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
——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备课为例

2023-02-09胡思运

学苑教育 2023年1期
关键词:伯父选材鲁迅

胡思运

(江苏省张家港市福前实验小学,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是指教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备课是一门艺术,也是每位老师必须要做的工作和教师的职责所在。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备课工作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新课改的层面来看,小学语文教学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不同于一些浮于表面的、表层性的教学方式。而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先备好课程。备课是授课的前奏,这是教师努力争取最佳课堂效果的先决条件。那么,在“新课标”视域下,如何让语文备课真正走向高质量、有深度,真正推动语文教学摆脱“高耗低效”的现状?“深度教学”无疑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而“深度学习”的落实,归根结底以“深度备课”为前提。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备好学习目标、备好学习任务、备好学习评价。下面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实际备课过程为例,具体阐释指深度备课的流程与思考。

一、备好学习目标

温儒敏教授曾在文章中交流过语文老师备课中的通病,“对语文课程的内容目标缺少通盘考虑,零敲碎打,备一课是一课,很少去想这一课或这一单元在整个课程中的位置和功能”。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备课方式,鲜少能看到教材的前后关联、难易梯度。通过备课,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方法,才能在组织教学时能够有条有理,改革传统教学,真正让课堂教学体现新课标的理念。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备课中,首先要树立“语文课程”观念,有整体的目标意识,清楚地了解“这一课”在单元、年级、学段以及整个课程中的“位置”。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鲁迅先生逝世九年后,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纪念文章。通过回忆周晔伯父鲁迅先生生前为别人做的几件事以及他给“我”的教益,从“四周黑洞洞的”表现了旧社会的黑暗,反映了他憎恶旧社会,同情和关怀劳动人民的性格特征,赞扬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优秀品质,同时又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敬爱之情。这篇课文是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略读课文。所在单元以“走近鲁迅”为人文主题,语文要素为“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写作要求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在备学习目标时,我们既要关注到语文要素在不同年级的有序推进,也不能忽视本课在单元之中可以发挥的独特价值。

在“语文课程”观的统领下,笔者对于本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做如下阐述:

1.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讲述了关于伯父鲁迅的几件事。

2.能借助课文和结合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3.能感受选材内部的关联,打开写人叙事类的文章在结构搭建、材料选择方面的思路。

读书是学习语文的方式,教学中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本文的思想感情,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二、备好学习活动

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已经成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热点,在备课中做好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设计是深度备课的核心环节。通过设计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生成高质量的问题,一方面可以明晰课堂教学的逻辑与主线,另一方面以活动为抓手,让学生在多种活动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提升语文学习能力。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备课中,就以语文要素、助学系统为依据和抓手,设计了四个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给关于鲁迅的五件事加个小标题。

统编教材教材的助学系统,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引、导、帮、扶的作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架,更可以成为教师备课中有效把握学习目标的依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属于略读课文,“助学系统”相对简单,主要是“学习提示”。揣摩本课助学系统的意图,不难发现从感知内容到感受人物形象,不仅是对内容理解的不断深入,同时也明确了“快速默读”“加小标题”“搜集资料”等与语文知识、能力相关的要求。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是指向内容理解层面的学习要求,还非常明确地指出完成要求的方法——快速默读、小标题概括。这两个方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都不陌生,五年级上学期学过“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四年级下学期学过“用小标题把握长文章的内容”,所以,学习活动1的设计更多的是让学生用语文学习的旧经验与新的问题产生联系,并加以迁移运用。

学习活动2:这五件事中,哪个细节最打动你?从这些细节中,你读到了一位怎样的伯父?在课文中做好批注。

本课学习提示中的“再结合资料和同学交流:课文中的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是聚焦感受人物特点、品质,感受人物形象。在两篇精读课文学完之后,学生对鲁迅的相关情况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已进行过一定的搜集、了解。因而,这篇略读课文对语文要素的落实体现在“放手实践”,学习活动2将文本放置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独有的阅读感受,进一步感受鲁迅的形象。

这是一个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对于学力相对较弱的孩子,可能会出现“忽视细节依据,泛泛而谈伯父”的现象,这就需要,在出示活动2前,先给予一个降低问题难度的小思考题:“你还记得学习写人叙事类这一类文章,重点要关注哪些吗?你是怎么学的?”以唤醒孩子的学习经验:“可以关注起因、经过、结果,也可以关注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等”。很显然,我们在读这篇课文时,要通过抓住伯父鲁迅的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来品读人物形象。这样,学生明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再进行自主思考、交流。

学习活动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有争议的一段话。有人认为,这一段话是对全文的总结,是独立存在的;有人则认为这一段话是连着最后一件事的,是对帮助女佣这件事情的评价?你认为呢?

