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散养禽防疫存在问题与对策

2023-02-06郑国卫沈尧欣潘水春沈家红上海市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养禽家禽禽流感

文│郑国卫 沈尧欣 潘水春 沈家红(上海市浦东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徐卫兵(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镇农业服务中心)

前几年,浦东新区实施大规模畜禽退养,多数规模化养禽场已退出养殖历史舞台。但在浦东农村地区,散养禽类是当地农民延续了几百年的生活习惯。百姓用剩菜饭饲喂散养禽类,禽类平时下下蛋,年底被宰杀上桌,还有禽类粪料是农家蔬菜地里很好的有机肥,因此农村散养家禽现象将长期存在。农村散养禽以庭院散养和小规模饲养为主,养殖规模虽不大,但在禽流感、新城疫等防疫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做好农村散养禽防疫工作,是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的重要环节。笔者就当前农村散养禽现状、存在问题及防疫对策进行概述,以期为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者提供一定参考。

一、 现状

1.散养禽养殖现状。按2021年浦东新区动物饲养情况统计:农村散养禽约33000户,养殖数量在30万羽左右(包括鸡、鸭、鹅、鸽等)。农村从事养殖者以老年人为主,采用传统粗放的养殖方式,饲喂稻谷、玉米等自产粮食居多,养殖设施简陋,基本是在住房边上搭建一个圈,庭院养殖目的主要是满足自食,小规模养殖目的是外卖赚取零用钱。

2.散养禽防疫现状。农村散养禽养殖环境复杂,周边飞鸟、鼠类、虫类较多,防疫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购入苗鸡没有固定的引种来源,也不注意是否具有防疫合格证及检验合格证明。苗禽引入后鸡、鸭、鹅等直接混群饲养,导致疫病传入,造成经济损失。散养禽在养殖过程中发病死亡后,养殖户一般会随意丢弃病死家禽,也不会对养殖场地、圈舍、用具等进行消毒,造成病原在野外残留,引发健康家禽发病,造成恶性循环。

目前,散养禽防疫一般实行春秋两季大防,由当地镇级兽医部门组织实施,实行免费上门防疫,对散养禽实施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新城疫强制免疫工作。但散养禽的养殖是个动态的过程,很难做到“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给兽医部门在防疫管理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工作难度。

二、存在问题

1.散养户防疫意识不强。规模养禽场对家禽定期免疫意识普遍提高,而农村散养户动物防疫意识淡薄。春秋两季实施禽流感等强制免疫时,散养户对家禽防疫工作配合度不高,有些养殖户仍抱有侥幸心理,认为防与不防都一样,有些养殖户认为打一次防疫针就应“包防百病”,不愿接受家禽多次防疫。尤其强制免疫后往往看不到免疫效果,但一旦家禽出现免疫副反应死亡,养殖户就会向周边农户宣传,容易对养殖户产生心理阴影,导致一些养殖户拒绝家禽强制免疫。

2.防疫人员工作责任性不强。随着新区畜禽养殖量大幅度的减少,部分防疫人员对防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所下降,工作责任心不强,感觉防疫工作无所谓,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一定程度上造成散养禽免疫密度不高。在散养禽春秋防疫过程中,存在防疫工作不及时和不到位现象,有些防疫人员将疫苗随意放在挎包里,高温天气里从早背到晚,致使疫苗失效。另外,部分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对免疫档案记录工作不够重视,免疫工作结束后免疫档案登录不及时和不够规范,存在散养禽棚头卡记录与免疫档案记录不相符等。

3.免疫接种措施不到位。在给家禽接种禽流感和新城疫疫苗时,防疫员没有按照规定剂量注射,因怕疫苗反应带来麻烦,通常接种的剂量比较少或者打飞针。由于注射剂量不到位,家禽机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影响了免疫效果。另外,在春秋季集中免疫后,对首次免疫的家禽没有采取加强免疫,正确的做法应在间隔一个月必须进行加强免疫,再根据免疫抗体水平监测情况落实补免制度,确保免疫质量。

