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LAM 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研究*

2023-02-10周林兴

图书馆 2023年1期
关键词:红色协同资源

周林兴 姜 璐

(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 上海 200444)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历史遗存”[1],是“汲取马克思主义信仰力量,坚定初心使命,淬炼精神灵魂的瑰宝”[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并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3]。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作为“国家红色基因库”[4],理应肩负起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职责,将凝结于红色文化资源中的精神内涵外化形成激励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文化资源共享需求的增长,图书馆、档案馆与博物馆(LAM)逐渐出现了“融合服务”趋势,主张依托数字技术“打破资源分割,还原文化历史全貌”[5],更是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全方位、跨时空推广提供了新途径新方向。为此,本文将从LAM 融合服务的视角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路径,用数字技术激发红色资源活力,将协同发展理念融入推广过程,为活化红色记忆、扩大辐射范围提供重要支撑,从而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树立文化自信,以服务国家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大局。

1 文献回顾

在中国知网等学术平台上以“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红色阅读推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学界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的研究内容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1.1 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研究

随着国家层面提出要切实做好“革命文物资源目录和大数据库”“适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增强革命文物陈列展览的互动性体验性”等任务,真正让红色文化资源活起来[6],各相关专业部门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方面做了积极探索[7],且成果多以数据库形式呈现[8]。其中红色文化数字资源的保护与共享是关注重点[9],可以通过完善红色专题数据库建设方案[10]、构建联合目录数据库[11]等方式推进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进程。

1.2 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策略探究

红色文化资源自身的存藏状态、获取方式、内容特性在客观上制约了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12],可以依据数字化技术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展示、传播等形成结构化集合[13],通过建立资源共享平台[14],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内容研究[15],强化红色文化资源聚合度与阅读推广内涵。另外,建立红色文化资源联盟[16]、构建文旅融合发展模式[17]也将有助于红色文化阅读资源的高质量推广。

1.3 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实证研究

图书馆作为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研究重镇,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图书馆+”[18]、“研学旅游”[19]等为代表的推广模式,为阅读推广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切入点[20]。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关注资源建设的同时还应充分融入协作发展理念,以创新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思路[21]。同时,借助实证研究方法分析读者属性特征与情感倾向,实施个性化、精细化阅读推广策略,亦有助于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率与服务水平[22]。

梳理文献发现,现有研究多将图书馆作为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主阵地展开研究,对档案馆和博物馆在其中的应有作用则关照不足。而LAM 共同的社会使命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拟从LAM 融合服务分析视角展开研究,探究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机制,以期充分释放红色文化资源价值,提高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水平与效率。

2 基于LAM 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价值意蕴

LAM 作为保存和传承人类文明记忆的重要机构,具有高度的文化服务意识与一致的使命定位,正协力转变为积极的红色资源保管者、红色记忆塑造者、红色知识传播者,这为新形势下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提供了不竭动力。

2.1 创新阅读推广思路,激活散存红色文化资源

长期以来,囿于红色文化资源的脆弱性、分散性和珍稀性[23],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多以自有资源为主,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读者对历史事件、革命人物的完整认识与理解,使得红色文化社会效力大打折扣。而顺应LAM 融合服务趋势推动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可以有效激活散存红色文化资源。首先,可将散存于LAM 中的红色图书、红色档案与红色文物全方位、多层次聚合以发挥其集聚效应,弥合知识鸿沟;其次,可为“探索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过程性、革命实践的覆盖性、革命空间的流动性及革命环境的转变性”[24]等深层次关联提供坚实的资源基础,也为后续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数据化开发、立体化呈现和个性化推广过程中的专题选择、内容组织和线索串联提供逻辑脉络;最后,可为读者从宏观到微观勾勒出历史背景、人物关系和革命事件间的衔接结构,展示出联系更为紧密、逻辑更为严谨、内容更为全面的红色文化知识。而且,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的协同推广亦有助于将图书馆、档案馆中文本知识阅读与博物馆中实物阅读的主观感受相结合,探索出资源与读者相统一的推广思路,进而实现红色文化阅读资源的创新性推广。

