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武进士曹石《秋烟草堂诗稿》导读

2023-01-11杨承友陈晓芳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诗稿侍卫状元

杨承友,陈晓芳

(遵义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曹石,字乖岩(崖),贵阳人,清雍正二年(1724)甲辰科武进士,曾为宫中侍卫,官至副将。曹石擅长作诗,著有《秋烟草堂诗稿》三卷。原稿“钞写芜杂,字多俗体,且圈批涂改,触目皆是”(文宗潞《秋烟草堂诗稿·跋》)[1]P195,由贵阳文通书局整理校订刊行,后被收录于《黔南丛书》。曹石诗集,所著有“《飘然子集》,尚未刊行”(《贵阳府志》)[2]P1370与“有《秋烟草堂诗稿》三卷”(《黔诗纪略后编》)[3]P853书名不一致的论述。“二书所称乖岩诗集名称互异,日久致疑。”贵阳文宗潞先生在《秋烟草堂诗稿·跋》中说道,“民国壬申秋,偶于书肆残编中检得稿本,外署《飘然子集》,内书《秋烟草堂诗稿》,一书二名,中分三卷,且钤有印章,文曰‘曹石私印’,至是夙疑涣然,欣为购之。”[1]P194可见,《飘然子集》和《秋烟草堂诗稿》是同一本书,民国时期既成定论。然而,今天有人认为曹石著《飘然子集》已失传,大概是没有仔细研读《秋烟草堂诗稿》跋文所致吧。

《黔南丛书》是民国时期贵州任可澄、杨恩元主持编纂《贵州通志》时,将省内外收集到的内容涵盖经史子集,关涉贵州历史、文化、经济、哲学、艺术、民俗、宗教诸多领域的文献、著作和史料编纂而成的地方性历史文献丛书。全书正集六、别集一(共7集),计82册,204卷,分属明代8人著述10种,清代39人著述46种,民国3人著述5种,共计61种著述。而曹石所著《秋烟草堂诗稿》跻身其中,位列《黔南丛书》第三集第五册,是丛书作者中唯一的武进士,足见曹石在清代贵州文坛已具备相当实力。读惯了历史上文学巨擘的诗词作品,再来读武进士曹石的诗作,别有一番风味。下面就武进士曹石的出身背景、师承关系、品行爱好为着眼点,结合诗稿内容,对曹石进行研究,为《秋烟草堂诗稿》导读。

1 将门虎子,皇宫侍卫

曹石走上武举致仕的道路是与其深厚的“家学”渊源分不开的。

《贵阳府志》记载:“曹维城,字价人,贵阳人,康熙癸未(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武进士殿试第一(即武状元),官云南副将。子石亦武进士,选侍卫,官副将。”[2]P1370从这里可以看出,武状元曹维城与武进士曹石是父子关系。但是,《贵阳府志·选举·武科进士表》没有关于曹石的记载,也就是说曹石不是贵阳人。光绪《平越直隶州志·人物·科贡》清朝武进士栏有“(康熙癸丑科,1670年,康熙十二年)曹元肃,平越府人”和“(雍正甲辰科)曹石,平越府人,侍卫”的记载,却没有关于曹维城的记载。[4]P418那么,曹石父子与曹元肃之间存在什么关系吗?

贵阳文宗潞先生在《秋烟草堂诗稿·跋》注释到:“按:《乾隆通志·武进士表》列‘曹石,雍正甲辰科,平越人,现任侍卫’;列‘曹维城,康熙癸未科,贵阳人,状元,官副将’;其前癸丑科首列‘曹元肃,平越人’,未具官职,其籍贯与石同。维城当系元肃之子,以贵阳籍及第,石则仍回祖籍平越。三代皆武进士,可推而知‘贵族’之称,有自来矣。”[1]P194

这里已把三者的关系说得非常清楚了,即曹元肃是曹石的祖父,曹元肃、曹维城、曹石是父与子、祖与孙三代人。据赵青先生研究,曹石一门三代武进士,一个解元(曹元肃),两个会元(曹元肃、曹维城),一个状元(曹维城)。[5]P91这在前后延续近1200年的武举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它却产生在清代的贵州。

