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前节水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3-01-11董吉州

四川水利 2022年2期
关键词:损率节水型供水管

程 博,董吉州

(1.平昌县小一型水库建设管理站,四川 平昌,636400;2.四川省平昌县水利局,四川 平昌,636400)

水资源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在“十四五”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客观分析当前全社会节水、用水、护水现状,可以发现节约用水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中刻不容缓的战略举措,是需要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地抓好落实的大政方针。

1 节约用水面临的问题

结合历史数据和典型案例分析,新时代城镇节水主要面临四个方面的问题,其严重制约了国家节水行动战略实施。

一是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2021年12月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4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5年,城市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城市节水制度进一步健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1]。直观反映出节水制度、节水设施、节水意识和节水技术等问题抬高了管网漏损率。

二是全民节水意识需要提升。城市居民节水意识仍需提升,尤其是个别沿河沿江水量相对丰富的城市和部分农村居民,可能对旱灾的认识不深,仍然错误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也反映了宣传力度还需要加强,针对区域水资源利用现状还缺乏战略层面的大格局宣讲,还需要在意识上解决问题。

三是制度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对节水行为进行制度约束效果不佳。以四川省平昌县为例,全县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供水,但是在落实城市用水管理制度方面不到位,阶梯水价执行不够规范,尤其是农村用水户,因为用水量相对不高,加之双水源保障,经常达不到阶梯水价标准线。在落实节水举措上需要细化研究,达到以制度约束用水行为的目的。

四是节水器具上普及需更加全面。普及使用节水器具,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相对做得比居民好,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做得好。受生活习俗、生活环境等影响,个别龙头仍有“长滴水”现象。在农业灌溉领域,灌溉设施更新维护不及时、渠道损失等原因,一定程度上也影响节水推广。

2 对策研究

2.1 升级改造供水管网,降低漏损率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各地区自来水普及率逐年上升,尤其在经历脱贫攻坚安全饮水专项攻坚行动后,无论是供水水量还是水质都得到跨越提升,但受管道老化、技术手段投入有限、监管体制落后等因素影响,供水管网漏损现象较为普遍,漏损率普遍偏高,造成水资源浪费严重。据统计,“2020年上半年,我国有26个省市的自来水管网漏损率在15%以上,其中有13个省市超过了20%[2]。因此,升级改造供水管网对降低漏损率、节约水资源有决定性作用。

一是科学规划实施。供水管网建设要立足城乡发展远景规划,结合用水实际,突破实施长远利民项目,在规划上谋深谋细,尽可能减少输水管道长度,简化供水流程,提高利用效率。

二是严把工程质量。城镇供水输配水工程管网建设是主要工程,在管道安装技术、管材质量等方面要严格把控,要充分结合土壤成分、地下水水位、气温等因素科学选用管材,有效降低后期故障发生率,既降低运行维护成本,又做到了节约用水。

三是规范运行管理。当前很多地方都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供水,经过管道输送、泵站加压方式,将城区供水延伸到农村、到社区,但运行维护的短板要持续补齐,要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做到发现故障及时解决,严防“跑冒漏滴”现象长期发生,着力在人员配置、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等领域对供水管网全面升级改造,提高自来水利用效率。

2.2 推进行业节水,形成工作合力

农业节水方面。据统计,2020年,全国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62.1%,农业生产、灌溉用水又是农业用水的主要组成部分,2020年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低至0.565[3],主要原因是渠道损失严重,灌溉模式不够科学优化,利用率不高。全面推进农业节水,需要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优化灌溉机制,多用滴灌、微灌等现代节水灌溉模式,减少沟灌、漫灌等传统灌溉模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全面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项目和中小型水库、病险塘治理,增加蓄水量、有效灌溉面积,促进农业节水常态化。

工业用水方面,严格执行建设项目水影响评价、水资源论证和节水评价等制度,严格控制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结合用水定额,合理确定取水量,做到“总量控制、以水定需、量水而行、有偿用水”,禁止不合理取用水。

其他行业方面,加强服务业和特种行业取用水监管,按照2021年4月水利部印发的包括洗浴、洗车、游泳馆等行业在内的《服务业用水定额》,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高耗水服务业监管,对目前已经存在的高耗水行业,采取“关、停、并、转、迁”等措施加以整改。

2.3 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

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优先采购列入政府采购清单的节水产品,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在行政办公区域、食堂、卫生间和学生宿舍推广采用节水型水龙头;在公共机构卫生间推广使用节水型便器系统;做好居民家庭安装节水器具把关和推广,尽可能淘汰非节水型器具。同时,加强用水器具检查。对内部用水器具进行全面检查,加强单位内部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路及零件,控制阀门、水龙头的出水流量,切实减少耗水量。

2.4 建立健全节水机制,突出制度约束

一是示范引导机制。深挖各行业各领域节水潜力,加大示范载体创建力度,每年创建一批节水标杆和水效领跑者,尤其是抓好村民小组、居民社区等大众用水群体示范创建,加快形成“政府推动、示范带动、行业联动、全民行动”的节水工作新格局。

二是联合推进机制。水利部门是节水工作的牵头部门,但农业领域节水需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支持配合,工业领域节水需要经信委、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共同参与,服务业等其他行业节水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协作配合,因此,需要建立多部门联席工作机制,厘清各部门职能职责,加强协作配合,共商共议,联合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是激励进取机制。研究制定节水奖励措施,对创建成功的各类示范载体和节水效果显著的单位部门及个人给予一定奖励,每年度评选表彰一批节水先进典型家庭或单位,充分调动节水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绩效部门研究将节水工作纳入各单位、部门推进生态环保建设目标考核内容,纳入领导干部选人用人考核内容,奖惩结合,倒逼工作落实。

四是宣传动员机制。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契机,组织开展节水宣传活动,通过展板横幅、标语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和搭建咨询台等方式宣传普及“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合理利用水资源”相关节水知识。组织开展节水宣传进乡镇、进企业、进学校,让节水惜水、保护水生态环境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是定量定价机制。强化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用水要求,严格落实非居民用水超额累计加价制度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有效抑制过度用水现象,提高用水效率。

2.5 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

一是推广使用城市中水系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探索将各类建筑或建筑小区使用后的水经收集处理达到中水水质标准,代替优质的自来水用来冲厕、绿化和环境用水。按照当地市场价格,中水较自来水价格更加便宜,既降低成本又达到节水目的。如北京某高校投资165万元,对污水进行回收处理,中水回供能力为24m3/h,污水处理成本为0.97元/m3(不含折旧),经过测算,设施运行25a即可收回全部投资。

二是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坚持政府良性引导和严格管控,力争节水型社会建设全覆盖,通过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树立一批节水示范行业、示范企业,实施一批节水管理项目,奖励一批公共机构水效领跑者,逐步达到以点带面、全民参与、全域创建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4]。

3 结语

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全面高效开展节水工作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国家永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相信通过供水管网改造、推广使用节水型器具、加强节水制度建设等措施,全民节水意识将进一步增强,用水模式将逐步由粗狂开放式向节约集约式转变,逐渐形成节约用水良好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损率节水型供水管
山西省节水达标县数量达61个
二次供水管道漏损预警方法的分析和选择
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附图解)
市政工程供水管网运行管理
新时期节水型农业种植结构优化措施
用“分区”牌显微镜透视各类“病毒”
基于BIM的供水管网智能运维管理系统设计
节水型抽水马桶
无功补偿极限线损率分析及降损措施探究
供电企业月度实际线损率定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