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对新生儿肺炎肺功能及智能发育指数的影响

2023-01-10牛春牧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1期
关键词:体位气道新生儿

牛春牧

(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新生儿病房,辽宁 抚顺 113008)

新生儿阶段肺炎疾病较为常见,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患儿有通气、换气功能障碍表现,甚至严重时可以出现窒息、急性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严重危机新生儿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新生儿出现肺炎后病死率高达15%,全球范围内每年因新生儿肺炎死亡的高达200万[1]。临床工作中发现,新生儿肺炎患病率居高不下,具有较高的病死风险。换气生理功能障碍是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以头罩以及鼻导管给氧,一般给予仰卧位吸氧。不过临床实践表明,仰卧位可能诱发新生儿呼吸加快、血氧浓度升高。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新生儿肺炎临床疗效,应重视新生儿体位护理干预。基于此,本文将我院106例新生儿肺炎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转变体位护理对新生儿肺炎临床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为新生儿肺炎患者(n=106),时间选自2019年3月至2020年4月。纳入标准:①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关于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②新生儿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③小儿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心功能不全等疾病。②合并先天性血液疾病。③合并其他呼吸系统疾病。④无法完成本次护理操作小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完成护理分组,对照组53例、观察组5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10~45 d,平均(18.50±3.50)d;病程1~8 d,平均(3.50±1.50)d;体质量2.5~4.3 kg,平均(3.30±0.30)kg。观察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12~43 d,平均(19.50±4.50)d;病程2~7 d,平均(3.30±1.30)d;体质量2.6~4.2 kg,平均(3.40±0.35)kg。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肺炎患者基线资料完整,具有对比性(P>0.05)。患者的临床资料完整,且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予以本组肺炎新生儿置暖箱、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喂养、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对症和抗感染治疗等护理。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患者呈仰卧位、自由体位或将床头摇起30°,或任意舒适体位,调整头部偏至一侧,进行常规气道护理,遵医嘱给予标准量母乳喂养,每次奶量不宜过饱;喂奶后患儿坐位,护理人员轻轻叩患儿背部,避免其出现呛咳或吐奶情况。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转变体位护理措施。患儿头部抬高30°处于头高脚低位、头向一侧偏,屈曲上肢、上举头部双侧,微屈下肢、外展,臀部置枕垫,30 min后恢复体位。3h后右侧分泌物多者取右侧卧位,患儿头、背、臀垫小枕,四肢屈曲位,30 min后仰卧位。左侧分泌物多者左侧卧位,患儿头、背、臀垫小枕,四肢屈曲位。肺段下叶分泌物多者头低脚高俯卧位,背、臀垫毛巾,30 min后仰卧位。转化体位前5 min胸部叩击,手掌、指紧贴患儿胸壁,手指方向、肋间平行。患儿呼气时,手腕轻扣肩下、肩胛骨等多个部位,频率100~120次/分,叩击6~7次/每个部位,叩击时关注患儿心率等情况。另外,为了缓解新生儿情绪,需安慰抚摸,播放舒缓音乐。每次进行体位变换前均给予叩背,并依情况进行吸痰处理;叩背时应沿着支气管走行方向自内向外、自下到上,频次应为100次/分。此外,变换体位时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表情,注意患儿皮温,如有异常积极处置,调整体位变换频次、力度等。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新生儿肺炎患者呼气峰流速(PEF)、潮气量(VT)、呼吸频率(RR)指标水平、婴幼儿发育量表(MDI)评分评估,总分100分,分数、新生儿智能发育情况呈正比关系)改善情况以及肺部湿啰音、哮鸣音、发热、憋喘症状消失时间[1]。

1.4 数据分析 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版本)建模计算新生儿肺炎患者研究数据,P<0.05数据结果差异显著。计量资料(症状消失时间等)以均数(Mean Value)±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表示,对应检验值为t检验。P值小于0.05,表示相同观察指标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新生儿肺炎患儿在肺部湿啰音、哮鸣音、发热以及憋喘症状消失平均用时方面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后组间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表1 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后组间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d,)

2.2 PEF、VT、RR水平以及MDI评分比较 治疗前PEF、VT、RR水平以及MDI评分组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上述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观察组患儿PEF、VT水平以及MD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R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后组间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表2 两组新生儿肺炎患儿治疗后组间相关指标情况对比()

