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阈下刺法灸法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教育探索*

2023-01-15戴俭宇白增华李记泉马铁明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2期
关键词:刺法针灸中医药

金 颖 戴俭宇 秦 悦 白增华 马 原 李记泉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辽宁 沈阳 110847)

根植于华夏大地的传统文化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而中医药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在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又反哺和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深化爱国情怀,是真正提高中医教育质量的根本手段;而在广大高校学生中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又对国家的繁荣兴盛、民族的伟大复兴起着核心作用。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使这场传播速度之快、防控难度之大为世界瞩目的疫情得到了有效的防控,创造了人类医学史上的抗疫奇迹。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中西医各展所长,珠联璧合,充分验证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关切生命的人文能量,可以说是帮助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的最好契机[1]。

1 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意义

1.1 树立文化自信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建立爱国主义情怀的核心需求 近代以来的战争、贫困与社会秩序的混乱让有着5000年灿烂文明的华夏民族经历了长时间的低迷,我们的民族一度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巨大奇迹,这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民众迷失的自信心,但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只有作为民族品格之“根”与“魂”的文化得到复兴,才能帮助我们的民族真正实现全面的伟大复兴。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校学生正处于人格成长和塑造的关键时期,需要强大的价值引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如下总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追求,是当代中国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2,3]。当代中国的价值观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发展,根植于反映时代发展特点的文化自信,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应当树立对针灸学、中医学、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这对理解、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1.2 树立文化自信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初心培养的必然要求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不同于西方文明对个体独立性、差异性与竞争性的强调,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表现为“合”,即对和谐、和善、天人合一的推崇。中医所谓“大医精诚”,是在中华传统文化“厚德仁爱,敬畏生命,心怀天下影响下产生的“医者仁心”的品德与情操,这种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是中医院校培养中医药人才的根本目标,是我们需要的高素质、高质量、具有正确价值取向人才的基础[4]。庚子新年,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华夏大地,民有痛,国有疾,无数中医药工作者逆行而上,“誓愿普救含灵之苦”,担负起守护国家、民族的使命,担负起守护人民健康安全的使命,担负起中医药传承发展的使命,多层次、多角度彰显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医药人又无私地与世界上有需要的国家、民族分享经验,捐赠中成药、饮片及针具、灸具等物资,彰显了中医人“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的格局与胸怀。这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所应秉持的“初心”,我们作为教育者应当、也必须起到价值引导的作用。

1.3 树立文化自信是激励学生刻苦学习传承经典的基本手段 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过程中坚持将专业自信延伸至文化自信,突出加强中华传统哲学观念的培养,传递作为炎黄子孙的自豪感和作为中医药文化继承者、传播者的自豪感,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最鲜艳的底色,对于当今中华文化自信的本质特征应包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各方面有机整体的自信。针灸推拿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名片,传递着古人的智慧和医疗技能,更蕴含中华传统哲学中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作为中医学子,肩负传承重责,我们更要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目标,心怀使命担当,继承发展、扬弃创新,推动针灸推拿学学科的高质量快速发展,为中西医相互补充、协调发展的健康中国建设做出贡献。

2 影响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文化自信的核心因素

2.1 自身因素 鸦片战争带给中国的不仅是战争和贫苦,更是长久以来西方文化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冲击和侵蚀。可以说当代大学生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潮中成长起来的,缺乏对中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更缺乏辨别能力和理性分析的能力。此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不足,缺乏基本的认识,这也是造成学生缺乏专业自信的核心因素之一[5,6]。

2.2 学校因素 中国当代高等教育长期处于注重“知识”而轻视“智慧”的状态下,思想政治引领不足。为培养有正确理想信念和道德信仰的德才兼备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应仅限于对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更应着眼于解决学生“三观”培养这一目标[7]。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针灸推拿专业学生更应该树立民族观、文化观,加强文化认同感,正确认识时代赋予的使命。而我们作为专业课授课教师,长期以来缺乏对学生的价值观引领,没有将教育引导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2.3 社会因素 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力度不够、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匮乏等原因造成了当代青年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缺失。长期以来教育领域对西方教学模式、教育理念、办学方针等方面的推崇,使得西方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在当代青年心中根深蒂固。而一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介及网络社交平台,大肆宣传一些缺乏客观真实的历史资料,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和言论,博取点击量和关注量的同时不负责任地传播负能量信息[8]。除此以外,全球化的深入推进,文化的交流、融合,良莠不齐的外来文化也给传统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

