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思政课”视域下国企党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原则与实现路径

2023-02-04林丰艳

大学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国企党建大思政课原则

林丰艳

[摘 要]“大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新理念,对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大思政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高校思政课立足育人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原则,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措施、成就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行走的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等路径,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思政课”;国企党建;价值;原则;路径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3)20-0102-04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1]。国有企业伴随着国家的成长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思政课作为青年学生培根铸魂的关键课程,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历史、发展经验及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成就等融入教学过程,既是提高思政课学理性、政治性和实效性,培育学生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的育人需要,又是汇聚校企合力、开门办好思政课的实践诉求。

一、新时代国企党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

(一)从理论维度看,深化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国有企业是公有制最主要的实现形式,从制度角度看,国有企业在党的领导下,伴随着新中国的建立而成长、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成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有利于保证国有企业始终以国家大局和人民利益为重,保证党制定的方针政策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利于人民。这为学生从制度层面深刻理解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供了丰富生动的教学案例,提高了思政课教学的思想性。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并在深化改革和发展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和丰富。因此,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措施和成就融入思政课教学,对于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

(二)从实践维度看,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孤岛”现象,健全“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拘泥于课本和校园、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密切、课堂内容无法满足学生现实关切等问题。而“大思政课”大就大在是一门社会大课,是系统工程,光靠学校还不够,需要社会各方参与[3]。因此,构建“学校—社会—家庭”育人大体系,汇聚育人合力,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渠道和方法。

国有企业与新中国相生相伴,作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物质基础,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解决思政课实践教学囿于校内的“孤岛”现象,使学生深化对国有企业党建理论以及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做大的重大意义的认识。学校和国有企业协同育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等方面拓宽思政课教学资源,解决了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目标供给与目标需求不平衡、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实践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问题。同时,在融入过程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一方面,高校通过打造国有企业教育教学实践基地、支部共建联建等平台,带领学生走进国有企业、走进大国重器,感受科技兴国和制造实力;走近企业家和劳模、大国工匠等,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聘请先模人物兼任思政课教师,邀请国有企业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走进课堂,将他们干事创业的鲜活故事讲给青年,对于激励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勇于创新、敢于追梦具有重要育人价值。

(三)从历史维度看,增进思政课教学的政治性和价值性

回顾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发展历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性质的国有经济,这对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權、建立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打下了坚实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布局并摆在首位,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确保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确保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的轨道健康发展。近些年来,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重大自然灾害中,国有企业冲锋在前;在新冠疫情防控的重大关头,国有大型建筑集团企业、制造业企业、能源企业、公立医院等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义不容辞、冲锋在前,为阻止疫情蔓延发挥了重大作用,充分彰显了国有企业的性质、使命和担当。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党领导下的国有企业始终承担着“共和国长子”的职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主要分布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全面加强其党的建设对于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维护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极其重要。因此,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国有企业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等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发展历程中感悟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的必然性和必要性,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以及国有企业在保证公有制实现形式、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属性中的极其关键作用。

二、新时代国企党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原则

(一)“小课堂”与“大课堂”结合,突出“大思政课”育人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密切关系,强调校内外联动、“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突出“大思政课”育人导向。“大思政课”之所以大,不只在于思政课与其他课程在育人导向上相互融合、同向同行,还在于打开校门办思政课,将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形成育人合力,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大思政课”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实现培根铸魂的育人效果,需要社会各方参与。讲好新时代思政课,要树立“大思政课”育人导向,激活社会大资源,形成社会大课堂。高校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存在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意识和能力不强、思政课教学就理论阐释理论,缺乏与现实的互动、对话等问题,“大思政课”成为破解当前思政课建设突出问题的有效路径。因此,新时代国企党建融入高校思政课首先要坚持系统观念,树立“大思政课”导向,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健全保障和促进机制建设,汇聚育人合力。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实践导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的“八个相统一”,其中强调思政课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这一要求不仅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具体运用,而且蕴含着对思政课教学育人规律的深刻把握。新时代国企党建融入思政课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方面,从实践教学的属性角度,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思政课教学要贴近社会实际,正面回应学生的社会关切。通过深入国有企业实地调研,让学生切身感受、深入理解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取得的成就和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必要性,让理论照进现实,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另一方面,通过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地参观学习,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像盐溶于水一样,融入专业实习过程,有针对性地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使学生在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锤炼品格、增长才干,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三)破立结合,突出问题导向

思政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在这一过程中,要以理论服人,让理论真正入心入脑,这就要求供给的教学内容必须与学生现实需求相适应,要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突出任务是要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理论教学的重难点、学生思想的关注点和困惑点,积极回应现实关切问题,及时消除困惑和疑虑,引导青年学生形成正确认知,正确理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新时代国企党建融入思政课教学,要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历史回应现实关切,对当前存在的“国有企业要不要存在”“国有企业要不要加强党的建设”以及“如何坚持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问题,正面回应学生疑惑,深度挖掘问题本源,精准阐释问题本质,把道理讲清楚、讲透彻,使学生真正理解国有企业的地位、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的根本差异等问题,从而深刻理解国有企业对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极端重要性,让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新时代国企党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树立“大思政”理念,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

