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头报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2023-01-21林岩

英语学习 2022年11期
关键词:口头报告听众报告

文/ 林岩

引言

口头报告(presentation)是一项需要复合能力的活动,是报告人知识、能力和态度的综合体现(De Grez et al., 2009)。具体来说,报告人应该对所讲内容非常熟悉并将其有效地传达给听众。学生为了做好口头报告需要查找资料、分析听众需求、筛选信息、整合信息,最后确定报告的内容和重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会得到锻炼,如查找和搜索信息的能力,分析、整理和归纳信息的能力等,并且学生在知识方面也会有所收获。他们通过撰写演讲稿和当众进行口头报告,能够锻炼语言使用能力,塑造台风并提升心理调节能力(如克服紧张情绪)等。

由于口头报告具有上述潜在价值,不少教师会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活动形式。但是,有不少教师发现其效果不尽如人意 (曹巧珍、郭浩儒,2005;张剑梅,2007;竹旭峰,2007),比如一些报告的质量不能达到预期;听众失去兴趣,不再认真倾听。这样的口头报告就会流于形式,使报告人自信心受挫,听众被动忍受,浪费了课堂时间,降低了课堂效率。究其原因,可能是教师制订的活动目标不够明确,指导不够到位,缺乏对报告结果的反馈或只对结果打分以及评价标准模糊笼统(周季鸣、 万江波,2019)等。那么,如何能使口头报告活动更加有效?下文将围绕口头报告的三个环节,即活动目标的制订、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给予的指导以及教师提供的反馈,来展开讨论。

活动目标的制订

口头报告的活动目标需要根据报告性质、学生情况和课程目标来制订。口头报告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交流(如对话),其本质是报告人向公众传达信息或观点。因此,报告人需要特别关注听众,选择的内容和使用的语言都需要基于对听众的分析来确定。同时,报告人的声音、肢体语言和眼神的运用也非常重要。根据口头报告的性质,教师需要思考这个活动如何服务于课程教学以及学生以现有能力所能完成的程度,并据此制订活动目标。

1.明确活动目标

教师首先需要明确布置口头报告作业的目的。研究发现,与目标笼统而模糊的情况相比,当目标明确而具体时,学生的口头报告表现更佳(De Grez et al., 2009)。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使用口头报告时首先要考虑活动的目的。是增加学生的开口机会,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口语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还是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享受由分享和成功带来的快乐?如果活动的目的单纯是锻炼学生当众讲话的胆量,增加开口说话的机会,评估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就比较单一,即学生讲了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考虑将每个学生讲话的时长限制在1—2分钟,给更多学生讲话的机会。如果教师想通过此活动达成更多、更高的目标,如锻炼学生查找、分析、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学生在课上分享的信息或观点使听众也有所收获,那就需要十分明确、具体地布置学生去查找什么信息(如与课文相关的某个文化背景知识)或观点,不能过于笼统,并要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提供帮助(详见下文)。如果教师想训练学生的某项思维技能,如分析、归纳或评价技能(如分析某篇文章中长难句或评价作者的观点等),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给予明确的说明。整个活动的步骤也需要教师在第一次布置口头报告作业时讲解清晰,如口头报告会安排在哪堂课的哪个时间段,报告时长是多少,报告后是否会有提问环节,是否会有即时反馈,它如何与课堂内容衔接等。总之,教师自己需要想清楚活动目的,对活动结果的预期不仅要从报告人的角度思考,也需要充分考虑到听众,即不仅要使报告人有所收获,听众也应普遍从中受益。同时,教师需要将活动目的清晰地告知学生。

2.分享评价标准

口头报告的目标应落实到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上(详见下文),并且评价标准需要具体清晰。比如是否会针对选题的新颖程度打分?这项占总分的百分比是多少?是否会对报告人的语言运用表现打分?从哪些维度评判语言运用表现(如准确性、语音、意思表达精准性等)?对口头报告的内容如何评分(如结构、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是否清晰等)?总之,教师需要明确评价标准,且需要将评价标准分享给学生,以便他们在准备报告时随时查看,并按要求准备。评价标准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根据口头报告的活动目标一起商讨确定。

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教师可提供范例视频并在课上播放后给予细致讲解。教师也可以提供口头报告的结构模板,供学生参考。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应给予的指导

若想口头报告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学生准备的过程中给予及时的指导。为了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需要参与学生的准备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并提供帮助。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可以设计相应的课堂练习,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学生的准备材料和前期的口头报告表现中发现的问题大致可分为内容、语言和口头报告技巧三个方面。

