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靠民力弥补基层治理资源短缺

2023-02-05韩朝阳

瞭望东方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联户村干部矛盾

韩朝阳

9月13日,洛陽市新安县五头镇神堂村,志愿者带孩子们开展活动

每到中午,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铁门镇刘杨村的17位孤寡、独居老人便会到村里的“助老小灶”就餐,卤面、水饺、包子……食谱虽然简单,却解决了部分老人的现实难题。

“刚开始,‘助老小灶的费用是村集体承担,后来物资主要由村民和社会捐赠。”刘杨村党支部书记陈军委说,场地也由爱心村民免费提供,厨师由村里评选的好媳妇、好婆婆自愿轮流担任,逢年过节村集体再出钱举行几场“敬老宴”,刘杨村把孝老敬亲这件事干得有声有色。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基本单元,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明确路径。《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在河南多地调研发现,面对日益复杂的社情民意,行政主导、干部包揽的传统治理模式难以适应时代要求,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才能让“共建共治共享”在乡村落地生根。

上级要求多,群众诉求杂

驻马店市遂平县人口56万,耕地103万亩,是传统农业大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推进,村庄空心化,治理力量薄弱,社区人流杂,社会矛盾多发,主要依靠村(社区)干部进行治理的传统治理模式难以处置日益复杂的社情民意。

“一个村里5到7个村干部,美丽乡村、禁烧禁放、信访稳定等各种事务都压在肩头,面对群众各种各样的诉求、纠纷,分身乏术,很难有足够精力和能力去满足诉求,化解纠纷。”遂平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月红说,甚至许多小矛盾也会在拖沓中由小变大,由易变难。

同样,本刊记者调研发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在传统农区,“空心化、老龄化、行政化”成为部分村庄的新常态,“村变居、人流杂、矛盾多”成为一些社区的大难题。

近年来,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少职能部门在村里挂牌设点、定岗设员,初衷都是服务向基层延伸。但挂牌设点的一些部门“抢占”阵地后,长期不往村里去,牌子挂了,阵地占了,服务没到;而定岗设员的一些部门,看似在村里有了跑腿员、办事员,但“这长那员”的帽子多数又落在了分身乏术的村干部头上,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多位受访干部认为,传统农区在财力、物力、人力上总会存在短板,若仅仅依赖行政资源倾斜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在一定时期内就会陷入行政资源有限与群众需求无穷的死循环。

通过群众身边的调解组织,烦心事有人管,堵气处有人通,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让公平正义在每个群众心中扎根发芽。

仰仗“公家”,更依靠大家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行政主导变多元参与、仰仗“公家”变依靠大家的思想转变已在不少地方落地生根。

划好用活单元网格,唤醒共建共享意识。在新安县铁门镇,全镇33个村(社区)按照“就近方便”原则,以10户群众为单位组建一个网格单元,发动老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等担任网格员。一张“网”覆盖矛盾调处化解、民生实事办理、志愿服务保障等事项,并形成服务清单。

“老百姓‘点单,网格员‘接单,志愿者‘办单,通过积分换商品、服务换服务等方式,唤醒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铁门镇镇长杨光瑞说,不少民生实事都能在村民互助体系中得到助力。

科技赋能捕捉民意,基层触角更加灵敏。兰考县惠安街道有129家企业,5.4万余名居民中,约2万人是流动人口。惠安街道政法委员杨艳敏说,惠安街道不仅设置36名专职网格员走近群众、发现问题,同时搭建“智慧脑”平台,让居民遇到问题时可以便捷反映。“干部有限,民力无穷,划分治理网格,建设技术平台,目的都是让每个人上心自家事,关心周边事,热心大家事。”杨艳敏说,这样才能规避依靠几个干部捉襟见肘开展工作的窘境。

社会组织各显专长,耳聪目明调解得力。驻马店市遂平县强化“抓前端、治未病”思维,多方动员社会力量,纵向上建立了“县、乡、村、组、联户”五级社情民意收集网络,横向上建立政法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协同的矛盾纠纷处置体系,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社会调解组织。通过群众身边的调解组织,烦心事有人管,堵气处有人通,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让公平正义在每个群众心中扎根发芽。

“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早发现,越快介入,越易化解。”王月红说,根据行政区域划分的纵向网格是发现问题的“眼睛”,职能部门发展的横向组织是化解矛盾的“大脑”,溯源治理归根到底,还是坚持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

核心在于发动群众

上世纪90年代,面对迫切改变村庄基础设施落后面貌的需要,新安县五头镇马头村的村干部就为如何发动群众而烦恼。

“大集体解散后,土地承包到户,村民自己打粮自己吃,自己挣钱自己花,感觉跟村集体已经‘脱离关系了。”马头村党支部书记刘花玲已担任30多年村干部,那些年村里的道路、学校、村部都很差劲,集体又穷得叮当响,只能发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老支书想了个好办法,参与集体事务,记录‘道德公分,村里通报表扬,就靠这个,村里修了路,建了学校。”

如何发动群众,30多年前困扰马头村的村干部,30多年后,仍是困扰一些基层干部的老大难问题。“不论是以前的‘道德工分,还是当下的文明户评选、积分兑换等实践探索,本质上都是为了找到撬动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砝码。”新安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王海珍认为,要鼓励基层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也要破除少数干部群众“等靠要”的惯性思维。

刘樊庄是遂平县和兴镇金刘村的一个自然村,去年,在4名联户网格长的动员下,村里开展人居环境大整治,清理了垃圾坑塘,铺设了村道路肩。刘樊庄联户网格长刘文昌说:“干部挑头管事,有人出砖头、水泥,有人出车辆、人工,由自扫门前雪变成共创好环境。”2900余人的金刘村是传统农业村庄,村集体年收入不足3万元。“如果没有联户网格,之前仅疫情防控一项工作,村干部就忙不过来。”金刘村党支部书记王文广说。

面对村里的变化,网格长认为得益于村干部挑头管事,村支书觉得靠网格长动员群众。实际上,能不能发动群众,关键在于村里有没有坚强的党组织。“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杨光瑞等乡镇干部认为,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格局,不是让干部“靠边站”,而是要干部“靠前站”,在有限条件下积极作为。

王海珍等基层干部建议,传统农区提升治理能效,干部群众需尽快摒弃“等靠要”思维,不要在等待观望、抱怨作秀上消磨时间,而要在建强支部、发动群众上多下功夫,以此弥合资源有限与需求多样的矛盾。

(参与采写:张靖翊)

猜你喜欢

联户村干部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芒康县关于联户党建引领联户治理途径的探索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巴林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