曹元肃一开曹氏家族尚武风气,参加武科考试获得功名,武科就成了曹氏一门的“家学”。曹维城受其父亲曹元肃的影响,重走父辈的道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岁取得武殿试第一名,攀登上了武举的巅峰。清代武举科为四级考试: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分为外场与内场。外场又分为马箭、步箭为第一场,开弓、舞刀、掇石为第二场;内场为策、论。有研究表明,在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中,官宦子弟中式比例远远大于贫寒子弟。曹家属贵族,曹石本人无论在先天身体基因遗传,还是后天成长过程中身体营养的补给,意志品质、身体技能的培养,以及武举经验的积累,都直接受到家族的影响。家庭为他适应武举考试,或许“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培养计划,诗稿中《菊秋侍家大人游城东射圃二首》记载了“东皋叨鲤对(接受父亲的教诲)”“翎花飞小的”,就是描述了父亲教儿子射箭的情景。最终,曹石像他父亲、祖父一样获得了成功,考中了武进士。

曹石武进士及第后所授官阶不会有其父亲(武状元)高,但最后同他父亲一样,都官至副将。按清代官制,从二品,位居总兵之后。顺治三年,武进士始授职衔。康熙七年,《清实录》载:“定武殿试一甲一名进士以参将用,二名进士以游击用,三名进士以署游击管营都司佥书用。”[6]P65清廷的这一规定,在地方志中也能得到印证。历史上关于曹维城的籍贯问题向有贵阳、青阳之说,这对于贵州这个历史上的移民省份来说出现这样的分歧不足为奇,笔者也曾有专文论及[7]P73-76,这里不再赘述。光绪《青阳县志·人物志》记载:“曹维城,字南百,十一都人,康熙壬午科举人,癸未会状联元,擢御前侍卫,升授参将。”[8]P21可见,曹状元所任官职与清宫档案规定相符。同时,这位曹状元的功夫也十分了得,会试、殿试俱得第一,最后成了皇帝身边的侍卫。清代侍卫是皇帝禁军,专选满、蒙勋戚子弟及武进士担任,根据等级又有御前侍卫、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二等侍卫、三等侍卫、蓝翎侍卫之属。按贵州地方志的记载,曹石在雍正二年中式,担任侍卫之职,但没有曹石武进士及第更为详细的记载。《清实录》雍正元年谕兵部:“今科中式武进士系元年所取。状元授为一等侍卫,榜眼、探花授为二等侍卫;二甲十三名授为三等侍卫,令戴孔雀翎;三甲记名三十六人俱授蓝翎。余照例拣选补用。”[6]P150笔者研究认为,曹石的殿试获得的名次没有在一甲之内,但是以雍正元年为例,名次一定在殿试武进士前52名之列。清代武举科除官均高过进士科,曹石祖父、父亲均为武进士,想当然都获得了高官厚禄。曹家可谓“科第世家”,曹石出身有自,自然会受到皇帝的信任而委以重用。今人有说曹石是“雍正御前带刀侍卫”,虽无文献依据,但也不是不可能的。

2 父传子教,名师高徒

武状元曹维城武艺高强,擅长作诗,与贵阳的文人雅士常有交往。《贵阳府志》:“维城、石虽武人,皆能诗。维城尝与朱文、吴中蕃、潘德征相交好。文有《曹价人状头招饮以诗见嘲因和之以诗》,其诗曰:‘我爱曹公子,风流多蕴藉。二十夺状头,三十称诗伯。长剑倚青天,高门列画戟。叱咤生风云,六诏流惠泽。富贵不骄人,功名垂竹帛。玩世余青眼,襟怀原自白。广交天下士,美酒能招客。好景不独赏,良辰各须惜。捧出紫霞杯,相逢倾玉液。觥筹相交错,追欢忘形迹。漫漫雨花天,天乐奏连席。暑气顿然消,凉风生两腋。不减褉兰亭,今朝与共适。诘朝期南明,仍话松间石。我归倩人扶,倒着软纱帻。童子双鼓掌,笑同山公癖。’”[2]P1370曹维城好友朱文160字的这首古体诗将其性情爱好形象生动地刻画了出来。曹维城的诗文流传下来的不多,目前发现的诗作有《初秋登黔灵山赠瞿脉上人》2首和《白浦望蓼花》1首共3首,另有为贵阳青岩宫詹桥(又名高车桥、蒙贡大桥)所撰建桥碑碑文。