1.内容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前上交初步选题和报告大纲等材料。通过审阅上述材料,教师可能发现的问题包括:(1)学生对任务的目的和要求理解不到位。尽管教师已经对任务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说明和讲解,很多情况下,有的学生还是不能完全领会,需要在实际准备报告内容时才能真正理解。因此,教师在学生准备过程中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及时解答或纠偏,这对于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完成报告并达到任务目的至关重要。(2)学生选择的题目和内容不合适。好的题目和内容是口头报告成功的一半。判断题目和内容的优劣要基于对听众的分析,取决于报告人和听众是否存在信息差或观点差。报告内容如果能给听众带来新鲜有趣的信息或者观点,就会引起听众的兴趣。当听众被内容所吸引时,他们对报告的评价也会很高,即使报告人的英语表达出现了瑕疵也会被忽略。所以,教师对口头报告题目和内容的把关非常重要。(3)报告结构存在问题。报告在内容安排上可能会存在详略不得当、重点不突出、主要观点先后顺序安排逻辑性不强等问题。为了准备口头报告,学生常常会搜索查阅大量材料。筛选和整理材料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归纳能力,这些能力需要通过练习逐渐增强。学生常见的问题是“只见树木不见林”,迷失在具体的细节信息中,而忘记了报告的整体目的和重点,进而使某个非重点的具体信息占据过长的篇幅,而对重点信息的阐述不充分或使之淹没在众多信息中。教师在这方面的提点会对学生有很大帮助。

2.语言

除了上述内容上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在审阅材料时发现学生在语言运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如拼写、语法、用词方面的错误或语言风格不恰当。由于运用英语的能力有限,学生常常将阅读材料中的句子复制粘贴到PPT 上,不仅容易给听众造成理解障碍,还会养成不自觉的抄袭习惯。教师需要对这个现象予以纠正,并设计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坏习惯。有针对性的训练能够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口头报告的语言特点,增强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张东英(2011)针对学生在口头报告中使用书面化语言的问题设计练习,锻炼学生将复杂的长难句加工成更易懂的且句式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的能力,取得了良好效果。

3.口头报告技巧

口头报告技巧大致包括如何选题、如何做听众分析、如何确定主要内容和安排报告结构、如何设计开头和结尾、如何吸引听众、如何使用语言以达到讲话效果、如何塑造台风(讲话时如何运用停顿、重音、肢体语言并与观众保持眼神交流)等。在以教授语言为主的课上,教师一般会对选题、内容和语言比较关注,但是不一定会花时间讲解如何吸引听众和呈现良好台风的技巧。而实际上,技巧能够很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获得口头报告的成功。如果学生在口头报告的一开始就成功引起听众的兴趣并通过良好台风有效传达信息且与听众保持互动,口头报告就会取得良好效果。成功的体验会给学生带来愉悦的情绪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完成下一次口头报告任务时更加积极投入,进入到学习的良性循环。因此,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口头报告技巧是有价值的。

教师提供的反馈

反馈是学生从口头报告中学习的重要环节。从反馈中,学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口头报告表现的优缺点,明确努力方向。由于反馈的重要性,不少学者从不同侧面展开了研究。如周季鸣和万江波(2019)探索了如何设计和使用口头报告评价标准来促进教学;胡安瑾和曾心怡(2020)构建了大学英语口头报告评价框架;朱妮娅(2018)证实了同伴评估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口语报告质量;张丽和胡深爱(2020)也对大学英语课堂小组口头报告评价体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上述研究带来如下启示:

1.2.3.2 [4]科室人员应加大筛查力度,护士长需落实病房的检查及指导工作,保证评估量表与患者的实际病情一致。若发现患者的评估情况存在异常,应及时对患者重新进行评估,并强调翻身的重要性,可指家属及患者如何进行翻身及保持正确的体位。

1.评价标准需明确具体、清晰、透明并与课程目标一致(周季鸣 、万江波,2019)。如前文所述,只有当评价标准十分明确清晰,学生按标准进行准备,之后听众根据标准进行反馈,整个口头报告活动才可能成功。并且口头报告活动是服务于课程整体目标的,是课程的一部分,因此必须与课程目标保持一致。

2.口头报告的评价应贯穿整个活动过程,而不仅仅只针对结果(胡安瑾、 曾心怡,2020)。教师在指导学生准备口头报告时,要基于报告前制订的标准和对学生草拟的提纲的评价。在报告前,教师可以加入同伴评估环节,请学生互相评价、提出建议,营造互帮互学的环境。在报告中,教师和其他学生边听边根据标准进行评价并记录下来,以便在报告结束后给出反馈。报告结束后的反馈可以采用部分学生口头反馈、部分学生笔头反馈的形式。

