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中的女性健康知识生产与话语实践

2023-01-20敖子棋

传媒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社群生理话语

敖子棋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要突出解决好妇女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健康知识的生产和传播是提高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社交媒体中的女性健康知识生产和话语实践,不仅关注到女性如何有效培育自身健康,更是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式性别研究出现在学术视野中。我国在知识生产视域下的性别研究,一方面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流派的影响,一方面又生长于中国特色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实践和日常经验中。

一、问题缘起

(一)被“隐形”的需求:女性健康知识的话语权建构

女性自身的生命书写在过去很难进入到知识领域,尤其是女性特有的生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故意忽视。大多数文化体系中,对于女性生理期都用了委婉的表达方式,中国女性就常用“大姨妈”“那个”等词语来代指,西方社会则将来月经的女性描述为“肮脏、病态、不平衡和仪式上不纯洁”[1]。有研究支持这一观点,即对女性健康知识的负面看法是与对女性的负面看法普遍相关的[2],都表现了一种对女性的性别歧视和敌意[3]。这种“被隐形”有其根源——它象征着女性气质,而女性气质又象征着自卑和他异。

在社交媒体中所被谈论的女性健康话题,不仅是一种健康科普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建构事件,它使女性遭受蔑视并成为“他者”。女性群体在对独有的生理健康知识进行话语实践和自我书写时,也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传播现象,而是女性在重建自身在生理健康知识上的话语权。

(二)“性别”的可见性:女性群体的知识生产实践

女性主义知识论学者哈丁认为,知识生产离不开公共秩序的影响,且总在特定的文化中得以确立,没有摆脱语言的二分法。而媒介技术和社会化媒体为知识生产带来的传播赋权,被看作是女性打破刻板印象、消除偏见、完成自我话语实践的希望。对女性群体而言,知识生产是一个建构自身话语权的有效方式。女性的知识生产,不仅指由女性主导或发掘生产的知识,更多的是女性不同于男性的性别叙事和生命体验——包括生育和性等。

在号称“互联网平权”的今天,女性通过知识生产和自我书写展现自身的经验生活和隐性知识,自我意识得到了充分展现。董扣燕发现网络空间父权制意识形态的多重女性叙事,其中一项就是女性生理话题的去污名化[4]。张航认为,重点是提升女性的生理健康话语权,除了外部力量外,提高女性参与公共话语积极性是优良举措之一[5]。女性群体借助社交媒体渠道,积极地传播和科普生理健康知识,弥补了教育体系中对这一方面知识的匮乏。同时,女性群体在知识生产的媒介实践中也充当了反对污名化和自我澄清的角色。对污名化现象展开抵抗行动,是女性群体重建自我话语权的积极实践。

(三)“社群”的重要性:女性社群的主体性建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问题是女性丧失主体性的问题[6],而知识生产正是发掘自我主体性、进行自我实现的途径。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知识生产中,大量“业余的崛起”为特点的知识形态,为基于社区对话之上的知识的形成提供了参考。以豆瓣小组为例,“拒绝妇科病”“大姨妈(女性生理健康问题研究所)”等小组社区中,成员从自己的生命经验和隐性知识出发,分享了自身如何实现生理健康、缓解或治疗妇科疾病的方法。

对于知识的生成和流动来说,一个“圈子化”的社群是重要前提,而这些社群,对于女性实现自身主体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曾丽红等认为,从主体性生成的角度来看,纵向上的自我是女性的自我认同与探索,而横向上的自我则是女性与他人的关系,体现为女性的主体性得到他人乃至社会认同的过程[7]。社交媒体搭建了一个开放的数字话语平台,参与到诸多知识型社群的话语实践当中,成员可以通过知识学习完成健康自检的同时,还能够在群体中得到情感支持和安慰。同时,身处半开放化的社群氛围中,不用顾忌现实压力,可以直接地、有效地、安全地表达自我。

基于前文所诉,本论文想要探讨的研究问题是:女性健康知识在社交媒体空间中是如何被生产、被构建的?女性生产者的媒介实践是怎样的?在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试图探究女性健康知识生产的社会环境、话语实践、健康传播等问题,厘清女性是如何建构健康领域的话语权的。

二、研究方法

豆瓣网(Douban)是以记录、发现及交流为内容设置,将书籍、影视、音乐推荐分享为特色功能的社交媒体网站,是Web2.0时代中具有鲜明UGC(User-generated content)特征的网络社区。本研究以豆瓣小组“拒绝妇科病”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了文本分析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八爪鱼采集器软件抓取了组内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7月1日讨论的贴文和评论,经过数据清洗和整理共得到研究样本534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还通过方便抽样和“滚雪球”式的办法对社群内的成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他们进行知识生产的动机和逻辑。

