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及其优化路径探索

2023-01-08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改革能力教育

吴 昊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创业是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帮助他们顺利就业,从而提升高校就业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困境,需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培养更多高质量创新型人才,以便满足社会发展所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能够促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一是,高校部分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并没有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导致所设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存在误差。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只是停留在形式层面,根本没有实质性的效果可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的是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通过这种教育方式获得真正的成长和进步;二是,部分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总是将重心放在理论知识传授方面,并没有重视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以致于学生在学习创新创业课程时,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但是在实际的求职过程中却没有能力获得想要的结果。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进而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二)有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以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得以实现,从而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一是,部分教师总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就是单纯的一门课程,没有与学生的就业联系到一起,因此也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延伸。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仅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拓展,也可以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提升学生的求职能力;二是部分教师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过分限制学生,没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去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难以得到提升[1]。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为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并在不断探索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各项能力。此外,通过竞赛制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并在竞赛中增强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通过这种改革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三)有助于高校健康发展

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可以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一是通过改革,可以不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比较显著的效果,就是学生在接受创新创业教育之后,就业质量明显得到提升。通过学生就业率可以反映出高校的教学质量,也可以反映出高校的发展状况;二是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也会不断提升自身的要求。教师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必须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由此可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有助于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积极的影响力,促进高校持续健康发展。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困境

(一)基础教育不重视创新

目前社会普遍认为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任务,而基础教育与之关联性不大,不必树立创新教育意识,正是由于这种错误的理念导致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很少具备创新意识,而且也没有养成创新习惯,致使大批量优秀学生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时机。从当前的基础教育层面来看,教师和家长都在应试教育理念之下将分数看的很重要,而且学生也在忙于提升自身的考试成绩,从而使得内心的好奇心和创新潜能难以得到发挥,由于长期压制学生的创造力,使得他们已经不知道如何创新,而且也不想去创新[2]。而且基础教育也没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依然以教师为主,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迫使学生遵照教师的要求和原则进行学习,否则就会受到批评,被定义为坏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学生逐渐失去了创新的激情,也失去了自我。

(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具有滞后性

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思想具有滞后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具体来说,一是,部分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时,并没有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一些高校只是重视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性,并将其作为提升学生就业率的培训工作,却不重视内容中应该具有的可行性和人文性。二是,还有一些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没有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导致开展的课程内容没有层次性,不符合学生实际需求,从教学规律来看,当前的创新教育工作并未遵从教学规律进行实施,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存在教育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合理、教学任务不明确等问题。

(三)教育内容错位

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一是,一些教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质,因此在教育内容上偏离了社会实际状况,这种偏差导致学生即便认真学习相关教育内容,也无法真正了解市场环境,更不利于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由于学生掌握的创新创业知识存在偏差,也无法为其进行求职就业提供帮助;二是一些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3]。在完整的教育体系中,教师不能只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传授,例如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这样会造成教育内容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

(四)高校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不足

第一,高校对于创业教育缺乏正确的认知,单纯的认为它只是教授学生如何创业,而且认为只有少数具有资本能力的人才能实现创业,而没有资本和经验的学生是根本无法实现创业的。第二,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建立紧密的衔接,而且也未将创新创业指标作为考核高校和学校领导的标准,多数高校在看待创新创业教育问题时,总是口头上认为很重要,但是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很少。第三,当前大部分的高校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现象,而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学生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二者严重脱节,这无形中扼杀了创新创业文化基因在高校中的延续。

(五)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

当前高校还未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现有的实践平台无法满足教学需求,而且学生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去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这主要是因为校内实践资源未得到合理利用,同时校外实践平台又补充充足。第一,高校错误的认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只有在公司和企业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目的,所以,高校内部的教学资料,例如技能中心、示范中心、实验室等都未被开发利用,没有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第二,高校与企业和政府部门还未建立高质量的合作关系,校企合作过程中构建的实践基地较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虽然有的高校在校企合作中也共同创建了实践基地,但是却未能将实践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只是单纯地成为了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却没有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开展的实践活动与高校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第三,高校缺乏强有力的师资队伍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保障,具备创新实践教学能力和经验的教师数量有限,难以推动实践教学发展。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优化路径

(一)在基础教育中渗透创新理念

创新创业的有效实施应该从中小学阶段开始,而不是将大学作为起点来开展教育工作。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潜能开发的重要时期,具有很强的知识接受能力,如果能够突破传统基础教育体制的限制,树立创新理念,通过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必定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成效。为此,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回归教育本质,同时还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鼓励学生对周边的事物要细心观察,善于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潜能可以得到充分释放。教师对于学生提出的观点和问题,应该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指出不足之处,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否定[4]。此外,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应该通过开展实践竞赛、科技活动周等方式营造创新文化教育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创新文化的渲染之下,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

(二)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时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其实质就是要求教师在发挥自身引导作用的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具有“市场化”的创新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对“市场化”创新活动的内容进行自由调节,从而使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内容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而教育活动形式可以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在开展此类活动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思维模式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计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为他们讲解相匹配的创新创业方法,使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以与不同教育阶段的工作实现有效衔接。同时,高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到校为学生讲解国内外比较典型的创业案例,让学生了解一些创新创业的方法,使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构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平台,此平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创业想法和创业成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给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与企业协商,让他们将企业中创新创业的成果在平台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可以从中获取灵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思想,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对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调整

高校要想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需要对当前的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具体而言,一是,在创新创业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先对创新创业的教育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制定创新创业问卷调查或者是走访企业的形式,来了解当前的市场环境,从而制定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内容[5]。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与社会进行真正的接触,还能为今后进行求职就业积累丰富的经验;二是,教师应该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将零散的知识集合到一起,并从创新创业知识、能力、精神等不同层面来优化教育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不断提升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重塑创新创业校园文化

高校要想从创新型人才培养匮乏的困境中走出来,就要理清思路,明确教育目标,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第一,高校应该对创新创业教育在思想和观念上加强重视,并将其纳入到人才培养体系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而促进高校转型发展,使其从“校园创业”过渡到“创业校园”。第二,发挥创新创业竞赛的最大化引领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坚定的创新创业意识。第三,高校要成为重视知识教育、强化创造培养,追求创新文化的主要培育基地,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创业组织机构,并立足于专业进行针对性指导,根据当前的校情和学情构建符合本校发展的创新创业文化,实现文化育人的最大化效果。第四,创新创业是一项需要在政策、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之下才能实现的系统性工程,并非一蹴而就的项目,所以,高校需要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引导和鼓励他们勇敢去进行创业,无论学生是否创业成功都应该给予支持和鼓励。

(五)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任何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高校应该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创新创业实践机会,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真正进步和发展。第一,高校应该对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高校的技能中心、示范中心、实验室等都属于实践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应该得到合理的利用,使其发挥最大化的作用,同时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该融入创新理念,并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实训中心和实验室,利用这些实践资源为大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实验设计、科研课题等创新活动提供支持和保障,使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第二,构建实践平台。高校要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等部门的合作,借助各方面的资源来构建创新创业基地、社团和产业园等,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进行实习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学到更多实用性知识,并借助创新创业基地的优势,为学生进行创业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提升创业项目的成功率[6]。第三,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虽然每年可以参加国家或省级创新创业大赛的学生很少,但是这种大赛能够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实践体验感,而且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价值。高校可以借助大赛的影响力来激励教学,并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急需大量的创新型人才,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正好可以培养大量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但是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此,高校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时,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培育环境,促使高校大学生能够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

改革能力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题解教育『三问』
改革之路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改革备忘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