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校园网络诈骗的防治对策研究

2023-01-11王中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反诈财商诈骗

徐 华,王中艳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遵义 563006)

一、引言

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并呈现出持续上升趋势[1]。依托大数据发展的网络商业服务与移动支付已基本覆盖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大数据的蓬勃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便利服务的同时也带来网络威胁。根据中国银联发布的《2021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被调查的消费者中遭遇网络诈骗的人群约占总人数的1/7,较2020年增加6%,人均受损金额较2020年降低约270元。报告特别指出需要重点关注大学生群体。我国大学生群体由于生活在单纯的校园环境中,社会经验较少,对校园外的复杂社会缺乏充分认识,防范意识薄弱,因此常成为网络诈骗的对象[1]。由于缺乏独立的经济来源加上心理发育不成熟,大学生在遭遇诈骗后不仅影响正常的读书生活,还极易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人生观、价值观因此扭曲,严重者甚至会为此失去生命。这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家庭和谐都带来了巨大伤害。与此同时,校园网络诈骗还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2,3]。因而如何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环境下,有效防治校园网络诈骗,减少或避免网络诈骗对学生的伤害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通过对居住地大学城公安局的实地访谈和在校学生的调查,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理清当前校园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及特点,深入分析高校网络诈骗频发的内在原因,并结合高校学生安防管理的实际经验,从学生、学校、家庭及政府四个方面提出校园网络诈骗的防治对策,以期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也为维护校园平安贡献微薄之力。

二、校园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一)校园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

1.网络钓鱼类诈骗。网络钓鱼类的诈骗者通常具有较好的计算机运用技能,能高度仿造官方网站,并通过向学生广泛发送虚假短信、邮件或推送网页信息,伪装为话费积分兑换、银行卡被盗用、银行卡服务缺失,免费领取平台红包等,诱导学生点击链接,骗取身份信息、银行卡账号、密码等,最终骗取学生财产。

2.网络购物类诈骗。随着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如火如荼的发展,大学生已成为网络购物群体中的主体。诈骗分子则通过各种渠道非法获取学生个人资料及购物信息,并谎称自己为平台客服或电商客服,以货物退款、运费补贴、好评返现等手段诱导学生填写银行卡信息,进而转走资金。

3.兼职刷单类诈骗。这类诈骗是基于不法分子看中了部分学生想要快速简单地获得更多生活费用或购买奢侈品的心态,通过在类似58同城、赶集网、人才网等网站上发布虚假兼职信息,以骗取学生财产的形式。发布的兼职内容大多为居家打字员、平台刷单、网店客服等。这些兼职在被联系后大多都要求缴纳保证金、介绍费,或垫钱刷单、大额充值才能提现等。

4.出售作弊工具诈骗。一些大学里的海报墙、电线杆、厕所门等地方常被贴上各类“权威助考”广告,出售协助学生四六级考试、司法考试,护士、医师资格考试等的内部资料或作弊工具,并信誓旦旦承诺无效退款,以引诱学生花重金购买。学生一旦上当就会违反考场纪律,遭受纪律处分,且无法追回被骗资金。

5.冒充熟人的感情诈骗。这是不法分子通过盗取他人微信或QQ,冒充账号持有人向通讯录内的好友骗取财产的一种方式。一般金额较小,以意外、紧急等急需用钱为借口,以上课、开会等原因不方便视频,甚至通过发送虚假照片获取好友信任,最终诱骗好友转账,非法获利。

6.校园网贷诈骗。校园网贷诈骗是不法分子打着“低利息、免抵押、无审核、快到账”等旗号吸引急需用钱的大学生,要求他们登记个人信息、家庭信息并下载违规贷款软件。通常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以缴纳贷款手续费或保证金骗取学生财产,之后快速失联;另一种则是隐性服务费和高利息,不断收取学生钱款,而在学生无法还款时以诱骗、恐吓、威胁等方式催款,促使学生跨平台借款或做出违法犯罪行为,抗压能力弱的学生甚至选择以结束生命来逃避暴力催款。