语文要素是从课文中发现与萃取出来的,陈先云主编曾多次提醒,特定单元的语文要素,只是本单元语文学习的一种切入,有时它并不涵盖本单元的所有课文,也不排斥老师在教学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写人叙事类的长课文,也是小学课本中少见的一人多事类文章。不仅通过多处语言、神态、动作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伯父,而且结构清晰,选材极具代表性,是学生学习一人多事类文章的好文本,更是写法迁移的好材料。因此,设计中,还对文本特有教学价值进行挖掘,设计了指向理解文章结构的学习活动3和指向感受选材精妙的学习活动4。

首先,来看指向文章结构理解的学习活动3。课文采用了空行分段的形式,写完一件事空一段。但是,开头段和结尾段却没有空行,会让学生产生这两段内容分别属于第一件事和第五件事的错觉,这样一来对文章结构的把握就会出现偏差。同时,如何避免将文章结构直接给到学生,而要让学生历经深度思考后获得自主感悟?于是,可以设计思辨性的学习活动3,在思考与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开头段和结尾段的联系。原来开头段中的疑问:“为什么伯父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在结尾段中得到回答:“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而课文中间部分所回忆的关于伯父的五件事情,就是对伯父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最好的印证。这样,课文总分总的整体结构清晰而明确。

学习活动4:这五件事情有着怎样的联系?默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

明晰了课文结构后,教师运用表格这一学习支架(如上表),帮助学生进一步从选材角度来审视五件事。通过给了“事件一”的提示,让学生自主阅读、填写。表格中,五件事的“主要人物”和“选材角度”非常容易梳理,主要人物分别是伯父与“我”、与家人、与车夫、与女佣,选材角度分别是“我”经历的、看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可见课文中的五件事情是从不同的角度选材,叙述伯父与不同的人之间的故事。同时,这五件事的编排也是颇具匠心,表格前量栏填写好后,可以追问:“这五件事的顺序能调换吗?”很显然不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这两件事写的是伯父对底层人民的关心,最能体现伯父的精神品质。写作中,我们往往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后面写。这样,借助学习支架,学生历经填写、交流、追问、思考的环节,再讨论交流“我的发现”,就如抽丝剥茧般慢慢感知课文选材的匠心之所在。学习活动是3和学习活动4设计的最终目的都是为本单元的习作要求“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做准备。

通过以上四个学习活动,将整节课串联,每个学习活动的推进都是建立在先前活动的基础之上,同时,活动本身不仅是让学生解决问题、完成任务,而是让学生主动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新的理解、迁移,实现学习提升。

三、备好学习评价

语文学习评价可以是在备课中就进行前置性的评价,也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生成性的评价,无论哪种,其目的都是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在深度备课中,备好学习评价,不仅要通过评价表扬、激励学生,更要发挥学法点拨、习惯引导的作用,为后续学习“引航蓄能”。

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的备课中,“这五件事中,哪个细节最打动了你?从这些细节中,你读了一位怎样的伯父?在课文中做好批注”。对该问题的交流做了这样的评价预设,根据教学经验和对学期的了解,可以预测,六年级的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寻找答案、批注并不难,困难的是学生站起来的回答问题时的表述,是否能够做到完整而流畅。以“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处细节为例,学生很可能会出现以下这种回答:“我从‘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中,读出了伯父是一个幽默风趣的人。”这样的回答就是典型的缺少文本依据,表述不清。故在评价时可以这样点拨:“我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仅要有观点,也要有依据。伯父幽默风趣是你的观点,那能不能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呢。”通过这样的对话式评价,引导学生发现原来伯父把对小周晔的教导化作了一句风趣的自我夸赞,这样的举动就可以让读者读出人物的风趣幽默,同时,评价中“能不能联系前后文,具体说说”的话语,也将解决问题的方法简明扼要地渗透在了与学生的对话交流中。

当然,课堂提问的评价只是学习评价的一部分,评价还包含作业、质量检测、综合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老师能够敏锐洞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判断学生的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学得更好。

四、结语

综上,指向深度学习的深度备课本质上要求教师改变以“教”为中心的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的传统备课模式,转变成为以“学”为中心,从学习目标、学习活动、学习评价等维度,整体规划语文课程的备课方式。只有深度备课的真正实施,才能有效地促成深度学习的展开,从而让语文学习真正发生。

猜你喜欢

伯父选材鲁迅
一幅油画
鲁迅,好可爱一爹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伯父的黄昏恋
鲁迅《自嘲》句
浅谈依据中心怎样选材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借给伯父一百元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