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年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2017-08-22谢润楠黄泽宏徐璐王志行

绿色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毒物粉尘现状调查

谢润楠+黄泽宏+徐璐+王志行

摘要:调查了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的危害现状,为制革行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和更好地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健康检查法对该企业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其他粉尘、皮毛粉尘、電焊烟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甲酸、铬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等,检测工作场所8个点总粉尘浓度、81个点(12种)化学毒物浓度、1个点紫外辐射检测均在职业接触限值以内,噪声检测25个点,其中5个点不合格,合格率为80%。该企业化学毒物和紫外辐射危害控制效果较好,噪声、粉尘危害控制效果欠佳,需进一步完善通风除尘措施和对应岗位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

关键词:制革;职业病危害;粉尘;毒物;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R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4-0093-04

1 引言

为了解珠三角地区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现状,为预防职业病提供依据。笔者于2016年8~10月对江门市某制革企业职业病危害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检测与分析评价。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某制革企业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

2.2 方法和依据

2.2.1 采样方法

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依据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60-2004《工作场所空气有害物质测定》、GBZ/T 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GBZ 19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检测结果按照GBZ 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进行评价。所用检测、检验仪器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计量部门检定、校准。在设备基本满负荷生产和职业病防护设施正常运转的状态下,选择工人经常操作或定时停留的地点,连续3 d进行采样。

2.2.2 检测方法

实验室检测采用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原子火焰吸收光谱法和焦磷酸法等进行检测。所使用的仪器均经过计量认证检定。

2.2.3 职业卫生学调查

主要调查内容包括生产工艺流程、已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

2.2.4 职业健康检查

检查项目按 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检查。

3 结果

3.1 职业卫生学调查

某制革企业成立于1992年3月,目前主要经营项目是进口蓝湿牛皮的深加工与出口业务,年产皮革约1000万平方英尺。本次调查范围为①生产单元,包括:准备车间、削匀车间、鞣制车间、喷皮车间;③辅助生产单元,包括:湿区配料车间、喷皮配料房、中区二配料房、蓝皮仓库、烘干房、化工原料仓(不含易燃品)、易燃化工仓、成品仓库、样板房、机修车间、铬液收集池和辅助卫生用室等。生产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原料和辅料为蓝湿皮、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硫酸铬、植物鞣剂、丙烯酸、甲酸钠、小苏打、芳基磺酸、聚羧酸脂、橡树栲胶、植物鞣剂、矿物盐混合物、合成磷酸酯、天然油混合物、亚硫酸合成脂、蓖麻油、天然油合成物、石蜡、硅油等。主要生产设备有量皮机(3台)、剖层机(1台)、削匀机(8台)、木转鼓(4台)、济水机(2台)、打软机(3台)和干打鼓(3台)等。生产设备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生产设备根据生产工艺流程顺序布置于生产车间内。

该企业现有员工211人,用人单位根据其生产特点及工艺需要,分为白班和两班制两种作业方式。一般生产岗位为白班制,8 h/班;转鼓操作工为两班制, 10 h/班。均为小周5 d,大周 6 d的工作制度。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38人,占82.6%。设置了职业卫生管理小组,已制定各项职业卫生管理制度,配发个人防护用品,包括高效过滤式(单罐型)防毒半面罩、朝美6002A防尘口罩、巴固QC-QD30型耳塞、防护手套、耐油手套、水鞋、围裙、防尘口罩、袖套等个人防护用品等。对工人进行了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以及应急救援演练。在工作场所内均设置了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和告知卡,建立了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3.2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通过对该企业作业场所的职业卫生调查,根据企业提供的MSDS,结合生产工艺和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原辅材料等,确定其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其他粉尘、皮毛粉尘、电焊烟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甲酸、铬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等。

3.3 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检测结果

3.3.1 粉尘浓度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4项,共8个检测点,各检测点粉尘(总尘)浓度均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100%(表1)。

3.3.2 化学毒物浓度检测结果

检测工作场所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甲酸、铬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等12种化学毒物浓度81个点,其浓度均在职业接触限值范围内(表2)。

3.3.3 噪声强度检测结果

工作场所设置5名个体噪声检测对象和20个定点检测点,噪声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工作场所或作业岗位的噪声强度有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高于85 dB(A)。削匀车间、鞣制车间的各个岗位的噪声强度超过了80 dB(A),属噪声作业(表3)。

3.3.4 紫外辐射检测结果

紫外辐射检测机修车间焊工1个点,结果显示,焊工罩内的Eeff为0.0025 μW/cm2,远低于0.24 μW/cm2的接触限值,表明在现有的生产状态和采取目前的防护措施情况下,该检测岗位的紫外辐射危害基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3.4 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调查与检测

3.4.1 防護设施调查

(1)防尘设施。准备车间的片皮机设置了局部除尘系统,排风口靠近尘源,使用布袋除尘器进行粉尘收集;湿区配料房的配粉料岗位设置了局部除尘系统,除尘器端部没有收集装置;鞣制车间的3台磨革机都设置了局部排风罩,并且贴近尘源,3台磨革机为一套除尘系统,使用布袋除尘器进行粉尘收集。

