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局赢变,科技向未来
——第十四届全国皮革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二十五届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年会在中国鞋都晋江开幕

2023-01-07中国皮革协会周富春

皮革与化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制革胶原皮革

(中国皮革协会 周富春)

2022 年7 月16 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皮革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二十五届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年会在中国鞋都晋江开幕。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拓局赢变,科技向未来。会议主题鲜明地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主旨。为期两天的会议特邀国家政府部门有关领导、院士、专家等35 位嘉宾致辞、解析政策、做特约报告和专题报告,贯彻落实国家和皮革行业“十四五”规划精神,积极践行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皮革行业科技创新力度,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二级巡视员谢立安,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皮革协会理事长李玉中,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中国化工学会生物化工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伍振毅,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轻检验认证有限公司董事长段力民、晋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勇发表提纲挈领的致辞,对本届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会议推动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给予充分肯定,对行业发展指明方向。

谢立安在致辞中对皮革行业发展提出三点建议和希望:一是以科技创新带动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二是以数字化助力皮革行业实施“三品”战略,三是积极推动皮革行业绿色低碳发展。

李玉中通过视频致辞指出,全国皮革科学技术会议在推动中国皮革行业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办好两年一度的皮革科技大会,凝聚行业智慧,加强科技引领,大力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精准转化,紧跟时代步伐,让传统行业焕发生机活力,为不断提高行业生产力和满足消费者需求服务。

伍振毅指出,2022 年是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第二年,也是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皮革行业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皮化材料和皮革化学品在皮革行业技术进步及产业转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段力民说,皮革行业的科技创新话题一直没有停过。尤其是自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企业迫切希望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找到新形势下的破局之路。在当前生产力快速崛起的新阶段,科技向实成为了新的时代趋势,以科技为基础,产业转型为引擎,陆续在千行百业开花结果。

张勇指出,全国皮革科学会议的召开,充分体现了皮革行业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十四五”规划精神、积极践行新时代“创新、绿色、开放、共享”的新理念,必将进一步加大皮革行业科技创新力度,引领皮革行业高质量发展。

会议开幕、致辞后,特别安排了5 场特约报告。中国皮革协会秘书长张燕和陕西科技大学副校长、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王学川分别主持了开幕、致辞环节及特约报告环节。

7 月16 日下午和7 月17 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皮革科学技术会议暨第二十五届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年会举行现场学术报告,25 位科技工作者发布了专题报告。专题学术报告共分四个主题:功能材料、化学品的研究及应用;皮革加工新技术研究;绿色制造技术与污染控制;皮革科技发展新趋势。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彭必雨、郑州大学教授汤克勇、齐鲁工业大学教授李彦春和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志文分段主持了学术报告。

主题一:功能材料、化学品的研究及应用

陕西科技大学陈杰的“金属- 有机框架材料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研究”报告认为,由金属中心与桥连配体配位自组装而成的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以其具有结构与功能多样、比表面积大、不饱和金属位点多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考虑到MOFs 材料结构可调和功能多样的特性,本研究首次将MOFs 材料分别应用于皮革鞣制及涂饰工序。试验结果表明:将其应用于山羊酸皮鞣制中,所得坯革的收缩温度均有较大的提升(>25℃),表明MOFs材料对皮革的湿热稳定性有较好的提升作用,有望作为新一代纳米无铬鞣剂;将其与聚丙烯酸酯乳液复合应用于皮革涂饰,涂饰后的皮革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及阻燃性能。本研究将对推动MOFs 在制革工段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及借鉴性。

四川大学王亚楠报告的“无铬生态鞣剂的分子设计及应用”研究,从无铬鞣剂分子设计的思考——采用生物质为原料制备无铬鞣剂,赋予皮革绿色低碳、易生物降解的特性;多尺度传质- 交联策略有望发展制革新理论,指导无铬鞣剂研发;鞣剂与皮革的电荷性质及其调控,对构建无铬皮革制造技术体系至关重要。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刘晓臣的报告“皮革行业用磺化油的技术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介绍了SO3磺化技术在表面活性剂中的应用,对磺化油(硫酸化蓖麻油、磺化菜籽油)在发展过程中的磺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并结合乙氧基化、磺化技术,讨论了磺化油发展趋势——“乙氧基化改性磺化油”。

