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研究综述

2023-01-20梁虹瑾彭玉元

传媒论坛 2022年23期
关键词:广西红色文化

梁虹瑾 彭玉元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加强红色文化的传播无疑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随着《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的热播,红色文化传播逐渐突破创新,但真正破圈还要走很长的路。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不断迭代升级,如何利用融媒优势为红色文化传播赋能,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广西山川秀美,红色文化资源丰盛,研究融媒体时代广西红色文化传播规律及策略,提升其传播力、影响力,对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壮美广西、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一、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红色文化承载了党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的历史,其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什么行的遗传密码。红色文化传播研究早期多出现在报纸中,如2006年石家庄日报曾报道西柏坡精神宣讲团的精彩演出取得圆满成功,但此时相关研究较少。直到2008年曾振华教授较全面地论述了红色文化的传播价值及其有效传播的策略之后,文献数量与日俱增。

(一)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整体性传播

近几年来学界对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关注,主要包括融媒体时代红色文化传播的基本特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传播策略。

1.基本特征方面。荆立群[1]认为融媒体造成了红色文化传播在多方面的嬗变:传播思维变说教灌输式宣传为大众化传播,传播模式从直线式到矩阵式,传播方式由独立传播到共享传播,传播路径从单向传播到多维互动传播。

2.问题和挑战方面。一是传播生态环境面临挑战。聂素丽[2]提出新媒体让西方国家凭借电影电视等输出其文化和价值观,企图西化中国,对青年的思想意识造成不良影响。刘月彤[3]指出融媒体时代灰色文化泛滥,加之过度商业化和消费化阻滞了红色文化发挥其正面引导作用,对红色文化传播造成负面效应。二是传播的碎片化问题。张珊[4]认为,传播主体的碎片化解构了红色文化的传统话语权威,传播内容的碎片化致使受众无法全面了解红色文化。三是传播形式和渠道单一,缺乏传播合力。曹月娟[5]指出,红色文化传播方式单一造成受众不易理解难于内化,传播渠道匮乏无法满足受众需求。

3.传播策略方面。杨超[6]指出,5G技术让红色文化资源生动可视化,要丰富传播主体结构、深化内容叙事方式,推动5G在革命场馆设计和影视创作等领域落地生根,使红色文化活起来。黄舒铃[7]认为,一要强化科技赋能创造红色拟态环境;二要深挖红色资源加快构建红色IP矩阵;三要打通线上线下双渠道构建立体化传播格局,实现红色文化最佳传播效果。

(二)融媒体时代地域性红色文化传播

此外,有学者将红色文化研究范围聚焦特定地域,剖析其传播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王雪梅[8]基于网络空间视域,提出构建数字化西柏坡,增添网络游戏和动漫等形式,利用微信微博平台提高西柏坡红色文化的知名度等策略。邹波[9]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归纳出挖掘传播内涵、拓展传播渠道、发展红色文化产业等实践路径。周莹[10]通过建构虚拟话题场景、情境式场景、交互式符号化场景等手段,提出沂蒙红色文化的场景传播策略。

二、广西红色文化内涵研究

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虽成为热点,但广西红色文化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文献最早出现在2005年,之后研究出现断层,直到党的十八大以后,研究成果逐渐增多,2018年以后呈明显上升趋势。

(一)广西红色文化基本特征

广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西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优秀文化,是党致力于解放全中国的历史见证,发生在广西的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湘江战役等重大历史事件,为广西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遗存。史亚博[11]认为,广西红色文化具有数量多、分布广,地域特色浓、开放包容性强等特点。曹红玲[12]在此基础上将其概括为两方面:多样性与丰富性并存;独特性与独占性并存。而陈丽娇[13]则立足实践层面,强调广西红色文化的实践性和时代性,认为由于时代的不断变化,广西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广西红色精神

罗瑞娟[14]指出,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八桂大地孕育了许多鼓舞人心的红色精神,如百色起义培育出的信念坚定、艰苦奋斗、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斗争精神和红军长征突破湘江所蕴含的长征精神。李燕[15]认为,其不仅包含了前者提到的百色起义精神等,还包括龙州起义精神和韦拔群精神。目前学者对于广西红色精神的挖掘和提炼还不够,并且缺乏对其精神内涵的具体表述。

