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3-01-09刘俊鸿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丹红丁苯注射液

刘俊鸿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等特点,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其生命。急性脑梗死主要病理特征为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的脑组织坏死,因此,临床应采取有效的方法恢复脑组织的血流灌注。丹红注射液的主要成分为丹参、红花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丁苯酞注射液则是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常用药物,能通过促进新生血管的生长,使受损的神经细胞尽快恢复[1-3]。为进一步证明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本文选取152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 年7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5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 例。观察组中男42 例,女34 例;平均年龄(69.52±4.36)岁。对照组男41 例,女35 例;平均年龄(69.56±4.3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4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经磁共振成像(MRI)、CT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③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批准开展此研究,患者和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研究前3 个月内曾经有出血、消化道溃疡、血液系统疾病;②心脏疾病、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③对研究相关药物过敏。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如降压、降血糖、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神经等。对照组采用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20 ml/次,1 次/d。观察组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其中丹红注射液用法、用量同对照组;丁苯酞注射液静脉滴注,25 mg/次,2 次/d,滴注时间>50 min/次,两次用药间隔时间>6 h。两组持续治疗14 d。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1 治疗效果 判定标准:显效:治疗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幅度≥70%,生活能基本自理;有效: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NIHSS 评分下降幅度为30%~69%,生活部分自理;无效:治疗后患者症状、NIHSS评分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2 相关临床指标 检测患者VEGF、SOD、MDA水平。

1.4.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皮疹、头晕、出血、低血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8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VEGF、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其中,早期溶栓是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方法,但对适应证、禁忌证的要求非常严格,同时对治疗时间窗也有严格限制,即便如此,在治疗过程中仍然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灶由中心的坏死区、周围的缺血半暗带构成,由于周围的缺血半暗带仍有侧支循环代偿,因此,如果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其血液供应,则可能使神经细胞存活,并恢复其功能。急性脑梗死发作后可能引起“瀑布式”的缺血级联反应,其中重要的病理机制为自由基反应,即脑组织处于缺氧状态下时能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活性,导致大量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破坏神经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功能,因此,临床治疗该疾病应以恢复病灶周围的血液供应为主[4,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效果。丹红注射液提取了丹参、红花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抗凝血、抗氧化、抗炎、降血脂等多种作用,可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但单独应用时虽可改善原有血管的血流情况,但无法在病变区域建立新的血液通路,效果有限[6,7]。丁苯酞注射液属于一种人工合成药物,能通过人体内花生四烯酸的含量促进血管内皮的生长,同时还可以抑制氧自由基的形成,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8,9]。本研究中发现,观察组VEGF、SOD水平高于对照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 是一种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膜上的VEGF 受体,使血管内皮细胞发生迁移、增殖,从而促进血管的生成。SOD 是人体中的氧自由基清除酶,属于机体内重要的抗氧化物质,能清除机体中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从而阻断脂质过氧化链式反应。MDA则为脂质过氧化的最终产物,能直接反映机体的过氧化程度,进而提示氧自由基的生成情况、组织细胞的损伤程度[10-12]。上述结果说明,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能更好地促进血管内皮的生长,抑制氧自由基的生成,减轻组织细胞的损伤。在对两组安全性分析中发现,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用药方案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证。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脑部血管再生,减轻神经细胞损伤,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临床可广泛应用。

猜你喜欢

丹红丁苯注射液
丁苯酞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脑梗塞患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与丹红注射液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丹红注射液就冠心病临床疗效及药物机制研究进展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配合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丁苯酞联合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价值分析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丹红注射液对高糖引起腹膜间皮细胞损伤的作用
UPLC-MS/MS法同时测定血必净注射液中8 种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