2.2 推动红色文化价值挖掘,强化阅读推广现实效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5]。尤其是在价值多元的今天,人们的思想认识逐渐“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性特点和发展态势”[26],亟需发挥红色文化资政育人的社会价值,强化“革命意识形态话语的吸引力”[27],促进民族认同。LAM 作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协同开展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不仅可以将图书馆、档案馆在红色文献资源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中的长处与博物馆、纪念馆等红色场馆天然的社会教育机构属性相结合,共同解读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筑起的精神谱系[28]、锻造的精神丰碑、书写的精神史诗,进而达到以红色文化阅读推广传承红色基因、宣介建党精神、凝聚社会共识的目标,同时还能依托博物馆社会启蒙功能,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在青少年价值观塑造中的优势,以引导其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2.3 促进区域资源一体化建设,延伸红色文化社会触角

LAM 融合服务背景下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是立足于各系统红色文化资源基础上,关照整个区域、地区的革命斗争活动与奋斗历程,并依托各种数字技术予以整合加工,最终实现对区域性红色记忆的构建、留存与赓续的过程。通过LAM 机构间的多向互动形成以点筑线、多线成面的格局,不仅可以推动红色文化资源从微小细节到宏观大局的全面挖掘,实现由片面记录发展为全局性的红色记忆[29],同时还能发挥红色力量的时代价值,向全党全社会注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不朽信念[30],将精神动力转化为指导区域社会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思想指南。而且,在国家文旅融合战略背景下,“许多红色纪念馆、博物馆本身就是文旅融合的典范”[31]。LAM 融合服务能够打开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的发展空间,将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与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可以在红色热土上演绎精彩的华章,还能通过合理规划三馆之间的红色旅游线路,将红色文化资源输送至华夏大地的各个角落,拓展红色文化资源的辐射范围。

图1 基于LAM 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逻辑设计

3 基于LAM 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逻辑设计

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是基于LAM 数字化融合服务前提,对LAM 馆藏进行数字化聚合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联通共享,综合利用各类数字技术对其进行知识探寻、成果展演与精准推介。

3.1 内容映射:增强红色资源关联与组配程度

红色文化资源是保障阅读推广各环节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离开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内容映射指通过LAM 的合作、协调,使其离散、乱序的馆藏红色资源链接形成结构统一、配置合理的关联体。红色文化资源聚合包括以下两个流程:一是将零散的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数字化集合。针对LAM 中收藏的图书、报刊、档案资料、照片、手稿、书信、年谱、传单、宣传标语等不同类型与格式的红色文化资源[32],通过数字扫描、图像处理、内容识别、著录标引等工序予以数字化[24]4-13,同时参照“SAML 安全信息交换架构、开放资源仓储系统参考规范OAIS、全文检索技术等技术规范”[33]将其序列化,并统一将数字化成果上传至红色文化资源共享数据库,实现LAM 馆藏红色文化资源的“云集合”。据统计,截至2021年4 月,全国以发布红色文献资源为主的数据库已建成16个[34]。二是对红色文化资源集合进行识别、提取与组配。对于多种模态的红色文化资源,LAM 可借鉴由瑞典国家档案馆、皇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等机构共同参与的图片数据库与数字化项目(Picture Database and Digital Project)经验,根据“资源整合要素、行为、规则、逻辑、属性与对象等模型”[34]81-87分别对红色文化资源予以识别、分类,实现内部资源的组配与聚合。同时将其与外部资源进行协调与配置形成逻辑完整、内容完善的红色资源全文数据库,并同步建立配套数据检索目录与目录数据库,为红色文化资源跨机构、跨系统的协同推广提供集约化的资源基础。

