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大行动”背景下艺术类高校推进劳动促进行动
——以安徽艺术学院为例

2023-01-08李丽束舒娅

智库时代 2022年30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课程

李丽 束舒娅

(安徽艺术学院)

一、引言

当前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要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持续推动十大育人体系,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实践活动,是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人的唯一途径和手段,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了历史和未来。从当前教育视域来看,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加凸显。开展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学校教育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力求全面提升学生劳动能力与劳动素养,形成体现时代要求、符合育人规律、彰显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二、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但是,当前很多高校未能建立系统的劳动教育体系,很多学生对劳动教育认识不清。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在家庭、学校和社会层面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都不够,劳动教育在各个教育环节被弱化、忽视,直接导致我们很多时候做不到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但是在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极大丰富的今天,这种轻视劳动的错误倾向是非常不可取的。同时,当前劳动对于人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从之前的为了生存和发展到如今的为了让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更加精彩。因此,劳动教育对于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意义更加凸显。

高校肩负着培养时代新人的重任,是当代大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培养新时代劳动生力军的主阵营。但是从当前高校来看,劳动教育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现实问题的。例如,劳动教育未形成具有系统、科学的课程体系,甚至很多学校至今没有开设与劳动教育相关的课程,没有配备专业的劳动教育教师;劳动教育的开展形式不清,主题不够鲜明,教育意义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专业实习、勤工助学、义务劳动、校园服务等活动,被冠以劳动教育的标题,但是对于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等目标而言,收效甚微;劳动教育的形式过于片面,有的学校过于重视脑力劳动,认为脑力劳动意义胜于体力劳动,可以用脑力劳动替代体力劳动,弱化体力劳动;有的学校片面地将劳动教育理解为体力劳动,认为体力劳动完全等同于劳动教育,割裂劳动对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意义,造成学生不愿意劳动等。

同时,很多大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00后”的大学生,基本都是独生子女,生长环境优越,物质比较丰富,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但是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没有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富足的物质生活,家庭劳动教育匮乏,导致他们劳动观念淡薄,不重视体力劳动,甚至轻视体力劳动者;不尊重劳动者,践踏他人的劳动成果,浪费资源的不良现象时有发生。艺术类高校的学生,更为迫切地需要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学,把绝大部分的学习时间花在艺术专业课上,对于综合文化课学习投入都比较少,更何况是接受劳动教育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肩负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仅仅专注自己的所学专业是不够的,还要合理利用时间,全方位的学习和发展,因此,艺术类本科生开展劳动教育,对于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安徽艺术学院劳动促进行动及成效

安徽艺术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规律,启动“五大行动”,以劳动教育体系设置及评价体系建构为抓手推进劳动促进行动。

(一)多措并举推进具有安艺特色的劳动促进行动

劳动教育体系设置,在劳动教育体系设置中,安徽艺术学院对标《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坚持实践导向、有机融入和部门协作,着力破解劳动教育非教育化、劳动课程非课程化、劳动实践非融合化的“三非”倾向,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搭建起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和针对性的劳育课程体系。

1.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知行合一,综合理论与实践

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课程”,在大一第二学期面向所有专业学生开设,自2021级本科生起已全面实施,共计794位本科生参与学习。

《劳动教育》课程共2学分、32学时,理论教学与课程实践各占一半。《劳动教育》课程对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既贯彻了改革学生评价中的“树立科学成才观念”,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也有效纠正了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以劳动实践活动代替劳动教育课程、以劳动成果代替劳动教育成果、以劳动技能评价代替劳动观念及劳动习惯评价等现象。

《劳动教育》理论学时,系统向学生普及劳动知识,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劳动实践的创造本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将过往的劳动技能评价转为劳动观念、劳动习惯评价。课程实践贯彻集体教育理论,各班按6—8人一组开展实践,突出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2021—2022年度《劳动教育》课程实践,共设“学模范传精神”、劳动主题辩论赛、劳动最美丽社会调查3个主题,并配有《〈劳动教育〉课程实践手册》,同时要求学生暑假在家自主参与劳动,完成亲情劳动体验手册,提供各组图文并茂记录实践过程、劳动感悟和劳动反思等。

具体授课中,老师结合各专业学情,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案例、设计相应的实践。如“学模范 传精神”课程实践中,声乐专业介绍上海市劳模、男中音歌手廖昌永;新闻学专业介绍全国劳模、媒体人齐竞竹。展示环节,学生也充分结合专业优势,情景剧、海报、剪纸、微视频等多种艺术形式,聚焦劳动、异彩纷呈。

2.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与实践:突出“全过程”“各方面”

安徽艺术学院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劳育课程与课程劳育相结合的劳动教育体系。在思政类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调各专业课程具有的劳动属性和劳动指向,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强化专业劳动伦理教育和专业未来劳动发展趋势教育。

学校还非常注重将劳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结合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特色劳动教育资源,依托校内艺术实践周、第二课堂、公益服务、宿舍革命等,拓展专业劳动实践教育、社会劳动实践教育、生活劳动实践教育,探索构建通识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五育并举。学校一方面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实践教育基地的劳动育人功能,系统开展课程设计、课程实习、毕业实习等环节的劳动实践教育;一方面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创业实践、艺术展演等劳动过程,满足学生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增强学生对劳动精神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锻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全省统一开展的“学生劳动教育宣传周”中,学校主推劳动教育成果展示、劳动教育感悟宣讲、劳动主题辩论赛等活动,线上线下同步展开,配合校内新媒体平台、电子大屏等多种渠道营造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

