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智慧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策略研究*

2023-01-19孙红亮肖宗花

甘肃科技 2022年13期
关键词:馆员智慧图书馆

于 欢,孙红亮,肖宗花

(河北医科大学图书馆,河北 石家庄 050017)

大数据、5G、区块链、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数字图书馆向智慧图书馆的转型。馆员在智慧图书馆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能力素质直接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和社会价值[1]。然而当前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与馆员职业能力相对滞后的矛盾日渐凸显,已成为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阻碍[2]。因此,如何提升馆员的职业能力,使其适应图书馆智慧化发展进程是图书馆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智慧馆员研究现状

2020 年,高彩娇等[3]人对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热点进行调研,智慧馆员作为该研究领域的高频关键词出现,排序第9 位;点度中心性为0.39,排序第19 位。由此可见,在智慧图书馆研究的热点课题中,智慧馆员尽管从未被学者忽略,但关注度仍然偏低,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智慧馆员已有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智慧馆员的角色定位、职业能力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4-8]。关于智慧馆员的角色定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为用户解决问题的专家[9];二是专业的“全才”和“通才”[10]。关于智慧馆员的职业能力及人才队伍建设,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许春漫等[11]提出智慧馆员应具备学科知识分析、教学科研辅助、新知识快速吸收等核心能力,在智慧馆员队伍建设中要合理解决人才缺乏、角色定位、制度建设等问题;甯佐斌[12]提出从设立选拔标准、加强培训、增强交流、建立合理的管理度4 个方面培养智慧馆员;王君[13]指出要通过优化招聘标准、岗位设置、开展图情专业培训、加强馆员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智慧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综上,我国关于智慧馆员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研究理论有待完善。在高校“双一流”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背景下,随着图书馆从知识服务走向智慧服务,实现馆员向智慧馆员的转变,不断地深入探索智慧馆员职业能力建设策略与方法势在必行。

2 高校图书馆智慧馆员职业能力结构体系构建

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馆员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水准、更强的综合素质。本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智慧图书馆内涵与特征,从人力资源角度,根据不同岗位要求,按照馆员个人发展逐级递进的规律,将智慧馆员职业能力归纳为基础能力、服务与行动能力、发展与创新能力3 个方面,其中服务与行动能力依据岗位分类归纳。

2.1 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是确保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能够为读者提供正常服务的最基本要求,是基础性指标,具体包括职业素养、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知识、沟通与协作能力4个方面。

2.1.1 职业素养

馆员的职业素养可进一步具体分为职业精神和职业行为。依据中国图书馆学会制定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员的职业精神可概括为敬业精神、诚信精神、专业精神、平等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14];职业行为即对待读者能够保持谦虚礼貌、热情友善、积极主动的服务态度,尊重读者权益及数据隐私,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有信誉,能奉献,不利用馆内资源谋取私利。

经证实,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重症患者的恢复[11]。10月13日,患者神志清楚,病情允许在床上进行活动,肌力评估为Ⅲ级。终止锻炼标准同上。锻炼从大关节开始:上肢屈伸10次/组,每日两次;下肢屈膝蹬腿10次/组,每日两次;床上端坐位10 min/次,每日两次。每日对肌力进行评估并记录。机械通气第5天起以主动运动为主,被动运动为辅。主动运动:拉皮筋锻炼;床上端坐位15 min/次,每日两次;上肢屈伸10次/组,每日两次;下肢屈膝脚尖内收10次/组,每日两次;屈膝蹬腿10次/组,每日两次;直腿抬高、支腿外展5次/组,每日两次。

2.1.2 基本业务知识与技能

一名合格的馆员应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本行业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知识前沿,熟悉图书馆的各项管理制度与服务流程;掌握特定专业学科知识,具备辅助教学与科研的学科知识体系;具备一定的外语水平。

2.1.3 信息技术知识

信息技术知识是指馆员能够熟悉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基本应用,具备信息技术的组织、应用和管理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图书馆相关软件系统与硬件设备,具备一定的设备维护能力。