曹维城除了能诗文,还善绘事。《贵阳府志》说曹维城“能诗善画”,[2]P1370《黔诗纪略后编》说曹维城“善画能诗”[3]764。在绍兴2015年秋季拍卖会上,有一件拍品为清代曹维城自用寿山牛角冻石牛钮对章,规格均为2.9×2.9×6.8cm。这对印章一朱(阳)一白(阴),白文印文为“曹维城印”(此印4字安排顺序是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笔者对此略有存疑。按道理,古人在刻姓名印遇双名的四字印时一般会刻成回文印,即印文按逆时针方向回环排列,“印”字安排在姓的下面。当然,也有例外,如元代“赵孟頫印”),字体端庄,结体停匀,典型的仿汉印风格;朱文属流派印风格,印文为“癸未会状”(癸未会状联元),成三竖排排列,右排为较大的单独一个“癸”字,中排上下两字为“未会”,左排为最大的独字“状”字,好像在突显状元的地位。印章的发展秦汉、明清是两座高峰。明代中叶以来,印章与书画创作相结合,书画作者常在书画作品上落款钤印。一般的用印规定是“印不过三(枚)”,正文第一行第一、二字或第二、三字之间可用引首章,落下款处视空白情况可盖一枚印章或两枚印章。如果在下款处盖两枚印章,必须是上面盖白文姓名章,下面盖朱文字号章。曹状元这一对印面为2.9×2.9cm石质印章,正好具备书画用印特点,应该是书画专用印章,因为普通实用印章不会这么大,且很少用石头雕刻。志书上说曹状元“善画”,其实曹状元也“善书”,贵阳青岩宫詹桥建桥碑碑文就是由他在35岁时(1718年)撰并书的。凭周宫詹(渔璜)的名望,没有上等的书法,没有亲密的关系,这建桥碑是断不能书的。说起这枚朱文“癸未会状”印,让人联想到曹状元金榜题名201年后的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这次科举考试的状元刘春霖、探花商衍鎏以善书闻名,他们的书法作品上常各自钤“甲辰状元”“甲辰探花”印,以彰显科第荣耀。从这一点来看,曹状元还是他们的祖师爷。毋庸置疑,曹状元这一爱好也“遗传”给了他的儿子,如前文所提,曹石也有一印(曹石私印)就盖在了《秋烟草堂诗稿》原稿上。

武状元曹维城不只自己风雅,还寄希望于下一代,直接将自己的儿子曹石拜在贵阳最好的老师门下学诗。《贵阳府志》载:“石尝受诗学于周起渭,故亦能诗。”[2]P1370《黔诗纪略后编》成书较《贵阳府志》晚,在编纂时大体沿用了《贵阳府志》的说法,同时对曹石的诗学水平有了更高的评价,说“(石)尝受诗法于周宫詹渔璜,能吟竞病,故应不数(不亚于)(曹)景宗”[3]P853。史载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曹景宗战功赫赫,曾在君臣宴饮中用“竞”“病”为韵赋诗,四座皆惊。在诗词格律里,“竞”“病”二字属险韵,一般诗人都不愿为之,而曹景宗却能成功赋就,实属难能可贵。殊不知,在《秋烟草堂诗稿》中可以看到曹石经常在做这种类似游戏,如诗《新雪(限“新”字)》《新雪(分得“豪”字)》《新雪(又分得“月”字)》《赋得纸鸢(限“龙”字)》等皆属此类。《黔诗纪略后编》的记载将曹景宗来陪衬曹石,是他们具有共性:一是同为曹姓,二是均为武将,三是二人在诗歌上的造诣都很高。曹石的老师周起渭,字渔璜,号桐野,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曾担任宫中詹事府詹事一职,有诗集《桐野诗集》收录于《黔南丛书》第三集之中,曹石的《秋烟草堂诗稿》也收录于第三集中,紧随其师后。可见,将他们师徒二人的诗集安排在一起,是编撰者有意而为,大有名师高徒的意蕴在其中。《清史稿》评价周起渭有“诗才隽逸,尤肆力于苏轼、元好问、高启诸家。贵州自明始隶版图,清诗人以起渭为冠”云,[9]P13367康熙年间与周起渭同为大诗人的史申义也盛赞周道:“孰与夜郎争汉大,手携玉尺上金台。”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周起渭的诗学水平已经出类拔萃,冠绝当时了。

