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根管治疗咬合创伤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3-01-09赵晓花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27期
关键词:牙髓炎患牙牙髓

赵晓花

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是牙科常见疾病,主要是因为个别牙齿受力过大,超出牙齿组织受力上限,导致牙髓组织损伤,进而引发牙髓炎,同时还会大大增加牙周膜间隙宽度,引起牙齿发生松动,降低咀嚼功能,形成咀嚼功能障碍[1]。比如,上颌的门牙与其他部位牙体相比更容易受到外伤,随着病程加重,且未得到有效处理,就会导致牙髓组织出现炎症,形成牙髓炎,患者无法正常咀嚼食物,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同时还可能出现疼痛感与肿胀感,加重患者生理负担,对心理状态产生不良影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2]。从目前牙科口腔治疗实际发展来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在临床中有着较高的发生风险,患者需要及时接受有效治疗,才能减少疾病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让患者尽早恢复正常生活[3]。本研究对2021 年1 月~2022 年6 月于常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100 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2022 年6月于常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就诊的100 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9 例,女41 例;年龄39~68 岁,平均年龄(48.82±4.0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8 例、初中及高中35 例、高中以上37 例。纳入标准:所有患者都满足咬合创伤性牙髓炎诊断标准;患者没有认知障碍与意识障碍;患者及家属都清楚本次实验活动,并签署相关知情同意文件。排除标准:缺乏依从性、不愿配合者;意识模糊、认知水平达不到常规标准者。此次研究活动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审批。

1.2 方法 按照常规标准对患者进行牙体检查,确保患牙无龋齿、无逆行性感染、无牙齿隐裂、无牙折、无牙周深盲袋等症状;辅助患者完成X 线检查工作,明确具体咬合部位,并在患者咬合过程中进行触诊检查,利用手指检查牙列颊侧的创伤牙咬合动度,借助咬合蜡操作明确咬合创伤点周围透光部分、穿通点,进而明确具体创伤部位、动牙。

对所有患者进行根管治疗:按照患者咬合创伤情况进行相应调和,进行牙齿患牙的开髓引流术,将髓腔炎症充分引流,压力充分释放;对炎症牙髓进行牙髓失活处理;去除坏死的牙髓以及炎性牙髓;进行根管预备,去除根管内坏死的牙髓以及炎性组织,彻底清创,同时冲洗、上药、髓腔消毒;使用冷牙胶或者热牙胶进行根管充填;根管充填以后对牙齿垫底、补牙以及修复缺损的牙齿要求高的患者可以给予全冠修复;同时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合理使用消炎、镇痛药。在治疗结束1 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

1.3.1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消失,同时可以正常咀嚼食物,未出现疼痛感与肿胀感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减轻,同时可以逐渐咀嚼软质食物,疼痛感与肿胀感明显减轻为有效;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变,不能咀嚼任何食物,疼痛感与肿胀感依旧存在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疼痛评分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范围0~10 分,0 分为无痛,1~3 分为轻度疼痛,4~7 分为中度疼痛,8~10 分为重度疼痛,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疼痛感越强烈。

1.3.3 心理状态评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的焦虑状态:最高100 分,<50 分为正常,50~59 分为轻度焦虑;60~69 分别为中度焦虑;>69 分为重度焦虑。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的抑郁状态:最高100 分,<53 分为正常,53~59 分为轻度抑郁;60~69 分为中度抑郁;>69 分为属于重度抑郁。

1.3.4 生活质量评分 采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其中包括躯体功能(1~5 分)、心理状态(1~5 分)、社会功能(1~5 分)、物质生活状态(1~5 分)、总体生活质量(1~5 分)等,0~1 分为差,2~3 分为良,4~5 分为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100 例患者,治疗显效42 例,有效5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7%(97/100)。

2.2 患者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为(2.95±0.5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58±1.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1.254,P=0.000<0.05)。

2.3 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焦虑评分为(51.01±4.39)、抑郁评分为(50.93±4.2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68.88±9.03)、(69.10±8.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100 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表1 100 例患者治疗前后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2.4 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12±2.01)、(4.29±1.97)、(4.56±1.99)、(4.74±1.88)、(4.81±2.0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2.56±0.48)、(2.63±0.29)、(2.71±0.19)、(2.47±0.27)、(2.50±0.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100 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表2 100 例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治疗前对比,aP<0.05

3 讨论

当人体出现咬合不当、咬合压力失衡后就会使得牙周支撑组织出现病理性变化,进而引起咬合创伤(牙周创伤)。人体牙齿正常的咬合标准为所有牙齿都要均匀地接触,咬合面同时受力,尖窝交错,中线对齐,牙齿没有很大的不良旋转角度,也没有不良间隙,牙缝正常,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颊沟上,上颌第一磨牙的远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二磨牙近中颊尖的近中斜面上。且正常牙齿spee 曲线数值在0~2 mm 范围内,如果牙齿咬合度接近于spee 曲线数值2 mm 时,会导致牙槽骨变致密、牙周膜逐渐增宽、牙骨质增生等情况出现,如果牙齿咬合度超过spee 曲线数值2 mm,在牙周组织承受范围外,就会导致牙周支撑组织受到损伤,引起牙槽骨吸收情况出现,同时还会对牙周膜纤维造成破坏,最终损伤牙骨质,引发炎症,提高咬合创伤性牙髓炎发病率[4]。从临床实际治疗来看,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患者会出现自发性疼痛或者阵发性加剧疼痛,部分患者夜晚疼痛感会明显增加,尤其是在受到外部刺激后(如冷热刺激、酸刺激等)会引发牙髓炎,大大增加患者生理疼痛感,同时还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5]。所以,需要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从而避免病情恶化,让患者可以尽早恢复正常生活。

