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探索研究*—以《学术英语:综合》为例

2023-01-08刘琳张海云

智库时代 2022年15期
关键词:英语课英语课程思政

刘琳 张海云

(山东农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必要性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课程思政作为素质教育的载体,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作为一门在各大高校开设覆盖面最广的公共必修课,已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主战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授课教师在完成语言知识传授的同时,如何通过充分合理的课程设计,加入育人元素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教育实践,以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家国情怀,督促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内容。

此外,大学英语课作为外语类语言课程,集现代文明和深厚传统文化双重背景于一体,具有开展课程思政改革的巨大优势。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挖掘具体授课教材内容,有效融入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德、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等思政元素,使学生在中西语言和文化的碰撞互通中,既了解了外国文化,又对中国元素有了更深的理解,既增强了自身文化自信心,又可以辩证地看待外国文化。作为大学英语课程本身,课程思政可以实现大学英语课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其语言显性教育和思政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以践行“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的高校课程思政的倡导思想。

二、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大学英语课程实际授课教材内容与思政元素的高效契合

大学英语课作为一门面向全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在大部分高校每周至少排一次课,即两节45分钟的课程。个别院校每周会设置两次大学英语课,即4节45分钟课程。在有限的45分钟授课时间里,保质保量地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和教材规定的英语教学任务是大学英语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保证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时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英语素养,这也是育才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探索并找到教材内容与思政元素之间高效且有价值的契合点就尤为重要。不可本末倒置,让思政元素的引入占用大部分授课时间,甚至为了思政元素的讲解而导致无法完成既定的英语教学计划和内容,这样就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走进课堂教学的初衷。因此思政元素的课堂导入首先不可脱离实际授课教材,不可由任课教师随意涉及,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使学生无的放矢。思政元素的选取应该以课程所选教材的授课内容出发,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发现恰当的导入点。

以《学术英语∶综合》第八单元的课内阅读Text A文章-《从柏柏尔人到巴赫的全球化路径为例》,具体授课时思政元素的导入尝试如下:(1)导入时以这篇文章的以下授课内容为基础-美籍华裔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先生从音乐的共通性入手,在1998年开启了丝绸之路项目,并以其创办的丝绸之路合奏团演出为依托,探索数千年来古丝绸之路沿线-地中海与太平洋之间许多文化之间的思想流动,进而着眼于共通的音乐文化以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教育的首要目的,发现其自身的音乐之声。(2)思政导入内容:“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3)思政元素与课本内容对接契合点:马友友先生在古丝绸之路沿线推广丝绸之路项目,用音乐之声展现其华裔血根之情,借助音乐的力量进行全球化文化艺术和教育的交流。而“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正是起始于古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现惠及全球经济文化交流的方方面面,以互联互通网络造福全人类,使全球协同发展。马友友先生的丝绸之路项目的核心内容和我国“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不谋而合,因此可以通过各种有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二者的深入对比学习,深刻体会我国“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宏大。

(二)大学英语课授课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自然衔接

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导入应该是自然流畅的,不应该仅仅为了思政而思政,将思政元素与授课内容强行联系、生拉硬套,大量向学生灌输,使思政教育成为课程思政改革的硬性任务,这样只会事倍功半,不仅会磨损授课教师的上课热情,也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厌学。自然流畅地导入思政元素的关键在于授课教师对于教材内容和思政内容的熟悉度和理解度,如果教师对于思政元素一知半解、不甚了解,难以恰当地找到其与授课教材内容的自然切入点。因此要达到立德育人的目标,授课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自身的德育使命,应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加强思政理论学习,拥有坚定的政治占位,才能将自身所学、所得、所思授之于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正向的德育榜样。

例一:以《学术英语∶综合》第四单元课内阅读 Text A 文章-《绿色环保风已有50年历史,下一步要如何做?》为例。文章主要内容为作者从已推行50年的“绿色环保风”入手,揭示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从经济与环境,文化与环境,每个人类个体的环保意识三个角度去探讨下一步环保主义的出路。作者在文中介绍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探索了使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措施。这些文章内观点可以自然切入思政元素-“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扩展引出我国倡导的生态文明建设正是实现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维护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平衡的有效措施。

具体导入时课题组制作了相关微课,内容如下:(1)微课中以课本Text A内容提到的环境破坏实例为基础,以视频形式扩充并再现这些实例,如地球气候不断变化、动植物大规模灭绝的趋势不断加剧、淡水和土壤资源不断消耗殆尽。(2)对比再现“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提出前后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差异和进步,如无锡市生态文明建设探索-太湖内湖-蠡湖长达10 年的生态环境整治与修复历程。基于微课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课本Text A作者提出的探索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角度有哪些相似性。(3)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自己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气象,进而在课上组织学生以老乡形式分组,课堂上汇报自己家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例。授课时可以结合自己家乡生态环境问题和环保的实际社会问题,学生课上反应积极,参与性强,话题讨论中展现了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思想的理解,起到了良好的授课效果,达到了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自然地导入。

