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3-01-08蔡新鹏

智库时代 2022年15期
关键词:理论课军事课程思政

蔡新鹏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士官管理学院)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明确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军事理论课程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以及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渠道,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利用课堂教学的主体作用,充分实现军事理论课程立德树人的育人功能,成为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值得军事理论教师认真研究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状况分析

为了全面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课题组利用网络工具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群体中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调查的真实有效,设计题目未涉及学生具体个人信息。共收回无人机产业、信息工程、建筑工程、管理学院、汽车工程、民航运输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的1936份问卷,学生均为开设军事理论课的21级新生。

(一)高职院校学生国防意识状况

(1)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国防意识较为淡薄,对国家安全关注度不高。在“是否有兴趣了解我国安全形势”一题中,21.54%的学生选择“一般”,0.21%的学生选择“不感兴趣”。在“会经常关注国内外军事重大新闻、事件吗”一题中,35.02%的学生选择“偶尔”,0.62%的学生选择“从未关注”。数据反映了高职学生对于国家安全重视程度不够,说明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未能深入人心、成为学生的共识。

(2)高职学生军事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军事理论课。在“军事理论课是否初步帮助您了解掌握军事基础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一题中,82.9%的学生选择“有很大帮助”。说明军事理论课是高职学生获取军事知识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应当重视军事理论课的重要作用,重视军事理论课程教学改革。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的认识

(1)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程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效果认同度较高。在“通过学习军事理论课,是否对您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帮助”一题中,87.65%的学生选择“帮助很大”,说明高职学生较为认可军事理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效能。

(2)部分学生对于军事理论课程缺乏兴趣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认为军事理论课程缺乏实践环节和网络新媒体手段。在“您认为军事理论课是否有必要加入更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一题中,74.33%的学生选择“非常有必要”,24.69%的学生选择“有一定必要”。在“平时会使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学习军事知识吗?”一题中,66.94%的学生选择“经常”,32.54%的学生选择“偶尔”。可见军事理论课程亟需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3)高职院校学生愿意学习更多的国防知识,求知欲较强。在“您愿意在军事理论课课堂外学习更多的军事知识吗?”一题中,80.01%的学生选择“非常愿意”。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军事知识有较强的学习愿望,军事理论课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热情。

(三)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高职院校教育理念存在偏差,军事理论课程不受重视。我国的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存在一个问题大学教育包括高职教育存在“功利性”,高校往往以教师的论文、科研项目、学生的就业等为教学导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高校还是教师首先重视的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对于高校的育人功能,往往流于形式,停在表面,没有落在实处。每个学生都有其具体的专业,需要的是实用的技能、证书,对于高职学生而言更为实际和迫切的是找一个好工作。由于高等教育功利化大行其道,直接造成高校思政教育举步维艰,课程思政未能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军事理论课性质为公共基础课,属于通识教育的范畴,对于学生没有就业、升学上的直接帮助,许多学生从思想深处不重视、轻视学习,只求考试通过或者取得不错的分数,导致课程学习效果差,未能达到育人的效果。

(2)军事理论知识点与课程思政融合存在难度。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难点首先在于如何挖掘课程思政要素,做到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巧妙融合。军事理论课程主要讲述国防知识、国家安全、军事思想、信息化装备等内容,蕴含大量思政要素,需要军事理论教师深入挖掘,总结凝练。

(3)军事理论课程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军事理论课程目前多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方式,以教师理论讲解为主,而且往往是几百人的大课,教学手段单一。这必然会影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也影响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因此,军事理论课程应注重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如课堂上的案例教学,校外的国防教育基地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培育大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扎实的知识文化结构、优秀的道德品质。

二、高职学生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融合路径

高校教师都应当认真思考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协同融合。军事理论课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军事理论课的“立德树人”育人功能发挥到最大效果,改进教学方法,是军事理论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1)将知识传授和课程思政进行有机结合。课题组首先对照教学大纲,梳理知识点、专业素养点。其次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课题组应认真梳理总结军事理论思政教育元素,由教学内容精准切入思政教育,实现育德于教:①爱国主义精神。“军事理论作为高等教育必修课之一,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将青春的力量注入中国梦之中,同时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宣扬的爱国精神。”[2]军事理论课通过军事思想专题的讲解,如通过讲解习近平强军思想,了解到人民军队在战斗中逐步壮大的光荣历程,感受到我国由积贫积弱的国家一步步成为大国强国的艰难之路,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②法治精神。通过国防法规专题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防法规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保证国防现代化顺利实现、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明确公民的国防义务,增强国防观念。③我国总体国家安全观。在讲解国家安全专题时,应重点介绍我国总体安全观,融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促进“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等国际合作等内容,引导学生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④忧患危机意识。在国家安全形势章节,使学生深刻认识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形势,了解我国周边面临的潜在威胁,增强学生危机意识、忧患意识。