3.2 知识挖掘:纵深化剖析红色文化资源价值内涵

信息时代,社会公众对信息内容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越了对信息自身属性的关注,期望通过一种最简便的方式获得整体、跨学科、一体化的知识服务[35]。为此,LAM 需共同承担起知识提供者的责任,在馆藏资源聚合、集成的基础上,依托现代化技术深入解读、深情演绎红色文献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保证“读者对红色文献内核的正确解读、有效理解、深刻把握”[16]18-24。一是深挖红色资源内容,构建红色记忆主题关联网络。借助数据挖掘技术从大量、模糊的数据中将某一主题(如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组织等)相关的各种数字化图书(文学作品、人物传、回忆录、访谈资料等)、档案(政策文件、报刊、书信、视频、日记等)、文物(旧居、遗物等)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主题关联,形成以其为中心的全面、完整、富有语义的红色资源全局网络。如上海大学图书馆与南昌八一纪念馆通过文献资料共享,并借助现代化技术深入挖掘双方历史文献,对33 位参加起义的上海大学(1922—1927)师生历史数据进行梳理与关联,最终成功实现了“伟大的开端——南昌起义史实展”的专题“展读”。二是立足多维叙事开发,剖析红色文化资源内核。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不仅是物质载体层面的传阅,更是内在精神层面的传承。LAM 利用跨媒介叙事对历史故事、经典事件、人物心理活动等进行宏观勾勒与细节描述,不仅可将红色文献、档案、图书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家国精神以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予以诠释和传递,同时还能呈现革命事件的要素关联与历史发展规律等隐性知识。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山东省图书馆联合省内各地博物馆、红色文化展馆等机构在调查、研读各方红色资源基础上,共同推出了红色纪录片《红色印记》揭示历史题材的当代价值,从而达到用历史成就激励人、用历史经验启迪人、用历史教训警示人的时代效果[36]。

3.3 立体呈现:激活红色资源推广方式的体验感

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需在“传”与“承”上下功夫[20]140-145,在通过多样化展演方式提升红色文化传播力的同时,还应契合社会公众在阅读推广过程中的交互性需求,并以此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认同。一是依据平台特性选择推广方式,构建多元合作式推广格局。LAM 虽同为“知识型组织”[37],但“图书馆档案馆长于文献信息的组织管理开发利用,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多元化信息服务;博物馆则长于陈列展示、社会教育,具有独特的美育、德育功能”[38]。基于此,开展红色文化阅读推广可根据推广内容有所侧重地选择推广主阵地。如2021 年在建党百年之际,“众多图书馆档案馆开设了红色文献展、红色档案展,以此展示建党百年的艰苦历程;博物馆纪念馆则更多以沉浸式话剧、歌剧、音乐剧再现红色资源背后的故事”[38]1-12,在全社会形成了“文献信息—数字空间—戏剧影视”[13]87-94的红色文化资源一体化阅读推广模式。二是多维立体输出,强化红色文化推广交互性。2018 年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 年)的意见》[39]明确提出要“融通多媒体资源”“让革命文物活起来”。为此,乘借LAM 数字化、智慧化建设东风,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可通过引入AR、VR、MR 等沉浸式技术将红色文化资源中记录的人物、建筑、事件汇集到一个动态的虚拟空间之中,让读者通过自己的视听感官去认知红色文化知识,并快速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沉浸感,不仅实现了红色文化鲜活、逼真而阅读有感、有趣的成效[13]87-94,同时也充分调动了社会力量的参与,使得推广过程更富有活力与激情。