3 刺法灸法学课程建设中拓展提升文化自信力的教学方法

刺法灸法学是针灸推拿学本科生核心专业课程,一般开课在大二下半学期。此时学生结束了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以及经络腧穴学等中医学、针灸学基本理论知识课程的学习,思政理论重点课程集中学习期基本结束,处于专业理论课程知识繁杂、逐渐开始接触临床的时期。我们在教学中发现,这一关键时期学生除了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打好专业基础外,还亟需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同时,作为中医药文化走出世界的排头兵,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还必须树立开阔的全球视野,树立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大市场环境下不迷失、不迷茫,这也需要我们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强培养,注重引导。综合学生学情,基于社会需求的大背景,我们对刺法灸法学进行了以“树立文化自信”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结如下。

3.1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注重教专业知识与育思政品德相结合 德才兼备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需求,而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性人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这需要我们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注重专业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平衡、协调发展,二者并重。教师核心能力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决定教育成败的核心。我们坚持尊重教师、相信教师的原则,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协作交流、外出进修等各种方式不断提高“教”专业知识的能力和“育”思想品德的能力,积极倡导课程思政,坚持以传承点燃传承,以创新推动创新,发挥教师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当代青年人文化自信的核心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的作用。这不仅是提升针灸学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文化自信的根本途径。

3.2 丰富课程内容 与时俱进讲针灸的全球化发展格局 课程建设上应注意层次分明,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加强学生对针灸研究近况、市场应用、全球动态等方面的了解。通过小组讨论、分组汇报等形式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切实了解针灸的全球发展近况;通过书籍推荐、最新科研成果及文章共享等方式,贯彻“授之以渔”的教学方针;同时,从此次疫情出发,通过教学讲座、观看纪录片等方式,了解中医药、针灸推拿技术、中医养生保健理论在疫情防控中起到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进一步树立专业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3.3 创新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模式 知识的传授是有节律的,在专业课教学中合理加入思政内容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开拓视野,还能够帮助学生心怀民族,树立人道主义精神,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培养优秀的针灸推拿从业者。“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丰富了知识获取的途径,“线上”“线下”、翻转课堂、MOOC等多种教学模式的混合使用最大限度地丰富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这更为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创造了基础和必备条件。我们要以学生为圆心,以相关知识链接为半径,利用多维度教学,帮助学生将刺法灸法学嵌入医学知识结构中,开启中医外治方法的传承—反思—创新以及终身学习刺灸法的新体系。主要通过线上资源共享—学生课后学习、课上汇报讨论—教师总结提炼相结合的模式,内容主要集中在学习中医药文化与针灸经典、历代医家仁心仁术与大医精诚的传统医德医风、针灸发展的国内外近况等,用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形式,在专业课中润物细无声地建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不断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3.4 形成传统线下教学+线上资源补充+实训实践+社会服务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过去的刺法灸法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2个方面,是作为针灸专业学生从基础走向临床的桥梁课程,刺法灸法学的授课过程也应当加强临床实践。国家鼓励医学院校加强社区服务实践教学,这是区别于传统理论教学“第一课堂”教学的“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进行临床实践和探索创新,更有利于他们建立卫生服务伦理意识,提高医患沟通的能力,并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从而激励他们刻苦学习。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从接受理论—模仿实践—反思这一环节逐渐加强学生内心对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道路的认同感。

3.5 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的理念 针灸推拿专业在传承经典中不断突破与创新,可以说它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刺法灸法学是研究针灸防治疾病的各种方法、操作技术以及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技术学科,但也蕴含着中医学天人合一、含蓄包容的哲学思想。我们在教育和培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也应当不断以创新的理念影响和激励学生,让学科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保持新鲜。具体在实践中应当将古籍医案的整理与当代名家访谈、著作相结合,既重视继承传统医德医风和针灸技艺,又强调新时代的针灸学发展现状。鼓励学生加强课外学习,拓宽视野,并专门提供课堂分享的时间和平台,对针灸国际发展状况、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现状及与中医密切相关的“东方医学”如日医、韩医的研究前沿,特别是让学生了解国际范围内中医针灸相关国际认可度、知识产权及历史传承等问题的局势,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怀,深刻感受当代中医针灸人的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刺法灸法学文化自信培养模式见图1。

图1 刺法灸法学文化自信培养模式思维导图

4 小结

针灸人要在创新中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和先进传统文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把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发扬中医药文化的历史使命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教学思政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树立自信,高瞻远瞩,开放包容,追求真理,与时俱进,抓住中医药“大有可为”的机遇。中医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优秀代表,是中国的国粹和极具魅力的国家名片。作为培养针灸人的一线教师,我们也要在课堂教学及创新课外实践中设立基于树立文化自信的教学目标,挖掘优质的教学素材、拓展高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切实加强刺法灸法学课程思政教育的建设,并以此为契机为中医院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推广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刺法针灸中医药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四冲穴”阴中隐阳刺法联合止痫汤治疗癫痫的疗效分析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蜂针丛集刺法探讨
从《随息居重订霍乱论》探析王孟英治疗霍乱之中医外治法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