(2)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军事理论课往往重视课堂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教育环节。军事理论应当做到理论教学和实践育人相结合,开发教学载体。一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教育资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川省内有着丰富红色资源如建川博物馆、川陕苏区红军烈士陵园、朱德故居纪念馆、陈毅故居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等。教育基地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和国防军事知识,学生可以获得直观的教育和氛围熏陶,增强爱国主义和国防观念。学生也可以在教育基地担任解说工作,或者担任志愿者,在实践环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二是广泛开展校园国防教育活动,如演讲比赛、国防知识竞赛、校园微视频大赛、征文比赛、歌曲大赛等,让学生获得国防教育熏陶;三是结合本校特色。比如笔者所在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经历了50余年艰苦创业、砥砺前行的历程,学校始终秉持航空报国的历史使命,与祖国航空工业一起,书写了一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校史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献身国防、热爱祖国的情怀。

(3)重视新时代网络的重要作用,丰富教育手段。一是军事理论课程应当应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创新丰富教学资源。可开发军事课程资源类网站和教学APP,方便学生查询和自主学习,包括热点时事问题分析、视频、图片、战例分析等教学资源。二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大力建设线上教学资源库。依托智慧职教、智慧树、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资源,弥补线下学习课程时间不足。三是利用互联网资源。与传统的教育不同,以抖音、B站为代表的短视频,简短快捷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占据了青少年的信息获取渠道。充分利用新媒体,既可以提高军事理论教学的趣味性,也有利于学生更直接地接受国防教育,强化学生对于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自觉履行国防义务,为国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构建军事理论“课程思政”长效育人机制

目前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思政”仍存在种种困境和不足,探讨和构建军事理论课程的长效育人机制,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能够确保课程思政的有序推进和长效发展。

(一)构建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思政”的“三位一体”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程思政”的改革应当从价值引领、顶层设计、教学队伍建设、加强隐性课程开发建设等方面推进,建立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常态化的机制,开创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1)加强顶层设计。课程思政改革涉及面广、任务艰巨,高职教育从业者需要协同发力、上下一心,才能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要正确认识德、育、能关系,按照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要求,切实纠正长期以来片面强调以知识技能等为主而忽视德育的做法,补齐重教学、轻育人的短板,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教书轻育人等片面办学行为,把认真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作为评价教师的基本要求,切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3]另一方面,从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入手,完善课程质量标准,开发课程资源,加快教材改革创新,明确军事理论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2)加强军事理论教师队伍建设。与传统的课堂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不同,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打破常规,承担价值塑造的责任,同时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人文知识积累和熟练的运用能力。“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4]。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军事理论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责任心、使命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以身作则。

(3)加强隐性课程开发建设。笔者认为,所谓隐形课程可以认为是和显性课程相对而言的,不会出现在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目录当中,但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情感、理想、行为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一般理解为非学术性的学习内容。比如校园氛围营造、校园文化、学校规章制度、社团活动、班级活动、党团学习、社会实践等。这种隐形课程极大程度弥补了职业教育时间和空间的不足,高校应当重视隐形课程的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如笔者所在的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管理学院,打造军营文化宣传阵地,加强军队特色文化建设,着力构建了军队文化的“显形+隐形”协同互动的文化浸润体系。其还投入专项资金改造学院办公区,形成以“人民军队光荣战斗历程”“强军目标”“军人核心价值观”“士官生誓词”的背景墙、楼道标语墙等为标志的营区浸润式文化标志。

(二)构建全方位的保障机制

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思政”的保障机制是指确保课程思政顺利进行,从而实现稳定、高效运行的组织保障、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的体系。

(1)组织保障机制。组织保障是实现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确保教育现代化目标任务的实现,就要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强调党领导与支持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5]课程思政必须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实施,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开展。各级党委需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指导和监督,教育主管部门负责课程思政总体规划、制度制定等工作,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体责任制。高校管理部门要认识到军事理论课程对于国家安全和大学生国防意识塑造以及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军事理论课对于国民国防教育的重大作用。

(2)评价激励机制。“对教师课程思政的评价考核,是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主体作用的重要抓手,也是课程思政教学管理和改革的‘牛鼻子’。”[6]作为课程思政管理的重要手段,评价有其重要作用。对于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成效必然是教育成果检验的根本标准。建立符合自身课程特点的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就是围绕考评方法、内容、标准,做到符合实际情况整体推进。将军事理论课程中的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爱国情怀、法治精神、服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实施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增强学生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和忧患危机意识的渗透成效作为考核重要标准,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国防素质。

要确保军事理论课程“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落到实处,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成效进行激励,可以采取常规奖励比如福利、奖金、绩效等。也可以是精神奖励,比如表彰、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对学生的激励,可运用过程性综合考核方式,将考核和教学过程相结合,动态考查学生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避免唯成绩、分数的情况。

猜你喜欢

理论课军事课程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军事幽默:局
军事
军事幽默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
世界军事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