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大二元杂交母猪不同胎次繁殖性能的研究

2023-02-06易宗容冯堂超袁世林李雪梅

中国饲料 2023年2期
关键词:杂交猪场长大

易宗容,冯堂超,袁世林,李雪梅,阳 刚

(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 644000;2.宜宾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宜宾 644000;3.四川农业大学,四川温江 611100)

随着母猪胎次和年龄的增长,母猪生长性能、繁殖性能下降,直接影响到猪场生产效益。生产中,为提升母猪繁殖性能广泛引入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其综合了大白猪与长白猪优秀性状,在窝产活仔数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此外,母猪繁殖性能受环境、营养、免疫、胎次等因素影响,母猪繁殖性还受养殖场所处地理位置及其饲养管理方案的影响,使得同一品种母猪在不同养殖场的繁殖性能不相同。本试验对四川某猪场2021年12月~2022年9月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状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探讨长大二元杂交猪的繁殖性能比较理想的母猪胎次,为优化该猪场母猪胎次结构和选留优质后备母猪提供参考,从而促进该猪场稳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收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本试验研究对象为2021年12月~2022年9月四川某能繁母猪中1109头不同胎次的长大二元杂交母猪。

1.2 试验动物的饲养管理 根据猪场生产管理方案,控制猪场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为适宜范围,并做好猪群防寒保暖和防暑降温措;按照猪场管理方案对猪场进行消毒工作,并按照猪场免疫程序和疫苗接种的注意事项对猪群进行疫苗免疫,加强猪群免疫力。根据母猪情况控制饲喂量,自由饮水,限位栏饲养。妊娠107 d时转入分娩舍待产,做好母猪接产工作,并记录母猪分娩的繁殖数据。

1.3 试验方法

1.3.1 试验设计 按照猪场的标准操作程序对长大二元杂交母猪进行饲养管理,母猪分娩时做好部分繁殖性状数据记录,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使用SPSS 26.0数据分析软件做进一步分析

1.3.2 测评项目 对长大二元杂交母猪不同胎次的繁殖性能进行统计,将收集到的部分母猪繁殖性状数据按照胎次进行分组,按1~9胎次分为9个组别,统计数据包括母猪胎次、窝产活仔数、窝产健仔数、窝产弱仔数等。

1.3.3 数据处理 利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整理,使用SPSS 22.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胎次对窝产仔数的影响 由表1可知,母猪第5胎次的窝产活仔猪数显著高于第1、2胎次和第8、9胎次(P<0.05)。由图1可知,随着母猪胎次数的增加,第1、2、3胎次母猪窝产活仔数升高,然后第4胎下降,最后上升在第5胎次窝产活仔数达到最高值12.96头,从第6胎开始,母猪窝产活仔数开始下降,第8胎次达到最低值10.48头,比第5胎次少2.48头,第9胎次的窝产活仔数又轻微上升,第8、9胎次母猪的繁殖性能表现较差。

表1 胎次对窝产仔数的影响

图1 母猪窝产活仔数

2.2 胎次对母猪窝产健仔数的的影响 由表1可知,母猪窝产健仔数在第1~7胎次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第3、5胎次与第8、9胎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合图2可知,母猪窝产健康仔猪数第1~3胎次窝产健仔数上升,第4胎次下降,第5胎上升到达最高值,然后从第6胎次开始窝产健仔数下降。第3胎到第5胎母猪窝产健仔数在所有胎次的繁殖性能中表现比较优秀的水平,其中第5胎次母猪窝产健仔数为最高值11.53头;第8、9胎次繁殖性能较差,其中第8胎次窝产健仔数为最低值9.43头,其比第3胎次平均每窝少2.10头。

图2 母猪窝产健仔数

2.3 胎次对母猪其他部分繁殖性能的影响 由表1可知,母猪第5胎次窝产弱仔数和其他胎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由图3可知,随着胎次增加母猪窝产弱仔数呈现波浪状,第5、6胎窝产弱仔数明显高于其他胎次,胎次达到最高值为1.81头,第9胎最低,为0.84头。此外,由表1可知,不同胎次之间母猪窝产死胎、窝产畸形胎、木乃伊胎的差异不显著(P>0.05)。由图3可知,母猪窝产死胎数总体呈现升高的趋势,在第9胎时最高,为1.24头,在第3胎时最低,为0.59头;第2、3、4、6胎次有母猪产畸形胎的情况,但窝产畸形胎平均数都较低,低于1头;不同胎次之间窝产木乃伊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每个胎次母猪存在产木乃伊胎的现象。