4.基层防疫队伍不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不稳定,后备动物防疫人员不足。现有防疫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且年龄老化,文化程度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村级防疫员将防疫工作当作“副业”应付了事。另外,由于农村动物防疫人员受编制及待遇等限制,动物防疫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动物防疫工作被认为是身份低、待遇差、没前途的职业,造成了一边是新鲜血液注入不足,一边是动物防疫队伍严重老龄化的现象。

5.防疫指导力度不够。区级动物防疫部门对基层防疫工作指导力度不够,如对免疫接种技术、免疫档案记录、免疫监测采样、冷链体系建设方面的指导力度还不够。

三、 对策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防疫意识。动物防疫人员应深入到各村组,发放“强制免疫告知书”,让散养户了解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另外,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横幅、利用村委会宣传栏窗口等宣传手段,对散养户进行禽流感等防控知识的广泛宣传,提高农村散养户防疫意识,使家禽防疫成为广大散养户共同参与的自觉行动。同时,宣传发布些防疫告知性信息,如防疫开展时间、地点、注意事项等。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防疫技能。防疫队伍建设是搞好动物防疫工作的基础,防疫队伍素质高低决定了防疫工作质量。为确保动物防疫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各镇要进一步加强对上级动物防疫会议精神和文件的学习,深刻领会防疫工作要求,镇动物防疫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防疫人员在家禽免疫程序、免疫操作技术、免疫档案填写等方面的学习和培训,提高防疫人员的知识层次和专业技能,为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保障。另外,要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除了交流防疫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等,还要加强对防疫人员工作责任心教育,对“慵、懒、散”的防疫人员必须作出严肃批评和教育。

3.加强巡回检查,掌握养殖动态。按照散养家禽养殖数量、品种等因素综合测算,科学合理配置村级动物防疫员,力争使每位防疫员工作数量基本相当。由于散养家禽是个动态的养殖过程,要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作用,加强巡回检查,及时掌握辖区内散养禽数量。要求各防疫员与村农业干部共同建立起防疫监管网络,加强对散养禽存栏数的排摸工作,实行动物防疫工作的动态管理,特别是要加强对补栏禽类的查漏补免工作,杜绝防疫不及时和漏防现象发生,实行“应免尽免,不留空档”,真正做到全年免疫工作的及时性和全覆盖。

4.创新工作方法,提高防疫实效。散养禽防疫上要实行集中防疫和日常防疫相结合的办法,每月定期对散养禽存栏数排摸后,建立散养禽防疫档案,规范填写“散养禽防疫信息表”。为加强散养禽防疫档案管理,各镇借助“浦东新区动物防疫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用电子信息监控手段,实行散养禽饲养和防疫情况动态管理,加强与浦东动物防疫信息系统数据一致性的核查,确保工作记录完整准确,真实反映防疫工作开展情况。

5.加强督查考核,提升防疫水平。加强对动物防疫队伍的管理,制定动物防疫员考核机制,进一步明确防疫人员的工作职责。由区兽医部门建立动物防疫督查小组,制定“散养禽防疫考核管理办法”,层层签订防疫工作责任书,量化每位防疫员的工作任务,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定期开展对防疫人员工作绩效考核,做到每季度组织考核一次,重点考核散养禽防疫密度和质量、免疫操作规范性、免疫档案记录、巡回检查记录等。考核结果与年终报酬相挂钩,强化防疫员的工作责任心,协调其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散养禽防疫工作水平。

6.推行联络制度,开展防控指导。加强区镇两级动物防疫部门的工作联动,推行动物防疫联络员制度。由区动物防疫部门成立联络员队伍,分组定期开展对镇村防疫工作的联络指导。通过工作联络,及时发现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动物疫病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在动物防疫管理模式、免疫覆盖率、免疫档案填写、动物免疫程序的掌握操作等方面做到规范统一,真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有力措施。

扎实做好农村散养禽防疫工作,是有效防止禽流感等疫情发生的重要举措。在农村散养禽防疫上必须依靠政府重视,健全防疫网络队伍、强化部门工作责任、健全考核管理办法、实行多措并举,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发生,确保市民的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

猜你喜欢

养禽家禽禽流感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艾叶烟熏法能预防人禽流感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防治H7N9 禽流感 家长知多少
称家禽
如何防止养禽免疫失败
养禽场防止免疫失败的几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