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水载体创建刍议

2023-01-11

四川水利 2022年2期
关键词:节水型节约用水用水

陈 霞

(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外江管理处,四川 崇州,611230)

开展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单位和节水型居民小区等节水载体建设,是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行动[1]。2019年4月,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发布了《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明确“要从促进中华民族永续经济发展和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管理的发展战略高度认清节水的必要性”,并对推进环保节水企业、节水型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等工作做出了明确要求[2]。新时期的节水载体建设,必须以当前我国关于节约用水行动的相关规定为指导,并根据当前我国水利管理工作中“补短板、强管控”的主要基调,围绕推进新时期工程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总体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细化具体执行路径。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有关探讨。

1 节水工作的思考

1.1 节水载体建设现状

水利部自2002年开始,在全国组织实施国家节约用水型社会创建试点工作,已累计建立了省、地、县三个行政区共100个国家节约用水型社会示范区,并推动各地建立了200个国家级节约用水型社会创建试点。在此基础上,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水利部、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制订并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节水型企业建设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联节〔2012〕431号),全面布局发展环保节水企业建设。2013年,水利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制订并下发了《关于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设工作的通知》(水资源〔2013〕389号),实施节约用水型公共服务单元建设项目。2017年,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全节办〔2017〕1号),全面部署实施环保节水居民型小区建设。从2014年开始,水利部等十部门根据全国实施的最严水资源管理体系标准,将全国各省市(地区、地级市)的节水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及节水型单位的建设状况列入综合考评。上述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各种节水服务综合载体建设,有效促进了各产业的节约用水。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成各级、各类节水载体74816个,其中节水型企业13912个,节水型公共机构49233个(其中,节水型机关30776个,节水型学校11265个,其他节水公共机构719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11681个[3]。

1.2 创建节水载体的必要性

为落实“节水优先”的治水策略,贯彻节约用水战略,水利部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创建工作。以政府机关、公司、家庭、院校等为基本单位,大力开展节水载体建设,对贯彻落实国家节约用水优先原则、推动发展绿色经济有着重大意义,更是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在家庭、单位以及整个社会网络中的重要纽带功能,推进节约用水理念、节水方式、节约用水窍门进社区,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民众参与,充分调动民众的积极力量、主动性、创造性,共同破解民众身边的节水突出问题,建立绿色生态发展方式和生存方式。

同时,通过实施工业企业和公益组织节水载体建设,开展节约用水宣传活动的示范典型,是实施节约用水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而节水载体建立管理工作也是打造节约用水产业标杆的关键抓手。节水载体建设项目在中国节水型社会绩效评估系统中占比最高,规范、有序、高效地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值得每一个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城市(县)进一步思考与实践。

2 节水载体创新的经验做法

2.1 制定政策,明确方向

各级政府机关是节水型社会创建工作的主体单位,在节水载体创建工作中,要发挥带头、创新作用。各级政府通过出台政策措施,确定节水综合平台创建工作的开展前提、总体思路、预期目标、重点建设内容、主要使用对象、考评标准、建立流程等[4],确定好节水综合平台创建的总体设计原则,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厘清思路。

2.2 政府网站信息公示

节水载体创建工作要充分利用政府门户网站的平台优势。政府门户网站是公民了解、掌握政府部门重要决策、部署的主要途径,也是创新事物建设、推广、宣传的主要平台。节水载体创建是关乎民生的大事,是老百姓身边的事,也正是政府门户网站该做的事。

2.3 开展节水试验

利用现有的试验站,有针对性地进行用水、管水、节水试验,通过实验成果不仅可以反映、了解用水单元的实际用水情况,还可以找短板、强弱项,有目的地开展节水工作。试验成果还可以应用在用水定额的确立等方面。平坝灌区的节水试验一直是个难题,受人们长期用水习惯的影响很深,在统计用水数据上困难重重,无法真实反映出灌区的实际用水情况。通过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节水试验,把进行过节水试验的企业作为环境节水载体建设项目的重点培训对象,大力推广,让更多的企业参与进来。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节水载体创建范围具有局限性

当下的农村多以农村合作社为主,在节水载体创建中有很大优势和发展潜力。但环保型节水灌区、节水型农村用水协会、环保型节水农村合作社,则不在全国节水载体创建范畴之内。此外旅游服务业也未考虑进创建范围,仅以公司、机构、校园、居民小区等用水户为单位进行了节水载体建设,创建范围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未能有效拓展至宾馆、饭店、景点等用水户,从而出现了建立不均衡、管理不完善的问题。

3.2 参与节水载体创建的积极性不高

四川水系发达,水源充沛,人们用水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中,认为大水漫灌是常态,总认为水是取之不完、用之不尽的;企业的节水意识不强,没有节水成本的理念,造成了很多管理上的误区。针对这些行为单靠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宣传还远远不够,这样就导致节水载体创建发展动能不够,创新积极性也不够强。

3.3 经济体量小、资金不足

目前节水工作费用来源单一,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体量较小,地方财政收支不足,政府财力有限。在财力运转艰难的情形下,政府很难挤出专项资金用来推动节水载体建设,单独依赖政府资金,很难深入开展节水载体创建工作。

3.4 部门间联系协调不畅

节水载体的审核,不是单独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需要多部门协作、信息共享,不能将跨部门协调工作交给企业来做,现实情况中就出现了水利主管部门“独舞”,配套单位“不动”的情况,从而大大降低了创建效率。

4 对策与措施

4.1 拓展创建范围

节水载体的建设范围,应当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用水特点,赋予当地企业相应的经营自主权,并进行特色加分,可适度将灌区、农村用水协会、农村合作社、风景区、酒店、饭店等企业拓展至创建范围内,让更多有优势、有创新意识的企业进入到节水载体的创建队伍中。

4.2 优化创建环境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开展节水教育、科普节水常识等,培养群众节约用水的文化,让更多群众理解此项工作;二是打造有特色的推广模式,在知名企业开展特色的节水推介会,体验式节约用水到单元、进校园、进社区等,提供可复制、可学习的榜样力量;三是实现水权交易,形成水权交易市场,实现节水投资良性循环,调动用户节水自觉性,营造良好节水氛围[5]。

4.3 发挥节水载体内生力量

一是加强国家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节约用水示范工程建设;二是让企业走节约用水市场化的管理模式,让企业将节约的水市场化,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形成企业节约用水投入的良性循环;三是提高水资源税费优惠力度,对已取得国家节水型载体称号的单位,予以税费优惠政策,对节水技术提升改造项目的建设费用,执行抵免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在水权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减免繁琐的申报流程,优先保证用水需要。

4.4 完善体制,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成立节水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完善跨部门间的联络机制,建立考评奖励机制,对发挥积极作用的部门加分,拖沓部门通报。引进第三方评价制度,让企业对办事部门进行评价,不断创新绩效评价方法,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效率。

5 总结

重视水资源,努力营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培养绿色生态社会发展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人与水的和谐发展,是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落脚点。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找出对策措施,才能将水资源管理做得更精细,从而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节水型节约用水用水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校园宿舍洗浴用水余热回收节能分析
节约洗碗用水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节约用水
节水型抽水马桶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