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路径探析

2023-01-08康甲龙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共治社区基层

康甲龙

(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社会原子化以及差异性在不断地提升,个体也从单位人转变成为社会人,治理单元也从之前的单位转变成了如今的社区。基层建设也因此成为了社会治理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和最终的目标。乡村社区是社会治理工作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单元,也是社会治理的核心重点。城乡社区治理对于我党以及国家的未来发展,落实党中央政策方针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是一项关乎所有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为,将会对城乡基层的社会和谐发展产生重要的作用。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因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1]而这也充分表明了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点单元,所有党政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都要聚焦到基层。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多次召开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会议,并且在相应的讲话中也提出了很多有关推动社会治理向基层下移的相关政策和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向,对于推动我国基层治理体系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民主”并非是一句空洞洞的口号,而应该用它来彻底的解决当前人民群众所面临的诸多问题。要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党政工作思想,并且要从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角度来进行相应的工作,以此充分显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理论及其相应的特点。“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2]。对于这一论断来说,就是在描绘人民群众形象的同时,提出个体在差异性方面的特征,明确差异性的需求,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对于他人的尊重,能够对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再一次的赋予其温度。进入新世纪,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了非常大的提高。实践推动治理模式的转型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深,不过在主体性方面所强调的内容却没有变化。在重视和发展人民主体理念的同时,还应当对个体差异性给予非常大的尊重,“要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坐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3]从某个层面上来说,这一论述充分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以人民群众为核心的执政思想和社会管理理念。只有将现代化治理及其效能充分展示出来,明确与人民美好生活之间所存在的紧密联系,才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不是某种抽象的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4]

2016年的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学习会议强调,要“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了解基层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使改革更接地气。”[5]这种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理念也为社会治理工作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其工作的主题内容。并且在十九大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机制,[6]这也是提升社会治理创新能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手段,是党和政府对社会治理方面的主要体现,也是我国在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对社会治理效果的评价活动,创新评价方式,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角度着手开展相应的工作,充分验证党政工作的效果,要让所有的人民群众都能够享受到相应的实惠,增进民生福祉。[7]“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8]这句话明确了党为人民服务的角色定位以及价值取向。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去到了青岛上流佳苑社区。他从社区市民中心听取了有关青岛市城市发展规划以及旧城风貌保护工作的汇报,通过对村史馆内部信息的分析和研究,来了解旧村老屋之前的场景和具体的状况,以此来有效掌握社区在实施旧城改造工程后居民生活的变化状态。在这一过程中,还表示要注重城市人民的生活质量,为城市居民创建休闲观光、娱乐的场所,从而有效地丰富城市居民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还能够有效推动社会治理中心向着基层乡村和社区下移的发展进程。也就是说,要将更多的资源、资金和服务下放到社区环境中,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精准和多样化的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9]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的价值基础。具体来说,应积极回应当前社会居民在生活中所面临的一些现实性问题,从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角度来提高创新发展动力,将人民群众的想法刻印在党中央领导人的心里,要真心真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切实解决人民所面临的问题,以此来诠释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核心思想和精神。社会治理就是人民治理的行为,也是一项惠及所有人民群众的治理模式,并且现代化的出发点以及最终的归宿从来都没有改变,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着以人民群众为核心来开展。

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

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率的关键点,能够有效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机制的全面发展。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10],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上来有效扩展社会发展局面,随后在全党以及全国人民的要求下,进行有关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分析研究,这样就能够有效实现集体智慧的全面运用。社会问题具有非常鲜明的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各种社会主体之间能够实现团结合作、共同参与,这也是社会治理体系中所存在的共建和共治的原则。社会治理是一项面向所有社会大众的治理机制,其重点就在于维护所有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发挥人民群众的公共价值。要求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来进行公共价值的创造,并且为社会成员提供相应的服务,这就是社会治理领域中所存在的共享性原则。具体展开来说,共建,所指的就是要充分突出社会治理的基础性结构机制,要明确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性,比如说改革信访工作机制、健全公共安全管理机制等。在共治这一方面,所注重的就是多元化的社会参与主体,其内容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党中央政府纵览全局,协调多方的政治优势,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全面整合和优化利用,而企业的市场竞争以及社会组织在群众动员等方面的优势,也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多元化治理体系的全面发展,有效地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在共享这一方面,所注重的就是社会治理工作中所具有的普惠性特征,要让共建和共治的最终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此来充分的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三共”社会治理格局,也是一项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组织化和智慧化为一体的良性生态循环机制。其中法律制度就是推动这一循环发展的保障机制,多元治理主体会遵守这一循环机制来开展相应的工作,自觉地将先进的生产力以及科学技术运用到公共事务活动中,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也并非是无序的,而是会追求共同的价值目标从而结合在一起,自愿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以此来实现社会治理的有序性、专业性和组织性。最后的治理结果也并不是要完全按照资源投入的多少来进行分配,而是从公正公平的角度上来为社会大众提供相应的福利。

