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及方法指导

2023-01-11

中学语文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整本书高中语文文本

■ 张 春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引导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此情形下,整本书阅读进入了语文课堂,成为了广大教师重点关注的对象。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强化阅读教学实效,助推学生阅读素养的稳步发展。

一、整本书阅读教学的优势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阅读兴趣高涨时,那么在阅读中就会更加自觉、主动,这样最终的阅读效果就会更加显著;反之,当学生阅读兴趣低落时,那么阅读就很难发生,即便进行了阅读,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而就整本书阅读来说,正能够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起到作用。具体而言,和常规阅读相比,整本书阅读有更多优势,其一,读什么书,首先由学生选择。在开始的时候,教师先给学生展示本学期或本学年将要阅读的树木,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一旦选定书,课代表就需要汇总信息,并将其交给教师,由教师组织学生去阅览室或图书馆阅读;其二,阅读过程其实就是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所阅读的内容是由学生自己挑选的,因此阅读过程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兴趣的培养过程,这是传统阅读所无法比拟的;其三,阅读过程也是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过程。学生在没有阅读前。可能对部分书籍没有兴趣,但好书之所以被称为好书,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价值与魅力。学生在阅读时也会体会到其魅力所在,从而喜欢上该书籍,爱上该书籍。

2.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是根本任务,对高中语文教学来说,这点也不例外。那么,在实际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从教材编写与使用角度来看,整本书阅读显然更有优势。如,一学年读完一本《红楼梦》,还是一学年将三本文选型教材读完,学生在语言运用能力上收获更多呢?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二、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方法

1.分享阅读书籍,唤醒阅读动机

“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整本书阅读,实际上也是同样的道理。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分享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读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整本书阅读之中,以免出现“灌输式”的阅读方式。

以选修中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历史与英雄”中的《水浒传》为例,教师首要任务就是为学生介绍这一名著的时代背景(南宋统治者压迫人民、祸害忠良)、写作背景等,当学生对其时代背景具有大致了解后,就会产生阅读兴趣,参与到名著阅读当中。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血气方刚的年纪,当他们读到英雄被逼上梁山时,难免会悲痛、感慨,切实感受到南宋封建统治的腐朽与黑暗。不仅如此,这样的整本书阅读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历史知识,这对学生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极为有利。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浓厚,并且兴趣转化为动力,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当然,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切忌过去的教学的死板、枯燥,非必要情况下不强制要求学生每天、每周的阅读量,否则将可能会适得其反,打击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入一些学生喜欢或感兴趣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培养学生的文学气息;再次,适当、适时地讲述语文阅读的重要性;最后,发挥自身的作用,积极鼓励学生阅读,使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获得乐趣,提高阅读的热情和信心,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加认真、专注,取得更加理想的成效。

2.开展交流活动,深化阅读理解

整本书阅读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教学,能够使学生对文本传达的思想、意识等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这对其感知作者写作目的具有极大的帮助。其中,交流是实现整本书阅读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渠道之一,同时也是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必不可缺的一个环节。当然,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便是阅读同一本书,想法、意见也是截然不同的。此时,教师就可以从这一点入手,为学生打造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让学生直抒己见、畅所欲言,在交流和探讨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以必修三名著导读《高老头》为例,教师并未按照以往的方式直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而是紧扣文本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有目的的阅读。如,《高老头》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故事梗概等,这可以有效降低学生的阅读难度,还能够帮助学生理清阅读思路,使整本书阅读更具方向感和目的性。当完成问题的设计后,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文章,在此期间,如若学生产生了疑问,可以先和同桌探讨,实在不懂则寻求教师的帮助。当完成阅读后,学生自由组成小组,以合作的形式探讨阅读前设计的问题。

这样充满交流和互动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既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认知,还鼓励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解读文本,从多个方面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交流能力,为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深入做好铺垫。

3.尊重个体差异,鼓励个性解读

阅读属于学生的个体行为,对一本书的阅读,需要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有深刻理解和把握,但更为关键的是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个性化解读。学生在成长中受到遗传、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身心特征、能力等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发现,学生对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见解,事实上,这些与学生的个体差异息息相关。所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教师就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不过多地干预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强加自己的思想,如作者的立意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这样的教学是不切实际的,很容易限制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解读。

以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第三单元中的《都江堰》为例,可以明确的是,本篇课文的作者是余秋雨先生,他是当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学者,主要从事文化散文写作和艺术理论研究,被公认为目前全球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和作家之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他的著作,在梳理其系列散文的过程中开启自身的认知、情感大门,更加深入地解读其著作中的文化内涵。在此过程中,学生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如,有的学生认为他的散文属于文化散文,主要是站在学者、作家的角度进行历史风物、人文价值的考量和评析;有的学生则认为他的散文有一个这样的规律,即通常是由情感叙述过渡为理性的评估,亦或是从自然山水过渡到历史高度的理性评估。

在这样的个性化剖析和解读中,学生创造性思维更加活跃,对作者的语言文字、写作风格充满热爱,充分彰显着学生独特的视角,既培养了阅读能力,又有效提升了其思维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是新时期较为推崇的一种阅读形式,将其运用到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积极寻找整本书阅读和高中语文教学之间的契合点,并加以有效实践,为高中语文教学注入全新的生命力,使其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猜你喜欢

整本书高中语文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2020年思辨式整本书主题阅读1+2书单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