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路径研究

2023-01-07崔淑芳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四史思政院校

崔淑芳 李 刚

(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一、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四史”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网络背景下,意识形态领域出现多元多变的特点,各种价值观念互相碰撞。高职院校一些学生价值观方面出现偏离,现实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引导,教育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品格。“四史”主要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与历程和中国人民的政治探索与选择历程。因此,提倡和弘扬“四史”中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学生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舍身忘我牺牲精神和坚持不懈奋斗精神,有利于激励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有助于帮助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和民族观。

其次,有助于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四史”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正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同样不能忘记曾经的苦难与艰辛,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初心与使命。但网络时代,特别是“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出现了一些否定历史、篡改歪曲历史,甚至故意抹黑诋毁英雄的现象。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广泛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目的在于引导广大青少年“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四史”知识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研究,充分挖掘和利用“四史”中蕴藏的丰富教学资源,让大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四史”文化的厚重与魅力,不仅能增强家国情怀,更能达到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四史”精神的目的。

最后,有助于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进行“四史”教育是新时代思政课守正创新的重要举措。《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构建“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思政课程体系结构。高职院校开设“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主要侧重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法律素养,对时事政治的热点追踪,以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理解与掌握。而“四史”是思政课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在课堂上遇“理”便能有鲜活的人物和案例支撑,让理论具备现实说服力与历史穿透力,加强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精髓的理解和吸收,有效弥补课程结构缺陷带来的的不足。

二、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网络环境下推进“四史”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网络环境对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特别是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人们几乎处在“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时代。但网络环境的复杂性、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强和对信息的识别能力不高等因素相互作用,给“四史”教育的有效开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如现在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而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三观”还未完全确立,还不具备甄别这些信息的真假和虚实的能力,极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其次,网络环境也为“四史”教育的有效开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机遇。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薄弱,上课抬头率不高,不能有效建构起思政课与“四史”教育之间学习的桥梁。加之“四史”教育本身理论性较强,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导致很多学生对“四史”不感兴趣,主动学习的意愿较低。而网络时代行之有效的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能够在迎合青年学生学习习惯的基础上,使用其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重新包装教学内容,从而提升了教学的生动性和针对性。随着《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等党史大剧的热播,足以说明大学生并非真的对“四史”教育不感兴趣,而是要运用恰当的方式将“四史”教育变枯燥、乏味为可亲、可感,符合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学习规律,让大学生想学、愿学。

(二)高职院校的特点对推进“四史”教育的影响

首先,高职院校的定位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习惯增加了推进“四史”教育的难度。虽目前高职院校在不断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但其办学定位是面向服务、管理、生产、建设第一线需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也就决定了高职院校重技能、轻理论,重专业、轻基础的实际。近年来高职院校扩招及招生政策的调整,统招生、单招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9+3”毕业生等,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基础薄弱,学习自主性不强,养成了被动应付考试的学习思路。并且由于时代的变化、时间的隔离及“四史”教育内容本身使高职院校大学生认为脱离他们的现实实际,觉得可有可无。因此,对“四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据问卷调查显示:68.3%的高职学生不知“四史”指哪些历史,48.7%的同学认为学习“四史”不重要,没必要学习。

其次,高职院校”四史”教育方式单一,削弱了“四史”教育的吸引力。从现阶段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的模式来看,主要是通过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进行,虽然校园网、校园新媒体平台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推动“四史”教育方面保证了其严肃性,但尚未与学生实际和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虽然起到了宣传“四史”的作用,但还未充分发挥其教育方面的功能价值。而新时代的“00”后大学生本就对传统课堂讲授方式“兴趣不大”,导致教师在讲授“四史”课程时,很难与学生产生互动与共鸣,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反而降低了“四史”课堂的魅力。

最后,高职院校“四史”教育阵地作用发挥不明显,影响了“四史”教育的成效。目前,高职院校开展“四史”教育的阵地主要依托党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党课学习的机会较少,且多以讲座、培训方式进行,而思政课又因课程设计与教师的数量和专业限制,难以开展系统的“四史”教育研究。虽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会、团委也会适当组织一些“四史”活动,如演讲、征文、合唱比赛等,但此类实践活动形式陈旧,学生参与度低,造成“四史”学习流于表面形式,无法深入到学生学习的方方面面,效果不佳。

三、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四史”学习教育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要运用新媒体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四史”教育作为大思政课范围,在推进其学习教育方面,也应尊重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特点,满足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要求,提升课程的实效性。

首先,课程结构方面,实行“选修+融入”的课程体系结构。“四史”教育的内容很多,而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任务很重,思政课教师数量有限,这就决定了要让学生系统掌握“四史”内容,需采用“选修+融入”的课程体系结构,即增设一至两门“四史”选修课程,没有兼顾到的“四史”教学内容采用有机合理融入思政课必修课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这样一方面减轻了全部采用选修课程带来的学生课程任务紧张和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另一方面又可以充实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四史”教育的教学目标。

其次,课堂模式方面,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四史”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提升课堂效率。通过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实现“四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转移至线下,而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下的教学内容转移至课堂。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生源参差不齐的实际,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齐步走”的情况,同时也避免了有些学生“吃不饱”“跟不上”的尴尬局面,给同学们更多的自主时间,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提前学,基础不好的同学可以反复学,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真正解决课堂教学死板、教学互动缺失、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等实际问题。

再次,教学阵地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网络四史’”建设。真正的“四史”并不是课本上枯燥的和冷冰冰的理论文字,而是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真实存在,红色资源是最鲜活的党史教材。因此,“在党史学习教育中,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切实赋予“四史”以生命力,让当代大学生切身感受到“四史”的温度和力量,才能真正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红色资源实践教学,特别是以“建党百年”为契机,组织学生走进红色圣地、革命纪念馆、名人故居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四史”的无限魅力。网络是现代社会,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生活必需品,很多道理和知识他们都喜欢通过网络学习,因此网络也是“四史”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将新媒体手段和“四史”知识相结合,设计“网络四史”专栏,通过贴合学生实际和感兴趣的话题为切入点,将“四史”知识形象化、生动化、具体化,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入网”。

最后,教学组织方面,形成“学校+教师”的合力共振。学校的重视程度及能否提供充足的智力和物质保障关系到高职院校推进“四史”教育的成效好坏。一方面,高职院校领导班子及成员要做好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凸显“四史”教育的重要地位,带头走上讲台讲“四史”大课;另一方面,学校各部门要通力合作,如校园媒体平台结合学生实际设置“四史”学习专栏,创设“四史”校园文化情境,开展“四史”系列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活动,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染,达到育人效果。在推进“四史”教育过程中,不管是从教学设计还是教育宣传、理论把握方面,教师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团队协作,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强化对“四史”知识的学习,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同时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关心关爱青年教师的成长。

四、结语

网络环境下高职院校推进“四史”教育是引导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增强责任担当的需要;是弘扬“四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要求,是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手段。但在实践过程中,网络环境及高职院校的定位、生源特点和目前的教育方式、阵地等因素对高职院校推进“四史”教育带来了挑战。因此,网络背景下在高职院校推进“四史”教育,要合理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教学手段,在课程结构体系、教学模式、教学阵地和教学组织等方面进行改革,增强“四史”课程教学的亲和力、针对性、实效性,使“四史”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从空中回到地上、从文本进入每个学生心中,真正做到入脑入心。

猜你喜欢

四史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举队旗学“四史” 红色基因我传承——“四史”教育教你一招
小主播上微课 团队员学四史
队史连“四史”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