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自然辩证法角度浅谈疫情后中医的复兴之路

2023-01-25李繁荣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24期
关键词:中医药肺炎新冠

李繁荣

(哈尔滨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疫情开始大规模暴发,新型冠状病毒传播性强、传染率高、传播范围广泛。截至北京时间2021年11月11日6时30分,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252 029 264例,累计死亡病例5 086 390例。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549 841例,新增死亡病例8 518例[1]。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加强与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与组织的沟通,在溯源、检测及特效药等方面积极进行国际合作,并开展多层次的国际科学技术交流活动,如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筹的“中国中西医结合专家组同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医院新冠肺炎视频诊断会议”[2]。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全程参与此次疫情的防治工作,全程发挥作用,彰显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国家对中医药的信任,也是中医药文化发展的新的转折点。

1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 中医发展迎来新契机

1.1 从先前中医防疫谈中医药文化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中医药参与抗击疫情的案例就不在少数,中医学在与各种疫病作斗争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在建国成立初期,1949年—1950年,国内大规模暴发“鼠疫”“天花”等传染病,国家制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政策,由于当时医疗水平低下、药品缺少、医疗条件差,中医是此次抗击疫情的主力军。1952年—1956年,“乙型脑炎”开始出现并迅速传播,中医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1958年—1959年、1966年—1967年、1976年—1977年我国出现了3次流脑疫情,在该疫情中,清热解毒、息风通窍的方剂被广泛应用。20世纪70年代,青蒿素从传统中药中分离出来,对抗疟产生了深远影响,屠呦呦等人最初是从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发,研制出了青蒿素。“非典”暴发的高峰时期,“中医药积极参与治疗,按卫气营血辨证及三焦辨证,根据病情分期治疗”[3]。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SARS具有稳步降温、减少重症患者激素用量、维持血氧浓度、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减轻病毒对机体造血功能的影响等多方面的优势[4]。同样,在之后发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中,中医药同样对防治起了重要作用。“治未病”思想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首要原则,“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是古人最早的预防医学的思想,早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已经形成。

1.2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中医药深度全过程救治

1.2.1 张伯礼院士所带领的中医团队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 新冠疫情发生期间,中医走在了抗疫的一线。国家卫健委联合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了多种诊疗方案,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担起了中医药抗击疫情的大旗。在此次新冠疫情的救治过程中,汲取了“非典”救治中的教训,在疫情开始之初就加入了中医药的救治,中医药抗击疫情从参与者变成了重要一员。中医治疗新冠肺炎,决非纸上谈兵。张伯礼表示,中医药在改善高热、呕恶、便秘症状,在控制病情进展、稳定血压和血氧饱和度、靶器官保护、维护心肺肾功能等方面都具有作用。关口前移,重心下沉,早期介入,全程干预,中医药正在深度介入诊疗全过程[5]。

2020年2月12日,张伯礼院士率领“中医国家队”进驻江夏中医方舱医院[6]。2月14日开舱至3月10日休舱,江夏中医方舱医院运行26 d总计收治患者564人,治愈出院392人,其他转诊他院。据张伯礼院士介绍方舱医院患者吃的主要是中药,此外还要打太极、推拿、做针灸等。截止到“休舱”,实现了患者零转重、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这表明用中药完全可以达到治疗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的目的,其疗效主要体现在缩短痊愈的时间、降低转成重症的比例。江夏中医方舱医院副院长熊侃曾说此次新冠疫情在张院士的全程、深入推动下,中医对疫情介入的深度、广度、力度是史无前例的。

1.2.2 以山东省临朐县中医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例 2020年1月,潍坊市临朐县出现首例新冠肺炎感染者,潍坊市卫健委高度重视中医药在防控中的作用。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高树中与临朐县中医院联合推出了中医药诊疗方案,对当地新冠疫情的防控起了重要作用。高树中校长指出,中医学是从治疗瘟病起家的,从《伤寒论》到温病四大家都是如此。古代名医们从与瘟疫的实战中总结出了许多弥足珍贵的经验方法,譬如鼻腔用药、针灸等外治方法。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面对瘟疫,任何的粗心大意和惶恐都是极其有害的,上工治未病,只有“恬淡虚无”,才能“真气从之”,只有“精神内守,”才能“病安从来”。这就强调了“攘外必先安内”,自己的身体强健了,病邪就无法入侵。此外,清代外治宗师吴师机的外治专著《理瀹骈文》提出根据病在上、中、下三焦,分别有三个第一捷法,即“上用嚏,中用填,下用坐”,就是上焦病用鼻腔取嚏法,中焦用脐疗法。新冠肺炎是上焦病,外治方法首先考虑鼻腔给药,如涂鼻、药气、药物燃烧熏鼻等。于是,临朐县中医院推出了一整套疫情防控方案[7]:连花清瘟胶囊去皮涂擦于鼻腔或熏鼻;药艾条悬灸足三里、大椎穴;制作中药辟瘟香囊分发佩戴并在公共场所悬挂。这些方法简单好操作,在疫情之初,对当地疫情防控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1.2.3 以北京、黑龙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谈中医 在北京的新冠肺炎病例中,为了观察中医药的疗效,患者入院后给予中药治疗及对症治疗,中医药疗法可以快速缓解口干、鼻干、干咳等症状,在治疗过程中加入滋阴补气的中药,对于减轻症状有很大帮助,病情明显好转。2021年9月,黑龙江疫情再次出现,基于之前疫情防控经验,针对此次疫情,采取“一人一测、一患一方”的原则,组建中西医结合团队,共同查房、讨论病例,共同讨论治疗方案,开展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方法。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中药方剂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医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救治效果显著主要表现在中医药抗病毒治疗、预防重症转危,提高自身抵抗力这3个方面。

