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要闻·各地·市场·企业·科技·国外

2023-02-06王梦游

中国畜牧业 2023年1期
关键词:抗菌药布病疫病

要闻

全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扎实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目前,全国累计建成各类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143个、动物疫病无疫区和无疫小区192个。通过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有力提升了养殖环节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区域综合防疫能力,有效保障了畜牧业生产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生物安全。

为全面总结动物疫病净化工作进展,加强相关政策和知识宣传普及,形成全社会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指导下,中国农村杂志社日前编辑出版了《农民文摘·动物疫病净化专刊》。该专刊详细解读了《农业农村部关于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的意见》及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要求,刊登了《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管理指南》和《动物疫病净化场评估技术规范》等指导性技术文件,介绍了宁夏、河北、河南、北京、重庆、内蒙古、新疆等地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政策与市场同向发力 肉牛肉羊生产发展势头持续向好

2022年以来,全国肉牛肉羊生产呈现提质增量良好发展势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牛肉产量485万吨,比2021年同期增长3.6%;羊肉产量346万吨,增长1.5%。据农业农村部监测,肉牛肉羊基础母畜存栏增加,1~10月,新生犊牛同比增长9.7%,新生羔羊同比增长1.8%。全年牛羊肉产量有望再创新高,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据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以实施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为重点,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谋划,中央财政继续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着力推进增加北方基础母牛产能和南方牛羊草畜一体化发展;启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项目,支持牧区牛羊生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地方积极落实全国肉牛肉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激励和调动主产区抓牛羊生产积极性;深入实施牧区畜牧良种补贴,加快牛羊品种改良进程;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全年共创建36家肉牛和羊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深入实施粮改饲,青贮玉米和苜蓿等优质饲草供给持续增加;印发《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五年行动方案(2022—2026年)》,重点抓好牛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各地发展牛羊势头强劲,吉林启动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内蒙古大力推进肉牛肉羊全产业链发展,河南统筹财政资金15亿元推进肉牛奶牛产业发展,甘肃开展肉牛肉羊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肉牛肉羊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我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持续下降

“十三五”以来,农业农村部狠抓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着重提升监管治理效能,全面实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量折合纯量从2017年的4.18万吨下降到2021年的3.25万吨,动物产品单位产出的抗菌药用量持续保持下降。2022年,各地大力推行兽用抗菌药减量行动计划,组织生猪、蛋鸡等16个畜禽品种2.1万余家养殖场实施“减抗”实践,成效显著。

坚持源头治理。准入环节实施“四不批一鼓励”,即不批准人用重要抗菌药、用于促生长的抗菌药、易蓄积残留超标的抗菌药和易产生交叉耐药性的抗菌药作为兽药使用,鼓励研发新型动物专用抗菌药。发布实施新版兽药GMP,全面提升兽药生产质量管理水平。发布蛋鸡、乌鸡养殖安全用药管控技术性指导意见、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和兽药使用记录样式,规范养殖用药。实施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行动,2021年实现全面停止使用促生长类抗菌药物饲料添加剂。深化检打联动。落实兽药质量监督、残留监控等措施,年均抽检约2万批次,兽药抽检合格率和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8%以上,不合格兽用抗菌药和违规使用抗菌药行为得到及时查处,乌鸡、鸡蛋等重点品种兽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显著提升。推进“减抗”实践。农业农村部组织316家养殖场开展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试点,223家养殖场试点达标,遴选减抗典型模式向全国进行推广。印发《全国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方案(2021—2025年)》,全面部署实施“十四五”兽用抗菌药减量化工作。印制“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达标养殖场”标识,促进优质优价。强化宣传培训。组织“科学使用兽用抗菌药”百千万接力公益行动和系列公益直播活动,直达养殖场户宣传安全用药知识,346.3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收看。组织6个畜牧兽医相关行业协会联合发出全链条实施减抗行动倡议,全社会基本形成合理用药共识。