3 讨论

新生儿肺部发育不成熟,对细菌免疫力低,气管纤毛清除能力低,这也增加了致病菌侵入风险,肺炎发生率高[2]。临床数据调查指出,新生儿肺炎患病率居高不下。新生儿肺炎情况下呼吸功能明显受阻,气体交换面积降低,出现并发症可能性升高,易引发感染、缺氧等情况,如出现意识不清、呼吸衰竭、抽搐、低温等,需积极治疗[3]。新生儿支气管平滑肌较薄、呼吸道不成熟、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导致用药受限,增加了治疗难度。临床工作中针对新生儿肺炎患者以头罩、鼻导管给氧,一般采取仰卧位给氧方式,利于脐部护理、病情观察、机械通气[4]。但患儿呈仰卧时气道处于水平或斜坡位,理论上不利于排痰,易导致新生儿呼吸加速、血氧浓度增加,不利于肺部分泌物排出,易造成胃内容物、分泌物反流,从而阻塞呼吸道,进而影响新生儿治疗效果和耐受性[5]。此外,仰卧位会引起新生儿出现吞咽障碍,出现气道不畅通,引发呼吸困难。有学者研究指出,同仰卧位对比,俯卧伴倾斜位、头高足低右侧卧位等体位可以更好减少新生儿出现呕吐及分泌物堵塞气道的发生率。所以,为了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疗效果,需重视治疗期间的体位护理[6]。考虑新生儿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对局部供血有一定影响,同时可能增加痰液阻塞气道的发生率,在临床护理时,应注意实时调整护理方案。体位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广泛用于小儿肺炎护理中,护理效果显著[7]。转变体位护理干预是指导患儿选择非常规仰卧位,而是依据治疗内容、患儿舒适情况改变体位,帮助患儿更好清理气道,让气道内分泌物更顺利完成从小支气管到大支气管的转移,体位调整还能够增强患儿膈肌收缩能力,调节通气,降低新生儿肺不张疾病发生率[8-11]。新生儿肺炎临床常见病变部位为肺后叶及底部,因此体位转变为俯卧时能够缓解后叶水肿状态,改善供血情况,有利于肺功能恢复,患儿血氧指标及肺活量也会得到显著改善。此外,临床实践表明,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新生儿智力发育情况,通过体位转变、叩背等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患儿接触实践会延长,而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受器,通过长时间接触,能够通过外源性刺激患儿中枢神经,进而促进脑部神经元的发育,有益于患儿生长发育[12-15]。叶丹萍等[16]研究证实,转变体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患儿排痰能力,进而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并且,他们也发现转变体位护理有助于减少患儿平均住院日,促进患儿智力发育。王薇等[17]研究指出,经转变体位护理干预患儿其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干预组,其肺内听诊湿啰音改变、发热及咳嗽消失时间等方面对比均比常规仰卧位患儿更早,并且还能减少患儿平均住院日,提高护理满意度。因此,他们认为转变体位护理干预是新生儿肺炎最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18-20]。

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肺部湿啰音消失(9.50±1.30)d、哮鸣音消失(8.80±1.30)d、发热消失(5.50±0.80)d、憋喘症状消失(5.80±1.30)d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治疗后PEF(67.70±12.20)mL/s、VT(7.99±1.35)mL/kg、RR(40.50±7.80)min、MDI(91.10±6.50)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转变体位护理更适用于肺炎新生儿,改善患儿治疗预后。另外,观察组患儿干预后PEF、VT以及MD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R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指标差异显著。与其他学者研究相符[21-23]。与常规仰卧位护理对比,转变体位护理更有利于促进新生儿肺炎的恢复,可以增强新生儿排痰能力,减少气道阻塞发生率,改善呼吸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分析原因考虑与体位改变后痰液引流更通畅有较大关系,体位变换后肺叶与肺段通气变得更均匀,通气与血流比值也得到改善,肺内分流减少,提高肺部的通气功能[24-26]。此外,从安全性分析,转变体位也更有助于护理人员操作及观察患儿体征,降低患儿并发症发生率[27]。实践证明,只要严格操作、坚持合理喂养、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并做好皮肤黏膜压迫受损等防范,转变体位护理的相应理论弊端可以得到有效预防和控制。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高转变体位护理在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转变体位及叩背时动作应轻柔;根据患儿的病情及医嘱合理喂养;将患儿置于保温箱内,维持合适的温度及湿度;注意预防患儿皮肤受压,并定时清洗;同时,在上述操作中应严格无菌操作[28-29]。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转变体位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新生儿肺炎患者肺功能、智能发育,加速患儿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体位气道新生儿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初产顺产产妇采用自由体位分娩法与分娩减痛法的应用价值研究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