例二:以《学术英语∶综合》第七单元课内阅读 Text A 文章-《工作与个人满足感》为例。(1)这篇文章主要观点是在美国,生活满意度正在与个体的工作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文中研究者们将“工作定位”分为三种:“工作”“事业”“使命”。第一种是为了每周领到的薪水“工作”。第二种是需要个人对工作更深入地投资的“事业”。你不仅可以通过“事业”所获得的收入来衡量所得的成就,还会关注个人的提高。而当晋升停止,你到达了工作顶峰的时候,与工作的疏离感也会随即产生,那时你就会从别处寻求满足与意义。而第三种“使命”(或者视为人生目标的职业),意味着自己对工作的投入是主动又充满热情的。有使命感的个人认为工作是为了更好的事以及比他们更重要的事而做出贡献,如此一来,工作是自然而然地自觉完成的,而并不是为了金钱或者个人提升。因此拥有使命感的工作定位将带给个体更大的满足感和幸福感。(2)授课教师在对第三种工作定位-“使命”讲解时,可以自然地通过课上讨论、课堂汇报或课下布置相关作文的教学方式启发学生去思考作为祖国希望的青年一代,如何能够秉持正确的工作态度,使自己在未来工作中拥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同时使工作变成一件使生活幸福的乐事。通过这些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阳的生活观,塑造其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感,以达到育人的目的。

(三)以多重方法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导入思政元素

一个或多个思政元素的讲解和导入,并不应该只局限于一种形式,或只涉及课堂教学时间,应是课内与课外、线上资源与线下思辨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授课教师可以通过话题讨论、主题辩论、课堂汇报、作文写作、英汉翻译、听力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开展对思政元素的讲解,并且借助于微课、校园普及的雨课堂等计算机教辅软件和网络平台,以实现模式多样化地进行育人引导。在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授课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充分利用课前、课上、课后作业和活动,以目的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履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融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全流程,并主动成为课程思政元素学习的主体。

以《学术英语∶综合》第八单元的Text A-《从柏柏尔人到巴赫的全球化路径 》为例列举授课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1:课题组以马友友先生的丝绸之路项目和“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为主体,制作了微课。 首先微课制作思路如下:(1)微课中以课本Text A文章第五段至第八段内容为基础,扩展介绍了马友友先生丝绸之路项目的设立目的、运作方式及其领导的丝绸之路合奏团的演出线路和演出收获。(2)介绍中国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历史进程、重要收获及沿线受惠国家的积极反馈,如肯尼亚的蒙内铁路,中蒙俄三方经济走廊,中欧班列品牌等。此微课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进行学习观看,并由任课老师布置与课文内容和微信内容相关的以宿舍为小组的讨论话题,让学生课前准备,课上随机以宿舍分组进行口语讨论,以节约并合理安排课上45分钟授课时间。(3)翻转课堂思辨讨论:微课中引导学生思考①“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马友友先生的丝绸之路项目的相似点;②思考两者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贡献。进而在课上组织学生进行思辨讨论,了解中国“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伟大构想的深义和前瞻性。(4)课堂教学结束后,给学生设置相关课下作业以巩固德育成果。组织学生在课后观看2018年BBC制作的纪录片-马友友和丝绸之路合奏团(视频课前由授课老师上传至雨课堂教辅软件中,以供学生使用)。在此纪录片中,马友友先生的儿子提到4岁成名登台演出的父亲一直在寻找属于他自己的音乐之声。授课老师可要求学生仔细复习课文内容,在课文中找到属于马友友先生的“音乐之声”。学生可以以宿舍为单位将答案发布在雨课堂教辅软件中的视频观看留言中,让学生之间展示自我、相互学习并交流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思辨能力。这样既让学生完成了语言知识的系统学习,又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同时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的思政教育目的,完成了以大学英语课为主体,以课程思政为载体的素质教育实践。

三、学生对于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反馈

“大思政”的育人格局要求高校对教育教学实施全方位的改革,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从2020年开展了思政课全面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该改革面向全校大学英语课开设的四个学期,即大一大二两个学年的大学英语课。涉及授课教材包含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大一上学期使用)、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大一下学的期使用)、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4》(大二上学期使用)和《学术英语∶综合》(大二下学期使用)。针对山东农业大学 2019 级法学、生物工程、数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笔者组织了《学术英语∶综合》课程引入思政元素讲解满意度的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1)大部分学生认可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认为通过课程思政获得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向引导,对中国制度、文化、政策、传统美德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思考,更激发了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提升了其家国情怀和爱国情怀。(2)学生对于思政元素导入时采用的灵活多变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比较满意,认为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借助于网络平台的思政元素自主学习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个性发挥空间和自由安排时间空间。(3)学生对于课题组教师制作的思政微课很感兴趣,认为以后教师可以依据课本内容对每个单元都进行课程思政的微课设计制作。但微课的制作耗时、耗力、耗经费,将课程思政微课融入大学英语课的每单元讲解仍然任重道远。(4)大部分学生认为课上思政元素的讲解时长应控制在5到10分钟之间,时长不宜超过15分钟,具体相关学习资料可留给学生课下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问题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实时反馈给授课教师,任课教师也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并给予督促指导。教师可以通过话题讨论、主题辩论、课堂汇报、作文写作的形式进行课堂抽查,以实现学生对思政元素的学习内化在课内、提升在课外。

四、结语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已势在必行,但教师在具体授课中,应仔细斟酌安排思政元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切入点、及思政元素导入在大学英语45分钟课堂教学中所占比例和时长。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不可单一刻板,应实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馈,灵活选择多种导入方法,以综合利用课上与课下、线上与线下的丰富资源。同时教学设计应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不断因时调整教学手段和教学活动,以真正做到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融合,让学生每节课能够课上有得、课后有思、思中有辩,而非简单地填鸭式强行导入,最终在保质保量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同时达到立德树人、育人育才的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英语课英语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英语课后巩固作业形式和评价策略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英语老师出难题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