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音乐的应用

2023-01-14陆晔

中小学班主任 2022年24期
关键词:音乐教学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摘要]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借助音乐开展教育远胜简单而机械的说教,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笔者所在的“如歌品德”德育团队通过一首或多首合适的音乐展示,在情感渲染中升华学生的道德信念,在生活教育情境中提升儿童的道德认知,在主旋律音乐作品中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音乐教学;立德树人;如歌品德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有机引入音乐来塑造学生的品德,是基于陶行知的教育主张“唤起兴味”。笔者认为音乐正可以唤起孩子们的兴味,其作用远胜简单而机械的说教,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升华情感,从而实现对学生品德的塑造。

近年来,笔者组织南京市栖霞区小学德育教研团队开展将音乐引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实践探索,逐渐打造出“如歌品德”的小学德育课堂,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教育。“如歌品德”团队教师借用音乐的手段,在课堂中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鼓舞和激励学生,不仅重视对学生基本价值观的引导,更注重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关注,体现了德育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

一、在情感渲染中升华学生的道德信念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要想让小学阶段的儿童把教师要求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内化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就必须遵循德育规律。心理学家布恩曾通过实验发现情感和习惯是内化的关键,并强调情感在儿童品德养成过程中具有巨大作用。相类似地,苏霍姆林斯基曾把道德教育概括为一个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过程,而要形成道德信念,必须经过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相结合的道路,在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的过程中又必须渗透道德情感。这就是“道德概念→道德情感→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相结合→道德信念”的道德培养全周期过程。

以上启发我们在道德概念和道德信念中间要架起一座情感的桥梁,要把情感贯穿于德育的整个过程。而情感恰恰是音乐艺术的重要特质,也是音乐的生命和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艺术。“如歌品德”理念下的课堂,能在有限的课堂教育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正如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唤起了学生的兴味,学生定能在音乐情感的熏陶中蓬勃生长。

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教学目标是引领学生深刻认识并理解祖国之大、民族之多、山河之美,由此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家庭油然而生的爱国之情。这里的爱国之情就是我们要建立的道德信念,如果只是简单的讲授则会停留在道德概念的说教上。笔者以江苏民歌《茉莉花》为载体,在课堂导入部分清唱该曲,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全班学生的眼神中带着好奇。笔者适时让学生代表大胆献唱《辣妹子》等祖国各地的民歌,在歌声中笔者启发孩子思考:我们的祖国究竟有怎样的魅力而有如此多的民歌呢?由此巧妙地引出课题。

小学生对祖国这一概念有所了解但比较模糊。如果单纯从数字、图片上进行简单比较,学生无法形象感知。为避免单纯的知识傳授,也便于学生在直观形象、有趣生动的活动中认识祖国,笔者采用了歌曲设疑、巧引教学课题的方法进行教学,且在追求真实课堂的思想指导下,没有安排学生做任何提前预习。同学们在30多位教师现场观课的情况下,非但没有表现出拘谨和扭捏,反而个个都很兴奋,在音乐的感染下,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由音乐自身的积极情感引导出学生的爱国情感,并在歌声中得到渲染、升华,使原本模糊的爱国之情变得越发清晰且具体。

二、在生活情境中提升儿童的道德认知

陶行知认为,需要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迸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有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之所以枯燥而低效,学生说假话、套话,师生在课堂上都挺累,最终却难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的就是教育没有从儿童视角出发,没有关注儿童身边的话题,没有与儿童日常生活相结合。“如歌品德”德育课堂贴近实际、贴近儿童生活、贴近生活情境,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选取音乐素材,具有很强的亲和力,从而引发他们共鸣,继而有效提升道德认知。

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当地的风俗》的设计以音乐为线索以贯穿课堂始终。课堂导入部分,该教师借用央视“开门大吉”节目形式,在投影上出示了四扇大门,让孩子自己敲响节日大门的门铃,每按动一次门铃就会自动播放一段音乐,孩子们根据音乐来猜是什么节日。《明月几时有》《卖汤圆》等音乐的响起,引起了全场学生的共鸣,大家应声附和着、演唱着、欣赏着,陶醉着……最后在《节日篇》这首将中国传统节日囊括其中的歌曲中圆满结束。“如歌品德”理念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由音乐开始再由音乐结束,在歌声中寓教于乐,学生不仅沉醉于音乐的海洋之中,更深刻了解传统节日和民风民俗的知识,还在愉悦的情感中体会到中华传统节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和乐趣。

鲁洁指出,德育课程应当让儿童们去体验生活中的阳光和愉悦,引导他们去获取解决现在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惑的种种经验,这说明德育要关注儿童的生活。案例中,教师通过“开门大吉”这一儿童熟悉的电视节目形式,并通过每个节日特有的、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唤起儿童的生活经验,引导儿童在感知体验、自主思考中增强民族自豪感。由此,道德认知目标在“如歌品德”课堂所创设的生活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三、以主旋律作品涵养学生家国情怀

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主题主要有爱国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其中,尤以爱国情感最为崇高,很多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都具有浓郁的爱国主义色彩。在我国,表达爱国情感的主旋律音乐作品中,广为传唱的有《我和我的祖国》《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祖国的蓝天》《我爱你,中国》等,这些音乐都抒发了中国人的赤子之心。同样,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也有生动的故事、发人深省的案例来激励孩子热爱祖国。“如歌品德”课堂改变了音乐和道德与法治课堂各自为政的状态,加强了两者互动,以爱国主义为宗旨,选取两者间高度吻合的内容,使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明显。

二年级上册第3课《欢欢喜喜庆国庆》旨在培养儿童的国家意识及爱国情感,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基础。课题组老师在执教该课时,通过认国旗、唱国歌、了解祖国妈妈生日、学会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庆生等设计,带领孩子逐渐培养心中有国家的意识。为了让孩子理解自己是国家的一员,只有国这个大家的安定才有小家的幸福,教师在课堂结尾处播放《国家》歌曲,他们在歌声中领会了歌词的意义,在歌声中激发了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是永恒的主题,也是常教常新的主题。爱国主义作为主旋律,是“如歌品德”课堂的重要内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与音乐相结合,可为师生、生生心与心的沟通与交融提供良好的条件,通过发挥音乐美化、净化、善化生活的功能,让爱国主义教育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4.

[2]鲁洁.德育课程的生活论转向——小学德育课程在观念上的变革[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3):9-16,37.

[3]陆晔.“让音乐走进小学德育课堂”的案例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0(18):43-44.

陆 晔   南京市栖霞区教师发展中心。

猜你喜欢

音乐教学立德树人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
中等专业学校音乐欣赏教学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