2.1.4 沟通与协作能力

良好的沟通与协作能力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图书馆各业务部门馆员在课题、项目、活动中协作配合,实现不同学科与专长馆员的能力互补,共促个人及图书馆的发展;馆员与读者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有助于为读者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智慧服务与支持;馆员与校内其他部门或外馆机构加强沟通与合作,从而拓宽图书馆服务范围与影响力。

2.2 服务与行动能力

服务与行动能力是基础能力的进阶,主要考察智慧图书馆背景下馆员更深层次的业务能力,可定义为技能性指标。基于不同的岗位,其能力要求也有所区别。通过调研,目前高校图书馆的部门设置主要包括:读者服务、参考咨询、资源建设、系统管理和办公室五个主要部门,文章将逐一分析不同岗位智慧馆员服务与行动能力的要求。

2.2.1 管理岗

图书馆的管理岗位包括馆长、书记、办公室秘书、各部门负责人等,他们是图书馆发展的领头人,应具备卓越的领导能力,具体包括:

①顶层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图书馆性质、规模、读者类型,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图书馆战略规划;②组织管理能力:能够明确任务、目标,协调各方力量有计划、有组织地推进完成;能够制定或修订图书馆规章制度、业务流程,编制管理与预算;能够公平合理地考核或评估馆员;③危机管理能力:具有危机意识,能够做到危机事件的提前预警,勇于承担责任,能够从图书馆发展战略的高度妥善处理危机事件,并做好危机事后恢复工作;④评估能力:对图书馆整体运行状态的评估,如各项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是否合理,新技术或新设备的使用是否提高了用户满意度,当前的咨询与信息服务水平、信息资源质量是否满足用户需求等。

2.2.2 读者服务岗

①人际交往能力:读者服务岗直接面向读者,为读者提供服务、处理读者用馆过程中的各类琐碎问题,因此该岗位上的馆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与读者进行高效沟通,妥善处理读者投诉和纠纷等问题,维护图书馆形象;②阅读指导与推广能力:读者服务智慧馆员除提供基本的文献借还服务外,还承担了阅读指导的主要职能。因此,读者服务智慧馆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人文素养,能够利用各种策略推广和示范阅读,帮助读者建立正确的阅读行为和阅读价值观;③信息资源发布与交互能力:网络的发展加速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与范围,同时也拓宽了信息资源发布的渠道。读者服务智慧馆员是阅读推广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应该能够熟练地处理文档、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资源,通过多种平台或渠道发布、传递、展示信息资源,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和推广图书馆的各种活动和服务。

2.2.3 学科服务岗

①信息处理与挖掘能力:面对海量的学科信息资源,学科服务岗智慧馆员必须具备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能够熟练地使用文本分析、可视化分析等工具处理信息,对知识内容进行重新组织,挖掘深层次的见解与内涵,为学科用户提供有序的学科信息环境;②教学与科研辅助能力:了解课程设计、教学理论与方法,能够开展用户信息素养和相关技能教学工作,根据教学需求为各学科教师提供教材、课件等信息资源;能够承担文献检索、科技查新等工作,为科研人员提供嵌入式的科研信息服务;③学科服务能力:具备学习与研究能力,关注所服务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与研究热点;并具备交叉学科的知识更新能力;熟练掌握馆藏学科信息资源,能够主导所服务学科资源建设;具备学科资源评估能力,确保学科资源的先进性,不断优化、提升服务质量。

2.2.4 资源建设岗

①资源管理能力:资源建设岗智慧馆员承担着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因此必须具备资源的规划与管理能力,熟悉各类信息资源,能够出色地完成文献及信息资源的预算、采购、组织等业务工作,并能依据图书馆发展的战略目标、文献购置经费、学科结构及发展状况、外部环境变化等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馆藏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方案;②资源评价能力:能够全面掌握馆藏文献及信息资源的质量与利用情况,准确评估馆藏文献及信息资源与读者信息需求的契合度,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更新馆藏资源、调整资源结构。

