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常规指标在儿童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3-01-10王宣力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1期
关键词:血常规白细胞白血病

王宣力

(丹东市中心医院检验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白血病是血液科恶性肿瘤疾病,集中多发于儿童阶段[1]。其中,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是造血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导致的正常骨髓功能受损、骨髓衰竭等导致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即血癌[2]。白血病是儿童常见的恶性肿瘤,占儿童恶性肿瘤发病总数的30.00%以上,其中约95.00%为AL,AL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癌症。AL儿童发病时骨髓中异常原始、幼稚细胞大量增殖,在抑制正常造血的基础上累及肝、脾等脏器,患者有贫血、出血等征象,病情轻重不一,漏诊、误诊风险较高,从而影响患儿治疗预后[3]。所以,如何快速进行疑似病例初诊是提高AL儿童生存与生活质量的关键[4]。血常规是实验室常见检查,操作简单,用于AL初诊方面价值明显[5]。血常规检测作为一种最基本的血液学检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初步诊断,尤其是儿科医师,几乎将血常规检查视为临床诊断的第一步。血常规指标的异常改变往往提示不同疾病的存在,如通过观察患儿血常规白细胞水平能够帮助医师鉴别细菌感染类疾病与病毒性疾病。外周血涂片形态学检查作为血常规检查的一部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如何通过血常规指标的变化尽早发现白血病的存在,有效减少漏诊、误诊,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基于此,本文就我院AL儿童、健康体检儿童为例,分析血常规用于疾病初诊方面的价值,选择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病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儿童,时间选自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从中选择AL儿童、健康体检儿童各8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纳入标准:①上报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受试儿童家属知情同意。③白血病儿童经骨髓细胞学、活检确诊[7]。④基线资料完整。排除标准:①使用影响血常规检查药物的患者。②严重系统性疾病患者。③严重感染患者。④传染疾病患者。观察组:男性45例,女性35例;患儿年龄6个月~12岁,平均年龄(4.00±2.00)岁。对照组:男性48例,女性32例;患儿年龄3个月~13岁,平均年龄(4.30±2.03)岁。对照组与观察组AL、健康体检儿童性别与年龄比较,P>0.05具有比较意义。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所有调查对象的临床资料递交伦理委员会审核并获得批准。

1.2 方法 使用仪器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S500)、配套试剂以及瑞氏-姬姆萨染色液,LEICA DM500光学显微镜。取小儿左手无名指指尖血,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混匀、室温静置,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制作血涂片(2张)进行瑞氏-姬姆萨染色,涂片体尾交界处染色区域在光学显微镜下分类计数白细胞,记录幼稚细胞百分比情况。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受检儿童的血常规情况、白细胞分类情况以及观察组AL儿童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数值占比率、幼稚细胞检出率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基于SPSS19.0版本统计学软件计算两组儿童观察指标,计数资料以例(n)、率(%)表示,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χ2)和(t)检验。P值小于0.05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反之P>0.05指标差异并无显著性。

2 结果

2.1 血常规、白细胞分类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受试儿童的血常规指标检验结果相比,观察组白细胞、淋巴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均更高,红细胞、血小板、中性细胞比率均更低,差异显著,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受试儿童组间相关指标均值对比()

表1 两组受试儿童组间相关指标均值对比()

2.2 相关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血常规各指标相比,观察组受试儿童白细胞计数>10×109/L(50.00%)、血红蛋白浓度60~110 g/L(75.00%)、血小板计数<100×109/L(80.00%)、白细胞计数水平>10×109/L幼稚细胞检出率(96.00%)更高,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80例AL儿童血常规指标占比情况分析(n,%)

3 讨论

AL是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明显浸润肝、脾、淋巴结等髓外脏器,可以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髓细胞白血病两大类[6-7]。临床表现方面,主要有贫血、出血以及感染等症状。临床工作中发现,我国AL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疾病的发生和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因素、不良饮食生活习惯、电离辐射、化学等因素[8-10]。AL预后较差,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需尽早诊断、有效治疗,若未及时发现、治疗,患者生存期仅3~6个月[12-14]。当前,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关于AL的治疗方法明显增多,如支持治疗、放疗、骨髓抑制以及中药等,成功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15-17]。临床工作中发现,儿童AL患病率较高,尽早诊断、治疗可以提高儿童的存活率[18-20]。在儿童中,AL是最常见的血液恶性肿瘤,包括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ALL约占儿童AL的80.00%,同时它也是儿科中治愈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近几年来,患儿的总体存活率可达到90.00%。AML占儿童AL的15.00%~20.00%,儿童AML的疗效在近几十年有了极大提高,目前生存率可达到70.00%。然而,在低收入国家和贫困地区,AL患儿的生存率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血常规是简便快速的血液学检查方法,广泛用于临床疾病检查方面,主要检查的内容有白细胞系列、红细胞系列、血小板系列,对贫血等血液类疾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21-24]。众所周知,血常规对贫血的诊断具有很高的价值,不仅可以判断患者贫血的程度,同时也可以对患者的贫血类型进行鉴别。虽然白血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检查,但血常规在白血病的初步诊断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经过临床证实,血常规检验可以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鉴别贫血类型,用于白血病初步诊断中价值显著,为进一步诊断提供参考依据[23-25]。王石娟等[26]研究指出,AL儿童初次就诊时血常规检验结果数据明显异常,大部分病例均能检出幼稚细胞,可以作为初步诊断的可靠依据,有助于患者诊断、治疗,是有效的检查方法。

本研究结果显示,AL观察组、体检健康对照组组间血常规、白细胞分类指标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小儿的白细胞计数>10×109/L、血红蛋白浓度60~110 g/L、血小板计数<100×109/L占比率更高,且白细胞计数水平>10×109/L患儿幼稚细胞检出率高达96.00%。由此说明对AL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测,可以了解受试小儿血细胞数值异常情况,明显有别于健康状况小儿。另外,白细胞计数与幼稚细胞检出率密切相关,白细胞计数越高,小儿的幼稚细胞检出率越高,呈正比关系[27-30]。

综上所述,基于遗传、饮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导致儿童AL患病率逐年递增,是威胁小儿生命安全、健康成长的典型重症疾病类型,需尽早诊断、治疗。血常规可以用于贫血等血液疾病检测,操作简单、价值高。血常规用于AL患儿指标异常情况明显,尤其是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可以为AL患儿初诊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是优选的初筛方法,有助于患儿早期诊治,从而确保小儿的救治成功率。血常规指标的异常变化特别是外周血检出幼稚细胞时能为儿童AL初步诊断提供较可靠依据,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应加强和提高对血常规异常结果的认识,初步诊断后,及时行骨髓及相关检查,缩短确诊时间,提高AL患儿的治愈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血常规白细胞白血病
白血病“造访”,人体会有哪些信号?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白细胞
血常规解读
心力衰竭患者白细胞介素6、CRP表达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探讨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走进儿童白血病的世界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白细胞减少是免疫力降低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