郑州大学刘辉的“硫化碱溶液作用下的皮胶原构象的演变研究”报告认为,在同一阳离子条件下,随着OH-、HS-、S2-的依次引入,溶液的膨胀性及还原性协同作用逐渐增强,使胶原分子肽链内部及肽链间的氢键逐渐被延长(削弱),或被打开,使整个胶原分子结构松散。基于以上原因,胶原分子晶区被破坏,结合水含量降低、胶原分子初始及终止降解温度也被降低,且易被水解。该研究为理解硫化碱对胶原分子结构的作用机理、合理使用硫化碱、开发硫化碱替代品、高档次皮革研发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周华龙的“氨基树脂鞣剂的合成与结构特点及鞣质检测方法的研究”认为,氨基树脂产品作为制革工业中体系已经成熟的树脂复鞣填充材料,因其具有与皮胶原纤维再鞣制作用而受到制革企业的广泛青睐。通过合成并分析脲醛树脂、双氰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的性能,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阐述了不同氨基树脂的合成要点。总的来说,三聚氰胺树脂的鞣质含量较双氰胺树脂、脲醛树脂更多,其鞣性也更强。引鉴栲胶检测方法再经完善,对鞣质/非鞣质含量的分析,做出了更为全面、严谨的评价方法,可以更好地量化和评价氨基树脂鞣剂的品质。实验结果表明,此评价方法具有更强的准确性、可行性。

江苏大毛牛新材料有限公司贾玉的“超临界物理发泡鞋材的创新与应用”报告认为,超临界物理发泡时代来临,它具有更环保、更高效、更好的物性。物理发泡是现有化学发泡的本质革新,其特点是生产全过程完全不使用交联剂、发泡剂,利用纯物理过程实现材料的发泡制备。物理发泡可以完全实现零排放、零残留、零沉淀、零污染、可降解。

四川大学张旭的报告“脱灰- 软化- 浸酸一体化清洁制革技术的构建”认为,要选择适合的蛋白酶替代动物胰酶,开发安全、高效的清洁制革技术,建立以酸性蛋白酶为基础的安全、高效的清洁制革技术。技术路线是:无氨脱灰、酸性蛋白酶软化、浸酸软化、无盐浸酸高吸收铬鞣。

主题二:皮革加工新技术研究

四川大学林炜的报告“无铬鞣研究与实践”,从“无铬鞣”与我国产业背景、无铬鞣剂及鞣制机理、有机交联- 纳米结合鞣、活性氯基有机鞣剂、无铬鞣的未解问题5 方面进行了分析。林教授提出,数字化转型推动皮革制造的智能化改造升级,可以实现提质降本增效,化解综合成本上升、产业向外转移风险。

陕西科技大学暴欣的报告“胶原稳定无铅钙钛矿量子点的研究”认为,胶原可以钝化、包裹锡基钙钛矿量子点,提升其稳定性;废革屑、废骨头水解物稳定的锡基钙钛矿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与稳定性;离子液体为钙钛矿量子点提供了富卤环境,提升了其稳定性及抗氧化性。胶原稳定的无铅钙钛矿量子点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及离子选择性,有望在荧光传感及防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郑州大学王宇飞所做的“基于热动力学的古代植鞣皮革研究”报告认为,鞣剂的类型影响活化能、反应因子和逸出气体,通过这些因素可以揭示植物鞣革的老化机理,并确定植鞣革中的特定单宁类型。本研究将理论模型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热解分析为胶原蛋白基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齐鲁工业大学王玉路做了“加脂剂荧光示踪技术的构建及加脂剂革内传质过程研究”报告,其建立的加脂剂荧光示踪技术可有效分析加脂剂在革内的传质过程与分布状态,操作方便,分辨率高。该荧光示踪技术对阐明加脂剂的构- 效关系、开发新型加脂剂等具有重要工程实际和理论指导意义。