2.2.5 系统管理岗

①信息感知与适应能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让智慧图书馆建设走上了快车道,系统管理岗智慧馆员应对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区块链等新技术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能够预测或感知新环境下可能带来的服务模式转变或读者需求变化,能够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新知识和新技能,迅速适应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变化;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根据本馆实际评价、选择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或终端设备,具备运维和数据管理能力,能够建立信息存取和传递的解决方案,熟悉新媒体、移动技术、信息安全等技术,能够保障图书馆信息网络和管理系统的数据安全;③信息技术开发能力:能够主导或参与信息系统、应用数据库的开发,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挖掘与整合,能够创建、评估并完善辅助或适配技术以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2.3 发展与创新能力

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必须具备自我提升的意识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才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因此发展与创新能力是衡量智慧馆员的保障性指标,可归纳为以下3个方面:

2.3.1 自主学习能力

智慧馆员应具备自主学习的意愿和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培训,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具备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够保持专业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能够迅速掌握并使用先进的学习工具。

2.3.2 创新实践能力

善于发现新知识、能够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性思维,敢于突破,能够提出新思路、新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拓展图书馆服务的深度与广度,助力图书馆实现智慧服务。

2.3.3 前瞻规划能力

了解当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划,掌握国内外图书馆发展现状及趋势,能够根据图书馆发展战略及当下的现实情况,制定符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

3 智慧服务视域下高校图书馆智慧馆员培养策略

3.1 完善图书馆员准入制度

随着智慧图书馆从理论走向实践,馆员能力与图书馆现代化建设不匹配的问题日渐凸显,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因此,从源头抓起,完善图书馆员准入制度势在必行。一方面,我国应该借鉴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建立一套具有普适性、权威性的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差异性,不同层次、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图书馆需依据自身发展要求及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招聘标准。

3.2 构建长效培训机制

图书馆必须构建系统的、有针对性的长效培训机制,才能不断增强智慧馆员的核心技能,适应智慧图书馆环境下的发展变化。笔者认为对于智慧馆员的培养、培训可从3方面开展:第一,抓住时机,依靠智慧图书馆建设过程提升馆员对智慧图书馆整体认知能力,鼓励馆员主导或参与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中来,通过系统的功能设计、论证、调试等实践过程,提升馆员智慧管理能力;第二,开展系统、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培训内容应以图情专业知识为主,同时兼顾不同岗位的个性化需求,如开展系统管理岗位馆员信息技术开发能力的培训、读者服务岗位馆员沟通与营销能力的培训等;第三,加强合作,形成联合培训机制。充分利用校内资源优势,联合相关教学部门、思政部门共同构建馆员职业能力提升培训体系。

3.3 优化馆员绩效考核

图书馆应加强智慧馆员的绩效考核制度,调动馆员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将智慧馆员的各项职业能力转化为定性或定量指标,依据不同的岗位构建动态的智慧馆员职业能力评估体系。图书馆可以成立评估小组,同时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力量对馆员的能力水平和发展空间进行综合评估与考核。评估与考核结果一方面能够帮助馆员准确定位,促进馆员的自我提升;另一方面图书馆可依据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促进馆员职业能力水平提升。

4 结语

“除了智慧的图书馆员,没有人能创造出智慧图书馆”。智慧馆员是新理念、新技术、新体制的推行者,是实现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力量。因此培养智慧馆员、建设智慧馆员队伍是未来图书馆行业必须完成的主要任务。当前,我国智慧馆员相关研究仍在起步阶段,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践研究不足,缺少具有普适性和权威性的图书情报工作者职业能力体系作为指导,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智慧馆员研究理论体系,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全面提升馆员综合素质,推动馆员向智慧馆员的转型。

猜你喜欢

馆员智慧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义务馆员教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图书馆
探讨党校图书馆馆员的工作素质及培训策略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实现高职图书馆长远发展与青年馆员自我实现协调统一
有智慧的羊
去图书馆
智慧派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