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教师为主体塑造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

2023-01-06韩凤伟

经济研究导刊 2022年35期
关键词:市场需求教师

韩凤伟

摘   要: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特色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为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塑造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应坚持教师为本理念,塑造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把握市场需求,塑造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教师;市场需求;技术技能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2)35-0119-03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特色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任务,为完成这项任务必须以教师为主体塑造市场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创新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企业举办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实施现代职业技术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技术院校和专业,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2]“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发展素质教育”[2],通过职业院校科学管理能力的提升提高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能力,提高毕业生的技术技能和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应坚持教师为本理念,塑造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要以教师为本

教职工是高职院校的主人,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必须强调以教师为本理念。高职院校的育人方式有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其中教书育人是首要任务,因此必须将培养师资放到教工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养。高职院校必须把重点放在实际技能的教学上。必须有计划、抓落实,把师资培养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有计划、按步骤地进行。(2)建立师资建设制度。师资队伍建设既要有本校特点,又要学习外校经验,做到实事求是,根据实用的导向,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要把培养、引进、提高相结合,尽快解决师资缺失的问题。

2.改善高职院校教师的生活条件。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生活条件,为教师解决职称、工资待遇、医疗保障、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3.教师要树立主人翁思想。学校是全体教职工的,是师生共同生存生活的载体,所以要培养教师的主人翁思想、主人翁意识,以其人格魅力、学识魅力、高超的技术能力、敬业精神教育学生。学校要建立教代会、职代会制度,定期向教師通报学校建设等发展情况,接受教师对学校各项工作的监督。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以师德为基

在高职院校中,师德建设是师资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增强教师道德建设的自觉性,用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自身的品格。

1.必须做好育人工作。高职院校的一切工作都具有育人的属性,要切实做好三育人工作。一是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学校的全体教师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要树立教书育人的思想,把教书工作做精,把育人工作做实。二是做好管理育人工作。作为学校管理工作者,要树立育人的理念。学校的一切管理工作者都是为教学服务的,都是为培养高技能人才服务的,都具有育人的属性。要在管理队伍中强化育人意识。三是做好服务育人工作。学校除了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外,学校的服务工作也具有育人属性,有直接育人和间接育人的功能,要切实做好在服务育人的工作。

2.遵守师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一是必须遵循的几项原则:首先是以爱育人的原则。要爱护学生、关怀学生。爱学生是一种境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爱学生才是一名名副其实的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上、在帮助学生掌握技能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需要用爱来支撑。其次,平等的原则。师生人格平等,不可歧视差生。再次,公正的原则。公正对待每个学生,给学生以信任和教诲。最后,服务学生的原则。为学生倾心服务,像对待自己的子女那样心甘情愿地做学生成长的台阶。二是注意的几项规范。教师要热爱自己的高职职业,忠于教育事业,身体力行教育方针。教师要把传道与授业结合起来,真正实现教书育人。教师要教而不厌、诲人不倦,要尊重同仁、相互支持。

(三)师资队伍的师能建设

高职院校的教师若是以其昏昏,则很难使人昭昭。教师必须有自己独到的学问、技能和能力,要使教师的学识不断提升师能建设要注意做好以下几点。

1.高职院校领导层必须开明。高职院校有的领导是从政府公务员岗位或其他岗位上调到高职院校的,他们常常把政府的一些作风行为方式带到高职院校,使高职院校的一些工作受阻。第一,学校领导必须讲民主。院校班子建设要讲民主,对教师要讲民主,要让教师讲话,要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对学校建设、重要人事安排、教学评估、职称评定等关系到学校发展和教师利益的工作,必须听取不同教师的意见,让教师心情舒畅。第二,学校领导必须宽容。教师提的意见有时可能与自身的利益相关,也可能会与学校的决定相冲突,但学校领导要认真听取并且重视教师的意见,从教师的角度和层面去考虑问题和作出决策。第三,学校领导必须与时俱进。领导要甘当小学生,俯下身子去学习,以争取变为内行。没有领导的开明,教师的能力建设就是一句空话,领导开明了,才能凝聚人心,才能真正提升教师的能力,才能呈现学校集体的合力。

2.必须全力提高教师的学识和能力。第一,让技能大师治校。高职教育的主要特点是教师的技能性。学校领导班子要注意培养和选拔技能大师,使技能大师成为引导、领导学校建设的主力军。要遵从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第二,要提升教师的高技能。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不仅要培养教师的技能水平,还要让教师在自我培养中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成为发明创造的源头。高技能水平是按不同的专业确定的。第三,要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指教师在某一专业方面的学识水平。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是按当地生产的需要确定的,这不仅是经济社会建设的需要,是学生就业的需要。作为教师,既要成为自己专业的内行,尽量掌握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又要把握本专业发展的方向,具有掌握本专业知识发展走向的能力。第四,要培养教师的智慧。智慧是创新创造的起点和源泉,是他人不具有的触类旁通的智能。高职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建设同步,有时还需要有一定的超前量。教师的知识能力必须跟上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步伐。教师的技能技术呈智能化的特点。

(四)师资队伍建设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

1.提升教师的知识技能竞争力。要让教师掌握经济社会科技进步的状态,感到社会进步的压力;让教师了解专业知识方面的变化情况,从而感到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以此推动教师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欲望,提高教师的知识技能的竞争力。

2.提升教育效益的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在利益分配上形成竞争,让教师在获取效益上实现竞争。诸如在职称、分配等方面制定竞争办法,让教师不断提升自己获得效益方面的竞争力。

