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同时段行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1-11任何耿倩雯程锦张东伟张薇

贵州医药 2022年12期
关键词:选择性分级心肌梗死

任何 耿倩雯 程锦 张东伟 张薇

(1.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西安 710038;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七医院心血管内科,陕西 宝鸡 721000)

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内科一类常见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属于心梗常见类型之一,经调查发现,STEMI患者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治疗可以有效疏通堵塞的动脉血管,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缩小心肌组织梗死面积,在挽救患者生命安全,提高生存率方面效果显著[1]。有研究发现[2],大约有15%的AMI患者在行PCI手术治疗后仍存在无复流或慢血流的现象,而导致此情况的主要原因与血栓脱落引起远端微血管栓塞有关,因此,血栓抽吸术应运而生。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在PCI术中配合选择性血栓抽吸,能够取得满意效果,但关于PCI术中何时进行血栓抽吸对患者获益最大仍存在较大争论[3]。因此,本文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不同时段行血栓抽吸的临床效果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01月至2022年01月我院收治的STEMI患者共150例。纳入标准: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019)》[4]中相关诊断标准,同时结合心电图、实验室检查确诊;心功能分级在Ⅳ级以下;在发病12 h内接受PCI手术治疗;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存在其他的心脑血管病者;PCI治疗禁忌者;肝、肾功能存在异常者;术后24 h内病死患者;存在心脏破裂或心肌穿孔者;右心室梗死者。随机分为观察1、2、3组,各50例。其中观察1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8.55±3.05)岁,发病至行PCI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12 h、平均时间(7.25±0.41)h,Killip分级显示:Ⅰ级30例、Ⅱ级20例;观察2组男37例、女13例,年龄63~76岁、平均年龄(68.61±3.28)岁,发病至行PCI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12 h、平均(7.29±0.42)h,Killip分级显示:Ⅰ级28例、Ⅱ级22例。观察3组男35例、女15例,年龄62~75岁、平均年龄(68.55±3.05)岁,发病至行PCI手术治疗的时间间隔为1~10 h、平均(7.38±0.45)h,Killip分级显示:Ⅰ级21例、Ⅱ级19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获得院方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患者均行选择性血栓抽吸术,采用6FZEEK血栓抽吸导管(购自日本瑞翁医疗株式会社),将指引导丝通过梗死相关动脉血管病变处至远端,将导管尾端连接50 mL注射器持续负压吸引,再经导丝直接送至血栓近端,缓慢抽吸和前送导管3次,注意观察血流状况,使抽吸导管缓慢通过血栓部位,当负压注射器内回抽无血液时,维持负压状态,并撤离抽吸导管冲洗干净,以便再次使用,重复上述操作数次,待造影结果提示梗死相关动脉内无明显血栓影,前向血流基本恢复后停止,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洗脱支架按规范流程植入,植入成功后复查造影,每次电影时注入充足的造影剂及保证足长的电影时间,以便清楚的观察和评估冠脉血流再灌注情况。各组分别于不同时间段行选择性血栓抽吸术,观察1组27例于≤6 h行手术治疗,观察2组27例于>6 h且≤12 h行手术治疗,观察3组26例于>12 h且≤24 h行手术治疗。

1.3观察指标及评价工具[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1 h后ST段回落情况、血栓再形成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累计发生率;ST段回落:回落良好标准为 50%

2 结 果

2.13组治疗后ST段回落良好率比较 术后1 h,观察3组的ST段回落良好率明显高于观察1、2组(P<0.05),观察2、3组的TIMI血流分级3级人数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但两组间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ST段回落良好率比较[n(%)]

2.23组血栓再形成及MACE发生率比较 在末次随访时统计发现,3组MACE累计发生率及血栓再形成率相比差异无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栓再形成及MACE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STEMI多以突然发作剧烈且持久的心前区或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为典型症状,同时因冠状动脉持续性缺血、缺氧容易造成患者心肌坏死,增加患者的病死风险[6]。目前,PCI手术治疗是该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患者术后发生无复流的风险依旧很高,近年来血栓抽吸术在STMEI患者PCI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已得到大量研究认可,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常规治疗与选择性血栓抽吸治疗效果的对照分析上,关于血栓抽吸的时间节点尚未见相关研究[7]。

本文结果显示,术后1h,观察3组的ST段回落良好率明显高于观察1、2组(P<0.05),观察2、3组的TIMI血流分级3级人数明显高于观察1组(P<0.05),说明在 12~24 h行选择性血栓抽吸术后患者的TIMI血流分级得到明显改善,术后 1 h ST 段回落率改善明显,主要由于在该时间窗内,能够有效去除血栓,维持PCI挽救心肌缺血的功效,血栓抽吸可优化PCI结果,具备更合适的支架尺寸,极大程度上降低支架血栓形成,从而有利于今后手术操作[8]。且随访至术后6个月,发现3组不同时间段下行血栓抽吸术未对远期疗效造成影响,未增加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综上,对于STEMI患者行PCI 术中配合血栓抽吸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预防无复流或慢血流的发生,缓解心肌缺血症状,尤其是在12~24h内行血栓抽吸效果最佳,可减轻心脏损害程度,且未对血栓抽吸患者远期预后产生独立影响。

猜你喜欢

选择性分级心肌梗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选择性听力
A practical approach to (2R,3R)-2,3- dimethoxy-1,1,4,4-tetraphenyl-1,4-diol
选择性Bcl-2抑制剂ABT-199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放疗增敏作用
分级诊疗的强、引、合
三位一体的浙江分级诊疗
“水到渠成”的分级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