目前针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主要是利用牙髓炎常用治疗方式控制患者病情发展,一些牙髓炎患者会由于病因不明确而不能有效、准确检查出患者牙体病变情况,需要对患者进行咬合创伤口检查,明确具体创伤部位,再进行调和治疗、根管治疗,进而有效缓解患者症状[6]。根管治疗方法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治疗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一个首选治疗方法,是20 世纪80 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理论体系完善、操作步骤规范的牙体疾病治疗方式。根管治疗的原理是通过机械和化学方法去除根管内的大部分感染物,并通过充填根管、封闭冠部,防止发生根尖周病变或促进已经发生的根尖周病变愈合,适用于被诊断为牙髓或者根尖周病的患牙,需要摘除牙髓组织和清除根管系统感染,以保留整个患牙或牙根,但是要求患牙具有足够的牙周组织和骨的支持[7]。根管治疗一般包括根管预备、根管消毒和根管充填等,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术前评估:a.对患牙和患者的评估,包括适应证选择、禁忌证有无、患者治疗的意愿、费用问题;b.结合患牙对术者操作可行性进行评估。②麻醉:使用麻醉或失活。③髓腔预备:开髓前必须去净腐质,然后换用另一根新的车针进入髓腔,穿通髓腔后换高速球钻揭顶,揭顶一定要全,以能看清整个髓室底为准,然后换用裂钻或金刚砂车针修整髓壁。④根管预备:在无痛、无菌的条件下操作,打开牙体髓腔、拔除根管内神经、血管等牙髓组织、疏通根管、测根管长度、扩大根管。⑤根管消毒:采用根管封药。⑥根管填充:以生物相容性好的材料严密充填根管,消除死腔,封闭根尖孔,阻止细菌再度侵入根管。充填时应做到:无自觉症状,无明显叩疼,根管内无异味,无渗出,无急性尖周炎症状即可充填。⑦冠修复[8]:其核心理念是感染控制,一是去除感染源,二是控制再感染,通过严密的根管充填,提供根尖周病变和牙髓病变愈合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根管治疗一般需要4 次左右,每次间隔7~10 d。牙髓炎患牙由于牙髓组织尚有活力,第1 次操作时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无痛处理。经过根管治疗后牙髓炎和根尖周炎患牙一般可以保留,但是由于根管治疗后牙体组织失去牙神经的营养,变脆容易劈裂,建议进行桩冠修复。根管治疗过程中和根管治疗完成后,患牙需尽量避免咀嚼较硬的食物,防止牙齿劈裂。

王靖愉[9]研究对咬合创伤性牙髓炎临床治疗进行了相关分析,按照患者咬合检查情况对咬合创伤点进行调合,按照患者实际情况与治疗意愿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治疗措施,20 例患者中有17 例患者施行根管治疗术,1 例牙根纵折患者实行拔除折断残片,再行去髓术,待患者症状改善时进行调合,有2 例患者调合后,症状明显得到缓解,整体治疗有效率达到了85%,患者整体对治疗满意度较高。李文鑫[10]对基于咬合创伤性牙髓临床诊断进行了分析,发现通过常规治疗与根管治疗后,整体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6.67%,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疼痛感逐渐消失,咀嚼功能逐渐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100 例患者,治疗显效42 例,有效55 例,无效3 例,总有效率为97%(97/100)。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为(2.95±0.51)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58±1.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焦虑评分为(51.01±4.39)、抑郁评分为(50.93±4.25)分,均低于治疗前的(68.88±9.03)、(69.10±8.3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12±2.01)、(4.29±1.97)、(4.56±1.99)、(4.74±1.88)、(4.81±2.03)分,均高于治疗前的(2.56±0.48)、(2.63±0.29)、(2.71±0.19)、(2.47±0.27)、(2.50±0.31)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治疗中采用根管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的不良影响。此外,在对患者进行根管治疗的同时和治疗后一段时间,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等不适症状,出现疼痛严重、伴有局部肿胀和全身反应等并发症,降低预后,所以,还需要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而增强治疗效果[11,12]。相关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①强化术中护理工作,避免治疗中因充填体或修复体过高所产生的创伤和接触点不良而造成食物嵌塞,洁治时器械损伤龈沟底的上皮附着,以致形成牙周袋,降低预后;②做好口腔卫生清洁工作,牙髓炎由口腔疾病引起,会影响咀嚼言语功能,治疗后要避免患侧咀嚼食物,避免吃粘性的食物,饭后一定要漱口;③提倡每晚刷牙,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清除口腔软白污垢、食物残渣、部分牙面菌斑,保护牙齿,同时应选择合适的牙刷,避免牙刷过硬对牙龈造成损害;④强化饮食指导,提醒患者保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⑤强化生活指导,避免长时间熬夜及硬物损伤而对牙髓造成损害;⑥告知患者按时复诊的重要性,让患者可以按时复诊。

综上所述,在咬合创伤性牙髓炎治疗中采用根管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减轻疾病对患者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牙髓炎患牙牙髓
牙髓可以再生吗
用椅旁树脂嵌体/高嵌体在对第二磨牙远中龈下缺损进行修复中的应用效果
根管治疗术治疗隐裂性牙髓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橡皮障使用情况在牙体牙髓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樟脑酚与氢氧化钙治疗慢性牙髓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
牙周炎对口腔种植修复效果的影响
磨牙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保留价值分析
意向性牙再植在重度牙周炎待拔患牙保留中的应用
有症状不可复性牙髓炎活髓保存的短期疗效观察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术治疗牙髓炎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