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金课”考评体系构建*

2023-01-08潘鑫淼

智库时代 2022年19期
关键词:金课思政体系

潘鑫淼

(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当前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其阵地的牢固程度、水平高低、效果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教育的建设成效,决定了其究竟为“金课”还是“水课”。“金课”一词的首次表达,是在2018年6月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同年9月发布《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自此开始正式使用“金课”一词。1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金课”考评体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高校学生产生的价值认同做出的判断,并对产生的价值行为以及价值实现程度的判断,既有深入学习教育部文件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理论意义,也有提高思政课堂质量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金课”考评体系的测评目标、原则与特征

(一)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的测评目标

高校思政“金课”质量考评体系的测评目标主要体现在客观认知、情感认同、实际行为三个方面。首先体现在客观认知目标,包括新时代大学生是否准确了解“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以及思政“金课”的本真意蕴和基本区别。思政“金课”作为一门高要求高标准的课程,内含红色文化融入思政、小初高全过程思政以及最新的抗疫与抗洪精神注入思政等等。其内容的丰富多样,不仅考验教师的授课水平,也加大学生的学习难度,因此更应该加强学生对思政“金课”的基础认知。其次是情感认同目标,即大学生在对思政“金课”准确客观的认知上,要产生情感共鸣。具体来说,就是大学生在了解思政“金课”的内容、实质、难度的过程中,要逐步产生认同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科学性与真理性、改革创新的开拓性与进取性、艰苦奋斗的优良性与向上性。使其从心底里真正地认同思政“金课”的重要性,不懒惰敷衍,而是实事求是,迎难而上,收获知识、取得进步。最后是实际行为目标,主要体现在新时代大学生是否主动将在思政“金课”中获得的知识,共鸣的情感应用于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其要在被动接收红色文化信息知识的基础上,将被动转化为主动,承担起思政“金课”需求输出者担子,熟读熟知基础知识,并输出自己的真实需求,共同打造思政“金课”。

(二)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的测评原则

构建思政“金课”考评体系除要按照其既定目标发展外,还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原则。第一,及时性与准确性。思政“金课”的教育效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体现,教育反馈信息与后续调节都要求及时性与精准性,这是思政“金课”效果测评中的基础要求。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反馈需及时且准确,这样才能方便教育者及时且精准地改进教育。第二,客观性与全面性。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坚持从客观事实的真实情况出发,即实事求是,坚持与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教育实践活动等实际情况密切联系在一起,即走群众路线,这样观察到的实情才会更加客观、全面且准确。与此同时,我们又要权衡考评体系的轻重主次,抓住影响思政“金课”教育效果中的主要矛盾,并兼顾解决其中的次要矛盾,这样才能使得思政“金课”考评体系既客观全面又层次分明。第三,定性与定量。定性考评是指通过对客体效果的整体分析和掌握,以获得对其性质的判断的一种科学方法;其定量考评则是通过客体效果呈现出的一些量的关系的分析整理,从数量上对其进行判断的一种客观方法。在制定考评体系时,为了更加客观且全面,则需把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学划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的范围和对象,针对性解决自己所面对的问题。

(三)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的测评特征

自进入新时代之后,高校思政学科建设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考评体系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首先,是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特点。马克思在唯物辩证法中明确指出,物质运动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即绝对性的运动和相对性的静止,这是我们进行高校思政“金课”教育效果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考评的理论基础。这一原则在思政“金课”考评体系中主要体现在静态的考评方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思政“金课”教育效果的现状进行考评的一种手段;而动态考评,则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思政“金课”教育的发展能力和发展趋势的过程进行考评的一种手段。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思政“金课”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在某一阶段会呈现出相对稳定性,但其仍然是持续发展的,因此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做出的分析我们要坚决反对。其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呈现出复杂性的特点。在考评体系当中存在着各类主体、客体,每个主体的情感倾向、思维方式、成才需求都是不同的;每个教师的工作表现、教学成效、教学贡献也存在差异。最后,思政“金课”考评体系呈现出时间方面的局限性特点。例如教学主体的个人能力、教育成效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慢慢呈现出来,而非短平快,这样就导致在不同时间阶段上,教育教学考评体系结果不同,加大考评难度。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金课”考评体系的测评方式

(一)主观评价

高校思政“金课”教育的教学目标不在于升学名利,使其成“大器”,而在于提升道德修养,助其成“仁人”。思政“金课”教育作为一种动态式、沉浸式教育,它没有固定不变的知识体系,也没有标准化的测试与答案,其学习效果难以量化,主观评价就变得尤为重要。但其并不是一种随便评价、任意评价,它同样拥有着自身科学的质量标准和严格的测评体系。其一,受教育者的主观评价是思政“金课”教育考评最直接,也是最真实、最有效的评价反馈。大学生作为接受思政“金课”教育的主体,其体验与感悟是任何其他个体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受教育者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教育效果考评的第一主体。其二,教育者作为思政“金课”教育教学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考评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思政“金课”教育的实践活动大部分都是通过教学的方式运转起来的,而这种动态教学方式对于教育者来说,有着很高的现场把控能力和组织教学能力要求。不可否认的是教育者的教导行为和教育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思政“金课”教育教学的成败。其三,同行在思政“金课”教育教学测评中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此处的同行更多指的是从事同一教育领域的同事,其评价不仅准确度、专业度更高,也有利于教育者之间的交流沟通,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二)客观评价

