着各种亲热的动作

身后的隐喻挂着红

公路两旁停着车

我在步游道上行走,一地清凉

借来的欢愉在与我无关的甜蜜里

变成一种恐怖的现实

雾来了,我的身体轻盈

但脚步沉重

像一地的小杉树,提前返回到

瞬息万变的人间

和两个塔尖坍塌在

冬天唐崖河的水底

以及山上让人奔泪的两砣石头

我是个头脑简单的诗人

笔下夫妻杉的意象:一个塔尖

是用苦难垒起来的担当

另一个塔尖

是用良心砌起来的责任

5

在唐崖看桃花

忙碌的,不够用的是眼睛

桃花的颜色射得死人

婀娜勾得死人

我来一次,死一次

看花了的眼睛

把我朝死里带,一直带到土司古墓

既然来了,将错就错

在马头的前额

沉默辽阔的桃色深邃中

我深沉的目光,注视着过往

陪葬品在漆黑的长夜

烂成松软的红尘

是平整的,但不稳固

散发的气息,非常浓烈

但有说不清的味道

只有桃色

又度过一年

我今天的来访

与土司的夜无关

与我一直以来所宽容的结局无关

在桃花疯狂撒妖的时候

我来寻找前世的骨头

这里埋葬着

我前世的桃花

月亮下的梦(组诗)

◆赵羲文

长发

厌倦了打理它

厌倦了镜中苍老的模样

一咬牙把长发剪了

这一刀

剪掉了头上的霜和雪

剪掉了整十个年头

剪出了些许年少时的帅气

收起的发带却让我怅然若失

那是女儿送的生日礼物

习惯了它们在头上的陪伴

还剩几根,却再也用不上了

月亮下的梦

月亮挂在小树林的后面

想起儿时

拎着阿妹的歌声

在月下走到村口

“月亮走,我也走,

我送阿哥到村口!”

为了阿妹的眼泪

我决心去当边防军

最好还长眠在那里

然而,除了歌声

阿妹终究没有出现

我也最终没有去当兵

一场夜雨过后

草地里、人行道上、车路上

出现了数不清的小蛙

它们在晨曦里兴奋地弹跳

仿佛第一次见到阳光

我从未见过它们的父母

应当是夜里的雨点有了生命

割草机在草地里驰骋

脚步和车轮在路上忙碌

很快小蛙们就静下来了

除了到处斑驳的污点

仿佛它们就不曾出现过

太阳的火舌烧尽了天上的云

也点燃了草甸上或红或紫的花

往日喧闹的鸟叫和虫鸣

在树林和草丛间喘息

风的黏热的舌

灼痛了肌肤、湿透了衣裳

树梢与阳光扭打着

碎下一地的树荫和光亮

沙路上的阳光

在脚下哔剥作响、化作一阵烟

沙漠里的一抹清凉

是那片破碎的树荫

雪霁

清瘦的树的画笔

在积雪的画布上

画下自己更加清瘦的黑影

和一丛抖抖的枯草

然后,它蘸满浓雪

举向蓝天的画布

绘上几朵松软的云

接着,蘸了枯草的淡黄

涂上一团瑟瑟的太阳

最后,它把画笔戳入雪下

蘸起油黑的泥土

又借助寒风的臂力

挥上几笔苍劲的雄鹰

在水乡(外四首)

◆杨航帆

一棵古树 一张石桌或者

几个石墩

在听风语喧嚣

墙壁的苔痕、草色以及

斑驳字迹

在叙旧事繁华

古码头的石阶

层叠步履繁复

杨柳一岁一枯荣

数落春秋几度

乌篷船和

叼着烟斗的爷爷

将风餐露宿,沿一河春秋

摆渡入梦

毛玻璃

日光柔软

像下司狗的白毛

慵懒地躺在门脚

四周的凶险和

北国的烽烟

被一一反射

在看似宁静的柔波里

人们选择忘记

海啸

白鹤

乌云路过老猫冲的山头

走散了

秋风正在发烧

抽穗的稻谷日渐憔悴

颤巍巍

像走不过成熟的季

农人提着裤腿

站在干裂的田地上

向天张望 像翘首的白鹤

秋雨

苍天亏欠大地一笔孽债

如田土皲裂

创口辽阔

大地在发烧

秋风吹来了沧桑

一寸寸 枯死了季节

突然的畅想

森林、草丛和山涧

涌动着清泉、碧水和溪流

奔向了我

凹凸玲珑的轮廓

软玉温香的气息

还施予我若干迷离的动词

让我多么恣意的沉醉

可是啊

有一天她受到了捆绑

成粽子、草垛和

柴堆 更可怕的是

她自愿躲进藩篱

透过窗户的隔纸

只给我抛洒一注深情

叫我如何不忧伤

上山,下山

◆李之平

1

下山,风明显均匀灌注

北岭山瞬时变得亲切

北京香山下山时也是这样

湖南茶陵云阳山

云南鸡足山

每一个轻快的脚步

叮嘱向上的人

前行没有那么艰难

2

下山后的人不想做声

有人转头看着湖水

夜色星光混同灯光

茫茫深色水波

迷幻气息把人带去很远

我问他是不是今是昨非

他说,它们每天在变,注意观察时

才知已过了很久

3

不再为上山的事忧惧

山下有更多债务——

日日担忧远方母亲

她有惶惑不清的晚年

再也无法恢复的身体

仰望稀薄人间

不能体察她的心情

只知道,人生末期

一盏难熬的油灯

渴望拨弄晨昏的灵光

对她来说,下山的路

眼看要结束

燕赵记忆(三首)