3.4 精准推介:联合构建读者画像实现个性推广

基于个人知识结构、职业需求、年龄等的不同,人们对红色文化资源的需求也有所差别[23]94-99。而嵌入“用户画像”方法,对用户特征、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进行采集与分析,则可以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个性化、精准化推广。用户画像构建的具体程序有:一是合力做好用户画像关键元素的采集。构成用户画像的源数据包括用户属性数据(如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职业等)、用户行为数据(如红色资源检索路径及题名选择、门户网站登录频率、阅览需求等)和用户情景数据(如地理位置、时间要素、社交关系等),而这些数据通常可通过LAM 门户网站、社交平台问卷、线下实体服务建议和集成服务管理系统等途径采集获得。二是提取用户特征,构建用户画像,预测红色资源阅读推广方向。针对用户数据展开清洗、转换、提炼,形成读者画像库,并通过对读者查阅需求的词频统计,整合出红色文化资源需求的趋势和热点领域,进而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个性化检索、推荐和行为预测。如临沂市图书馆就根据不同用户特征将其服务目标群体分为红色文化研究院、文旅行业从业者、普通百姓、学生、单位职工及社区居民,并以此为依据探索出了菜单式服务、融合式服务、讲座式服务、观展式服务四种服务模式[40]。三是保证用户画像的时效性和动态性。为保证用户画像的准确性和导向性,需不断通过对LAM 用户需求展开调研,及时了解读者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的动态需求,以便修正、更新画像内容[41]。

4 基于LAM 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实现策略

LAM 融合服务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应以区域、系统内红色文化记忆传承为目标,以LAM 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为协调面,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效能。

4.1 统一服务理念形成合力,推动跨馆联动系统布局

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的顺利开展需统筹服务理念,构建LAM 联动机制,以避免红色文化数字资源集成、服务过程中出现“条块分割、多头管理、重复开发”[42]等现象。一是树立协同发展理念,提升红色文化资源价值。2008 年国际图联发布第108 号专家报告《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协作与合作趋势》[43]就指出LAM 融合已成为时代发展趋势,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时需以服务理念统一为先导,共同推进功能融合。为此,LAM 在红色文化资源阅读资源建设中应以协同发展理念为指导共同参与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数据化过程,以“互联互助的方式、相互支持、相互督促的态势协力拓展红色档案价值范畴与服务深度”[24]4-13,推动区域系统内红色文化资源的体系化建设。如在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档案馆可在遵守档案法规和保密条例的前提下,与图书馆、博物馆签署包括红色档案数据主管批准、数据使用访问权限、维护红色档案资源数据安全在内的数据共享协议[44],提升红色文化资源数据的互操作性。同时通过横向合作方式努力提升系统内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服务党员公众教育、爱国主义精神培育的能力,形成区域红色文化共同体,精准回应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主动性服务、高质量知识供应的要求。二是制定战略规划,明确权责关系。在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的障碍因素调查中,“机构隶属不同部门,协调困难”的社会认同度最高,赞同比例接近85%[45]。为保证红色文化资源的无障碍流动,可通过签署合作协议、战略协定等方式加强系统战略性布局,为LAM 间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提供全面、长远的指导。如可借鉴英国博物馆、图书馆与档案馆理事会(MLA)做法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LAM业务规划》《LAM 整体规划》《LAM 指导规划》,对红色文化资源流通中的数据安全、数据质量、数据获取与利用、知识产权等问题予以明确,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跨机构融合。

4.2 建设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构造多媒体阅读推广矩阵

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最终目的是唤醒区域、系统内红色文化记忆,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服务,为唤醒社会公众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提供助力[24]4-13。一是构建统一服务平台,提供红色文化资源关联阅读服务。搭建互通互享的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服务平台是LAM 以协同方式为不同区域、系统内读者提供多元化红色文化资源的一站式门户[47]。其中图书馆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最大资源方,应积极在区域、系统内牵头搭建以红色文化资源知识库为核心的共享服务平台,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跨系统融合,并合力构建红色文化资源专题数据库,为用户提供集成化、全景式、关联性的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服务体系。如超星数字图书馆将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保存的中国革命史档案文献与红色图书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图档一体化文献资源库,集中向社会提供服务,为图书档案资源一体化建设与共享做出了有益探索[47]。二是巧用社交媒体,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全网阅读推广矩阵。截至2021年10 月,全球社交媒体使用人数已高达45.5 亿[48],新媒体、融媒体平台庞大的用户基础无疑将成为LAM 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新的策源地。根据2021 年4 月23 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在线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20 年我国共有31.6%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且多以融媒体平台为阅读介质,占比达到38.7%[49]。为此,LAM 在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应充分认识到自媒体平台在扩大红色文化影响广度和深度等方面的重要性,主动联通多个学习和社交平台(学习强国、喜马拉雅、哔哩哔哩、微博、微信、抖音等)提供红色文化链式服务,以适应社会公众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的动态需求。如澳大利亚“强制收养项目”就是国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通过将Facebook 和YouTube 平台进行关联,将重要活动信息在平台中同步展示,并提供友情链接,为用户参与项目、了解信息提供便利[44]。