高校思政“金课”教育是知、信、情、意、行合一的教育,它虽与传统的知识性教学有所不同,但作为学校教育其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仍有共通之处,因此在注重主观评价的同时,客观评价主要从教育过程、教育效果、行为展示中所得数据的客观性角度出发。其一,督导评估是指办学者建立专门的督导小组,依据制定好的较为科学的打分标准,定期地对教育者的授课情况以及受教育者的听课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除主要的课堂评估外,把学业负担、德育工作、师资队伍、考评机制也纳入到督导评估体系中,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地将整个教育过程具体化、数据化、客观化。其二,成绩评估是对思政“金课”教育结果最好的客观考评方式,把教育效果以量化、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成绩评估不再局限于闭卷考试的形式,也可采取口试、开卷、小组合作、书面报告、交流报告等各种测试形式,从认识、思想、实践三方面进行考评,得出成绩。其三,行为评估是指把受教育者在接受思政“金课”教育之后的所作所为按数量统计的方式进行评估反馈。行为评估主要包括对宣传行为、科研行为、教育行为、贡献行为等多种行为表现的评估。将行为量化,作为一种评估方式,更有利于大学生将思落于行,也能更客观地反映出事实情况。

(三)具体方式

我们要在遵循考评体系原则特征以及所设定框架的基础上,正确运用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的具体方式。第一,层次分析法是将问题的各个组成部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再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决策方法。此方法透过复杂问题的本质,分析其影响因子以及内在逻辑关系,从而利用分析得到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将系统、严谨的定量研究引入到考评体系中来,有利于提高测评的可信度。第二,德尔菲方法,也称作专家调查法,是针对性解决专家会议方法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专家测评方法。在测评过程中,专家们彼此不相识、也不往来,这就克服了被权威人士的意见左右、被利益收买、被人情绑架等弊病,各位专家能够充分发表自己真正的测评意见。因此,德尔菲法的加入,使得考评体系的评价方式由定性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提高测评研究的客观性。第三,实践检验方法。高校思政“金课”对大学生产生教育的预期效果,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定期进行教育考评,例如活动后、一周后、一个月、半年等定期循环进行实践检验。实践检验法对于本研究构建的考评体系具有检验、完善、优化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中的真实情况,对高校思政“金课”教育的未来做出更详实完善的规划。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金课”考评体系的结果反馈

(一)结果反馈的预期特点

思政“金课”教育教学有着过程性、沉浸性和感悟性的特点,其教学组织形态主要是现场观摩、班级授课和小组讨论等。因此结果反馈的特点应包括综合性、系统性、动态性、有效性,只有符合结果反馈应有的具体特征,才能说明此考评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是能够应用而推广的。其一,结果反馈信息应具有综合性,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先入为主,应综合考虑。信息汇总不仅要考虑物质层面,还要考虑精神层面;不仅要聚焦短期效益,还要聚焦长远效益;不仅要关注个人利益,还要关注集体利益。其二,结果反馈信息应具有系统性,把每一个单个指标反映出的思政“金课”教育质量发展的侧面信息,分析其内部紧密的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体系。其三,结果反馈信息应具有动态性,思政“金课”的教育效果与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类似,都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这种滞后性又决定了其动态性的特征。所以在汇总信息反馈时,不局限于某一时间节点,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思政“金课”教育的质量。其四,结果反馈信息要具有有效性,所谓有效性即此结果反馈信息一方面既能弘扬社会价值所规范的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另一方面又能满足个体价值所需要的道德个性、道德情操、道德文化等方面。

(二)结果反馈的实际信息

新时代的中国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需要各高校提高其课程质量,因此打造思政“金课”则呈现了一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势。高校思政“金课”教育是一种过程性教育、在思想中进行管理的沉浸式教学,这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构建并应用思政“金课”考评体系会产生一系列结果和信息反馈,对其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进一步完善考评系统。对结果反馈数据与信息进行分析,可得出以下进步之处:其一,高校思政体系逐步完善,随时代发展而进行各方面革新,其作为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建立起全方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二,思政教育方法不断发展科学且多样,从实际出发,融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将学生视为课堂内容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倡导个性发展,让学生能在课堂课外的生活学习中更好体会思政内涵和价值。其三,思政教育内容更加全面,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注意到本土思政文化资源是极其重要的。而将本土思政文化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在一起,则可丰富本土思政文化教育内容,详实思政实践环节,真正地激发学生对于家乡本土思政文化资源的自豪感和探索欲。其四,社会学习思政知识氛围浓厚。随着国家对思政知识地发掘,对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的大力倡导,整个大学校园乃至整个社会都充斥着对思政教育的追崇热情。

(三)结果反馈的对比总结

将预期特点与实际反馈进行对比以推动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不断调整与完善。高校思政“金课”考评体系,这本来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考评体系中包含着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资源内容、教育的目标、教育的方式方法、教育的环境氛围等各类要素。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客观社会真实存在的人,因受其成长背景环境,教育水平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倾向和个性特点,且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也有高下之分。因此当人接收到思政“金课”的知识、信息、情感时,便会产生各式不同的反映。例如大学生在接受思政“金课”教育之后,是否主动地能够将自己所感悟到的知识、精神宣传给更多的人,感染到更多的人;能否主动将自己接收到的知识转化为科研成果;能否主动为社会做出或大或小的社会贡献,真正理解思政知识。那么这些信息会随着思政课程的持续发展逐步显现出来,其收集、整理和反馈需及时且准确,这样才能改进教育。思政“金课”无论是供给者还是受教者,均应学会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融合当下流行的传播方式,对思政知识进行凝练表达,使得思政思想传播到每一个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识的目的在于行,行的目的在于检,因此将预期特点与实际反馈进行对比总结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综上所述,建立教育质量考评体系是一个科学而系统的工作,在既定的指标筛选原则下,还需要凭借研究人员的专业技能训练和阅历积累,而且还需要充分借鉴吸收相应领域专家的意见,因此高校思政“金课”教育质量考评体系的构建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注释】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360A08-07-2018-0016-1

猜你喜欢

金课思政体系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打造监狱学专业实训金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