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振兴视角下乡村经济产业链发展模式研究

2023-01-24周利江蒋志辉通讯作者

中国商论 2022年23期
关键词:龙头企业农村金融产业链

周利江 蒋志辉(通讯作者)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新疆阿拉尔 843300)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农业产业链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在我国乡村地区,农业产业较为单一和分散,这对农业产业在经济市场中的发展不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否考虑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改进农业产业链模式,使其适应经济市场的环境,同时聚合乡村各农业产业,推动乡村第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在“小农户”与“大市场”的不平衡、信息不流通的困境中,提高“小农户”在“大市场”中的优势。目前的产业模式有很多,“农户+市场”“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农场”“互联网+农户”“农户+中介机构+市场”等。

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与优势

1.1 农业产业链的概念

农业产业链有狭义概念和广义概念两部分,狭义的农业产业链指的是农产品到最终成品的过程;广义的农业产业链是指因为某些原因,如技术限制或利益关联所形成的各企业间上下游的链接。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产业链可以分为四个维度,分别为供需链、价值链、企业链和空间链。

1.2 农业产业链的优势

(1)降低成本。在形成农业产业链的过程中,各“单元”因为利益或技术等联系在一起,它们有着同样的目的,就是盈利,盈利除了增加销量以外,还可以从成本上压缩。首先,根据微观经济学成本递减规律,随着产量的增加,每单位最终成品的单位成本会降低。其次,在各单位形成“链”中,省略了中间半产品再销售的过程,即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样每单位最终产品的单位成本会降低。最后,在单位形成链后,该最终产品在经济市场谈判的砝码就增加了,毕竟对于单一单元在市场上销售产品来说,产业链信任度更大。

(2)塑造品牌形象。单一单元在经济市场中的话语权没有那么大,其目标就是保持盈利。本文认为,这与中国部分企业家的“小居而安”思想有关,只要企业处于盈利状态,他们就不会想到更进一步地塑造品牌。但是在形成产业链后,各单元高层思想的碰撞更有利于品牌形象的塑造。除此之外,产业链发展到一定程度,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成本减少、价格增加等方面已经找不出利润增长点,品牌化不妨是一种突破,通过品牌赋值,增加新的利润增长点。

(3)有利于创新。创新分为以下几点:第一,产品创新。第二,技术创新。第三,管理方式创新。在单一单元中,因为规模较小、自身能力有限、技术不达标等造成产品种类较少。在形成产业链后,规模相对单一单元来说变大了,有技术或有资金来产品创新,并且在形成产业链后相对单一单元与市场的信息差减小,对市场的敏锐度增强,这都有益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对于企业是非常重要的,在形成“链”后,各单元除了考察市场上的技术创新外,还会关注同“链”中其他单元的技术创新,这样有更大概率进行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在形成链的过程中,各单元就会对自身管理进行升级,因为人数、产业,甚至是经营范围的增加,使各单元不得不进行管理创新。

(4)有利于增加区域优势。目前受新冠疫情、外部冲击、产业结构变动、技术变革及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产业链可以发挥先天地理优势,快速提高知名度并抵御外来产品对市场的侵占。

2 产业振兴视角下农业产业链的发展

2.1 农业产业链初期:节点主体为种植养殖户/企业

农业产业链初期,产业链的重点是在种植养殖户或种养殖企业,这个阶段重视的是农产品数量规模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增长。在此阶段,由于农产品资源短缺,我国的目标就是让所有人能吃上农产品,“菜篮子计划”就是这个时期提出的。这个时期,我国一味追求产量,所以加大对农药和化肥的投入,忽略了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随着种植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增加,形成了种养殖大户和种养殖企业,同时促进种养殖业的发展。此阶段的农业产业链较短,产业链只存在于第一产业,农产品赋值低、农业规模小、技术不成熟。

2.2 农业产业链成长期:节点主体为龙头企业

在初级阶段形成的种养殖企业中,有一部分形成了农业的龙头企业,也有一部分其他领域的龙头企业想要涉足农业方面,还有一部分政策引导性龙头企业,这三个部分组成了成长期所有的龙头企业。这个阶段的模式是“龙头企业+农业产业”。从初级阶段发展到成长期阶段,规模效益和范围效益不再增加,这时就需要新的创新点。产业的横向联合更大规模地形成上游农产品生产,加上销售渠道的龙头企业下游,这就形成了成长期最常见的农业产业链“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此阶段,产业链延伸到第二三产业,农产品附加值更高,生产技术也更成熟。

2.3 农业产业链成熟期:百花齐放模式

农业产业成熟期,节点的主体就不局限于一种单元,它可以是龙头企业,也可以是“中介机构”,可以是合作社,也可以是平台。在成长期到成熟期的过程中,每条产业链都在不断试错、不断改进,当然也在不断创新,最终找到适合当地的一种模式。在这个时期,农业产业链已经在三产间融合,农产品赋值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业规模达到新高,技术也随技术的进步而升级。

2.4 农业产业链创新案例:山顶上的咖啡店

杭州萧山的一座山上开了一家“星某克”,为什么要开在一个没有景点也没有游客的山顶呢?