(二)校园网络诈骗的特点

校园网络诈骗与社会性网络诈骗具有一定共性,如诈骗主体组织性强,专业化高[4];诈骗手段多样且隐蔽,追踪难度大[5];诈骗目标广泛等。除此之外,校园网络诈骗还具有易受骗、危害性大、重复性强、金额小、报案率低的特点。

1.大学生易受网络诈骗。首先,我国大学生年龄多在18~24岁左右,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刚成年不久,他们以个人为中心,追求独立,猎奇心理较重;其次,由于学习生活在大学校园里,没有社会经验,对外界缺乏防范意识;最后,学生与外界的接触大多通过手机与电脑等获取信息,网络使用频率高。他们相对社会群体而言,更容易受骗上当。

2.校园网络诈骗的危害性大。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阶段正是他们形成良好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一旦遭遇诈骗,他们便会承受经济和心理的双重打击,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对于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还容易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为此失去生命,这类案例在新闻报道中时有发生。校园网络诈骗不仅损害大学生权益和生命,也会给校园安全、社会稳定和国家人才培养带来威胁。

3.校园网络诈骗案件重复性强。通过对学生访谈发现,校园网络诈骗案例的重复性较高,同样的诈骗方式通常会有多个受害者。这是由于学生缺乏对网络诈骗手段的认知,有的即使遭遇诈骗,也选择息事宁人,自认倒霉,没有对外传播,进而无法起到教育警示作用。

4.校园网络诈骗金额小、报案率低。根据国家审理诈骗案件的法律规定,诈骗金额在2000元以上的诈骗事件方可立案。而大学生持有的可支配资金大多集中在800-2000元之间,加上平时的日用花销,可支配的资金有限。因此即使发生诈骗,部分学生会因报案程序繁琐、追回难度大、金额较小、难以立案而随意处之等原因。

三、校园网络诈骗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尚不成熟,忽视个人信息保护

大多数大学生从小到大生活在较为单纯的校园环境里,防范意识薄弱,常忽视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一些大学生随意在各类软件平台上登记个人信息、浏览不良网站、下载不明来源的APP、随意丢弃带有个人信息的快递盒等,对个人信息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缺乏充分认识。加上年轻气盛的大学生心思活跃、想法多,但经验不足,导致他们对于诈骗分子抛出的“红包”“退款”“返现”“日赚斗金”“免费”等诱饵缺乏辨识力和抵抗力。

1.学校治安存在缺口,财商教育不足,反诈教育形式单一

首先,学校治安管理存在缺口,诈骗分子潜入学校,粘贴及散发各类诈骗信息。我国大学大多对外开放且周边商铺林立,出入人员复杂,流动性大[6],学校治安无法完全顾及学校的每个角落。其次,学校对学生的财商教育意识欠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学校很少为学生开设专门的财商教育课程,尤其是部分非财经类学校,学生很少接触到财务、金融、经济法等方面的学科教育,对基本的财经基础知识知之甚少,缺乏必要的财商素养。第三,反诈教育方式单一,以主题班会为主要形式,教育效果不理想[7]。目前大学生接受反诈教育一般都是在诈骗案件发生后或安全检查时,由辅导员进行班级教育,而辅导员自身对网络金融诈骗的手段、危害和处理方式了解较少,同时缺乏相关的趣味性活动,学生兴趣不大,教育效果较差。

2.家庭缺位反诈教育,过度指责带来“二次伤害”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孩子成长的根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长远的。我国家庭教育内容多为学业教育与价值观教育,较少对孩子进行防范类的反诈教育,家庭的不重视也导致了孩子的不重视。而且在以批评教育为主的家庭里,学生遭遇诈骗后,大多会选择隐瞒,因为告诉家长后,会遭受严厉的指责与批评,会加重学生不良情绪,给学生带来“二次伤害”,进而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3.社会网络监管不足,用户信息被窃取或转卖

