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融科技支持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路径与对策思考

2023-01-24李铭

中国商论 2022年23期
关键词:金融中心成渝金融

李铭

(成都金融梦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四川成都 610065)

2020年以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新增长极和动力源。2021年12月,《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作为金融中心专项规划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成为新时期成渝金融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助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环[1]。

金融中心建设是金融资源从量的集聚到金融功能质的提升的客观演化过程[2]。当下,金融创新与金融业务的深层次融合,正在深刻影响着金融改革与创新路径,极大改变了过去以产业集聚为主要特征的金融中心发展思路。事实上,2014年英国就提出建设金融科技国际之都,并于2015年推出创新监管项目“监管沙盒”,新加坡、加拿大利用新兴技术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创新,并通过构建全球金融创新网络等方式推进国际合作。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全球金融科技投资总额达1320亿美元,同比增长168%,金融科技成为促进金融业转型升级和重塑全球金融中心格局的重要驱动力。

西部金融中心将着力打造中国(西部)金融科技发展高地,成都通过要素资源流动、金融资源对接、金融创新联动、金融监管联合、金融生态优化等路径,通过借力发展、融合发展、差异化发展等全面推进金融科技发展,对内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公园城市示范区和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对外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切实使极核城市发展能级整体跃升。

1 推动要素资源流动,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提升金融基础设施供给水平,提高区域内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是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成都应发挥数字经济优势,与重庆共同推进征信市场一体化和信用市场一体化建设。在引导区域内要素资源自由流通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紧抓新基建建设周期,推动成渝征信链与“信用成渝”建设。征信链建设方面,争取成渝地区试点建设“征信链”,由人民银行指导地方征信平台和市场化征信机构,部署节点上链共享数据,实现跨地区、跨系统、多维度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互通,构建低成本、自主可控的区域数字信用生态。“信用成渝”建设方面,依托川渝金融信用信息综合服务专区,建设可视化、可挖掘、可追溯的信用平台,适时申建国家信用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开发信用数据共享接口,提高数据归集效率和基础数据质量,切实打通“信用成渝”与成渝征信链的对接通道。运用区块链、神经网络、知识图谱等技术,建立数据的实时推送与动态挖掘,促进跨区域惩戒的及时性、动态性和有效性。

(2)紧抓金融对外开放新时期,适度开放区域金融信用评级市场。信用评级作为信用基础设施,能够发挥揭示信用风险、辅助市场定价、提高市场效率等作用。随着2019年全球性评级机构“标普”获批进入中国,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已进入实质性开放阶段。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已向外资评级机构开放全种类债券评级,成渝应利用自贸区金融和中新金融合作制度优势,进一步放宽贷款业务中针对小额贷款、融资担保等主体的评级业务,进一步推动评级结果在成渝两地自贸区内互认[3],待条件成熟后推广评级互认机制至双城经济圈全域,逐步推动成渝信用评级市场的一体化发展。

2 促进金融资源对接,形成区域优势资源双向辐射态势

以金融机构跨区域展业与协作为代表的区域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成渝应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优势互补,将各自金融优势整合为区域整体优势。在提升金融资源跨区域流动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金融服务同城化,搭建信贷一体化的有效载体。在推进同城化金融服务方面,成都要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优先在成德眉资区域设立成渝资金运营中心和授信审批中心,分批次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效率,并适时向川渝毗邻区域拓展服务;搭建成渝抵质押异地互认信息平台,逐步将不动产、动产、标准化金融产品、非标准金融产品等纳入异地抵押物互认范畴。在设立一体化金融机构方面,鼓励符合条件的银行机构在成德眉资区域设立科技支行、绿色支行,在信贷资源配置、创新产品试点、审批权限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对创新科技型企业和绿色生态发展的支持力度;依托金融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建设契机,鼓励银行机构在经济发展潜力大且金融服务资源相对不足的区县铺设网点,延伸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触角,复制推广成都农村金融改革有益经验。

(2)跨区域业务联动,延伸信贷一体化的服务链条。在业务跨区域联动方面,发挥政策性金融引领作用,协调建立成渝重大项目融资需求信息库,建立重大项目的银政、银企、银担对接机制[4];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区域交通、能源、生态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扩大对中长期项目的联合授信、银团贷款、集合债等“组团”服务;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探索跨机构的投贷联动合作,为两地科创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信贷服务;组建市场化的成渝联合信用担保公司,服务于两地科创企业的融资增信服务。适时将成都“科创通”实践经验向成渝全域推广,共同开发成渝版“科创通”,开放数字化金融服务平台,助力缓解成渝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

(3)利用标准化票据市场建设,推动金融服务标准化发展。成都应鼓励银行机构利用票据标准化发展机遇,借鉴开放银行展业思维,开发标准化票据融资、ABS融资等形式的对公客户服务,探索围绕标准化票据的票据服务、资产服务、数据服务和技术服务体系;支持工商银行、招商银行等依托票据经纪试点资格为成渝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拓宽“三小一短”(小企业持有、小银行承兑、小金额、短余期)未贴现票据在成渝地区的融资渠道。