主题三:绿色制造技术与污染控制

陕西科技大学郝东宇的“胶原多肽基两性有机无铬鞣剂的制备及应用”研究,以含铬废皮屑为原料,成功合成CP-EGDE 鞣剂,环氧值可达0.316 mol/100 g。CP-EGDE 可用于无酸洗、无盐鞣制体系。CP-EGDE 鞣制的坯革理化性能优异,粒面较细腻,皮革呈白色,耐黄变性能突出。CP-EGDE 鞣制的坯革对传统阴离子加脂剂和染料有较好的吸收效果,成革柔软,颜色均一。

中国皮革制鞋研究院丁伟的报告“基于生物基醛的无铬鞣制与染整工艺体系研究”,基于生物基醛,通过传统工艺和材料的有机整合以及新型功能材料的研究开发,可以开发出具有实用性的高性能皮革制造集成技术,能够为生态皮革及毛皮的制造提供技术支撑。未来将进一步研究开发与生物基醛鞣制革坯性质相匹配的生态型染整材料,构建相应的鞣制- 染整技术体系,制造综合性能良好的生态皮革产品,大力推进生物质基无铬鞣剂的产业化应用;对典型的基于生物基醛的鞣制- 染整工艺体系进行LCA 分析,探明其生态友好性。

四川轻化工大学申佳露所做的“结构调控高分子絮凝剂的制备、表征及去除制革废水中总氮的作用方式研究”报告,以生物絮凝剂与两性淀粉为主要原料,利用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出了sm-A3 型改性生物絮凝剂。由SEM分析可知,sm-A3 型改性生物絮凝剂表面镶嵌大量细小颗粒,比生物絮凝剂更有絮凝优势。通过对sm-A3 型改性生物絮凝剂处理制革废水中总氮的作用机理判定,证明制革废水总氮清除过程存在吸附架桥、化学反应、电中和和网捕卷扫四种作用机理。

陕西科技大学李闻欣的“皮革化学品的工艺应用对废水处理影响的研究方法”认为,粉状和液体三聚氰胺树脂复鞣剂相比,粉状的复鞣填充性较好,但所得革坯粒面较粗。液体的填充性较差,但所得革坯粒面平细。大生产中先用液体的复鞣剂进行预填充,再用粉状复鞣剂进行主填充,应用效果理想。

四川亭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李靖所做的“无铬鞣制技术工作进展”报告,从建立无铬鞣制关键材料体系、确定无铬鞣制体系特性及适应范围、考察无铬鞣制技术的环保性、无铬鞣制技术面临的技术难题四方面进行了无铬鞣工作进展分析。提出了无铬鞣制技术面临的技术难题和突破:无铬鞣革依赖合成鞣剂,未来如何填充,耐黄变怎样解决?如何实现无金属制革,是否需要新的配套材料?

嘉兴学院罗建勋在“对我国皮革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报告中提出,我国皮革产业历史与人类文明同步,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皮革生产过程的清洁化、智能化,皮革产品的功能化、时尚化、轻量化,皮革生产过程和皮革产品的标准化是破解皮革污染及合成革替代之问;制革产业园区的模块化与资源有效化利用是破解企业部分困境之问;校企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为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猜你喜欢

制革胶原皮革
制革工业水污染全过程防治技术组合方案研究
黑鱼胶原溶液的流变、热稳定性及化学交联改性研究
皮革回潮
胶原代谢与纤维化疾病研究进展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块皮革
皮革机制
末端病大鼠跟腱修复中胶原表达的研究
运动对肌腱中胶原代谢影响研究进展
清洁生产在制革工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