各地

河北召开冬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安全月活动部署会议

2022年12月15日,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召开2022年全省冬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安全月活动部署会议。会议通报了全省动物疫情解析预警情况、2023年中央和省级动物防疫资金分配情况、先打后补工作情况以及无疫小区和动物疫病净化场建设情况,对冬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安全月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会议指出,此次安全月活动正值全省上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会议和省委十届三次会议精神、加快建设经济强省和美丽河北之际,同时也正值新冠疫情防疫政策调整和元旦、春节“两节”之际,对活动开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更高标准。

会议强调,各地要坚决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做好全月活动的重要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按照“强监管、防风险,保安全、促产业”工作思路,坚持底线思维,坚持统筹抓、抓统筹,成立工作专班,明确任务目标,做好任务分解,落实各方责任,全面开展冬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安全月活动。

会议要求,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目标导向,抓紧薄弱环节,重点实施政策法规集中宣传、动物疫病常态化排查、动物疫病免疫预防、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检疫监管、集中清洗消杀应急响应快速处置等七大行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加强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确保冬春季全省动物疫情形势稳定,严防“两疫”叠加,助力农业强省建设。

新疆召开推进畜间布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

2022年12月1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兽医局组织召开推进全区畜间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控工作视频会议,会议深入分析了全区畜间布病防控的严峻形势,并针对当前各地布病防控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布病防控重点工作任务。会议指出,当前全区畜间、人间布病发病率均处于高位,部分地区畜间布病出现反弹,存在输入性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各地一定要认清形势,持续加强布病防控工作。

会议强调,各地要高度重视布病防控工作,认真总结近年来布病防控经验,建立完善常态化防控体制机制,补齐布病防控短板,依法主动开展布病防控工作。要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进一步明确防控技术路线。一要切实抓好强制免疫,坚决做到应免尽免,确保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二要扎实开展监测工作,种畜场、奶畜场、检疫净化县等实施检疫净化的场点、区域要实施全检,对确诊的阳性病畜要实施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彻底清除传染源。三要进一步强化检疫监督和移动控制,加强牛羊跨区调运监管,积极探索“点对点”调运机制,加强调运牛羊落地监管。四要积极运用数字化技术,依托新疆畜牧兽医大数据平台,实现免疫、检疫、调运等信息全链条闭环监管,有效降低布病传播风险。五要持续推进净化和无疫小区建设,按年度任务开展创建工作,不断提升自治区养殖环节生物安全水平。

会议要求,各地要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积极争取基层防疫体系建设、项目、经费等方面的支持,全面开展布病防控工作。各级农业农村(畜牧兽医)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履职尽责的主动性,将布病防控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强化组织保障,依法落实布病防控责任,强化联防联控,落实布病防控目标考核,加强针对性宣传引导,促进群防群控,努力降低畜间布病流行率,为促进全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做出新贡献。

市场

猪价不具备大涨基础

截至2022年12月18日,标准体重生猪平均价格为17.42元/千克,较2022年12月17日下跌2.24%。

近期猪价大幅下跌主要原因在于短期供需错配,屠宰企业猪价下跌现象较为明显,部分企业有二次降价现象。元旦、春节期间生猪出栏上市量还将稳中有增,加上前期压栏和二次育肥的生猪陆续出栏,后期猪肉市场供应比较充足。但需求欠佳,屠宰企业接受意愿较差。现阶段多地腌腊逐渐接近尾声,整体家庭性消费增速缓慢。

新冠疫情对户外餐饮消费影响将逐步减弱,接下来元旦和春节猪肉消费将增加,未来一些时段猪价可能有所回升,但超过2022年10月中旬阶段性高点的可能性不大。春节后进入猪肉消费淡季,按照常年规律,猪价将会在2至5月走低,生猪养殖甚至有可能陷入阶段性亏损。

预计春节前鸡蛋价格大概率延续弱势行情

截至2022年12月19日,国内主产区鸡蛋均价10.14元/千克,近10日跌幅9.46%,近日跌幅明显加大。10月、11月鸡蛋市场出现反季节涨跌的现象,主因是10月“低供应、高需求”刺激鸡蛋价格冲至年内高点,但随着价格涨至高位,鸡蛋货源向终端转移的阻力增加,价格随之出现回落过程,四季度供需变化对鸡蛋价格涨跌起决定性作用。随着春节的临近,需求因素对鸡蛋价格的影响程度增强。