曹石就这样在家庭的熏陶和名师的指引下,诗学水平得到了奠定,阅读其诗集《秋烟草堂诗稿》,领略名师高徒的诗作风采,一点也不会觉得乏味。

3 生卒不详,诗藏玄机

武状元曹维城的生卒年是一个谜,一直受到大家的关注。其子曹石的生卒年也是个谜,虽然关注度不如其父那么高,但他也是曹氏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弄清其生卒年也很有价值。人们根据朱文诗句“二十夺状头,三十称诗伯”推断曹维城出生于1683年[7]P77,也有人在此基础上根据曹维城为广东人汪后来写的《鹿冈先生传》推断曹维城至少活到53岁以上[5]P91。

曹石在其诗里对自己的出生时间透露出了重要的信息。《秋烟草堂诗稿·卷一》有诗《壬寅除夕》云:“年年守岁接愁胎,蜡烛烧残泪欲灰。旧腊已随流水去,新春将逐柳条回。不因才少多题句,也为愁真一举杯。二十四年除夕后,明朝倦眼为谁开。”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反映了作者在壬寅岁末辞旧迎新之际的惆怅心绪,而在诗的尾联的上句(第七句)可以破译出作者的诞辰“密码”。尾联的大意是作者在(饮酒守岁)度过人生的24个除夕后的第二天(癸卯岁正月初一),疲惫的双眼为谁睁开。对照干支次序表,结合曹石考取的是清雍正二年甲辰科(1724年)的武进士,作者应正值青壮年,距离作者度过24个除夕的时间不会太久远,据此推断诗中的壬寅年是作者考取武进士前的头两年,即1722年。再将壬寅年(1722年)倒推24年,可以算出作者曹石出生于1699年,即康熙三十八年己卯岁。此时,曹石之父曹维城约16岁,4年后考取武状元;大约25年后,曹石考取了武进士。至于曹石卒于何时仍然是个谜,由于缺乏相关论证材料,还需要后人去探索发现。

4 武德高尚,侠骨柔情

《秋烟草堂诗稿》收录曹石诗歌共计169首,其中古体诗24首,近体诗(律诗、绝句)145首。曹石学识渊博,涉猎甚广,写起诗来语言丰富,用典较多。他的诗有高亢的,也有婉约一路的,总体来讲,悲春悯秋者居多。其古体诗总是充满奇思妙想,笔法怪异,格调高古,气韵生动,浪漫主义色彩浓厚,大有太白遗风在其中。如他在《游黔灵山归后寄瞿脉上人》写道:“灵山之巅天同高,我来登此攀跻劳。十步盘盘九步旋,青鞋布袜追猿猱。谁携鬼斧驱金匠,石鲸铺作天梯上。犹余峭壁矗千仞,时生层云胸臆荡。”这便是很好的例子。至于近体诗,曹石精通诗律,严守韵部,对仗工整,平仄相合,对于诗中出现拗句也能驾轻就熟地处理。以他的诗句“千里一为别,寸心无限愁”(五律《送钱学周游粤西》之颔联)为例,其句式应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出句“一”字、对句“寸”字均该平而用仄,“无”字平声,既救了对句的第一字,也救了出句的第三字。诗稿里的一些诗句也透露了曹石是在京为官的贵州籍武进士信息,这与史料的记载相吻合,如“春历骎骎已半催,黔云燕月两徘徊”(《春日感怀》)、“何当化黄鹄,举翼西南翔”(《杂咏》),诗中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贵州的思念。更为珍贵的是,作者有诗还描绘了圆明园景观:“凤翥龙蟠阁道开,春寒侧侧掩楼台。”(《圆明园即目》)一百多年后,圆明园化为灰烬,只留下断壁残垣。