三、研究发现

(一)生产方式:身体经验与知识问答

身体书写一直是现代化话语所关心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演进,传播学的视野也逐渐开始转向身体。要回答世界是如何为人类所经验和感知的问题时,身体元素总是绕不开的[8]。历史上一系列的女性主义者也始终在讨论这一话题——女性书写的主体应该是身体书写,这是一个关乎群体生命拯救的重大问题。豆瓣小组中的用户以自己独特的生命经验和身体书写,进行知识生产和传播实践,通过自己的疼痛、情绪和身体的经验描述,构建起了女性在健康领域的话语权,试图追回长期被支配和扭曲的女性身体。在这一层面上,豆瓣小组的用户媒介实践,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健康传播和知识生产,获得了更重要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在豆瓣小组社群中女性知识生产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身体经验的书写,具体包括患病经历、自愈过程、求医经验、手术经过、身体知识科普等。得益于豆瓣小组的半开放式讨论结构,组员入组和发言都需要经过核心成员的筛选和准入,社群内的发言处在一种半封闭的、强认同的、群体性的、具有安全性的性别氛围中。人们在这种氛围中,可以毫不避讳地用直接的话语描述着自己的身体,如“整个人都是上火状态,又突发尿路感染,整个膀胱都灼烧一样”“我也自查了一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尿道口周围遍布了好多小揪揪”等。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成员习惯于专业化用词和形象化表述,这些话语更好地完成女性生理话题的“去羞耻化”。在表达方式上,女性大多数使用着源于医院、医学专业、科普书籍等途径习得的专业词汇,如“盆腔炎”“支原体阳性”“宫颈炎”等。这样的叙事和表达,一方面表现了女性对自己身体逐渐兴起的了解欲望,不再对生理问题避而不谈;一方面也体现了女性试图通过叙事专业化、科学化的健康话语,来替换掉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生理疾病的“不干净、不检点”等污名化话语。

同时,对于豆瓣社群的女性知识生产而言,另一个重要的方式是知识问答。在具有强社交属性的豆瓣小组社区中,大多数的贴文都是进行求助和询问的,如《求助!有没有姐妹也是黄体期腹痛的?》《卵巢囊肿的姐妹进》等标题在社群中比比皆是。有经验的成员对提问者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自我经验讲述,通过点赞机制,成员们将其中价值最高的几个回答置顶,方便他人阅览。在这种生产方式上,豆瓣社区建立起了与知乎等社会化问答平台类似的机制——一种交互式生产模式。社群内首先产生出用户需求,再生产出知识回答,用户之间的互动筛选出了最佳的知识内容。

(二)话语实践:抵抗性话语的形成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父权制”和“男权制”都表征着男性中心主义。女性的抵抗性话语不仅包括了对男性中心主义的抵抗,还蕴含着对家长制的批判。体现在豆瓣小组中,则是对于男性群体的不准入和对部分医院、医生的不信任。作为一个典型的女性社群,豆瓣小组虽然没有明确表示男性的禁止准入规则,但对于男性的拒绝和抵抗表现了在日常的书写中,比如:“避雷!组内的男性成员”“男性绕道”等鲜明地拒绝了男性互动的贴文。在讨论自身身体的生理问题时,女性天然地亲近相同性别的群体,而排斥异性群体。同时,为了抵制传统语境下妇科病源于女性“不检点”“不光彩”的言论,女性群体积极地破除谣言、澄清自我,完成自我实现。女性群体参与到生理健康疾病发生、治愈机制等知识科普中,在健康话题上创建了新的话语通道,重新书写了在妇科疾病问题上的女性形象。

此外,这种抵抗性话语还存在于对现代医疗机构等传统文化下健康权威话语权者的失望情绪。如“两个科室束手无策”“我有点不相信医生是因为,我第一次得霉菌之前也是这样,当时医生说可以不用管”等文本表现出了在女性生理健康领域,由于医疗水平限制、消费主义渲染等问题,女性群体产生出不信任的想法。所以许多女性在表述自己的经验知识时,会更侧重于自我感知,于是社群中出现了许多亲身实践的“偏方”。身处医院等机构问诊妇科疾病时,女性不可避免地会感知到恐惧情绪、压力感等,而通过与社群内的成员互动并进行知识问答,则更能产生出群体认同感和归属感,从女性独特的生理、心理层面得到支持。

(三)关系连接:姐妹情谊的书写

喻国明认为,互联网时代出现的社会性赋权方式本质上是一种“关系赋权”[9]。因为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互联网的演进也是“连接”的演进[10]。社交媒体中的女性知识生产,除了会成为女性的教育资源外,更重要的是传递更正确的女性健康观、更真切的女性情感支持和更深刻的性别解放意识。这些价值的传播正是在成员之间相互连结、相互互动、相互支持的“连接”之中最大化效力的。

就像“求助姐妹”这类贴文标题的话语构建,社交社群的作用一部分在于面对危机时进行求助、期望解答的知识获取,一部分在于以“姐妹”为主体的身份认同和性别标识。它使得社群成为一个天然的壁垒,能够不必在意现实生活中对患病者的“指指点点”,安全有效地进行生理健康知识的讨论。“能在这里发泄也说明了这是大家的小秘密,不想让身边的亲戚朋友知道,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科学认识各种妇科疾病,不恐慌”等文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群的功能效果。当女性看到与自己有相似经历的患病者时,会激发起自己的情感能量,并通过回帖、私信等方式给予情感支持。这些互动逐渐编织起一个巨大的情感支持网络,并且在互联网空间中留下痕迹,为下一轮相似经历的女性患者提供情感养分。

四、结语

知识生产可以被描述为社会建构系统的一部分,正如所有社会建构的系统一样,知识的生产也被性别问题所影响。媒介技术和社会化媒体为知识生产带来的传播赋权,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话语的空间,还丰富了女性主义行动的内涵。本研究从社交媒体平台中的女性健康知识生产和话语实践出发,研究了女性以身体书写和知识问答为主的知识生产方式,形成抵抗性话语的媒体实践和建构起姐妹情谊的情感支持网络等问题。希望能够为女性知识健康传播领域的问题提供参考,促进女性赋权的话语权构建,建立更为公平、公正的社交媒体网络环境。

猜你喜欢

社群生理话语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社群短命七宗罪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