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阅读教学中文本细读的方法探析

2023-01-11胡慧萌

中学语文 2022年15期
关键词:常春藤教师应高中语文

■ 胡慧萌

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源于名家,而篇幅较长且具有复杂的架构,文本的内在情感也呈现出多元化特点,这就给学生理解文本造成了一定的障碍。结合教材特点,教师应调整教学思路,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以帮助学生了解文本主旨及内在情感,进而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标注优美词句,思考文本细微处

文本细读是指围绕文本开展仔细、反复的阅读,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摘取点睛之笔,让学生追随作者的创作思路,领悟文本的思想情感,明确课文的主题思想。为有效验证文本细读的实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文本细读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文本内容,从文本中挖掘优美词句,将优美词句标注出来。这种方式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语文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再别康桥》一课的教学。文本中最后的一句意蕴深厚:“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为引领高中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了解语句的弦外之音,教师应立足文本内容,带领学生反复阅读体悟,标注出文本中对康桥美景进行描绘的优美词句。如文本中描绘的水中浮藻、康河的水、柳树等景色。这几处景色描写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描绘出了康桥的独特美景。标注这些重点诗句,品味语句中的韵律,可助力学生感悟文章的意境美,领会徐志摩对康桥的真挚喜爱与依恋之情。

二、创建真实场景,品味文本内涵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大量文本蕴含着大自然的壮美景象,也蕴藏着作者的内心情感。通过文本细读,对文本内容进行逐字逐句的梳理,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文本的情感要素。对于这些文本,教师应立足于文本内容创建真实的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运用了两个自然段重点描绘了草料场的内部与外部环境。这两段文字结构紧凑、用词恰当,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教师可立足于这些文字描写,创建视频教学画面。通过营造真实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敏感。如“彤云密布,朔风渐起;草屋已被吹得四下崩坏。”上述环境描写具体而又生动,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寒冷的冬天景象,也映衬出林冲绝望、无助、孤独的心理。教师可转换文字内容,将其变为真实的情境,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将抽象的文字转换成真实的情境,通过这些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与小说人物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理解林冲内心的情感变化,把握山神庙这一地点对于林冲人生命运的重要性。

三、营造互动课堂,组织合作细读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篇幅一般都比较长,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若教师过度注重学生的个体阅读,可能导致教学时间的不足。基于上述情形,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合作小组,固定好各小组成员的阅读顺序。例如,由小组首名成员负责阅读文本的第一自然段,由第二名成员负责阅读第二自然段,依次类推。这种方式可以确保各小组成员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节约课堂教学时间。同时,在组织各小组成员参与文本细读活动时,教师也应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认真思考与深入分析,并按照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本的主旨,感悟作者的情感。

学习《小狗包弟》一文,教师首先应明确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由巴金先生创作于1980 年。文本借助回忆的形式讲述了与小狗包弟发生的故事,表达了作者的怀念之情。这篇散文有着清晰流畅的故事脉络,但由于整体篇幅较长,从头至尾通篇阅读,则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基于上述情况,教师可为各个合作小组分配细读任务,由各小组采取分段阅读的方式,详细阅读文本。在各小组完成阅读任务后,教师可引出合作探讨问题。比如:“请大家认真思考,作者围绕什么故事组织起全篇内容?”依托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开展阅读,并从文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完成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安排各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要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对于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做方法上的指导和引领,最终实现问题的完满解决。

四、细读文本,感悟意境

文本体裁的不同也会使得文本的寓意大相径庭。比如,景物描写类文本主要依靠意境之美,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其心灵。在阅读景物描写类文本时,学生也能够形成身临其境之感。针对上述体裁文本开展阅读时,教师可适当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结合文本意境联想画面,依托虚拟场景分析文本架构并解读文本的语义,进而达成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

《囚绿记》的阅读,教师应明确本文重点讲述了作家与绿枝条的交往经历,文章主要描绘绿枝条所拥有的真正品质与生命状态。作者用常春藤来指代华北抗日军民,充分展现了抗日军民在日军压迫下依然坚贞不屈、奋勇抵抗的民族气节。在文本细读时,学生也可重点标注描写常春藤品质与形态的文字。如,“我天天望着窗口生长的常春藤,观察他怎样柔软地伸展,婆娑地摆舞。”这些文字惟妙惟肖地描绘了常春藤独具特色的生长姿态。结合文本内容,学生也会在脑海中逐渐形成不畏艰险、奋勇向前的常春藤生长场景。立足于联想画面,学生也能逐渐生发对于抗日民众的崇敬之情。通过细细品味文本内容,学生也可找寻到文本的写作主线,逐渐理清文本的创作思路。简而言之,通过联想文本的意境,有助于对学生自学能力、探究精神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

五、详细品味行文脉络,重现真实的故事情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收录的许多文本都叙述了类型多样的故事。如果学生能以切身的体会感知文本故事的真实情景,则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创建语文课堂时,教师应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作为出发点、落脚点,营造有趣、生动的高效语文课堂。通过引领学生结合文本故事梗概,自主创编精彩纷呈的舞台短剧,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的阅读。在教学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文本细读时间,引导学生自己去梳理完璧归赵的故事发展脉络。从班上选出学生代表,分别扮演蔺相如、秦王、赵王等人,开展课本剧表演。要完成好这些演剧活动,学生自然会对文本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探索,找出故事发展的来龙去脉及其中的细节,如此一来,学生就能熟悉和明了文本的内容。由于该文本的文体是文言文,在文本细读时,学生很可能不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含义。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可以教会学生使用各种工具,如字典、词典,或是网络渠道,了解这些字词的意义。在表演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适当修改文本中的对话内容,以体现时代性特征,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创作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的认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实践机会,有效锻炼学生的能力,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高中语文教师应深刻领悟文本细读对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与措施,引导学生开展对文本的细读,以此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常春藤教师应高中语文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教师应如“水”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常春藤
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
一株常春藤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