3 探索金融创新联动,提升协同研发与一体化应用水平

金融中心建设不仅要有优势互补的现代金融体系,还需要有内生动力的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重点体现在金融资源与创新资源的高效联动。金融科技推动的金融创新,与金融一体化要求的高效配置相呼应,与技术创新要求的产业效益相协调。在金融资源与创新资源高效联动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发展科技金融,完善以风险投资为核心的融资环境。在丰富资金来源方面,成渝两地可联合设立科创专项基金,以市场化母基金方式运作,扶持天使投资、私募股权投资、产业并购等,在科技创新产业化中发挥科创资本优势。同时,争取社保、保险、资管等长期资金参与投资,改善传统风险投资的短期行为[5]。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方面,一方面,争取基于区块链的区域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建设天府(四川)联合股权交易中心地方业务链,推动工商、司法、税务等数据上链,建立企业上市、股权估值评价分析系统,开展企业画像评估等,探索地方业务链的生态服务体系。另一方面,建议成渝两地区域性股权市场共建交易清算基础设施,特别是在交易环节引入智能合约,探索“交易即结算”,以增强场外交易市场的流动性,共同培育区域风险资本早期退出渠道[6]。

(2)发展金融科技,探索以原始创新为驱动的产学研用环境。科技公共服务方面,提供以科技资源数据化为核心的科技公共服务已是各国通行做法,依托成渝地区创新创业联盟、技术转移联盟等合作载体,开发金融产业研发创新数据平台,鼓励成渝地区高校、金融机构、科技服务机构将研发、应用、推广需求共享至平台,根据市场需求明确金融科技产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关键问题、突出问题与共性问题,促进项目合作共建,推动创新资源在金融领域的高效配置。科技成果互认方面,应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备案跨区域互通互认、政策优惠互认、人才评价标准互认。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都与利用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西部(重庆)科学城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分布式机器学习、人工智能联邦学习、量子区块链等前沿技术联合攻关,利用两地双创示范基地等落地场景试验,引导金融科技领域的产学研用一体化。

4 加强金融监管联动,促进区域间联合监管和协调机制

金融监管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监管体系[7]。近年来,我国金融监管部门推动金融科技从“立柱架梁”全面迈向“积厚成势”新阶段,探索出一条守正创新、包容审慎的金融科技监管之路。在区域监管协同方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打破行政区划监管,探索跨区域功能性协同监管新机制。在建设常态化工作机制方面,建议依托推进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联席会议机制,设立成渝金融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政策协调平台和常态化议事机制,推动两地“一行两局”和地方金融监管局加强各自系统内和相互间的金融监管协调,以统一监管规则和政策执行尺度提高金融监管机构间的协作效率。在加强功能性监管方面,研究建立成渝区域性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推动两地非现场监管、金融风险监测预警、金融网络舆情监测等平台的共建共享,依托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等信息平台,完善区域金融统计信息和监管信息的共享机制,建立金融一体化基础数据库,嵌入关联图谱、风险画像、规则引擎等挖掘分析技术,提高区域金融风险联防联控机制的统筹监管能力。在培育监管科技服务能力方面,金融科技企业应利用成渝金融一体化发展契机,申请国家级、区域级金融监管系统改造升级、互联互通等项目,强化监管科技综合服务能力。

5 金融生态多维优化,夯实西部金融中心高质量建设基础

金融生态之于金融创新如土壤之于大树至关重要。在已有资源禀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成都在营商环境、金融司法、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发展对策,以期为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与双城经济圈的金融生态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1)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西部金融中心发展“软环境”。成都应增强国际营商环境建设“赶考”意识,重点对标世行营商环境评估方法论在金融领域的最佳实践,打造世行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城市。在获得信贷方面,依托人行动产担保统一登记系统试点,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动产担保数据进行知识抽取,实现担保权人对担保品的登记状态可查询、修改或撤销,支撑中小企业动产担保融资走深走实。在不动产登记方面,探索基于区块链的不动产信息查询模式创新,利用区块链的信息防篡改机制与可追溯机制,加强不动产登记的司法判决信息、抵押限制信息、地籍图等信息共享,提高企业间转移登记获得感与查询效率。

(2)优化司法供给,推动金融司法科技“含金量”。在提高司法精准打击力度方面,为应对金融科技的复杂化,提高司法前瞻性,引入关联图谱研判金融科技风险点,严格区分金融创新与金融犯罪,适度保护金融业态创新。在智慧法院建设方面,鼓励司法机关加大对人工智能的辅助应用,探索建设基于区块链的司法运行机制,以司法调解、仲裁裁决、权利公证等场景为突破口,探索非接触式诉讼新模式。利用司法经验和专业资源,处理因私人和公共区块链引起的商事纠纷,通过脚本方式将司法规则写入智能合约,推动成渝金融法院成为区块链法庭的标准引领者[8]。

(3)提升金融配套服务,推进现代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在加强专业技术支撑方面,建议以司法保护为突破口,组建技术专家库,引入技术调查官、专家辅助人等技术手段,建立集技术鉴定、调查、咨询等技术事实认定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侵权鉴定能力,做强中国(成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区域知识产权协作方面,推进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会商与信息共享,合作建立金融科技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编制金融科技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报告,推进金融科技产业专利导航工作。在促进知识产权交易转化方面,鼓励专业机构开发专利价值评估工具,完善知识产权询价、定价、抵押机制,推动形成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定价体系,促进知识产权在成渝地区的跨区域流转。

猜你喜欢

金融中心成渝金融
佛山万科金融中心
成渝客专提质达速接触网改造施工技术研究
2020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事记
上海外滩金融中心空中健身会馆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构建昆明市面向沿边离岸金融中心的探究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