3.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竞争精神的能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竞争无处不在。学生在学校掌握一定的技能后,必然进入竞争的社会,如何培养学生在生存中竞争能力,要看教师的能力。教师必须具备培养学生竞争力的能力,用自己的真本事培养学生的真本事。

二、高职院校必须把握市场需求,塑造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这些学生有好动、奇想、表面化、逆反的特点,这正是技能创新所必备的特点。经济社会建设需要技能人才,这正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高职院校一定把握社会市场需求、学生特长、学校专长,用各种教育方式强化塑造不同类型的高技能人才。不同的学生个体,既能成为单一技能的高技能人才,也能成为复合的高技能人才、知识技能型人才。

(一)塑造技术技能型人才

技术技能型人才是具有一定的技术和技能的一线岗位的工作人员,这是高技能人才中的一种。高职院校必须注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点,按社会生产实际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培养。

1.人才培养必须注意“一线性”。“一线性”指技术技能人才大多数是在生产加工第一线直接与机器、产品“打交道”的人才,学校传授的技术技能必须能用得上,所以,学校在培养过程中也必须按照生产加工一线技术技能的要求进行培养。这种培养包括一线的精神准备技术技能准备、经济效益的准备,使这些人才具备一线的“准角色”,为进入一线实际操作和工作做好准备。

2.人才培养必须注意“普通性”。普通指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人才群体中最多最低层的基础部分。首先他们在一线中最为普遍;其次这类人才多是动手型的,技术和技能多是生产一线水平的。学校要注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这种特性,针对这种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3.人才培养必须注意“技术性”。要注意技术在生产中的针对性,即针对加工、生产的实际而教会技术。要注意技术运用的熟练性。要熟练掌握生产、加工技术和操作技术的应知、应会部分。要培养学生在生产、加工中的技术进取精神。

4.人才培养必须注意“专业性”。专业性指专门从事某种生产、加工的水平和能力。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无论是一专多能还是多专多能,都必须培养中的专业性,培养学生对技能的专、精、神。专是指對知识、技能掌握的水平;精指对技术一线上的“纵深”程度;神指对专业技术的悟性,即解决问题的创新创造的能力。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要会操作,还要会找操作故障的原因,并掌握解决技能操作中设施故障的技能。要从社会需求等角度培养学生技术技能。

(二)高职院校必须塑造复合技能型人才

复合指多方面或多层次的知识技能的叠加,从掌握的技术技能层面看,复合技能型人才是技术技能后的人才,是比技术技能型略高一层次的技能人才。

1.人才培养必须注意“复合性”。复合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就是复合性。在对受教育者的培养中,应该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不同技能的类别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使受教育者在技能的不同层面,把不同的技能技术类型科学地结合起来,达到技能复合的标准和要求。在生产加工的第一线,同一专业的技术是多元的,解决问题思维是多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多样的,复合技能型人才应该具备这样的复合性。

2.人才培养必须注意“复杂性”。复合型技能人才从事的是“复杂”的劳动,技能技术的复杂是必然的。由于技能的复合性,在多工种、多岗位的劳动就成为必然,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也是广、精、深的,所以,必须注意技术技能的复杂和培养学生过程中多工种、多岗位的科学结合的问题。

3.人才培养必须注意“社会性”。任何技术都是为社会生产服务的,都是针对全社会而言的。企业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本身也具有社会性。要注意复合技能型人才在不同岗位中的社会复杂性和社会多样性,以求真正解决技术、技能等问题。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复合问题是比较复杂的问题,它是经济社会建设需求复杂的体现,是高职为就业进行复合教育的必然追求。

(三)高职院校必须培育知识技能型人才

知识技能型人才在生产实际中能把掌握的理论用以指导生产实践,并在生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知识技能型人才是技能人员的核心,是技术人才中的最高层次,是科学家、工程师、经营管理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中间“人物”,是能够转化的人物,有着承上启下作用。没有这一部分人才的作用,科学技术很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没有这部分人才的作用,技术技能操作的难题就无法解决。

1.人才塑造必须注意“创造性”。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创造性指在生产加工中运用的新方法、发明的新工艺和新程序推进技术的革新。在培养知识技能型人才中,既要培养受教育者的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其较为精深的技术,同时还要培养这部分人的“悟”性,启发其创新创造的思维,培养他们创新创造的能力。在知识技能型人才的创造过程中,知识和技能是创造的基础和基本条件,“悟”性是创新创造的灵魂。所以,要推进和帮助这部分人的“悟”性积累。

2.人才塑造必须注意“结合性”。结合指知识、技能、生产、加工的条件与人的创新精神等方面合为一体。只有通过不同类型的结合,才能使知识技能“生产化”,使知识技能“创造化”。结合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创造与劳动技能结合、灵感与生产结合、物质与精神结合。没有一种“钻”的精神是不会有知识技能创新的。在生产加工中要培养这部分人在现有生产条件基础上突发奇想,使知识在技能生产的操作中发挥奇特的作用。

3.塑造人才必须注意尊重和引导“个性”。个性指生产、加工的生产条件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技能特性。这种技能特性与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人格个性有关系。任何创新创造都需要一定的个性,没有个性的技能人才不会有创造和创新。高职教育要尊重知识技能型人才的个性,并要在培养中加以引导。引导他们尽力让技术个性发挥,让创造的个性有迸发涌流的条件。对于个性要加以规范,还要在知识技能培养中不断交流。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0-131.

[责任编辑   兴   华]

猜你喜欢

市场需求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弱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教师如何说课
复合肥市场需求清淡 价格平稳运行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