1.3 从中西医比较的角度谈中医复兴 疫情中,关于中西医疗效的对比。2月8日,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透解祛瘟颗粒临床使用有关规定的通知》,同意将透解祛瘟颗粒用于广东省30家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治疗,并称该方治疗新冠肺炎轻症患者50例,经1周临床观察,全部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总体症状明显好转,无一例患者转重症[8]。中医的重点之处在于辨证论治,不良作用小,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对症治疗。西医在新冠疫情中,由于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而且不良反应相对较大,更加突出了中医的优势。中医用独特疗效证明了自己的作用,这势必会促进中医的发展。加上中医几千年的传承,在各种疾病的历练和温病的抗争中总结了宝贵的经验。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经历了无数次瘟疫的流行都挺过来了,在没有西医学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是靠着中医方药,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瘟疫的考验,在此次疫情中,中医用疗效打开了一扇窗,大家对中医的认可度普遍提高,更多的人愿意相信中医。但中医复兴之路仍任重而道远,中医的传承者要把握住这次机遇。

2 从系统科学角度谈中医发展

中医思想具不具有科学性?答案是肯定的。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是全面的、系统的,包括精气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等几大部分。这些学说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整体观和辩证法的指导思想之下形成的,脏腑学说是对人体功能系统的科学揭示。

中医文化历史悠久,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显著的疗效。中医学的思想实际上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思想的体现。中医始于《黄帝内经》,此书蕴含着丰富的古代哲学思想,比如强调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强调外界因素对人体自身的影响。亦或者,强调万物的相生相克、对立统一、三因制宜,这无不体现了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中医思想中的藏象、阴阳五行、经络循行等思想构成了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对古今中国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思想也一直沿用至今。从整体角度来看,中医是最早讲究系统思想的,中医思想中的整体思想与辨证论治体现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辩证思想。从哲学与科学的角度来看,中医属于最早的科学开端。系统科学即以系统思想为中心、综合多门学科的内容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综合性科学门类。在研究过程中注意掌握对象的整体性、关联性、平衡性及时序性等基本特征。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已经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而中医药文化同样具有系统科学的特点。系统自然观认为世界的复杂性在于系统的复杂性,研究世界的任何部分,就是研究相应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它将研究和处理对象作为一个系统即整体来对待。而中医思想讲求天人合一、辨证论治,也是把人体当作一个系统整体来看待,而非胡乱猜测。中医系统的科学性还表现在它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我们借鉴先人的经验,以《黄帝内经》《难经》等古医籍作为理论支撑,对古代中医乃至近现代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3 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角度谈中医复兴

3.1 传播现状

3.1.1 国内的传播与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推动了医学传播的发展,为医学传播学提供了一系列需要理论思考和解答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检验新兴学科的成色[9]。因为疫情的影响,人们开始主动浏览和搜集医学方面的信息,对于医疗学科的关注也增加了很多。尤其是国家对中医政策上的肯定与支持,也促进了人们主动去了解和学习中医知识。由于中医防控疫情的疗效显著,人们对中医药的认知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大多数人支持和认可中医。与此同时,新冠肺炎疫情也推动了中医院校在内的全国医学院校本科生、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促进了学科专业的兴盛。总体来说,疫情推动了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依旧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1.2 国外的传播与发展 2007年8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一份指导性文件《补充和替代医学产品及FDA管理指南(初稿)》,将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传统医学从“补充和替代医学(CAM)”中分离出来,首次认同中医药学与西方主流医学一样,是一门有着完整理论和实践体系的独立科学体系,而不仅仅是对西方主流医学的补充[10]。针灸文化是中医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目前已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早在之前,中医针灸就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特朗普签署法案,将中医的针灸、推拿等列入替代性疗法,替代止痛药物来帮助患者缓解疼痛。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在国际上再次引发了关注,我国同世卫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情况,把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为英文,同其他国家共享,中医传统文化在海外的接受度也有了很大提高,调查报告显示,中医药仅次于中餐,在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排名第二[11]。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中国向海外传递的明信片。