3.评价不应仅仅是教师评价,还应包括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胡安瑾、曾心怡,2020;朱妮娅,2018)。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被视为权威,占据主导地位,对学生表现和学习成果的评价也往往来自教师。但是,这样的做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不能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当今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适当给予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将自己的主导地位转让给学生,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自身的学习中。此外,学生参与评估还有如下益处。第一,有助于他们进一步理解活动目标和标准。为了能对同伴的表现给出恰当的评价和中肯的反馈,学生会仔细研读评价标准,同伴的表现也给评价标准提供了实例,使学生对标准的认识更加具象。第二,同伴评价任务会促使他们认真倾听同学的报告并从中获取经验和教训。学生的报告成为相互学习的资源,同学成为相互学习的对象。第三,安排同伴互评也可以避免学生做听众时不注意听和无事可做的状况。第四,评价是一种高阶思维技能,学生参与评价能强化这一技能。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在知识上增长,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思维上发展。让学生参与评价应该成为口头报告活动中的常态。对口头报告表现的评价还包括学生的自我反思评价。学生对自己从报告准备到发布时的各环节和各方面进行复盘,反思收获和不足,为下一次的进步打下基础,提升自我规划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总之,同伴评估和自我评估体现评价即学习(assessment as learning)的理念(Hume & Coll,2009),可以将教学、评价和学习紧密结合,增强学生对自身学习负责的意识和互助学习的习惯。

口头报告应用案例

笔者接下来将介绍自己所在大学英语学院开设的英语演讲课堂中的口头报告活动,希望对同行有借鉴意义。

1.口头报告活动背景

英语演讲课程为英语专业本科一年级学生开设,旨在培养他们的公共演讲能力、思辨技能、英语使用能力和跨文化意识。此课程已经开设15 年,每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团队都会通过问卷或口头询问等形式向学生征询反馈意见。学生反馈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希望能更多地观看演讲范例视频,从中学习演讲技巧。针对这一诉求,授课教师团队决定在每次课上增添演讲评析这一口头报告活动。

2.演讲评析口头报告活动简介

此口头报告活动目的如下:增加学生从范例中学习的机会;锻炼学生的口头报告技能;锻炼学生的分析和评价技能。

活动要求学生组成3—4 人的小组,课前选择一个时长不超过15分钟的演讲视频,课上集体观摩后进行评价分析。每组口头报告时间为10—15 分钟,小组成员每人均需发言。整个报告需为团队合作成果,其结构需参照演讲的要求设计好开头和结尾,中间部分过渡自然、有机衔接。学生发言时需注意台风。

活动评价分为四个维度:(1)选材,即视频材料选择是否符合要求,内容是否有吸引力和启发性;(2)口头报告技能,即报告开头和结尾的安排如何、中间部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如何、报告人的台风如何、小组的团队合作情况如何;(3)语言使用,即报告的语言风格是否恰当、意思表达是否清晰;(4)思辨技能,即对视频的分析和评价是否细致、有深度,讲解是否清晰。

3.演讲评析口头报告活动安排

(1)教师在每学期的第一次课上与学生进行商讨后确定上述活动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行分组并挑选做口头报告的时间。为了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将演讲评价细则发给学生并解答疑问。学生在评价演讲视频时可参照该细则中的评价维度及标准。

(2)小组报告提纲或PPT 需至少提前3 天发给教师审阅,教师对其作出评价并及时提出修改建议。

(3)每组报告后有5—10 分钟的提问和口头反馈环节。课上,教师指定部分听众提问,部分听众参照活动标准进行同伴评价。若时间充裕,同伴反馈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一步分析演讲视频,请他们谈观看感受并分析原因,进一步探讨视频中演讲者运用的技巧及其效果。

(4)口头报告后,学生撰写反思日志,反思完成任务的整个过程,结合听众反馈总结经验与教训。

4. 演讲评析口头报告活动经验

演讲评析口头报告活动据学生反馈取得了良好效果。成功原因如下:首先,活动的设置针对前期教学中的问题,有的放矢。其次,活动目的明确,与课程目标一致且有助于达成课程目标。再次,教师与学生持续保持沟通,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口头报告前教师对活动目的、要求和评价标准进行讲解并提供参考资料。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提供阶段性评估和修改建议,帮助学生完成任务。报告结束后,教师提供反馈意见,既有利于本组学生今后改进,也有利于后面小组口头报告的准备。最后,给听众学生安排任务,促使他们认真聆听并有所收获,同时营造了互帮互学的良好氛围。

结语

口头报告活动具有培养学生复合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潜在价值,在教学中运用较为广泛。但是要在实际教学中取得预期效果,将其潜在价值兑现为实际价值,还需教师认真思考、精心设计,列出明确具体的活动目标,在学生的准备过程中提供帮助和指导,在安排上尽力调动所有学生, 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对结果进行细致反馈,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同伴反馈和自我评价,使教学、评价和学习紧密融合,以达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猜你喜欢

口头报告听众报告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中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9届学术年会在郑州举行
一图看懂十九大报告
讨论式教学法在电信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报告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学会倾听(一):做哪一种听众
口头报告在外语教学研究中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