(2)防毒设施。样板房喷色岗位都设置了通风柜,通风柜柜口有一张铁丝网,先将皮革放在铁丝网上,再进行喷色,可以有效地将有害物质排走;喷皮车间的喷皮机、碌色机使用的是密闭罩,并设置局部排风系统,将有害气体有组织地排放;易燃化工仓设置了一台轴流风机。

(3)防噪设施。采用低噪声设备,对产生噪声较大的工序采取隔声措施,震荡机设置了减振垫,对有强力振动的设备作隔振、减振处理,减少因振动传播噪声。

(4)防工频电场。配电室高压设备设置围栏和区域划分,对高压线和电柜进行屏蔽处理。

3.4.2 防护设施检测

检测5个局部通风防尘设施的罩口风速,检测结果显示,该企业所设置的排风罩罩口风速能够达到设计要求[1],可以有效的将有害物质排出。检测结果见表4。

3.5 职业健康检查

通过检查,用人单位制定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提供了2013、2014和2015年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用人单位计划安排作业人员在2017年11月份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根据2014年体检报告,从事削匀机操作位的何某某因右耳(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不宜从事接触噪声作业,用人单位已将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没有发现其他职业病和职业中毒患者以及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记录。

3.6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3.6.1 粉尘危害控制效果

该企业设置了粉尘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经现场检测8个点总粉尘浓度全部合格。接尘工人未发现疑似尘肺病。

3.6.2 化学毒物危害控制效果

设置了化学毒物防护设施,设施运行正常,现场检测12种化学毒物共96个点浓度全部合格。接触毒物工人未发现疑似职业病。

3.6.3 噪声危害控制效果

对噪声源采取的降噪设施,现场测量噪声强度25个点,20个合格。2014年体检报告显示,从事削匀机操作位的何某某因右耳(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不宜从事接触噪声作业。

4 讨论

制革行业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检测已有报道[2~5],但其现状调查报告较少。本文调查的某制革企业目前主要生产销售皮革。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有粉尘(其他粉尘、皮毛粉尘、电焊烟尘)、化学毒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丁酯、甲酸、铬及其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紫外辐射等。作业工人长期接触上述职业病危害因素,倘不注意做好防护工作,可发生尘肺病、职业性慢性苯中毒[6]、职业性噪声聋[7]、职业性中暑等,严重时会危害作业工人的健康。

本文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某制革企业的现状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较好[8,9]。设置了各种职业病防护设施,从源头上预防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在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序或岗位设置了防毒、防尘、防噪声、防高温和防工频电场的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所检测8个点总粉尘浓度、81个点(12种)化学毒物浓度、25个点的噪声强度和1个点紫外辐射,除5个噪声不合格外,其他均全部合格。根据2014体检报告,从事削匀机操作位的何某某因右耳(重)度传导性听力损失,不宜从事接触噪声作业,用人单位已将其调离噪声作业岗位。用人单位有5个检测点噪声强度不合格,建议对以上噪声作业超标岗位进行综合治理,监督作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并确保工人进行生产操作时正确佩戴防护耳塞,同时合理安排工作和工间休息时间,从而达到降低噪声对员工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程度。没有发现其他职业病和职业中毒患者以及疑似职业病患者的记录,说明防毒、防紫外辐射的防护设施控制效果良好。

噪声主要来源于机器作业,同一车间内多台设备同时作业,产生噪声会相互叠加,需加强隔声、吸声、减振措施。调查显示,该企业各岗位作业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的佩戴和使用情况较好,相关管理人员仍应注意防护用品的失效与更换周期,务必确保防护用品的有效和正确使用,避免或减少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GBZ/T 194-2007. 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靳建超, 王文强,李俊春,等. 沾化皮革城3家蓝皮加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检测[J].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5, 41(5):363~364.

[3]林 增,项晓微.温州制鞋革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2008, 20(7):29~29.

[4]许振国,温伟华,朱春兰,等. 清洁生产管理在某制革企业化学性职业危害控制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工程学,2016(3):234~235.

[5]杨伟福.制革企业职业危害预防[J]. 劳动保护,2016(6):84~85.

[6]王国彬, 李南春. 慢性苯中毒研究概况[J]. 职业与健康,2010, 26(15):1767~1769.

[7]王国彬, 李南春. 职业性听力损伤的研究进展[J]. 职业与健康,2011, 27 (2):196~198.

[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AQ/T 8008-2013[S].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3.

[9]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AQ/T 4270-2015[S].北京: 煤炭工业出版社, 2015.

猜你喜欢

毒物粉尘现状调查
Unipol聚丙烯工艺聚合反应活性扰因排查及处理
毒物分析鉴定的评析及其在案件侦破中的应用
2016年佛山市某涂料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
家常“毒物”有替代方案
粉尘太多
美国MSHA 矿山防尘规定第二阶段成绩显著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