3.2 传播的可行性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的,中医药是我们的国宝,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12]。当前,中医药发展势头良好,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十分有利于中医药的发展和传播。德国病毒学家奇纳特尔认为:“中医药在防止病毒吸附细胞、病毒复制等方面有明显效果”。泰国公共卫生部医疗服务厅厅长颂萨表示:“泰国也将考虑在适宜情况下尝试用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病患”[13]。我们要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推进中医药文化向国外传播,提高中医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3 困难和挑战 中医在向国内、国际传播的过程中遭遇了很多困难和壁垒。(1)西医的飞快发展对中医造成了一种降维打击,对中医的传播和认可度方面造成了一种冲击。(2)对中医文化本身自信心不足,长期在一种质疑、否定的氛围下,甚至还被当成一种安慰剂。(3)在医院的生存艰难,按照西医标准来制定中医标准,缺乏话语权,常常被边缘化。(4)中医产业发展滞后,相关产业链条较少,单纯依赖中医理论难以生存下去。(5)中医经典文献的翻译问题,中医术语深奥难懂,翻译的准确性受到影响,难以在国际传播。(6)最重要的是,我国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重症救治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以及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的显著作用与中医药参加重大疫情防控制度不健全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14]。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想真正实现中医复兴,必须要健全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机制,提高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大防控硬件投入,增强自信心,更好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培养高素质的国际中医化人才。

4 中医复兴未来路向之探索

4.1 中医复兴要找准立足点 中医要想实现复兴,必须要找到立足点,站稳脚跟。首先要夯实理论基础,确定主攻方向,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与西医的对比,找准自己的定位,比如西医更多地依赖于器械,甚至被称为是建立在器械上的技术,而中医可以发挥望、闻、问、切四诊疗法的优势,诊察疾病反应在人体的症状,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为辨证论治提供依据。但是辨证论治要建立在精准判断的基础之上,而不是模棱两可,这样中医可以暂时避开西医的锋芒,争取到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其次,要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库[15],可以通过建立中医知识科普工作室,让中医专家进行科普,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让公众参与进来,使业界了解人们对于中医的需求,促进中医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促使中医更好地融入人们的生活。

4.2 中医复兴要在继承中发展与创新 中医复兴要抛弃原有的关于中医复兴的旧思想,扬弃还原论,发展整体论,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实现中西医结合有机统一,单纯“中医西化”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中医是从远古到农耕社会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是从乡间田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走出来的,是从地里“种”出来的,象征着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阴阳五行学说纵然神秘,但中医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思想都有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体系,我们很难说它是封建迷信、是不科学的。近现代以来,我们一直在学习我们祖先的中医思想,但是也没有学明白,总体来看中医目前的情况是继承大于创新,中医的创新依旧任重而道远。正如张灿岬先生所说:亡中医者,中医也,非西医也[16]。纵观西医,是工业文明之后的产物,是从工厂里制造出来的,它和中医的个体体验模式差别很大,是两个时代、两种文明的结晶,需要我们差别对待,理性分析,探索各自的人才培养模式,争取使西医、中医更好的发展。

4.3 中医复兴要有大科学观

4.3.1 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观 当代“大科学”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整体性。它以不断分化和高度综合为形成过程, 以学科交叉文理渗透的多学科群为内生方式, 以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大规模集体攻关为发展条件, 以科学的整体参与协同解决全球问题为实现途径。哲学社会科学在大科学体系中价值显著[17]。传统意义上的大科学观是从系统性、整体性角度出发,立足于哲学的高度,把科学和技术放到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大范围去考察、认识和研究。它不是着眼于狭小、分散的局部或局限于科学和技术自身的领域,只对科学和技术的单一性进行考察。它认为,科学和技术不仅是人类的一种认识活动,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是社会这一大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4.3.2 中医的大科学观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18]。这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新启蒙,站在人类文化发展时空观的高度,把古今中外哲学体系下的科学和近代物理、化学体系下的科学,并列纳入我们科学体系之列的立场和观念,这就是所谓的大科学观。中医目前的发展主要是一种长期积累的经验,它的基本理论框架没有改变,后人对前人的理论进行不断地研究,并加以应用。中医要想真正实现复兴必须要站在全局角度,要有大科学意识,培养大科学观。与传统的大科学观相比,中医的大科学观要在整体性、系统性的基础上,立足于生命科学的本质,把中医、西医放到人类社会去考察、认识和研究。它不是着眼于自身的领域,只对中医自身进行考察,而是扬弃陈旧狭隘的科学观,不故步自封,把高度提升为生命科学领域,将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中医与科学地融合并进。

5 小结

由于长期以来大家认为中医是封建迷信的,所以大家对中医药文化缺乏正确的认知,这种大科学观正是中医的救赎观,正是中医复兴所需要的价值观。中医要想实现真正的复兴,必须要在大科学观中找到合适的定位。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中医更要在大科学观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在辨证论治、治未病方面的优势,做到治疗为主、预防为辅的诊疗模式。在治疗新冠肺炎的同时提高自身免疫力,使病毒无法入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治新冠肺炎。同时,要把中医药防治新冠疫情发展到海外,用切实的疗效为中医正名,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摒弃过去的一些偏见,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与发展。作为中医的传承者们,要明确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在找准核心思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结合现代医学诊疗手段,辅助中医更好地发挥作用,而不是绝对的中医西化。中医复兴不仅仅是每个中医人的责任,也是每个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医复兴在路上!

最后特别感谢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庆祥教授对该论文的指导。

猜你喜欢

中医药肺炎新冠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四)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这十年》
新冠疫苗怎么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小知识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聚焦新冠肺炎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