因此,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局面,能够有效推动自治、法治和德治的融合发展进程。这有利于聚集力量、凝聚人心、创建良好的社会治理局面,同时也有利于充分激发出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要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不断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生动局面。应该充分提升在社会治理方面的创新发展进程,注重重心下移的工作,要充分体现出基层社会组织的协调发展作用,另外还需要积极推动社会治理重心的下移发展,通过向基层社区倾斜来有效提升社会基本组织的重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也应该提高社会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其能够真正参与到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社会治理活动中,实现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沟通。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一定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需求,要真正地体现出当前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状况。基层具有非常强大的动力和生命力,但是也要承认群众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着基层的治理状态和治理能力,所以说应该充分激发出基层群众的内生动力。深入探索基层人民群众在社会自治方面的发展途径,在这一过程中还应该丰富基层社会组织的治理内容以及相应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培养基层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引导他们努力遵守全体公民的自觉行为,有利于我国基层行政工作的顺利展开。除此之外,还应该积极的体现出德治在基层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引导者作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优势,从榜样示范、家风家训等方面来为推进基层治理工作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

三、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

在当前的社会治理体系中,不单单要注重现实中的治理工作,还应该注重线上和线下的融合治理。当今社会信息化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引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地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11]当前中国正处于信息化快速发展阶段,伴随着人工智能以及5G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大数据信息中心和云计算等产业的蓬勃发展,社会治理工作也将会从传统的经验型治理模式,向着智能化治理方过渡转移。我国互联网网民群体数量庞大,他们能够借助微博、微信等相应的媒体传播手段来进行信息的共享和生产。网络空间也逐渐地成为了社会公众参与到政治活动,表达自己诉求的主要渠道。所以说,新时代的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应该借助5G网络的优势和人工智能技术等来实现信息的高效传播,在这一基础上来彻底的打破部门和团体之间所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有效实现对社会治理策略等方面的汇总和全面分析。从实时监测的角度上来进行量化分析和研究,注重对社会治理效果的评估和分析,从动态层面上来进行全面的监管,以此来有效掌握更加真实有效的信息。也能够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立体化、网络化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精准性、高效性和预测性的原则来有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效率。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12]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仅需要发挥出网络信息系统在民意反馈方面的作用,还应该从社会舆论导向的角度上来进行相应平台的建设,从而塑造社会治理的共同机制,积极推动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发展进程,完善多元治理格局,发挥出协商治理的作用。要不断凝聚网络的力量,从而提升和创新网络社会的有效性。“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通过互联网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13]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使得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得到提升,普及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基层治理工作如果不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信息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那么将会出现和时代发展脱节的问题,同时也与广大人民群众脱离。部分地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将互联网+的模式运用到基层社会治理之中,在微信群、智慧社区APP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比如说,有的省(区、市)搭配专职网格化管理队伍,借助微信群、QQ群等相应的手段来推行城乡网格化管理机制,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收集广大人民群众的诉求,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问题,因此有效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的信息化水平,这一经验值得在更多地区推广和普及。

四、结论

基层治理工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针对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问题,各地区基层治理都应该注重实践探索研究,进行改革创新和相应的管理活动,要积极研究基层治理工作机制的创新发展进程。要将社会治理重心落实到城乡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农民群众家门口的事情,应从科学的认知层面上来进行问题的控制。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做好最后一公里的管理工作,从行之有效的机制上来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善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以此来为新时代加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有效扩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共治社区基层
论互联网金融的公私协同共治
“多元共治”乐融融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山东乐陵市:“三水共治”促水环境改善
社区大作战
萧山瓜沥:打造“沥家园”智慧城市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基层在线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