鸡蛋市场需求具有季节性变化规律,多数情况下四季度节日效应减弱,终端市场由消费旺季转向淡季,直至春节前后需求疲弱对鸡蛋价格利空主导作用均较明显。

目前来看,虽在产蛋鸡存栏量偏低,可通过供应链传导支撑鸡蛋价格,但是春节前后为鸡蛋市场传统淡季,加之各地运输增速后,餐饮、学校等终端需求降低,虽不排除春节前内销需求有短暂提升可能,但各环节信心不足,鸡蛋价格反弹亦有难度,需求疲弱的利空影响程度大于供应支撑。叠加饲料成本、相关产品等春节前有共振偏弱预期,预计春节前鸡蛋价格大概率延续弱势行情。

企业

圣农投资超7亿元建设浦城基地生熟一体化智慧工厂

2022年12月20日,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圣农”)浦城基地生熟一体化智慧工厂举行奠基仪式。2022年圣农启动二期年产9000万羽白羽肉鸡工程及配套项目,项目总投资预计达30亿元。

据了解,浦城基地二期年产9000万羽白羽肉鸡产业链工程包括新建8座种鸡场、19座肉鸡养殖场、1座年产30万吨饲料加工厂和1座生熟一体化智慧工厂。生熟一体化智慧工厂是二期项目的核心环节,投资超过7亿元。工厂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实现生产的流程化、模块化、智慧化,并打破白羽肉鸡传统屠宰加工模式,将屠宰加工生产线和熟食品加工生产线有机链接,进行全新的“生+熟”一体化生产。工厂预计2024年4月建成投产,投产后年屠宰肉鸡9000万羽、生产熟食品4.32万吨,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000个。

益生股份引进2万套祖代肉种鸡

2022年12月15日,山东益生种畜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益生股份”)从美国引进2万套利丰祖代肉种鸡。目前,该批雏鸡健康状况良好,采食正常。

自2022年5月以来,受国际航班运输和美国禽流感等因素影响,我国祖代肉种鸡的引种数量同比大幅下降,创历年来的新低。国内的祖代肉种鸡种源非常紧张,益生股份此次引种是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我国从美国引进的惟一一批祖代肉种鸡种源。

益生股份始终以高代次畜禽种源为核心竞争力,饲养的利丰白羽肉鸡具有种源净化好、抗病力强、成活率高、料肉比低、出栏体重大等优势,本批种鸡的顺利引进预计为我国提供130多万套父母代肉种鸡,有利于缓解我国日益紧张的种源供应局势,亦对我国2023年父母代种鸡的种源供应贡献力量。

科技

牧医所研究发现山羊多羔性状相关重要标志物和关键通路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肉羊遗传育种科技创新团队通过比较分析卵泡期和黄体期高、低繁殖力云上黑山羊输卵管蛋白质组和转录组谱,发现了输卵管组织中与云上黑山羊多羔性状相关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和关键通路,为山羊高繁殖力分子机制研究提供了新见解。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分子科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哺乳动物输卵管是连接卵巢和子宫的重要生殖器官,是配子储存、成熟、受精、早期胚胎发育和运输的重要区域,在哺乳动物生殖方面发挥着重要调控作用。然而,目前关于输卵管在山羊繁殖中的调控机制研究鲜有报道。

为阐明不同繁殖力云上黑山羊输卵管在发情期的基因表达模式,本研究首先通过DIA技术探索了卵泡期和黄体期输卵管蛋白质的表达谱,共鉴定到5409个蛋白质。所有蛋白质的WGCNA分析表明,黄体期输卵管核心蛋白质NUP107、ANXA11、COX2、AKP13和ITF140等可能是影响山羊繁殖力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差异蛋白质的功能注释表明,生物黏附和转运蛋白活性等过程与输卵管功能相关,可能在配子转运和母体—合子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还确定了多个可能在输卵管与配子或胚胎交流中发挥作用的蛋白质,包括CAMSAP3、ITGAM、SYVN1、EMG1、ND5、RING1、CBS、PES1、ELP3、SEC24C、SPP1和HSPA8。结合RNA-seq数据联合分析发现,差异基因(DEGs)和差异蛋白质(DAPs)的功能富集显示这些差异因子在卵泡期主要归属于代谢通路;而在黄体期,差异因子主要参与MAPK活性、雌激素受体结合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活性等通路,积极参与生殖调控。这些发现有助于理解输卵管因子在山羊繁殖中的调控作用,为改善哺乳动物繁殖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牧医所研究发现蛋鸡性成熟杂种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