图2 基于LAM 融合服务的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框架

4.3 构建跨学科人才智库,提升红色阅读推广效能

智库是一种新型的信息组织形式,为用户、政府等提供多种信息,被广泛运用于各行各业[50]。LAM 作为新型智库的重要载体,通过加强智库建设提升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效能已成为时代趋势。一是强化LAM 智库与中共党史机构的横向交流与协作,深化红色文化资源内涵研究。LAM 可以“强化线上平台与线下组织的运行和沟通,通过举办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科研项目申报等方式激发集体智力”[51],以思维碰撞、学术交流的方式实现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价值理念、文化精髓和文化实质的深入挖掘,进而在阅读推广中充分释放红色文化的生命力、感召力和黏合力。如2021年7 月8 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办的“继承百年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红色文献整理与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及党校、党史机构、文献学界、历史学界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汇聚一堂,共同探讨红色文献的收藏与整理、研究和传承,以实现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精神谱系完整、深入的梳理与诠释[52]。二是强化LAM 跨学科人才培养,为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精准推广提供人才支撑。随着信息社会科学知识的生产创造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势不可挡[53]。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精准推广可以通过图书馆学、档案学、情报学和文献遗产学等学科专业的知识整合、人才联培,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中面临的复杂性问题予以综合性、系统性解决[54]。如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LAM可与高等院校、其他社会组织合作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尤其是针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精准推广中资源共建共享、用户画像构建等环节的技术性问题,LAM可通过与情报学、计算机学科进行人才联培的方式对体制内人才进行培训,建立本土化的复合型人才库。

4.4 实时关注读者动态诉求,促进阅读推广常态化开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55]。而读者的实时动态诉求则是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最好的问题导向,也是推动其常态化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是主动收集读者反馈信息,完善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服务。有效地评价反馈信息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创新提供改进方向与提升空间,LAM 在推出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服务后,应不断关注后续动态,加强交流,对红色文化资源建设、成果展演、推广形式、宣传平台等多方面进行考评,强化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红色主旋律中的效用[56]。如LAM 可通过内部平台如线上LAM 网站的用户评论、线下发放纸质问卷,或是LAM 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知乎或其他第三方数据监测平台[57]等多种途径采集读者显性反馈,并及时对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过程“进行分解分析,复盘查找偏差所在”[56],以此调整阅读推广的内容、技巧与方式。二是关注读者隐私保护需求,探寻精准推广与隐私安全的共存之道。《2019 年全国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统计报告》指出:个人信息保护成为网民最关注的问题,37.4%的用户认为网络个人信息泄露出现频率较高[58]。而LAM 基于用户画像实施红色文化资源精准阅读推广在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引发导致精准化效果与用户隐私风险的冲突。为此,LAM 在刻画红色文化资源读者画像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信息保护法规、加强用户数据利用与监管、加强技术应用等措施保护读者隐私数据;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全面落实读者隐私教育,将隐私保护教育课程、隐私风险感知测评模块嵌入LAM 网站、App、红色文化资源阅读推广平台等[59],以提升红色文化资源读者的隐私保护意识。

5 结语

LAM 中保存的红色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内核,真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轨迹与心路历程[60],是服务党史教育、赓续红色血脉、激发民族精神的重要养分。在LAM 融合服务驱动下,红色文化资源协同阅读推广需明确协同服务意识、协同服务理念,充分利用LAM 协同优势、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当代价值,实现知识化挖掘、立体化呈现和精准化推广,延续红色基因、引领社会共识、树立文化自信。

猜你喜欢

红色协同资源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