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伤救治团队进行时间节点管理对严重多发伤医疗质量控制的有效性

2023-01-15陈友雷吴泽生王弋周悦婷陈方慧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抢救室流程节点

陈友雷 吴泽生 王弋 周悦婷 陈方慧

创伤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医疗问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创伤而就医者达6200万人次,致死人数达70~80万人,每年因伤害引起的直接医疗费达650亿元,因伤害休工而产生的经济损失达60多亿元[1]。从创伤后发生失血性休克到死亡的中位时间仅2 h,创伤救治团队根据患者生理指标、损伤解剖类型、致伤机制,早期快速评估气道、通气与氧合、循环以及详询病史、全面查体和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早期识别出血部位,综合实施出血控制集束化新策略,迅速采取止血措施降低出血,是拯救生命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2]。在严重创伤急诊抢救流程中应用时间节点管理,即复杂流程按照任务时间分为不同节点,创伤救治团队可以更好的落实职责,并进行有效管理,加强急救人员的责任感,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抢救流程,从而提升急诊抢救的工作效率[3]。本院创伤救治团队,通过创伤流程的正规化培训和对各流程节点的严格时间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6月本院创伤中心采用时间节点管理救治严重创伤患者184例(观察组)。排除孕妇;入院前已发生呼吸心跳骤停;创伤前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及其他严重基础疾病。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传统流程和方法进行抢救救治的严重创伤患者19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I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接入抢救室后,根据患者生命体征、PHI评分以及受伤类型、部位,实施时间节点管理抢救流程和方法,具体措施:接诊严重创伤急诊抢救患者至确定性治疗前,按照抢救黄金1 h目标值,分解对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并对分诊、首诊、建立高级生命支持、CT检查等待、路途转运、辅助检查、治疗方案制定、手术谈话等环节时间进行设定,施行时间节点管理,确定各环节的人员职责,规范各人员的任务,落实责任制,按各节点顺序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降低各环节节点对严重创伤急诊抢救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造成影响的因素。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流程和方法进行抢救。

1.3 观察指标 ①医护质量:首诊时间、抽血时间、血气分析时间、输血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制定方案时间;②辅助科室质量:血常规时间、凝血功能时间、生化时间、CT完成时间、路途转运时间;③总体质量:抢救室滞留时间、留抢总费用、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医护质量检测指标 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首诊时间、抽血时间、血气分析时间、输血时间、制定方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医护质量检测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医护质量检测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首诊时间(min) 抽血时间(min) 血气分析时间(min) 输血时间(min) 气管插管时间(min) 制定方案时间(min)观察组 184 2.18±0.90** 4.11±1.68** 9.81±1.88** 30.04±4.94** 10.71±4.51* 44.64±5.60**对照组 190 7.21±1.88 7.21±1.88 24.42±3.27* 56.62±2.39 12.83±1.53 78.13±8.85

2.2 辅助科室质量检测指标 观察组路途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血常规时间、凝血功能时间、生化时间、CT完成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辅助科室质量检测指标比较[(±s),min]

表3 两组患者辅助科室质量检测指标比较[(±s),mi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组别 n 血常规时间 凝血功能时间 生化时间 CT完成时间 路途转运时间观察组 184 19.39±1.94**30.51±2.71** 32.18±3.97** 37.33±6.36** 8.22±1.41*对照组 190 45.13±4.35 57.52±4.35 61.42±5.04 52.26±6.42 13.00±1.75

2.3 总体质量检测指标 观察组患者抢救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留抢总费用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总体质量检测指标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展及交通运输业飞速发展,各种突发意外事故日益增多。创伤是当今世界第5位死亡原因,也是中青年首要死亡原因[4]。创伤患者中以车祸伤及高处坠落伤较为复杂,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而创伤救治的时效性至关重要,创伤救治强调的是黄金时间,创伤至手术室内进行决策性治疗的理想时间,一般在创伤后60 min内。研究[5]证实,针对多发伤患者在黄金时间实施救治,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缩短术前时间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意义。早期由于缺乏系统化学习及培训,加之多发伤患者伤情变化迅速、复杂、并发症多,创伤医师在处理此类患者时经验参差不齐,易发生漏诊,抢救成功率低,患者病死率高。通过创伤流程的正规化培训和对各流程节点的严格时间管理,明显提高救治效率。特别是血制品的使用,在严重多发伤患者中的使用常不可替代。对于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创伤患者,推荐尽早使用新鲜红细胞和全血用于复苏治疗[6],而早期、合理使用凝血因子浓缩物、血浆,能有效预防创伤性凝血病的发生[7]。对于严重创伤患者,前期的诊断排查至关重要,更快的决策,才能得到决定性的治疗,使患者获益,降低死亡率[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首诊时间、抽血时间、血气分析时间、输血时间、制定方案时间及插管时间均明显缩短。

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救治质量,涉及到多学科的合作及协调,未创建一体化创伤救治团队的医疗单位存在多学科之间协调性的不足及配合障碍[9]。推进创伤中心的一体化建设,能逐渐改变这种局面。而在严重多发伤早期的处理中,检验科及影像科的配合也同样重要。尽早的检验报告时间能帮助创伤医师判断患者病情,是否存在严重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创伤严重时容易引发凝血功能障碍,加速患者的死

亡,而凝血功能指标检查,能清晰显示凝血全貌,及时确定凝血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科学评估预后效果,指导合理调整救治方案,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10]。其他检验指标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严重创伤患者的绿色通道制度能明显缩短时间,提高效率。本研究中,对于严重创伤患者,绿色通道制度和严格时间节点管理,保证此类患者的优先处理,检验报告时间及检查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患者的抢救室滞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且患者存活率高于对照组,而留抢费用并未相应增加。

总之,通过对创伤患者实施时间节点管理抢救流程和方法,能缩短各治疗时间节点及抢救室滞留时间,且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而留抢费用较传统流程和方法无增加,效果确切。

猜你喜欢

抢救室流程节点
CM节点控制在船舶上的应用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概念格的一种并行构造算法
结合概率路由的机会网络自私节点检测算法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