图3 母猪其他部分繁殖性能

3 讨论

3.1 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性能 母猪繁殖性能中遗传因素是影响因素中的一个主要因素,而品种是遗传因素中的一个核心表现。该猪场长大二元杂交母猪在第3~5胎的繁殖性能比较优秀,窝产活仔数最高的第5胎次比最低的第8胎次多2.48头,窝产健仔数最高的第5胎次比最低的第8胎次多2.1头;母猪窝产死胎数、窝产畸形数、窝产木乃伊与各胎次之间关系不显著。苏登魁等(2021)发现,第1、4胎次母猪产健仔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第5胎之后逐步下降,发现长大二元母猪繁殖性能在第3~5胎趋于稳定,第4胎最佳。本试验与文献结论相似,但该猪场母猪第4胎次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低于第3胎次和第5胎,第8胎次窝产活仔数和窝产健仔数低于第9胎次,主要原因可能是(1)头胎母猪机体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繁殖性能低于其他胎次。对头胎母猪进行配种时,部分母猪可能会因其繁殖器官未发育成熟而导致配种失败。(2)胎次较高的母猪经过长时间高负荷生产,其生产性能透支,身体生理机能下降,繁殖性能也下降。如果该猪场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或母猪自身疾病会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如母猪发生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或黄曲霉菌毒素中毒,这可能是5胎次以上母猪窝数较少的原因。饲养管理上的失误导致,如母猪妊娠期间饲料饲喂量达不到母猪和胎儿发育所需营养水平,导致母猪窝产活仔数降低,窝产死胎数上升。为了提高猪场经济收益,除了引入优秀品种母猪外,还要加强猪场饲养管理,不然会因饲养管理而降低繁殖母猪的繁殖性能,使繁殖母猪过早被淘汰(韩玲玲,2022)。

3.2 猪场能繁母猪群体结构调控 母猪的繁殖性能随胎次增加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陈海龙等,2021)。生产中,为了能持续稳定的产出优质仔猪,会淘汰繁殖性能较差的母猪,使母猪群胎次结构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该猪场的部分繁殖数据显示,母猪胎次结构中第1胎次和第5胎次以上的母猪窝数明显低于第2~5胎。崔艺佳等(2020)研究表明,适宜的母猪胎次结构为1~2胎母猪20%,3~5胎母猪占60%,6胎及以上母猪占20%。本试验与6胎及以上母猪占20%。本试验与文献结论相比胎次结构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首先,头胎母猪机体还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繁殖性能低于其他胎次(王盼和张豪,2020)。对头胎母猪进行配种时,部分母猪可能会因其繁殖器官未发育成熟而导致配种失败。其次,胎次较高的母猪经过长时间高负荷生产,其生产性能透支,身体生理机能下降,繁殖性能也下降。如果该猪场受到外来病原微生物的入侵或母猪自身疾病会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如母猪患乳房炎、子宫内膜炎,或黄曲霉菌毒素中毒,这可能是5胎次以上母猪窝数较少的原因。

受非洲猪瘟影响,各养猪企业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企业为减少亏损会淘汰繁殖性能较差的母猪,如部分母猪因子宫内膜炎、感染传染病或其他类型的疾病导致母猪繁殖性能下降或机体受到损伤而失去种用价值的母猪。此外,除了淘汰母猪,还要分析母猪的生长情况和生长特性,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选留优质后备母猪,使猪群胎次结构维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李春霞,2021)。

3.3 母猪繁殖生产 生产中,窝总产仔数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重要指标,母猪产活仔数越多,母猪繁殖力水平越高。猪场要持续稳定的产出仔猪,加强猪场生产管理和疫病防控。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养殖行业中,饲养技术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开始加入智能化模式(薛凤娟和董高君,2021)。在规模化养殖中,智能化的养殖模式可以实时监测猪群状态,精准采集各生产环节的数据,在减少猪场各环节工作量的同时也降低员工在各个生产环节中的失误操作,对养猪生产造成影响。疾病是影响母猪繁殖性能的关键因素,完善的疾病防疫方案可以有效保障母猪的健康状况(Alvarenga等,2013)。因此,猪场要定期给母猪舍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卫生消毒,还要结合当地流行病学选择相应的疫苗,并根据猪场疫苗接种制度,对母猪进行免疫,提高母猪对疾病的抵抗力。

4 结论

长大杂交母猪的繁殖性能与胎次有密切关系。在生产中,根据长大二元杂交母猪的繁殖特点,加强头胎母猪的饲养管理;提高第3~5胎母猪所占比例;对6胎次以上繁殖性能不佳的母猪要及时淘汰,并选留优质的后备母猪。此外,猪场要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猪舍环境调控、猪场消毒防疫等,减少母猪应激,给母猪创造健康舒适的生产环境。

猜你喜欢

杂交猪场长大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在现代猪场工作 一天要洗8次澡
快快长大
我长大了
高等植物杂交染色体及其杂交基因表达的性状——三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再论高等植物染色体杂交
杂交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