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背景下综合型大学藏药炮制学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以青海大学为例

2023-01-25李啟恩完地高安拉太班玛仲旦增曲培尼玛次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藏药炮制交叉

李啟恩 郭 肖※ 王 虹 完地高 安拉太 班玛仲 旦增曲培 尼玛次仁

(1.青海大学藏医学院 青海 西宁 810016;2.青海大学教务处,青海 西宁 810016;3.西藏藏医药大学教务处,西藏 拉萨 850000)

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立足基本国情,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新医科建设为抓手,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1]。为藏医药等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教育改革和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青海大学是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型大学,其藏医学专业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行列。藏药炮制学是青海大学开设的藏医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专业的主干必修课程,是保证藏药质量和提高藏医临床疗效的边缘交叉学科[2],适合开展跨学科教学改革。因此,本文以青海大学为例,结合教学经验,探讨藏药炮制学在综合型高校中的教学改革模式和具体举措。

1 藏药炮制学课程改革背景及必要性

1.1 藏药炮制学课程改革背景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提出“人力资源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依托,要优化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指示[3]。2020年9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以新定位推进医学教育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中医药教育方面提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教育,探索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综合优势,建立‘医学+X’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和机制”的要求[1]。2020年11月26日,教育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动中医药教育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临床中药学等课程教学”的意见[4]。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再次提出“建立以中医药课程为主线、先中后西的中医药类专业课程体系”[5]。上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国家政策建议中一脉相承的中医药教育传承创新发展和多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时代创新中医药人才方面,综合型高校的责任与担当不容小觑,应主动作为,积极引领。

1.2 藏药炮制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剧,各行各业竞争日趋激烈,致使高校培养的中医学专业本科生既面临严峻的就业挑战,又肩负着中医药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的重任。突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已成为本科生适应社会的基本条件[5]。在此背景下,目前青海大学的藏药炮制学传统教学,在模式的开放度、内容的交叉性和策略的融合性方面亟待改革和优化。

2 藏药炮制学教学改革举措

2.1 推行开放开源的课程教学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社会上下都清晰地认识到知识的垄断已不复存在,社会现实已开始倒逼我们做顺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改革。藏药炮制学作为一门主干课程,其课程教学要主动破壁,同社会各行各业共同培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人才,以推动学科发展和社会进步。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其未来成长提供全球化环境,引导学生跳出青海大学和藏医药学框架来学习藏药炮制,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知道为什么要学这门知识和学习这门知识对未来自己所从事的领域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的主动学习。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加大藏药炮制学中英文教材、在线课程和虚拟教研室建设,欢迎国际国内学者学习和应用藏医药,鼓励学生根据问题需求在校内外跨学科跨专业自主组建团队,团队内部实行小组分工,以自学、思考、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学习并解决问题[6-8],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开放开源理念,让学生主动学会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协作共赢意识,更好地回应世界、国家和社会的关切[9,10]。

2.2 推行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过程 一门课程的真正价值在于是否为社会的进步和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前任何一个产业,甚至一个工作岗位,都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这一产业结构的变化催生了新的学科组织方式[6]。依然用传统的藏医药学科框架去培养人才会使藏医药专业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太多。近年来,青海大学藏医药人才培养过于强调专一性和传承性,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不够,导致学生的学术思维较为局限,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因此,未来青海大学的藏药炮制学教学过程要考虑如何围绕现代藏医药产业和未来藏药制药技术的发展,重构教学内容,搭建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培养能够打破学科间壁垒,依靠多学科理论、思想和方法的协作创新,为社会创造真正价值的创新型人才。在具体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发挥青海大学现有的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优势,实行藏药炮制学+工学、藏药炮制学+农学、藏药炮制学+医学、藏药炮制学+管理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比如藏药炮制学同工学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未来能够开发以传统藏药炮制工艺理论为指导,符合藏药炮制和制药实际的操作简便、性能优异和运行安全的新型藏药炮制及检测设备或装置;藏药炮制学同农学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在未来开展藏药材适宜性产地选择、道地藏药材认定、濒危藏药材种植、藏药材初加工和储藏运输等能够保证藏药材源头质量关卡的知识与能力;藏药炮制学同医学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在未来能够应用现代医学和药学知识,制定符合藏医药理论的藏药炮制质量评价体系,彰显藏药炮制科学内涵,提高藏医药服务能力;藏药炮制学同管理学进行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能够应用管理学相关知识,进行炮制规范化管理、炮制品推广应用、市场监管、产品溯源等知识和能力。最终达到促进藏药炮制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实践创新能力共同提高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改革模式一方面顺应国家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战略,另一方面能有效拓展青海大学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10,11]。