近期,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蛋鸡和鸽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在蛋鸡性成熟杂种优势分子调控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了蛋鸡性成熟杂种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为解析蛋鸡性成熟分子机制及杂种优势提供了新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内分泌学前沿(Frontiers in Endocrinology)》(IF=6.055)和《家禽科学(Poultry Science)》(IF=4.014)上。

性成熟是蛋鸡高繁殖力的基础,而且性成熟杂种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研究人员以北京油鸡、白来航鸡为亲本,构建了正反交完全双列杂交群体。通过正反交群体性状观测,发现在见蛋日龄、耻骨间距、输卵管长度、产蛋模式、产蛋数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由此推测,产蛋模式和性成熟可能是造成鸡产蛋数性状杂种优势的关键因素。

随后,研究人员利用生物信息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亲本与正反交群体的lncRNA和mRNA表达谱,发现非加性效应是lncRNA与mRNA的主要表达模式。GO和KEGG分析显示,这些基因与GnRH signaling pathway, female gonad development, steroids biogenesis等繁殖生物过程密切相关。通过WGCNA分析进一步筛选出影响正反交群体性成熟杂种优势的四个lncRNA-mRNA关系对,其中位于GnRH signaling pathway的lncRNA-mRNA关系对的表达量与血清GnRH含量高度相关,证明了GnRH信号通路中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是鸡性成熟杂种优势形成的关键因素。

国外

法国马肉消费量每年都在加剧下降

近期,据法国畜牧及肉类协会及法国国家马业马术研究所的数据显示,法国人越来越少吃马肉,屠宰场屠宰的马数量大幅减少,从2013年的2万匹下降到2021年的5252匹。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马肉消费量的下降每年都在加剧。法国畜牧及肉类协会马部门主席介绍说,2021年只有近10%的法国人吃过马排。根据法国马肉店联合会的数据,2005年法国有1035家马肉店,2018年减少到307家。

法国国家马业马术研究所发言人说,马肉消费大幅下降不仅由于可供屠宰的马越来越少,也由于马肉价格高。法国人拒绝食用马肉也是由于食品丑闻,例如2013年肉类加工厂斯潘盖罗被曝以马肉冒充牛肉一案引起社会关注,此外一些动物保护协会反对食用马肉。

墨西哥近26万只禽类死亡

2022年12月16日,据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消息,2022年12月16日,墨西哥农业部向WOAH报告称,墨西哥发生一起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本次疫情发生地为索诺拉州、尤卡坦州、哈利斯科州、奇瓦瓦州、墨西哥州、新莱昂州和恰帕斯州,于2022年10月29日得到确认。疫情源头为接触野生物种。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测发现,有4193027只禽类疑似受到感染,其中1185356只发病,259550只死亡。

目前疫情仍在继续,墨西哥农业部将每周提交后续报告。

德国生猪存栏量创历史新低

近期,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受成本不断飙升影响,德国生猪养殖业已经萎缩至历史低点。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由于能源、化肥、饲料等成本大幅上涨,德国生猪存栏量和养猪场数量急剧下降。截至2022年11月3日,德国登记的生猪数量为2130万头,较2021年同期下降超10%,与2020年同期相比更是下降了近20%,达历史最低水平。不仅仅是生猪数量减少,德国养猪场也大量倒闭。继2020—2021年减少约1600家后,德国2022年有约1900家养猪场关门歇业。

德国肉类行业协会表示,成本飙升并非导致养猪业萎缩的惟一原因,此前德国东部暴发的非洲猪瘟也加剧了行业危机。

猜你喜欢

抗菌药布病疫病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
抗菌药的常见使用误区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无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兽用创新环保抗菌药的开发及其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