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探析

2023-01-21向昌荣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3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污染生态

向昌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利川市分局,湖北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45400)

受传统工业生产模式影响,大量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污染现象日益加剧,生态环境污染成为阻碍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当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文明体系。基于新形势,我们应该正视当前的环境污染问题,立足于生态环境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强化监督管理

首先,应强化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机制,并为此提供坚实稳定的制度保障。具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1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

地方政府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应坚持法治先行理念,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重要的法治基础,开展强有力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坚持法治先行理念,提升政府单位及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中的监督管理效率,使其对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工作人员起到强有力地约束管理作用[1]。相关部门应立足于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程规划及建设情况,对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逐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充分保障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例能够适用于现实环保工程建设的发展。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环境影响评价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核安全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重要法治基础,全面落地执行《生态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关于在检察公益诉讼中加强协作配合依法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生态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指示要求[2]。

1.2 加强执法监管力度,将工作落到实处

地方政府单位及部门工作人员应不断加强执法监管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标准和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中做到有效执法、科学执法。地方环保部门、环境监察部门应协同其他政府单位及部门完善生态环保工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环保组织机构建设,凝聚组织引导力量,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创新,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决策,科学部署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任务。在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同步健全安全责任管理机制,不同项目工作应对应职能部门,明确设置监管责任权限范围,明确直接负责人、相关负责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体,这些做法将有利于提高执法人员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监管水平。同时,应对执法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进行培训考核,不断增强执法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建设高技能、高素质执法监管人才队伍。对于当地重点排污单位,监管执法人员应适当增加执法监管和检查频次,进行常态化检查和随机检查,检查其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治理成果、污染排放设施建设情况等;全面了解并掌握当地重点生态环境污染情况,对当地重点生态环境工程进行重点保护和检查;针对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完善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方案以及相关执法监管方案,将执法监管措施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实处。

2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发展中,经济产业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产业规划建设之间通常存在非常激烈的矛盾和争议,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必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新形势,我们应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推动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进步的必要举措,基于此,我们应以生态环境准入原则作为重要参考,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生态资源为重要前提,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逐渐转变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经济增长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地方保护政策下,很多地区侧重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应充分立足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不断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控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3]。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必须明确界定主体功能区域范围,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强有力地质量管控,修改并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2.2 创新优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

部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负担,针对这部分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改造升级生产结构,引进新型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及设备,创造标准化、节能化的生产环境。对于重污染产业进行专项整改,严格禁止开展高污染、高耗能的建设项目,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

2.3 建立健全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活动,相关部门和企业要严格把控生产资源的消耗和使用,对于资源配置、调动等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资源消耗量巨大的经济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整顿,对其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严格把控资源消耗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

3 促进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政府单位的引导示范作用,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本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中,增强社会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支持资源。

相关部门应制定生态环境补偿标准,在社会企业内部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控制企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企业内部进行自检自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对企业生产经营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现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应及时联系企业相关负责人,按照制度标准规定从严处理。

在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中,政府部门应加强与社会民间资本的有效联系与合作,协同促进生态环境工程建设的发展。以当地政府部门工作部署为导向,组织开展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融合线上线下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渠道[4]。实施多方合作的环境治理运营模式,引导、激励更多群众力量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中,并组织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进行监督。

4 应用科技创新技术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过程比较漫长,工作内容也比较繁杂,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内容,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治理生态环境污染的过程中,有可能还会出现新的环境问题,面临新的挑战,相关人员必须坚持做到求变创新,在不同时期结合不同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调整、修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措施。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具备长期性、系统性特征,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低碳、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构建低能耗、低排放、高产能的产业发展模式,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4.1 加强新能源技术的创新研究及推广应用

新能源资源类型较多,资源总量丰富,具备低能耗、高效能等优点。现阶段,新能源开发条件较好,应用高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并将其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中,有利于降低生产能耗,节约生产资源,保护工业生产环境。比如风能、光伏产业、水电产业等,广泛应用新能源能极大提高产业运营的生态经济效益。我们应该以新能源为资源保障,加 强对新能源使用技术的创新研究及推广应用,比如生产制造新能源汽车,能够有效降低城市交通的碳排放量,保护大气环境。

4.2 充分发挥高新环保技术的优势

我们要不断扩大高新技术在生态环保事业中的实践应用范围,充分发挥其实践应用价值,建设高新环保技术试点示范基地,创建安全稳定的科研环境,提供充足的科研资金,完善科研基础设施,引进、培养优秀专业人才;以当前生态环保战略、生态环保标准为重要依据,应用大数据技术统计分析当前生态环保工程建设的发展情况,明确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新技术,强化自主研发力度,并明确划分当前的生态环境污染类型,应用不同的生态环保技术和污染治理技术[5];针对生态保护、资源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发电机组脱硫脱硝、汽车尾气净化等各方面需求,不断加强专项环保技术的创新研发和推广应用,攻克技术难关,实现环保技术的升级改造,充 分发挥高新环保技术优势,高效能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从而获得显著的治理效果。比如应用海水淡化超滤装置、超滤模组,清除海水中的杂质,将海水资源转化为电能,提升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保护水生态环境。

4.3 发展环保服务业,创新装备制造技术

规划建设生态环保产业,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环保服务业提供资金支持,同步落实政策扶持,逐渐提升环保服务业的社会地位,增加环保服务业在社会经济产业中的比重。针对当前的生态环境污染类型,创新研发环保装备及制造技术,例如反渗透膜技术装备、渗滤液处理技术装备、烟气脱硫大型氧化风机、机动车尾气净化技术装备、电袋复合除尘技术装备等,将环保装备应用于生态环保产业规划建设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效率。

5 结语

在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是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问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明确环境污染问题成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理解决方案,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有效对策,从而为生命物种的生存繁衍创建安全稳定、自由和谐的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污染生态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生态养生”娱晚年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