◆田耘

刘邦印象

在史籍中,至少两次踏上石家庄东垣

这块土地的,是“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

守四方”中的诗人刘邦;

是《史记·高祖本纪》中,被

司马迁的手神化为蛟龙之子的刘邦

诗化的刘邦和神化的刘邦,二者

都不是我关注的焦点。我要在

史籍的缝隙中抽丝剥茧,复原一个

高鼻梁、圆眉骨,长着

漂亮胡须的凡人刘邦

复原他的疲惫。登基八年

异姓王的反叛,按下葫芦起了瓢

龙床龙椅从未焐热过

一到东垣,御驾亲征韩王信

二到东垣,御驾亲征阳夏侯陈豨

复原他的豪爽。东垣城头的骂声

在滹沱河南岸回荡了一个多月

开城投降后,曾在一片骂声中

选择沉默的将士发现,迎接他们的

不是死亡,竟是自由

复原他的仗义。赵王张敖花甲之年的

相爷贯高及十几个门客为主人出气

刺杀刘邦事败,宁可灭九族

也要断发锁脖、装作家奴跟随主人

只为等待一个辩白的机会

几千道鞭痕、满身被铁条烧焦的皮肉

下面仍然保留的十几颗忠心,到底

带给刘邦多少震撼,我不知道

我只知道,这十几颗忠心

后来在相国或郡守的位置上

继续为大汉王朝发光发热

甚至还荫及后世子孙

也别忘复原他的负心:

《汉书·淮南厉王传》有载

详址已湮没于东古城某处的

赵美人墓里,千年的哀怨

比《还珠格格》里的夏雨荷还深

一个帝王在行宫的逢场作戏

将东垣最美丽的珍珠践踏成泥

在狱中生下儿子含悲自尽的赵美人

并不知道,孽缘需要两代人偿还

仇恨的种子,加上刘邦一颗歉疚之心

带来的溺爱,把淮南厉王刘长

变成一座岩浆喷涌的火山,最后

冷却于私通匈奴、废王去国途中

一副空空如也的肠胃

最后,我还要复原

公元前195 年那个隆冬

东垣城中响彻一个多月的

几十面大鼓之声。这喜庆的鼓声

穿透了滹沱河两千年的岁月

年年敲,代代传,一直敲到了

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开幕式上

石家庄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山战鼓”、“白佛花钹”

创始人,刘邦是也

刘秀印象

那个低三下四表示效忠,请求持节

巡行河北的西汉宗室后裔、粮商刘秀

在草包刘玄面前,隐藏了内心

熊熊燃烧的火焰。星夜兼程北渡黄河

是为亡兄复仇,更是为了自保

逃离虎口,又入狼窝

诈称汉成帝私生子自立为帝的

算命先生王郎,只是幌子

完美的双簧表演,声音来自

邯郸的赵缪王刘林

天罗地网中,一次次围剿

与反围剿,狼狈了

滹沱河两岸疲于奔命的刘秀

留下的,却是长安区“凌透村”

晋州“冻河头村”、深泽“水冻村”

从两千年前穿越而来的村名;

滹沱河沿岸,无数个“麦饭亭”

演绎着同一个饥寒交迫的刘秀

与各式各样的送麦饭者

暗夜中的一道火光,在真定

(遗址位于今石家庄长安区东古城村)

亮起。真定王刘杨

将刘秀这支潜力股逢低进仓

押上的不仅是十万兵马

还有外甥女郭圣通的一生

“娶妻当得阴丽华”。与发妻阴丽华

新婚一年的刘秀并非喜新厌旧

真定王宫那场盛大的婚礼上

盏盏精致的藁城宫灯,映照出的

却是两个各怀心思的人

攻克邯郸,杀掉王郎,平定河北

在鄗称帝,改元建武,定都洛阳

一切比预想的还要顺利

只是那个被一通诏书贬斥得

体无完肤的废后郭圣通

被帝王漠视的身影

比黄花还瘦

曹丕的邺城故事

邺城西苑芙蓉池的池水,是一面镜子

从204 年到220 年,镜子里装下了他的

束发、弱冠和而立

邺城西北的铜雀台高达十丈,却高不过

顶端那只矫首壮翼于青霄的云雀

高不过25 岁就官拜五官中郎将、

副丞相的曹丕,心中的凌云之志

《三国志》中的220 年

是曹丕在邺城忙碌的一年:

正月,曹操卒,曹丕受相印,领冀州牧

二月,自设宫廷官职:太尉、相国

御史大夫、散骑常侍、侍郎

三月,借“黄龙见谯”宣扬“天意”

四月,借“饶安县言白雉见”大做文章

六月,酷暑中治兵于邺城东郊

七月,以开明帝王口吻颁布旨令

请求以魏代汉的文武百官成群结队

轮番上表,推波助澜

十月,汉献帝以众望在魏,奉玺绶禅位

十二月,曹丕迁入洛阳,邺城为陪都

大汉王朝以一曲悲歌落寞收场

换来的,是《三国志·魏书》中

291 年八王之乱前的80 多年里

密密麻麻的河北贤守良吏名单

换来的,是让生灵涂炭的河北

重新获得呼吸的拂面春风

这些深受曹丕信任的

州刺史、河北都督、郡守县令

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

崔林、王雄、吴质、陈本、刘靖、

郑浑、常林、徐邈、华周、杨沛

这些或刚正不阿,或抑强扶弱

或赏罚严明,或清廉勤政的名字

不仅永垂青史,更给这两个字

增添了耀眼的光芒

——“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