尽管国家在不断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但网络监管制度不完善、配套设施建设的滞后加上不断更新的网络诈骗技术,使网络诈骗信息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防不胜防。同时,一些诈骗分子从商家非法窃取用户信息或商家主动售卖用户个人信息,导致用户信息泄露,各类诈骗猖獗。

四、校园网络诈骗的防治对策

通过对校园网络诈骗的主要类型、特殊性及频发原因的分析,本文将从学生、学校、家庭与政府四个方面提出防治建议。

1.学生:重视个人信息保护,自主提升防骗能力

校园网络诈骗的防治根本在于学生,作为学生应自主提高防范意识,提升反诈能力。第一,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填写和透露个人身份及银行卡信息;第二,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不随意下载或浏览不良软件和网页,卸载具有交易功能的软件,更换手机时清除登录信息和个人资料;第三,始终保持警觉,谨慎对待网络交易,在转账或网络支付前应认真核实对方身份,尽量选择在公开平台交易,杜绝私下交易;第四,积极主动学习防诈知识与防诈技能,提升防骗能力。

2.学校:强化校园治安管理,加强财商教育,丰富反诈教育方式

高校在防范网络诈骗中主要承担教育与宣传作用。为更好地维护校园治安,担起反诈教育的责任,学校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强化校园治安。校园应广泛建立监控系统,特别是校园进出口、校区护栏、教室及学生其他活动区域,确保案件发生有迹可查。同时对出入校园的外来人员进行实名登记,并定期清查校园里的各类广告,包括线下海报及线上学生微信群、QQ群内的广告推送。第二,不断加强财商教育。在重视学生专业文化教育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金钱观、消费观、价值观等的教育,学校可通过课程渗透、第二学分课堂等给学生普及金融知识、理财知识,营造浓厚的财商教育校园文化氛围,如开展金融电信诈骗防范知识讲座,举办财商知识竞赛、财商义卖活动等。此外,学校可加强与当地公安机关的联系,邀请警官为在校师生进行培训和开展讲座,以实际案例提升学生安全意识,防范网络诈骗。还可通过组织观看动画、实训模拟、金融安全知识竞答等方式不断丰富反诈教育方式,提高财商教育效果。

3.家庭:家庭参与反诈教育,正向引导避免伤害

除学生和学校外,学生家庭也应积极参与到反诈教育中,并正向引导,提升学生防范能力。首先,家长应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教育孩子不贪小利,懂得节俭,不盲目攀比和追新,有需求应告知父母,共同商量。其次,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联系,了解孩子动态,防范网络诈骗的发生;最后孩子被骗后,家长应多给予正向引导,安抚孩子,避免过度的责备与批评给孩子带来“二次伤害”。

4.政府: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加大诈骗整治力度

用户数据透明,诈骗信息泛滥,这都源于我国的网络监管机制不完善,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政府应从制度、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支持网络安全建设,不断完善网络监管机制,并加大对网络诈骗的整治力度,担起网络诈骗治理的主体责任。首先,完善网络监管机制。网络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等的审核和检查,及时发现诈骗网站和非法软件。同时要求对所有通信卡、银行卡、网络交易账户实行实名制注册登记,并定期清查异常账户,核实情况,追踪监察。同时,应大力鼓励诈骗信息识别、拦截、举报等软件或工具的开发与应用,帮助人们识别诈骗信息,降低诈骗率。其次,加大诈骗整治力度。对肆意横行的网络诈骗,相关机构可联合成立诈骗整治专项小组,并将校园网络诈骗纳入其范围,同时加大对诈骗行为的惩罚力度,以强大的法制威严和态势,遏制和预防校园网络诈骗的发生。

猜你喜欢

反诈财商诈骗
特别提醒:收到这条诈骗短信,千万不要点!!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反诈”鸡蛋 为何上热搜
电信诈骗套路多 谨慎反诈防骗局
“反诈宣讲员被骗18万元”更具警示性
“反诈宣讲员被骗”更具警示性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诈骗
远程诈骗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