在一片古柿林中有一栋红色的建筑物——“如意山房”。临浦镇相关负责人说:“美丽乡村建设,我们提出在古柿林建一个文旅新IP,要集游客接待中心、公共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智慧管理中心于一体,成为萧山文化和产业的重要展示窗口,这是建设‘如意山房’的最初设想。”现在这个山房建好之后成为一个景点,可在这里观看艺术展览,当然看展览时也可以来一杯咖啡,喝着咖啡坐在高脚椅上可以看到落地窗外的古柿林。

这个村子本来已经抓住“机遇”举办“柿子节”,一天可以卖上万斤柿子,现在“如意山房”开起来后,村民又回家搞起了民宿。这个例子非常有创意,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古柿林”,最后形成“农户+大品牌+旅游业+绿色生态农业”,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就业,产业赋值较高。

3 农业产业链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1 生搬硬套

一些地方在看到其他地方发展好时,就直接复制其产业链模式,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在模式学习之后,可以先小规模实验,如果直接大规模按照优秀模式布局,机会成本就太高了,很容易出现全军覆没的情况,最终的结果就是模式的水土不服,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3.2 资金问题

要进步要发展,肯定离不开资金。不管是对农户还是对企业来说,要想向前更近一步,就离不开资金,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实在相对资金的来源,资金的运用更是一个难题。有些农户或企业有了资金之后,盲目地扩张或生产种植,最终导致赔本。

3.3 组织化程度低

农业产业链上游生产单元组织化程度过低,且生产规模较小,互相之间联系较为松散,具体呈现出“有利则聚、无利则分”的现象。加工企业规模程度有限,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致使经营成本较高,加之技术程度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因此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企业同农户之间的合作大多是非正式的合作关系,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主单元或组织的组织程度较低,双方未能实现高效合理的互动。乡村建立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功能不健全,在保障农民利益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3.4 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户或企业特别是农户,在生产之前并未考虑自身生产的产品是否是市场所需,往往以前生产什么现在还在生产什么,或者随波逐流这就很可能造成供给侧挤压,最终产品销售不出去,生产者也不能获取收益。

4 农业产业链发展的建议

4.1 利用好当地的资源禀赋

所谓资源禀赋,就是我们相对他人来说哪里是强项和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如果利用好资源禀赋,就可以加速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另外,资源禀赋的作用是区别我方产品和他方产品,更加突出我方产品,在农业产业链发展初期可以快速进入市场,并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4.2 大力发展农村金融

从宏观上看,要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普及程度,简化农村金融贷款流程,使农户和企业更愿意接受农村金融,并运用农村金融。从微观上看,让更多农户了解农村金融的作用以及获取方式。在农户或企业获得农村金融的贷款后,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是售后的开始,农村金融并不是把资金给农户或企业就完成了任务,应该在售后对农户或企业投资的方向和将要对产业扩大的思路做相应指导,乡村地区金融意识相对薄弱,避免农户或企业资金被骗。

4.3 产业聚合

乡村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并在空间和结构上相对分散。将产业聚合起来,将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链的问题,还可以促进乡村闲置劳动力的转移。第二三产业的效益相对第一产业更高,也更有利于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有利于技术的提升和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市场竞争力。

4.4 了解市场,做好供给侧改革

市场和消费者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都需要进行考察,从供给侧来控制生产的种类和数量,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发展。做好供给侧的管理能更好地控制可变资本的投入、减少成本,也可以降低库存积压,使可变资本的转换率更快,提高收益率。

4.5 政府政策和政府信用背书

地方政府在发展农业产业链过程中,除了资金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政策性倾斜,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对于乡村产业链的发展,除了产品质量好、宣传力度投入大外,还缺少公信力,只依靠企业和农户是很难补足的,最好的办法就是政府的介入。以政府信用背书,加大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也让普通群众更好地了解产业链生产出来的产品,提高群众对该产业链的信任程度,推动产业链品牌化。

5 结语

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是乡村产业振兴的一条出路,要想把握好这条出路,就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需要根据当地的优势,不断尝试和试错,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产业链模式。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农村金融产业链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吕梁两企业入围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百强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筑牢产业链安全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农业农村部举行定点扶贫地区龙头企业对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