武进士曹石武德高尚,《黔诗纪略后编》说:“(曹石)父子能诗,无弁鹖习气。”[3]P853“弁鹖”应为“鹖弁”,即鹖冠,古代武冠,代指武官。作为武进士出身的武官有哪些习气呢?1901年,张之洞在《变通政治人才为先遵旨筹议折》中说道:“(至于)默写武经,大率皆系代倩(科举考试时请人代笔作弊),文字且不知,何论韬略?以故军兴以来,武科立功者概乎其未有闻。凡武生武举武进士之流,不过恃符豪霸,健讼佐斗,抗官扰民。既于国家无益,实于治理有害,此海内人人能言之,无待臣等之烦言者也。”[10]P916张之洞的言辞显得有些偏颇,但是也说出了武举人才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气。这些习气在各个朝代还略有不同,它们随朝廷政治生态的变化还略有消长。曹石与他父亲一样,显然是没有这些习气的。他幼承庭训,饱读诗书,武举内场要考的武经七书,一定烂熟于胸,默写下来,水到渠成,不在话下。至于恃强凌弱危害国家、危害百姓的事情,他们是断然不会做的。首先,他是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的。武进士及第的第二年,曹石在《乙巳除夕》中写道:“八千道路家何在,三十功名事尚遥。”岳飞在著名的《满江红》词中有“八千里路云和月,三十功名尘与土”,曹石将岳飞自况,认为自己还一事无成,与岳飞建立的三十年功业相比还遥不可及。同时,当自己在官场遇到挫折时,曹石还会自勉,“报国尚余三尺剑,为官剩有一条冰”(《朝回遣怀寄周允斋》),希望自己凭借一身武艺,报效国家,也要为官清廉,造福百姓。其次,曹石侠肝义胆,铁血柔肠,热爱故乡,又善于结交朋友。阅尽全诗稿,发现曹石思念家乡的诗有15首,怀念好友的诗有15首,送别友人的诗有14首,与好友相聚的诗11首(其中同饮5首,同游2首),赠诗16首(其中3首为祝寿诗),挽诗2首,这些诗加起来差不多快占到诗稿的一半。可以看出,曹石情感丰富,具有庞大的“朋友圈”。俗话说,“人以群分,物以类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择友的问题上,曹石跟他父亲一样,择良友而交。除了要性情相投以外,还选择了当世的正人君子。《秋烟草堂诗稿·跋》说:“其诗中屡致包美成,交谊颇笃。美成名祚永,为雍乾间名御史。黔提学邹一桂条奏清丈黔省田亩,已设局矣,美成上疏力争而止,黔人至今犹思念之。(事详李宗昉《黔记》)乖崖与之过从甚密,其气节可见。乃父与诗人吴滋大、朱文交好,足证家风相承,非庸庸者。”[1]P194作为武进士,曹石有武人威仪的一面,同时也有正义、温情的一面。就这样,诗稿里的诗将一个威风凛凛、正气凛然、有情有义以至于有点“儿女情长”的曹进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猜你喜欢

诗稿侍卫状元
如果你在明朝考状元
皇帝传送的纸条
状元饼
高考报道,不追“状元”追什么
今年我们为什么不追状元?
校园诗稿
校园诗稿
航母的“带刀侍卫”
校园诗稿
人不努力,皇帝也帮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