(二)建构劳育评价体系促进高校劳动教育科学化、系统化

学生在校期间劳动教育评价体系由两个部分组成:通识教育《劳动教育》课程和劳动综合素养评价。学生需获得通识教育《劳动教育》课程2个学分且劳动综合素养评价为合格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1.《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多元主体、着重过程

《劳动教育》课程2个学分由10%课堂学习表现+60%课程实践+30%课程期末考核构成。其中,课堂学习表现着重关注学生的学习投入,在常规考勤、课堂纪律考查的基础上加入课程笔记等体现课堂参与的考核,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课程实践环节引入多元主体评价,综合小组自评、组间打分、教师评价三方成绩,同时三次课程实践也着力突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程实践过程中的劳动体验投入、劳动习惯养成、劳动意识内化等。

2.劳动综合素养评价:纵向比较、综合评价

劳动综合素养评价是基于亲情劳动体验及其他非课程性劳动实践的综合性评价,也是学生四年中劳动素养个体成长的增值性评价。在第七学期考试周前,学生集中填写“劳动综合实践评价鉴定表”,对入学以来的劳动实践做一系统汇总和认定。评定为不合格的学生,须在完成相应劳动实践内容后下一学年再次申请评定,仍不合格者当年无法取得毕业资格。

学生利用寒暑假实施劳动亲情体验,陪家人劳动体验一周,在亲情劳动体验簿上记录每日劳动内容和劳动感悟,一周后形成劳动反思,四年内不少于2次。

其他劳动实践即社会劳动实践、专业劳动实践、生活劳动实践、劳动拓展、其它劳动教育,每生每学年不少2次,通过“第二课堂”及时记录项目、生成数据、分享感悟。学生所在教学单位按照存档要求,对学生历次劳动综合实践支撑材料予以归档,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同时也是劳动综合素养评价的依据。

(三)学生劳动素养稳步提升

1.尊重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经过系统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知产生了明显的转变。主要表现为不再片面地重“脑力劳动”轻“体力劳动”,而是既学习理论知识,在头脑中建构系统的劳动教育理论的框架,又积极投身实践,在实际劳动中转变劳动观念,体味劳动的伟大意义;不再形式化地重“劳动形式”轻“教育意义”,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同学们积极参与的同时,会把自己在实践中的感想感受用语言或者文字分享给身边的人,育人自育。这种转变,更加体现在同学们的实际行动上,同学们会自发买水去慰问疫情期间辛苦职守的老师和门卫师傅;同学们会通过更加文明的言行给身边的劳动者减负;同学们会心怀感恩,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

2.关注劳动者,提升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课程的学习,同学们逐渐将艺术表现对象、审美对象聚焦到身边的劳动者。他们把劳动课程的实践要求和自己的本专业相结合,创作出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作品。例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学生创作的海报作品《向劳动者们致敬》、视频作品《以梦为马 以劳为缰》;中国画专业的学生创作的篆刻作品《劳动关荣》、版画作品《安艺的建设者们》;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创作的视频作品《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日常》、摄影作品《弯腰》;国标舞专业同学的手工作品《劳动珍惜粮食》等等。安艺学子将创作的目光聚焦到身边人身边事,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通过不同形式的作品向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培育了积极正向的劳动精神。

3.成为劳动者,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安徽艺术学院的劳动教育强调学生的身心参与,注重手脑并用,以促进学生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最终加入劳动者大军,成为积极的劳动者。在学校开展的各项勤工助学、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越来越多的同学踊跃参与其中。通过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实践,使劳动不断成为安艺学子全面发展最鲜亮的底色。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立体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内启动学生党员开展社会服务工作。各系联合学生党支部,开展食堂帮厨、校园环境整治、图书馆图书整理、校园巡逻和门卫管控值班协助等意义深远的校内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在服务过程中参与到校园建设中,共同打造一个充满温馨、和谐、趣味的校园环境。每年5月,各系纷纷通过“五一”劳动节假期,开展学生家庭劳动教育,以做一次饭、洗一次碗、摘一次菜、帮助亲人洗一次脚等家务劳动,开展各种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等,同时,通过劳动教育主题布置、实践活动、主题班会总结交流等形式丰富劳动教育宣传,加深学生们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与认识。在校园疫情防控形势严峻的当下,我们各系部学生党员主动亮身份,担责任,扛起校园疫情防控的大旗,积极投身到校园疫情防控的各项工作中去。同时,在假期也有很多同学展开拓展实践,有的深入工厂一线,有的参加文化下乡活动,有的成为大学生志愿者代表,他们用脚步丈量青春,用劳动托举梦想。安艺学子在继承和弘扬优良劳动传统的同时,深入到劳动一线,践行诚实守信、吃苦耐劳,逐渐成为新时代的劳动生力军。

安徽艺术学院高度重视劳动促进行动,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将“五大行动”等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予以推进。学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以“劳动之星”“文明宿舍”“文明教室”“专业劳动”“社会服务”“社会实践”“劳动竞赛”等各种评选,把五育并举贯穿于学校教育管理全过程。

在高等教育阶段,劳动教育的方法、途径、效果、要求等与其他学段有很大的不同,不是浅层次地了解接触劳动,而是通过高校劳动教育,真正的实现“学”“懂”“会”“爱”劳动。各个教育阶段对于劳动教育日渐重视,各地纷纷出台劳动教育新规,高校劳动教育的体系也逐渐完善,高校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学习正确的劳动方法,弘扬积极的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方面成效显著。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课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针刺治疗术后肠梗阻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热爱劳动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