2.3 课程教学要与社会深度融合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知识生产已由原来从大学到社会的单向流动变成了从社会向大学的逆向流动。供给与需求的直接融合、大学与社会的反向交流,促进了当今科学进步[6]。这一时代背景下,青海大学的藏药炮制学课程教学想继续引领社会,须利用学校的多学科交叉和基础研究优势,接通供给与需求直接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同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培养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12]。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使藏药炮制学教学同当前青海省乃至我国的藏药产业相结合,站在社会供给最前沿,针对当前社会对藏药产品的安全性担忧和有效性质疑的卡脖子问题,给学生教社会之所需,让学生想企业之所想、做企业之想做、答群众之所问、解行业之所困;另一方面藏药炮制学教学要同藏医医疗深度融合,让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炮制的科学价值所在,并鼓励学生验证不同炮制方法对疗效的影响,最终实现直接服务于藏医临床的教学目的。藏药炮制后入药是藏医临床用药的特色和优势[2],比如炮制藏药材寒水石时将寒水石煅烧后分别用水淬、黄酒淬、酪汁淬和不淬而形成的4种寒水石炮制品,分别具有寒性、热性、平性和极热性功能,对应治疗藏医热性疾病、寒性疾病、中性疾病和肿瘤类疾病。这一属性决定了藏药炮制学教学势必要同藏医临床应用深度融合。

2.4 要传授有“温度”的知识 传授有“温度”的知识旨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是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13]。表明传承藏医药文化,并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是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具有文化自信、人文素养和家国情怀的藏医药人才的重要举措[14]。藏药炮制既是藏族古代科学载体,也是了解藏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窗口。比如从原始社会使用石器砍砸和研磨来炮制药材到发明火后的烧煮炮制,再到学会驯养后的奶制炮制,再到学会农耕后的酿制炮制,以及社会综合实力得到发展后的复制炮制。藏药炮制的历史沿革承载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历程。因此,在未来的藏药炮制教学过程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藏医药优秀文化为引领,挖掘、整理、提炼与藏药炮制相关的藏医药文化资源,并对这些资源的内涵理念进行时代化、大众化和创新性阐释,使藏药炮制学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形成协同效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情操和能力[15-17]。

3 结语

藏医药事业的今天得益于开放开源的学术胸怀,得益于不断吸收社会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成果,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其转化为适合自身发展的新方法和新理论的过程。藏医药事业的明天依然取决于开放开源的胸怀和服务社会的格局与决心。因此,青海大学的藏医药高等教育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指导,以藏药炮制学课程教学为试点,积极响应“大国计、大民生、大学科、大专业”的国家医学教育发展定位,探索并落实开放开源、交叉融合、融入社会和强化家国情怀的教学改革,实现由孤立走向交叉融合,培养出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为新时代藏医药高等教育教学模式构建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藏药炮制交叉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炮制专家王琦论现代中药炮制研究的“2个时期3个阶段”
3种姜汁炮制后厚朴对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抑制作用
清半夏炮制工艺的优化
藏药佐太中汞在小鼠体内的蓄积
连数
连一连
藏药新药研究开发的战略思考
100种常用藏药抗肝癌的体外活性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