三、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研究

(一)融入教育的研究

广西红色文化融入教育的研究,主要是将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高职院校、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蒙莉[16]提出将广西百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等。杨眉[17]以广西玉林为例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嵌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一是将红色元素嵌入思政教学,如活化红色资源教学内容、开展体验教学等;二是将红色主题渗入文化活动,如组织文化建设活动、开展社会实践等;三是将红色资源平台引入校园建设,共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共享红色教育课程、共研红色文化课题等。

(二)开发利用的研究

阳国亮[18]以广西为例探索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基本途径:一要整合“红”与“绿”旅游资源,二要全方位开发与重点开发相结合,三要融合特色项目与参与性游乐项目,并构建其保障体系。尹建强[19]、朱海斌[20]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分别探讨了广西河池、广西龙州县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路径,包括加快发展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开发技术创新、完善政策激励、搭建共享平台、促进交流合作等。欧阳舒静运用ArcGIS等方法对广西红色文化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提出区域红色文化资源的4种旅游开发模式。

(三)传播路径的研究

与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相关的研究成果不多,研究视角分散。周献策[21]指出广西红色文化资源传播面临被边缘化、商业化、传播路径单一等困境,提出要加强顶层引导、充分发挥新媒介平台的作用、纳入中小学课外实践课程等传播路径。苏容清[22]探讨了抖音APP在桂林红色文化景点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秦晓梅分析了以桂北红色故事改编的二维动画《侗族小英雄阿昌》在广西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实践应用。闵慧娟[23]提出运用H5的视觉交互设计赋能广西红色地标的传播。

四、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研究的不足和建议

(一)研究存在的不足

学术界关于广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已有十余载,从上述梳理可以发现,目前学界关于广西红色文化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有关其传播的研究不多,已有的研究呈现出零散化、表层化的特点,仍存在诸多不足:一是对广西红色文化精神和内涵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二是缺乏与其他不同红色文化进行纵向的比较研究;三是现有的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广西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以及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研究,对于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探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大多基于新媒体、“互联网+”等背景,并未出现与融媒体时代背景相结合加以研究和分析,因此研究成果缺乏更强的时代性。

(二)深化研究的建议

1.加强广西红色文化基础研究

广西红色文化相比其他红色文化在研究起始年份和研究力度上都略显薄弱。新时代的广西红色文化既蕴含先辈的革命精神,又增加了新内涵,应立足广西实际深入解析其内涵及特征,深挖广西红色精神,如黄文秀精神。并加大对其研究的支持力度,重视建设研究队伍、搭建研究平台,培养高水平研究人才,产出学术精品。

2.拓新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方法和视角

广西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教育的研究中,加大对其融入幼儿和中小学课堂教育的研究,根据各年龄层受教育者特点有效开展教学路径,充分发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教学价值和育人价值。另外采取田野调查、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数据分析、与其他地区红色文化的比较研究等方法探寻广西红色文化传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优化传播策略,并加强对广西红色文化传播效果的研究。

3.结合融媒体时代要求传播广西红色文化

首先,要重构广西红色文化的视觉元素和话语方式,加强与民族文化的互动,配合多元传播载体,如长图、短视频、Vlog、H5、动画、游戏等。其次,凭借融媒传播优势,运用人工智能、5G、VR/AR等技术赋能拓宽传播渠道,构建广西红色线上线下同心圆,打造立体化传播矩阵。最后,细分广西红色文化传播受众,注重传播策略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最大限度、最大范围地进行有效传播。

五、结语

红色文化蕴藏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和精神底蕴,探讨红色文化的传播如何搭载媒体融合发展的快车从而得到有效传承,是一个有深远意义的课题。学界对于广西红色文化及其传播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国家大力倡导“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有利环境下,亟须专家学者不断丰富研究视角,深入研究融媒体时代广西红色文化传播的基本规律,审视其传播面临的时代困境,创新传播实践,促进研究成果的丰硕与应用,以期提高广西在全国的知名度。

猜你喜欢

广西红色文化
广西贵港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红色是什么
红色在哪里?
谁远谁近?
追忆红色浪漫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广西诗歌五人谈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