思政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关照的课程,要以系统思维、开放格局建设“大思政课”。“大思政课”之所以“大”,首先体现在大理念和大视野上。“大思政课”的大理念,其外在表征之一体现为大系统,即要充分发挥各类育人要素,组织、推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加入其中,营造全社会良好的育人环境,实现育人场域、育人时间、育人主体等维度协同联动育人机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4],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关系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全局,因此,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史等优质教学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建立学校与国有企业对接机制,必将推动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改革创新。“大思政课”的大理念,其外在表征之二体现为大视野,即高校要树立宽广视野,既要立足校内,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讲好讲透理论知识,以透彻的学理启发感悟学生,又要立足新时代,着眼现实,开门办好思政课,特别是将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融入思政课教学,深入挖掘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大平台,通过同国有企业建立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思政育人协同创新研究基地等,以及深入国有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参观调研、志愿服务等,使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真正制度化、常态化。

(二)构建“行走的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毛泽东曾指出,“学习的书有两种:有字的讲义是书,社会上的一切也是书——‘无字之书”[5],由此可见用好社会大课堂、加强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丰富实践为思政课提供了理论源泉和實践支撑,而高校是国有企业人才输送的主渠道,二者在育人理念和目标上有着高度的契合性。基于此,高校与国有企业联动互补、协同创新,形成合力,共同构建“行走的思政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实践教学目标模糊、过程表面化、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采用“一体四化”实践教学管理模式,即以学生需求为主体,实行教学组织与设计精细化、实践教学内容专题化、师资队伍团队化、课程评价与反馈规范化。一是要明确实践目标,精心进行教学组织和设计。进行实践教学前,教学设计要与教材、教学重难点相结合,精准找到其与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教学契合点、关联点,针对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不同主体设计具体教学方案,撰写详细、科学的教学设计,从而达到实践教学的预期目标,形成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二是依据各门思政课教学目标、重难点以及学情,结合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实行各有侧重的专题化实践教学。教师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多个专题,列出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以及企业文化等,遴选出贴近教学内容、贴近学生需求的主题;三是打造专兼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应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双向交叉原则。一方面,通过“1+1红色导师”制度,思政课教师兼任国有企业各支部红色导师,发挥自身理论优势助力国有企业职工群众思想政治教育。同时,思政课教师深入国有企业进行调研,在实际调研中深刻感悟坚持党的领导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作用,把调研中的感悟和问题带回课堂,融入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深化教学内容,带着理论进企业,带着问题回课堂。“请进来”即邀请企业家、国有企业老党员及大国工匠等进入思政课教学队伍,结合他们的术业专长与专职思政课教师组建教学团队,建设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四是规范课程评价与反馈。实践教学中重视教学评价与反馈,构建思政课教师、学生和国有企业多元评价主体,制定涵盖教学形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注重总结实践教学成果,把优秀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推动实践教学规范化。

(三)“融入+融合”,推动传统思政课堂改革创新

大思政课视域下的思政课教学不是在思政课教学之外新建构课程体系,而是思政课教学的新理念、新形态,这一新理念、新形态必将推动传统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

1.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大思政课视域下,充分发掘新时代国企党建中的典型做法、典型党员,大国工匠、英雄模范的先进事迹,将这些先进事迹进行凝练和总结,结合理论融入教学内容,拓宽教学的广度和深度。在融入过程中找准切入点,准确把握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把准教学重难点,找准新时代国企党建与思政课教学的契合点,杜绝“硬融入”“肤浅化”等问题。同时,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典型素材,特别注意将国有企业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对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这一性质等问题融入课堂教学,以新时代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典型案例增強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2.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是主客体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目的的达成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除了讲授法,教师要充分运用小组研学、情景展示、课题研讨、课堂辩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思政课教师要将课堂搬到国有企业,开展“现场教学”,把思政课堂搬到更多现实场景中,带领学生深入生产一线,参观企业文化展览馆、党史党性学习基地、大国工匠工作室等,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措施、成就与课堂理论相映照,并进行讲解,切实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思政课教师要勤于思考将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起来的方式方法,合理统筹实践教学资源,巧妙设计思政课教学目标与现有教学资源的贴合路径,精心设计实践教学资源的操作方案,确保实践教学取得应有成效,培养青年学生聚焦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语

“大思政课”视域下国企党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在坚持育人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原则的基础上,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理念优化、校企协同、资源拓展、师资联动、方法改革,进而为讲好“大思政课”、立德树人凝聚合力,形成全员全社会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

[ 参 考 文 献 ]

[1] 新华网.习近平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不动摇[EB/OL].(2016-10-11)[2023-04-24].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0/11/c_1119697415.html.

[2]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 田丽,赵婀娜,黄超,等. 大思政课,总书记心中的一件大事[N]. 人民日报,2022-05-22(1).

[4]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75.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893~1949 中卷[M].修订本.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8.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国企党建大思政课原则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浅谈国企党建与企业文化结合的有效途径
基于“新常态”下国企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分析
立足企业文化创新 夯实国企党建基础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